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作曲家董颖达《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一文中和《影》的纠纷?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仅回答核心问题:

在当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如的确存在侵权,被侵权方可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

——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特别简单。如果的确存在侵权的话,翻一翻《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权利人可以主张: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接下来的几条里面对于赔偿数额、保全之类的问题有所规定,在此不介绍。总之,如果真的能确认侵权成立,那么其他都不难。

但是难就难在你怎么证明侵权?比如本案中你怎么证明曲子是你作的,有没有底稿?是否完全一致?被告可不可能独立创作出相似内容?围绕这些问题双方会进行大量的举证和质证,还有大量的辩论。确认是否相似,如果相似则确认是否侵权,这才是每一次知识产权法官司的重点剧情,这就需要相关律师的经验和智慧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2-00:10更新

上次21号更新中因为受到一个答主提示,觉得举证抄袭但起诉署名权难以理解,自认为是混淆的,当时希望有著作权法实操经验的业内人解释。

虽然没有碰到解释特别详细的朋友,但是其中一个朋友的提示让我想起一种角度。

就是在签作曲协议的时候,如果他们约定的是版权归片方,也就是片方把著作权买断,那似乎是不能起诉著作权的。

因此把上一次更新里我带有引导性的推测删除,只保留了起诉文件。

不希望一次原本为了制止外行胡乱揣测、网络暴力的小解答,因为个人的不理解而带有引导性地变成另一次的外行胡乱揣测、网络暴力(是指我个人上次忽视了甲乙方之间的协议可能,以及我个人关于法律范畴的外行)。

解答还是只停留于对于第一次举证“小艾弹琴”这段的解释,其他大家自己判断吧。

至于为什么以署名权起诉,还是希望有著作权法实战经验的朋友来科普一下吧。(这句是上次21号更新的保留,仍然希望更多著作权法内行朋友来帮忙多解释,谢谢)


11/21-12:00更新

嗨,跟所有留言的真的有兴趣了解并看过的朋友汇报一个进度,因为有了热度,这个帖子持续被各种人栽为“收钱洗地”,大家可以在评论里自己跟进这些进度,我就不对这些人作出回应了。哈哈,我另外想说的是,我非常尊重两位老师的诉求,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不跟逻辑不在一条线上和强盗逻辑的人理论。

我只是想分析事件起因,我本无意把后续操作带进来让矛头指向两位老师的后续言行,去模糊重点引导大家推敲别的什么(因为这依然改变不了事件本质)。

11/20更新

因为一直看到有音乐学院的不了解“影视”音乐流程,而又学习音乐、作曲的同学质疑或者迷惑,那建议大家问一问自己学校里写过很多影视音乐而的老师就有答案了,别自己琢磨分析了,因为如果没有一定了解只从旁分析是分析不出正确答案的。


——————原答案——————

怂所以匿哈哈哈

鉴于题主的问题详述,就先清晰一下问题的根源,

“在当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如的确存在侵权,被侵权方可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

首先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以目前列出的举证,也就是那段小艾弹琴的视频对比。

以这段对比来说绝对不存在任何抄袭嫌疑。

这是明摆着的“客观音乐”。

所以也不存在提问方向“的确存在侵权”,如果说侵权,应该是目前旁观者对后期作曲的名誉侵权。

如果我们看到了新的对比,大量的非客观音乐的大量雷同,那我们才有理由推测是抄袭。

所以本文只针对目前的一个“小艾弹琴”的对比讨论。

————

要分析清楚这件事需要很多角度,一口气说不完,慢慢说慢慢看。

一、抄袭的争议点,什么是“客观音乐”?

现在之所以大家对这段音乐争议这么大,就因为对影视音乐的不了解,所以乍一听的确音型、节奏、走向、速度等等等等都差不多,那这不是明摆着抄袭吗?

说这话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学音乐的,但不是说懂音乐去了一个好学校任何一个专业甚至作曲专业,一定就是权威一定就懂影视音乐。

作曲专业没做过一些影视音乐,没研究过影视的也不了解影视,更不要说演奏专业的,即使是演奏大师如果没了解过也不代表懂影视音乐。(本文提到的懂,全指粗浅的懂,都不需要什么深层知识,都是基本影视音乐常识)

重点不是身份,而是知识成分。


影视音乐中的“客观音乐”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是一个常用的专有名词。

客观音乐表示影视音乐中客观存在的音乐,比如在写实镜头表现下的一切出现的音乐,比如弹琴、唱歌、跳舞音乐、任何场合播放的音乐、收音机、电视台、手机播放的任何音乐,都称为客观音乐。

客观音乐是不能改变的,作为一个懂影视的专业影视音乐人应该清楚,对于客观音乐的呈现,只需要尽可能真实、不造成穿帮地表现这段音乐和画面。

什么情况下客观音乐可以不客观地呈现而可以天马行空,那就是镜头语言的表现手法不是写实的方向的时候,比如一段虽然这个人在室内放着音乐喝酒,但是导演的画面语言是要表现情绪、内心、氛围的,镜头也是写意的(但不是说镜头一定在某种特定手法时),就会把客观存在的音乐消掉,换成表达画面内涵的音乐。比如蒙太奇比如各种回忆、内心独白等等。

简单地说,看画面要表达什么,画面需要客观音乐表现就用客观音乐,画面需要凸显别的内容,就要别的音乐表达。


小艾弹琴这段,明显就是写实的客观音乐,客观音乐,找100个大师来都写不出第二种,既满足于真实呈现又不存在抄袭痕迹的音乐。

因为手位音高、画面节奏、乐器演奏法、音乐结构都在画面上大篇幅地呈现了。

那么这段音乐大家质问,“听就知道了完全一样这还不是抄袭?”,前者和后者的一致,恰恰说明他俩都干了该干的活,都很专业。


相关答疑:

问题1:有人说既然是客观音乐无法改变,那也是董老师在先,捞仔老师在后,那就还是用了她的概念也叫抄袭。

依然不对,写实的客观音乐不受任何人的影响都应该是这样的,捞老师没有经历听董老师创作的过程,即使听过,也改变不了这段音乐该如何呈现,和谁先谁后没关系。董老师被退稿后是捞老师是这样,被退稿后是谭盾久石让梅林茂汉斯季默埃尼奥莫里康尼也依然会是这样。


问题2:既然一样那有什么更换的必要?

