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应该怎样分析甲乙行为,应该怎样判案?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修改:

丙的定性还受环境背景的影响。

1.如果是室内或人迹罕至的旷野的,或者深夜人少时,那么丙应该能意识到自己不救助将必然导致乙的死亡。这里推定一个直接故意应该没太大问题。

2.大白天马路上或公共场所杀的:这里是间接故意,因为丙可以相信别人也有机会救助乙。

而丙承担责任是来源于介入事件这一点,你既然介入了,就参加了因果关系。(为了防止有人疑惑,为啥别的路人不判故意杀人。)

但无论如何不是单纯的教唆犯,因为丙不提供救助这本身是一个行为。单纯的教唆犯本身除了嘴炮是不实施行为的。



1.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解释:

不认定是犯罪中止的原因。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有效地停止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其包含实施行为前和实施行为后的中止。

甲已实施犯罪行为,中止要件就必定得包含: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

从结果看,无效。

因此认定既遂。

2.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解释:

这里不是间接故意的情形。是推定直接故意的情形。

间接故意、一般直接故意、推定直接故意略有不同,

一般直接故意是知道行为可能或必然会引起危害性结果而积极追求;

推定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必然引起危害性后果而放任;(注意【明知、必然】这种情况下只能认为你是故意的了。)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行为可能引起危害性后果而放任。

丙明知不作为(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以及教唆甲不作为(教唆行为)必然导致乙死亡,却予以放任,应为推定的直接故意。

3.综上,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共同犯罪。甲主犯,丙可以主/从犯。




  

相关话题

  2021 年 4 月 1 日,烈士王伟牺牲 20 周年,你还记得 81192 吗?想对英雄说些什么? 
  证人在出庭作证前的宣誓有什么作用? 
  如何看待湖南某女子离婚后对儿子11年不管不顾,查出白血病后要求儿子给自己提供骨髓配型被拒绝?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是所谓的「污名化公知」还是真公共知识分子,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表达过那些观点? 
  繁育涉保鹦鹉卖 380 元有可能判十年,最终不予起诉;争议背后,有哪些法律细节值得关注? 
  1 月 7 日京东优惠券出错导致消费者可零元买家电,京东发声明将召回发货商品,合理吗? 
  怎么看待差点被熟人强奸的事? 
  遭遇天价通马桶,我该怎么办?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建议,对 996 工作制进行监管,应该如何监管才有效? 
  如何看待「男子目睹妻子遭人强暴,拿刀砍死施暴者被判无期」?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殴打扫地小男孩」事件?
下一个讨论
A强迫B把C杀了,该如何判定?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