这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音乐了,涉及到当你决定退稿一个还有一定背景的业内人士,你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在董老师的通稿和反方观点的文章中都有一件事就是全片很大篇幅都“写了五个版本”,那么究竟是提供了五个版本,还是写了一版又一版导演一直不满意,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是一件事是清楚的,就是张导对前面的作曲是不满意的,张导甚至提出要不要加一些电子乐,那就说明前者一定没有满足张导,张导在用各种方式去想办法解决和沟通,但是无果,所以退稿最终产生了。

那么因为全片都更换了作曲,为了避免尴尬,以及对两个人的尊重,这段客观音乐是必须要重新写的。

因为如果双署名,那必须要两个人贡献的分量相当,那么如果只是因为这一段客观音乐双署名,对捞仔老师全片大量的创作不尊重,如果我是前者,我会觉得只因为这一段给我双署名我心不安,在我国这个人情社会,片方也会觉得碍于面子多多少少没法说这件事。

你如何在退稿一个人之后还用对方的东西,那是很尴尬的,而且只是一段客观音乐,照着画面重写重录一个就ok了。

————————

二、关于从捞仔老师的“出身”佐证他没有能力写学院派的音乐

跟所有人分享一个实际情况就是,并不是学院派都支持董老师的立场,看起来学院派都站在她这边是因为不懂的自然就不明白,看了文章站了很正常,而懂的很多人是碍于种种情面无法发声,所以只能沉默。

这都不重要,这件事里更重要的是很多一个学校的学子,无知的支持角度,看到越来越多人抬出学院来抨击捞仔,已经有非常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令校友、同窗、老师、学院感到低级、丢脸至极的言行。

一个人是怎么学会音乐怎么一路走来什么出身,和你的能力没有关系,捞仔老师干了30几年音乐,学习时间甚至更长,作品列出来好几页,也担任过重要职责被音乐圈认可的前辈,就因为一段业内的旁观者不懂而质疑的客观音乐,就成了野路子没能力吗?

质疑他野路子写不了的非常狭隘而且很可笑。

说出野路子这仨字的更是无知荒唐,如果是业内的学习者,更令你身后的学院派三个字蒙羞。

董老师是当事人的角度大家理解,但是这些帮腔的人的吃相却很难看。

且不说音乐知识的广阔浩瀚,只是因为头顶着中央音乐学院就是你一切言行合理的靠山,那除了让你在荒唐可笑的路上持续给学校抹黑,什么都证明不了。


相关答疑:

问题1:捞仔这种野路子出身写不了学院派的东西?

捞仔老师的经历和学习经历他自己在微博说了可以去看,也可以去查,他有过丰富的学习和作品实战经历,况且野不野路子出身不重要,他到达的终点是一样的,他是专业人士。

就算他学习不够也不意味着他写不了学院派的东西,创作除了靠经历和学习还有天分和悟性,有的人学了一辈子有些东西也永远写不了。

有的人跟前辈干了很多年活,自己仍然无法完全承担一部影视音乐作曲的主导者的职责。

有的人就是get不到导演的想法。

有的人干的活不多但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到导演的想法。

从董老师的作品履历来看,她应该就属于很快能领悟的后者,因为她好像作品不多,但是做的都是大戏。(没有系统了解过,只是依据她的几篇文章呈现。)

捞仔老师的作品那么一大串,不是几个年轻后生一句野路子出身就能否定的。


问题2:前面的衍生,《影》或者影视音乐跟学院派的关系?

《影》究竟是不是一个学院派的作品,学院派究竟是个什么流派,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影》用的是更多中国传统乐器,这是电影的年代背景决定的,不代表是个俗称的学院派的作品,学院派也不是一个创作流派,也是一个大家概念里的统称。

如果认真地说学院派,现代概念里的学院派中根本就没有能适合影视音乐的作品。

如果说用在学院里一路读下来,背景都是学院里学出来的才能写某种类型的音乐,也不太成立,懂与不懂只看自己在某个领域花费的时间和经历组成的知识结构。

现代电影基本上没有完全是学院派的音乐,如果说学院派的优势,那就是系统学习过的各种课程,比如配器、乐器法等等,会在你写影视音乐的时候懂得更多,进入得更快,写作更成熟。

这些底子是你在进入影视音乐创作时的大大的优势,因为你需要掌握的起码一半东西,你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了,现在要学的就是如何更多地了解影视,如何转变自己学院派习惯的风格到影视音乐的风格,如何用音乐去表现画面的内心。

很多学院派基础功底深厚,而无法得到流行音乐、商业影视音乐行业的认可,很多都是受制于从小养成的思维模式、和声体系、创作概念无法轻易地转变,很难顺利地理解和表达流行音乐的方向,这甚至不是个例,已经是很多想涉猎商业音乐的学院派的瓶颈。(这不包括无心涉猎商业音乐的,专心学院派的同行中也持续地在出音乐家。)


问题3:你说了那么多,捞仔根本不懂古琴,他在那段画面有漏洞。

有没有漏洞,或许吧,希望古琴专业的人来解答。

我没太仔细看调弦的视频,也不太懂古琴,没法去论据。

重点是,就算再多的漏洞、出身不够光辉伟大,改变不了事情的本质,也证明不了捞仔抄袭。

旁观者打了鸡血一样一直试图用捞仔的出身不够、客观音乐一样、画面疏漏去佐证捞仔能力不行,所以他写不了,所以他是抄袭,是非常可笑、更加暴露无知、而且没有直接关系的。


这也刚好提到,学院派不一定写得了古琴也是因为,学院派的确学配器法乐器法,但是主要学的是西洋乐的,民乐的印象里是没有花大精力讲过的,而配器作业也是不配民乐的,配的都是西洋乐。

民乐特别是古琴这种记谱法都有自己专门的古琴谱减字谱的非热门乐器,都要靠学生自己研究,学院派的学生了解一个陌生乐器和野路子的过程没什么区别,都要写一次这个乐器的作品才会系统地了解一遍,反之就是陌生的。

捞仔很有可能不了解古琴,也不知道调弦那需要的操作,但这首先旁证不了他写不了全片配乐。

其次是,对于画面如何体现,有场记和导演的责任,如果没有传达到作曲这里,而作曲刚好不了解这个乐器,那就有可能会导致穿帮。

【穿帮】这个词很常见了,一切不符合画面场景的操作,都是穿帮,以前最常见的音乐穿帮就是古琴配古筝声,琵琶也配古筝声,或者这仨乐器胡配。

第二常见的就是乐器节奏和手法对不上,现在的影视作品里还有非常常见的节奏、音的画面和音乐不配的状况。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关于调弦没调弦,只能算是一个【穿帮】,感谢董老师和她的团队让普通观众对于穿帮的概念又深了一层。

————————

三、到底谁对谁错?董老师碰到这种事情该如何处理?

现在理清了所有因为不懂或者鸡血上头不清醒的争议,我们不是当事人,但是尝试着来还原一下这件事可能发生的过程。


首先张导决定拍《影》的时候,他自己规划了很多年了,我记得在他的访谈中提到这个概念是5、10年(?记不太清了)。

那么他清晰地确定了要用水墨来展现,水墨必然是中国的东西。

他很大可能想要在作曲上尝试跟一个学院派出身的人来合作这次的电影,构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风的深沉的作品。(这是常见想法)

在董老师叙述的比稿过程,同时期比稿的不止一人两人,这样一种接近于试镜的选作曲过程,在国内也只有张导这级别的大导演才能有人配合。董老师经过了层层筛选,必然是有自己过人的一面,最终张导决定跟她合作。

(到这,究竟当初他们协议的是合作前期还是后期,那就是沟通话术了。)

这种涉及到画面有音乐舞蹈而且是重头戏需要后期对点的电影,前期都有跟组音乐,一般职能是音乐指导、或者音乐顾问,跟武术指导动作指导性质差不多,都要提供创作思路给导演。

很大可能是张导他们决定董老师来参与作曲之后,希望她能从前期介入,对于后期的创作有利。(这也是常见操作。)

董老师在前期过程中担任了音乐部分的动作设计、跟剧情相关的音乐设计,给电影创作提供了思路和内容,这跟武指、动指、顾问等职能依然一样。

但是经过拍摄和定剪后(?没看到董老师的创作持续到什么时候,到底是拍摄期间创作还是定剪后还创作过。)她写了五版,张导经过沟通尝试提出建议仍然无法满意,最后还是决定替换作曲。

从二月跟组加创作到十月,董老师才签了合同,可以说是因为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才会让人做出这种牺牲和信任,因为连我们这些晚辈都已经养成了不签合同不干活的习惯,相信如果其他作品董老师不太可能这样付出。

官方显示《影》的拍摄是3月到7月中旬,再三个月经过初剪到定剪,应该也就将将完成不久,电影音乐的音乐基本都是定剪之后才能开始创作的,因为严格的电影音乐都是每一帧都不能有差池的,那如果加上前期董老师参与的音乐创作,这会儿动机估计也已经定型了,而且已经跟导演达成了共识,才能往下创作。

拍摄结束后第三个月签作曲合同,第四个月提出要“添加商业元素”,这个理由也有可能是真的,或者是从她的角度看是这样,或者是片方去处理退稿的话术。(这已经算是比较有情有理的说法了。)

也就是并非是拍摄结束立刻决定换人,那就是片方并没有仅仅把她当做前期的动作指导,也曾想过要合作,并且给了五次尝试,但是三个月过后,片方很够意思没有让你白干,签了合同付了费用,同时张导因为不满意已经决定要换人,所以11月的时候片方对接人去跟董老师沟通有一个新的作曲的事。

同时或许是十月或许是更早或许是十一月,捞仔老师开始介入到这个项目中,并得到了导演认可,完成这部配乐。


捞老师的声明说,片方明确说是对前面作曲不满意,找他来做。

这次学院派的尝试最终以合作失败告终,《影》上映最初定档7月暑期,影片定剪后才能开始音乐、声音、录音、混音、终混等等制作,然后是等待审查报批,这就要经历数月,捞老师没有经过比稿,影片也没有时间再次换人,张艺谋导演最终选择了他熟悉的稳妥的方式。

这个过程基本上已经比很多片子的制作时间要充裕了,但是花两份钱,冒着赶制作的风险,而且之前也尝试过五次,张艺谋导演和《影》的制片方真的能说是诚意足够的。

到十月签约都没有流露出对前期作曲不满,并交付了谈好的创作制作费用(没看到提出因为不满而压价改价),让前期作曲都没有察觉此时已经决定替换,我觉得还是很有礼有节的。


相关疑问:

问题1:为什么董老师会认为她的贡献如此大,不应该被辜负?

有来自演奏团队大师演奏家们的压力,有她付出数月的期待和努力的失望,也有片方沟通的问题。

如果片方如实说,决定彻底地换作曲,或许董老师也不会有临上映前的突然得知的措手不及。

毕竟张艺谋,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级别的作曲家起码是久石让、汉斯季默等等这一级别的,才能让对方不抱期待泰然处之吧。


问题2:既然她提供了动作,那后面的作曲不就是抄袭/借鉴吗?

没人知道董老师提供的动作,究竟是张艺谋先表达了这是什么情绪、我要什么节奏,她来用专业语言表述给演奏家,然后实现的。还是张艺谋完全没有给出任何想法,全由她一人决定的。

如果是张艺谋决定了动作,她和捞仔都是实现者,张导才是创作者。就算是她提供了内容甚至台词,这都不构成后者借鉴抄袭,这是大家对她作为音乐/动作指导,和作曲的两重身份职能没有区分开。

可能片方没有这样区分过,因为片方也以为不会换人,所以以作曲的身份跟组同时指导和创作。

但是实际上她前期在剧组对画面和内容的影响实在是音乐/动作指导、音乐顾问的职能范围。

把前期指导/顾问的内容和后期作曲混为一谈,说因为有了前期才有画面,有了画面才有后期作曲,是十分外行的错误判断。

如果按这个逻辑,那么作曲的设计也是因为有导演的想法,导演的想法来自于剧本,剧本来自于最初的创意…… 那么谁都没权利拥有完整权利,谁也都有权利署名任何工种。(补一句,这段是夸张反讽居然有人看不懂…… 肯定不是这么干啊,意思是肯定不能这么理解而不是要这么理解…)


问题3:已经广而告之之后突然得知被替换,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

退稿、换人,这在艺术创作中,很常见,大多数的影视从业者,你合作的十个导演里起码有八个动过换掉你的念头,可能有五个人下次不会再合作,碍于资金和时间,可能只有两个人真正地退稿另外找人重做。

退稿和换人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很多时候,你的风格有的导演很喜欢,有的导演很无感,特别是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这最多算是理念不合。

很多时候你可能都会觉得换掉你的后一个人的创作,跟你比起来差很多,这就是理念不合,想法不合,跟能力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对于这个案子而言,董老师完全可以以前期作曲、前期音乐指导、音乐顾问等身份,跟片方协调,重新在电影中定位自己的署名,这依然是一种得体而合适的正面宣传。

可能她迫于多方压力忘记了这件事吧。


————————

四、这件事里出现的高频争议点、侵权等等究竟如何规范?

直接说高频问题吧

问题1:临时换作曲,是不是不尊重?是不是间接构成侵权?

前面说了,换作曲、换演员、换导演、换编剧、换摄影,一个剧组换谁都是正常的,就要看这个剧组的主导者如何判断这些人是否能完成自己心中的作品。

一定有因为不专业换掉的人,但是专业的人换掉很多都是理念不合。

一个电影有一个调性、风格,特别是张导的作品,有浓厚的张导的风格,他基本已经决定了这部电影很大一部分的基调,跑不出圈来,除非你真的是大师级的人物,你用张导没想过的风格,但是说服了他接受,并实现了很好的效果,不然,你就只能跟着导演走,完成他要的东西。


问题2:署名究竟有没有问题?是否应该双署名?

双署名在国内有因为地位相当所以需要双署名的可能,在国外只能看创作分量和主导程度,如果不是前期有指导音乐、提供内容、影响画面的音乐顾问的工作,我想被退稿的,而且没有用到你的片段的前任作曲,是不应该有任何署名的。

如果给你联合署名,那么现在的作曲的工作如何体现,如何对实际公映影片中的作曲表示尊敬?

具体可以看公众号“影乐志”今天的一篇大意名为“不是写了音乐就可以在片头署名”的案例分析,解释很详尽。


问题3:那么多演奏家和央音的老师同学声援,不可能没有道理吧?

前文说了,中央音乐学院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一针鸡血,有些人脑子不清醒(不是指演奏家前辈们),抬出学校来耀武扬威,大多数人都觉得很丢脸。

至于其他声援的,大部分人都不懂影视音乐的流程。

他们指责的抄袭,前文说了,是客观音乐。

说的古琴知识不懂,前文说了,那最多算穿帮。

再多对捞老师出身的诋毁,都旁证不了他有没有抄袭,这是一种现代特有的网络脑残栽赃。

付出的劳动被辜负,那很无奈,艺术创作就是充满了人和人的理念碰撞的。

而且我刚看到前面的答案才知道原来演奏家演奏员是有署名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在愤怒什么了。


问题4:创作人员的相关权利如何维护和商定?

每个作曲,或者影视音乐案子负责人,在签约的时候,都应该明确自己的署名、以及自己团队工作人员的署名。

退稿如何协调、退稿用你的作品如何付钱、退稿不用你的作品如何付钱,合同里也是可以约束的。

少数有一定经验或者地位的作曲或者负责人,甚至可以约束是否可以加入新的作曲,新替换的作曲也可以明确自己的作品和前任作品的可能争议的责任。

以上这一切都是可以在合同里协议好,并可以增加违约责任的。

如果合同没签,人家给你署什么名、如何处理,都是情义。


问题5:两个人的音乐真的差别那么大吗?为什么我觉得董老师的版本更好?

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主要是个人喜好和审美。只有对于导演来说哪个更符合他心中的音乐。

我听了捞老师的影视原声,也听了赵家珍老师的原声(但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当时他们用的),是比较理解张艺谋导演的选择的。

了解张艺谋导演的应该都知道他的风格,他是很注重画面冲突和张力的导演,他的画面表现无论从美术还是摄影角度都是充满了张力有情绪的。

如果说单听音频的话,目前捞仔的版本是比较能贴近张导的风格的,赵家珍老师录制的那版从情绪和节奏上比较偏向稳的状态,但这也只是我们一些人的感受。

另外影视音乐贴上去和单听也不是一个概念,很多单听不合适的音乐,放上就又合适了,反过来也很多。


问题6:频谱对比一致?

突然想到一个大槽点,就是频谱对比太愚蠢了。

什么都证明不了。

频谱一样证明不了抄袭,频谱不一样也证明不了没抄袭。

用这种方式举例的不是无知就是坏。


————————————

以上是目前想到的,其实这件事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影视工业流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过于气愤,在最初我们看到的文章中董老师混淆了很多应该是影视音乐基本常识的信息。因此误导了很多老师同学,造成这种局面。

始终认为这次的事情最大可能就是两个作曲在和他们的对接人沟通上产生了问题,而对对方产生了误会,这很可能是片方的锅。其实很理解董老师的角度,也觉得捞老师比较无辜。

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太多人觉得两位老师的主张正常,但是这些旁观者让事情变得有些失控和愚蠢,也不愿意让太多人丢自己学校的脸了。

希望大家除了义愤填膺伸张正义,也多一些基本常识,对得起自己背后炫耀的那个靠山。

(能不提就别老提了,二十大几挺大的人了,老提学校很蠢。)


user avatar   171533131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创作者来说,不论是写文作曲还是搞学术研究的,抄袭是最严重的指控。一旦被判定抄袭,哪怕不被断了前途,影响也很难消除,毕竟也不是谁都是郭敬明。抄袭不能被原谅,但抄袭也不能轻易就扣到谁的头上。


现在董颖达小姐在对方有没有抄袭自己这个问题上态度都模棱两可,央音的公众号轻率地就给捞仔打上了抄袭的标签,留言评论以难听的字眼攻击他,在一个老男人没有才华强盗一个女作家的作品这种言论下,野路子都已经不难听了。


就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局面,这个问题下面还有央音的学生叫嚣哪怕学生们误判了也要被原谅,凭什么?凭你是学生还是凭你是央音的学生,有些评论看得我是真的恶心,都这样了也好意思说董小姐为的不是自己,为的是全体乙方,为的是公平正义,她那么眼里揉不得沙子,她不起诉捞仔抄袭?还有说董老师没有说捞仔不好的,请问各种明示暗示捞仔抄袭了都叫没有说捞仔不好,怎么样才算,得她杀人了才是吧。坦诚一点,坦荡一点,真的被侵权了,为自己不比为全体乙方理弱,上升那么高干嘛。


最后不管事情有没有误判,央音都跟这件事绑在一起,“央音”两个字铺天盖地的飞,自己学校的公共平台,看下面还有说选修课都用来洗脑了,那被人评价央音怎么样不是活该的吗?别说什么还有人没有出声,谁看外x部发言都不会特意加一句国内还有其他人没有发言。我可以地图炮但我还是不地图炮了,我就说有些央音的学生,你们被骂,是因为你们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浮躁,没有耐心,报团还有傲慢。


最后,别跟我说你凭什么教育我们这种没意义的话,教育你们那是董老师的活,我没领教育你们的工资我干嘛要教育你们,我是骂你们。


第一天玩知乎发现可以设置关闭评论,很好,我关闭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本来觉得董小姐也挺不容易的,毕竟忙前忙后的也参与了电影的设计,最后被替换掉也是挺憋屈。我自己干配乐十多年也遇到过这种事,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但有时候技不如人,只能甘拜下风。可惜董小姐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再后来事情就发酵过头了,一帮子顶着中央音乐学院名号的生瓜蛋子被她煽风点火,跑到捞仔的微博里各种谩骂,极尽侮辱,还真当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现在好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叫董颖达的老师作曲水平不行,被导演换掉了,还带着一帮学生胡闹,简直是自取其辱!不客气的说,我听了董小姐传在QQ音乐里几部戏的代表作,比较一般,听不出有作曲天赋,能混个基本行活的水平还在中央院当老师,这也怪不得捞仔会怼一句“把下一部写好”……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天在微博上挺了捞仔,招致了各种私信和评论区的问候。不得不说,虽然央音的同学们情绪激昂感性思维为主,但基本素质还在,慢慢明白道理清醒过来后也就偃旗息鼓了。无奈同冠个“达”字,董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另一个金姓配乐大师丈余。


高赞答案 @彭飞 主要从野路子和学院派的角度来讲“央音”的老师是否专业就一定在业内厉害。在这里我为了不引起相关院校的不舒适,用我自己毕业的上音和任教并辞职的某音乐学院来做比方:彭飞老师的影视配乐水准比母校大多数作曲/音工系老师要更高。我任教的那个学校,最终留下来任教的,是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老师……要当音乐学院的老师,并不是单靠实力,更多要靠关系、派系、折腾等等。从这次的事件来看,我感觉董小姐这三样东西玩得炉火纯青。


1.作为“前期作曲”,付出了巨大努力,该不该拥有联合署名权?

其实董小姐的公关文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找人发在了各院校的师生群中,不过当时大家都是看着笑过。那时候煽动性不强,且大家都明白,是某奖提名出来没她名字好眼红闹腾一下。这个署名,我打个比方,一部电影用了你喜欢的明星,但中途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甲方不喜欢也可能是乙方业务不行),换人了。你能接受一部主演通篇是新垣结衣的电影,片头字幕是:主演 新垣结衣 安琪拉大宝贝 么?!?!


2.董小姐的能力到底怎样?

到这个年纪,董小姐配过的院线电影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另一边,被导演更换作曲并不能显得业务水平高超。从结果(影,这部影片在国内外的一致好评,音画结合的盛赞)来看,显然老谋子很懂音乐,也不会冒然在影片都结束拍摄时冒那么大风险换作曲。更不会,把所有!注意是所有的配乐都替换掉!兄弟,这是一件多丢人的事情啊。


至少我没遇到过。业内,一般都是出第一稿的时候导演觉得不行就换人了。最后阶段再怎么换,也都会保留一些原作曲的配乐片段,整个儿拿掉,要不就是录音质量不达标,要不就是作曲太差劲了……

这是董小姐的工作照,里面摆拍了一些照片和交流的小视频,这个工作照和视频完完全全没有体现电影音乐的工作重点:音画同步,现场录音工程的搭建(这个要求极高)。甚至连电脑部分音乐工作室部分都难觅一二。真的很好奇成品音乐的制作过程……


从音乐本身,很不客气的说,董小姐的音乐和现在大多数作曲系出来的一样,非常地“主观”。现在全世界的作曲教学都有一定问题,按照整个音乐史的发展,教会音乐(单旋律为主)……巴洛克音乐(复调对位)……古典主义(织体发展)……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和印象派……现代派。每个阶段的作曲,都是对前几个阶段的完善和传承,因此大师频出。但现在的国内外作曲系,都是大一就开始现代派技法写作的。所以你让个作曲系的去写爵士乐,流行歌,电音,他们在这个领域是不折不扣的新手和野路子啊!

发在qq音乐上的几首,和大多数作曲系毕业音乐会作品别无二致:动态巨大(一惊一乍,一抽一搐),完全没有记得住的主题(请你们哼唱下董小姐的旋律,行么?),结构混乱,偏意识流。配器上,缺乏频率认知,对位偏繁复导致听感混乱。


建议大家去听听卧虎藏龙,功夫熊猫,无极,道士下山的配乐,这些都是真正的大师。听听人家的中国风是怎么配的。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说学院派中国风大师,

这位才是真正的牛人。但人家写什么像什么。


2.5,有没有抄袭:捞仔的所有配乐均与董小姐不一致,唯一一段大书特书的音乐,抄袭难度不如直接写。学过编曲作曲的可以试着去抄一下董小姐对位原作,我觉得对视唱练耳要求不是一般的大。

3.带节奏这件事情上看人品。

从事情发酵到“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董小姐改了n版的作文终于发表,文字煽动性强,利用合作老师群转发再带动学生群转发,终于达到炒作目的,就差一句“张艺谋不懂音乐”没敢说了。同时,作者本人的回复也非常的下作,这也是我在这边实名diss的原因:

不多贴了,请注意,文中用的是第一人称!之后,绑架官宣,利用“央音帮”公众号,即自己学校的宣传渠道为站不住脚的事情颠倒发声。


其实在十月底,捞仔团队就有人在朋友圈说这件事情了。之后事情告一段落,未想到本来以为偃旗息鼓的事情,人董小姐是憋了个大招。


好了,现在在外行人的思维里,中国电影配乐作曲家,董颖达的名声已经比金培达都响亮了,佩服,实在佩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几个点。

1,除了小艾弹琴片段有争议外,整个电影没有使用任何一段董的配乐,也没有疑似抄袭的主题和片段。


2,有争议的片段实际上画面已经固定,在契合画面节奏的前提下,捞仔版本的旋律与董版本完全不同。


3,董及董团队在片尾有署名。制片方有支付酬劳,并有支付额外的使用酬劳。


4,中途更换作曲,这在电影行业里并非十分常见,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昂。既要支付前团队的制作成本,又要让新作曲家在短时间内给出高品质成品,这无论如何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唯二的可能,只会是导演对电影本身品质的要求极度苛刻,或初期作曲的配乐极度糟糕。

国师对品质的要求极度苛刻这一点显而易见。董的初期作曲是否极度糟糕,还请看官自行与捞仔的ost对比。

其中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国师在替换作曲人为捞仔之前,令董修改了5次之多。


5,音乐是艺术。艺术高于生活。作为艺术的创造者作曲者,是这个世界上少数无法只通过努力就能从事的行业。


user avatar   peng-fei-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不是想为哪一方站台,而是实在看不下去某些“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言论!艺术工作者本该有一个开放胸怀,而有些言论却让我感觉到“中央音乐学院是不是招错人了”。


我们今天讨论音乐的“理论与技巧”广义上来说,就是前人的经验与规律的总结。所谓的各种:和声曲式复调节奏学等等,都说的是过去一些伟大的作曲家是这么干的!并不是说未来的作曲家也会这样干!更不是说,你学会了这点理论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称自己为专家了。


所谓专家,是指......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深刻的认识!其中包括修正前人对于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结论,甚至是推翻它来建立新的理论和技术标准.....没错,人类就是这样进化的!


国际上的的一流院校,理论和技术标准都是在不停的更新变化的,无论是对古典音乐,世界音乐的研究以及当代音乐和未来音乐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你练习过什么、读过哪几本书、学过什么东西就可以对某种音乐或艺术形式下定论,这也是艺术的有趣之处!如果所有的认知是不变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每年举办各种大师班?研讨会?音乐季?


所以音乐本不存在学院派与野路子的区别,巴赫和贝多芬都没读过音乐学院(他们也没那个条件)但近代的查理帕克,汉斯季默,等等也都没读过任何一所音乐学院?你能否认他们对于世界的贡献么?他们没有资格在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学院教书么?


没有人从娘胎里下来就会演奏乐器,就会作曲。所谓的天赋就是对音乐的敏锐神经和一颗爱音乐的心。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来自后天的学习!可以肯定的是,音乐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你可以向前辈们学习,也可以和一群有音乐才能的年轻人在一起相互支持。但.....这不代表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也不代表你就一定比校外的音乐人更高级,你手里只是比他们多一张文凭!


音乐学院培养出过很多杰出的艺术人才,但也培养出很多一毕业就转行,不喜爱音乐,甚至是厌恶音乐的人,其中原因各种各样不用举例了吧。除了这些,音乐学院也会培养相当一部分音乐“匠人”,(此处“匠”为匠气的匠),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上过几年名牌音乐学院,自己就是天之骄子,高人一等,从而丧失了向社会和实践学习的动力和愿望,眼高手低,却总是等着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毕业时业务水平可能不差,但这样的心态往往会毁掉他的一生,因为....世界是在改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心态的人很快就淹没在历史中,毫无建树!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僵硬的学术和狭隘的认知堵死了。这样的人可能来自国内像中央上海这样的国内一流音乐学院,也可能来自包括像朱莉亚这样的国际一流音乐学院。


说到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我个人的评价是喜忧参半!当然有相当才能的作曲者,可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表象大于初衷!技术上不得章法,表达上缺乏逻辑与理性!搞演奏的同学,你自己摸着良心,当作曲系师生兴冲冲的拿着自己新创作的作品来找你演奏的时候,你有没有过哪怕一刻想死的念头?一晚上的新作品音乐会演完后不吃安眠药根本睡不着?甚至是想把自己的药整瓶给作曲家本人送过去?


连音乐学院的自己人都听不下去的作品.....你怎么让它面向社会?服务人民?所以,音乐学院并不是一个好作曲家的保证,它只是发一个文凭告诉社会,这个人学过一些作为作曲者应该学过的内容,并考试合格?请问有几个考试不合格的?对于演奏专业我大概还能理解(因为演奏水平建立在长期生理机能训练的基础上)我其实不太知道作曲专业的优越感从哪里来的?


话说回来,作曲教材又不是机密文件,淘宝就能买到的东西基本你在家也能学,只是需要的智商比较高!所以,不在音乐学院学习并不等于你不可以成为作曲家,而且.....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许也是好事,或许可以突破人类对于音乐的认知边界(只是可能,可能性微乎其微,请不要盲目尝试)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野路子!因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创造,在于把未知变成现实!而音乐学院并不能提供任何未知的素材来供你学习,你知道的东西别人也知道,大家都学过!出色的音乐家的共性就是拒绝重复自己,而去花更多的时间来探索新的领域,来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这种推动力,我们称之为贡献!音乐学院只是把你扶上马,是能跑多远,还是上去就摔下来就看你自己!但!有的人不用扶自己也能上马!跑得可能还比你快!所以,对于未知的事物....没有人是专业的!


综上所述,学习过去的理论形成自我认知考试合格,毕业后打破认知并形成新的观念,勇于尝试和创新!是所有艺术工作者的 必!修!课!


我们今天的两位主角都是比较善于学习的人,不然也不会各自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这个事件的评判,我希望大家客观理智,用有信服力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请不要拿中央音乐学院的文凭出来说事,那不是论据,也非因果关系,只能让人心生厌恶)


董老师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聘用教师.....但是...以我的认知,捞仔也完全有足够的资历和学术水平站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台上给大家讲电影音乐作曲与配器技法(至于他本人愿不愿意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前些年他是在中央音乐学院教过专家课的)所以那些取笑捞仔是野路子的学生们可以歇会了,在你们成为预科正规军之前,人家已经在你费了大劲才考上的音乐学院里开专家课了!


在此向两位作曲家表达我诚挚的敬意!(我本人也学习了董老师的版本,十分的喜爱!)


至于《影》的配乐纠纷谁对谁错...我就不bb了。换作曲这件事在电影行业里司空见惯,过去一两年里我起码从别的作曲家手里接过来三部片子,早都已经上映了。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规则,我们也尽量在操作流程上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至于我接手的那几部片子的作曲署名...............全!是!我!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说,围观一下算了,但看到下边有校友出来发声,我也说几句吧。

这几天真是第一次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产生了质疑,我真的所处的是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吗?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的毫无主见,甚至连去主动分辨的能力都没有,就四处“为了学校,为了民乐”而激昂地转发,甚至抨击捞仔(哪怕董老师的文章里其实主要是在指责出品方,而特意强调了跟捞仔相识二十载),最让人难过的是好多自称是校友的无法明辨是非的人啊,居然跑去捞仔微博里去谩骂。实在让人唏嘘!

就我的看法,这件事捞仔有没有抄袭,法律说了算(董已经提起诉讼告了出品方),从专业角度出发,只听音乐,节奏上是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小艾弹琴段落),但如果你了解过影视作曲和传统作曲,你会知道影视作曲是需要为画面服务的,画面已经按前期董的节奏定下来了,捞仔如果去乱改,观众都会说他疯了啊,还怎么可能过国师那关?所以这儿就不用拿节奏说事儿了,网上有一篇什么专业分析对比抄袭证据的,甚至把频谱图都截出来,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如果打官司,我国法律主要看旋律,那旋律上,可以肯定地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打官司,董也很难赢,但三万多的转发,对捞仔名声的损害,确实很难挽回了。

所以整件事的处理,我认为董老师的处理是很不妥的。从一开始联名其他乐手老师签字去维权。说句实在话,不管古琴是不是赵家珍老师,不管阮是不是博士生导师,这件事跟乐手本身就没有太大关系。乐手的署名在电影字幕里不仅不是一定的,就连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在参与配乐项目时候也只是能有队名,不可能因为首席是xxx就给xxx单独署名,除非那些独奏音乐家在跟片方的合同中写明了需要署名,片方才必须给你署出来,甭说是乐手老师了,咱们国家那么多片子的作曲署名,恨不得都到了片尾特别后边了才给你出个小字,所以董老师去联合其他乐手老师来“要署名”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妥的事,当然,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一转发,学生能不转么?我那么多同学转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啥情况,老师门下其他人都转了,你不转,行得通么?

其次是我认为董老师不应该在事情实锤之前(法律结果),从学校的民间公众大号里去发这样的文章,下面的校友说法我很赞同,事实上是董老师用学校带了一波节奏,利用了老师和同学们对学校和老师的爱和热情,来为自己争取没能争取到的利益。同学们哪知道那么多啊,最后都变成了学院派和野路子什么什么,居然上升到捍卫民乐了,简直让人失望透顶。还有一些老师也不明白情况,朋友圈里开始称呼捞仔为‘以吉他弹奏出名的乐手’,我没记错的话捞仔是来过学校讲座的,讲的就是影视配乐里的配器问题。而那时候董老师都还没在。

今天看到捞仔发了声明,说得还是很理智,面对这么多谩骂,也终于开始了维权,他说在参与到配乐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听到过董老师的版本,如果果真如此,那那些说抄袭的,真的是自己把自己炸了好了。片方或者国师能来说一句话,这事儿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保护原创是一直都在喊的口号,现在大家意识也更强了,这是好事,很多维权成功的例子看得也是让人很开心,但如果好心和热忱都被利用,就真的不好了。


user avatar   dongstudi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朋友指正在片尾字幕里有先期作曲的署名,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觉得倒是合理的,但是辛苦付出了努力然后又被人顶下去这个滋味确实不好受

我听了两版的配乐,还是感觉其实每版都不错,说实话差别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这也是换人后前一版作曲者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因为并不是很典型的换人后马上大不一样的感觉,前版作者心有不平衡这个太容易理解,再说一遍两位都是大师。所以我觉得中途换人这个事儿对作曲者伤害较大,是产生矛盾的原因。不是说中途换人不可以,而是感觉这次还是有一点儿不是那么必须换人的感觉至少从ost两版对比来看。

另外强烈鄙视区分野路子和学院派的思想。


以下原答案


我觉得,电影音乐作曲应该加上董老师署名,因为演员正是以董版的音乐节奏配出的动作产生电影画面(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先有部分音乐然后上片场再按照音乐来拍摄动作),董版音乐对电影画面结构和进行和剪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为电影的音乐历史和演奏技法等情节的真实性还原方面,董老师团队显然起到重要作用(毕竟是民乐领域行家)。所以即便最终版没有用到董版音乐,但董版音乐的结构音色对影片结构和第二版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提供某种方向和思路。所以并不是简单的最终版没有用董版就不应加署名这么简单。

后期捞仔版说实在的,画面节奏已经固定,并且乐器也固定,势必会在节奏上高度雷同,因为配乐是为画面服务,实在配不出什么花儿来了,所以,我倒不认为或不能断言捞仔是抄袭,客观得说我们不能否认捞仔老师的音乐水平还是相当出色的,也不可妄断他有主管抄袭之意图。只能说不得不在画面对位基础上进行创作,节奏上必然雷同,加上乐器本身演奏技法和旋律特性不容易做出完全不同的音乐。所以,如果单听音乐看波形,那看(听)起来必然抄袭,但要结合画面的话也属于无奈之举。总不能换成吉他演奏对吧。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片方中途换人,董版和捞版其实在功能上都符合电影要求,客观说并没有觉得捞版比董版有什么翻天覆地醒人耳目的改变,董版已经非常出色了,完全想不通为什么要换人,中途换人这才是对作曲者最大的不尊重,我认为这才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不明白为什么要换人,另外,既然换人,董老师也应该享有联合作曲署名和著作权。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制片方缺乏对作曲家的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尊重,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换人这个应慎重。音乐人对自己的作品当然是像孩子一般爱护的,董老师捞仔老师都一样。

至少这部电影从两版对比来看,中途换作曲,是不太理解的。

重申,两位老师的音乐素养都是高水准的,在下都很钦佩。

修改了几遍,我认为说得还算客观理性。

都是大师无意冒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没有抄袭的人可以撤了,不必看这个回答… 我认为你客观事实都不知道,根本不具备看待问题的能力。

董老师是我的公众选修课老师,在这件事真正开始发酵的时候,课前的二十分钟她用来讲述这件事的全程。我听的全神贯注,提到了十八轨,大概是音乐制作和录制的时候的声音效果,演奏的赵老师为了把声音相对枯燥、单调的古琴演奏出更磅礴的气势来,把手指都弹出血了;还有负责理论的张伯瑜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导,勤勤恳恳为了歌曲的历史、理论花费了很多时间,他也是我的老师,一把年纪了,讲的是《音乐文献英语阅读》,我记得在上课期间有个别单词读错音,老师还会给学生们道歉,先不提 董老师,就这些老师你们说他们是为了名气、为了金钱而选择在大众面前炒作?老师们需要这些吗?中央音乐学院最最最最最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从来不要求老师发表什么文章,要求去凭国家什么什么称号,他们只在乎专业。专业好就是王道,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在自己专业里哪个不是中国业界精英中精英?需要这么一炒作来让大家知晓`````而且在这节课后,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抄袭音乐的证据,两个版本的对比,在电脑上某个音乐制作的音轨对比,声音都是震动的,如果某一句重合,那无可厚非,如果整段对比下来,大篇幅的相识,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的长短,那还不是抄袭吗?

再说回董老师,她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个性、主见的老师,从国外留学后回校在央音作曲系做老师,说她没有才华、没有真材实料的?那您来? 您考个央音附中的作曲试试````` 她在课上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所有为电影电视配乐的作曲家都是二流作曲家”,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们创作水平不高,而是因为他们创作的内容是要为电影、导演、观众服务,导演说“换人”,作曲家马上收拾东西走人,作曲家在西方是什么地位,各位搜索一下脑海里的知名音乐家就知道了,他们都是作曲家。但是董老师一直都强调自己是二流的,哪怕她所处地位和创作的那么多作品都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故事的前因后果你们大概都知道了,一开始电影是找的学术派的创作者,老师们含辛茹苦创作出来后,那边说要改成商业性质的电影,这样的配乐用不了了,老师们有点失望的,但还是表示了理解。电影首映的那天,董老师说包下了一个场子请全体创作人员看电影,支持张艺谋,结果,音乐播放的时候傻眼了,“嗯?不是不用我们的音乐吗?嗯?怎么和我们的一样?只是从古琴改成了古筝````````” 她去联系了工作人员,没有回应。在播放后,她忍了一个星期,思考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最后决定爆发的是那个捞仔老师的朋友圈“请谁谁谁怎么怎么样,我没有抄袭任何人的作品,纯属瞎扯,你们的音乐被撤走,就是因为不行。” 董老师就怒了,如果不行的话,那为什么要用别人创作过的音乐?


舍友是作曲的,我们都是研究生一年级,她也有跟着剧组创作背景音乐。对于影视圈中,什么造型、台词风格、电影框架、剧本都会有抄袭借鉴这个观念的,但是音乐没有。他们也许不认为这就是抄袭,就像大众疯狂diss中央音乐学院怎么怎么理直气壮,怎么就不能理直气壮了? 那是老师们创作的作品,抄袭就是抄袭了,哪怕你后来说是做梦梦到的音乐旋律,恰好和原来撤下来的那一版一样,那也是存在抄袭啊同志们…… 说谁不会说啊

此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语言,也没有说谁谁的不是,也并非是学院派的瞧不起外界怎么怎么样。我认为董老师只是真的想唤起大家对原创作者维权的尊重意识,这类事不是只发生过一次,也不只在音乐圈发生过。

我永远不能忘记,董老师在头一天下午联系台湾金马奖的负责人,两小时后就收到回复说会好好调查此事时的释然和开心。“我就不信胳膊拧不过大腿了?我们人少,关系也不足,可我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啊。”她说完话时大家都有点热泪盈眶,“它只要想获奖,去哪个国家我就去告到哪个国家,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相关话题

  我在知乎上码字,我是否有版权? 
  如何看待作曲家董颖达《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一文中和《影》的纠纷? 
  是不是中国人发明了优盘? 
  「维权骑士」(rightknights)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提供的维权服务究竟如何? 
  签合同的时候如何避免自己不是自己创作作品的著作权人而无法使用的尴尬? 
  你是否认为存在一部适用于所有时期的著作权法?它会是怎样的? 
  肯德基为什么将上校鸡块改名叫黄金鸡块? 
  黑洞照片的著作权到底属于谁? 
  如何看待南昌光圈科技图标抄袭《传送门2》的光圈科技图标? 
  如何看待soul app上的盗图现象?泛滥程度如何? 

前一个讨论
买正版游戏然后玩这个游戏的盗版违法吗?
下一个讨论
快 2019 年了,为何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模式依然陈旧,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的待遇普遍低?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