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题主跑到维也纳会议的现场,对着各国代表大声说普鲁士以后会成为欧洲第一大国,还要把你们全揍趴下一遍。哈登堡和洪堡一脸懵逼地看着答主,梅特涅会觉得这里怎么也有个学塔列朗说段子的,但是这个玩笑也未免太冷了,然后亚历山大一世叫人赶紧把这个瞎嚷嚷的神经病踢出去(物理)。答主显然不清楚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表现有多丢人,以及普鲁士在维也纳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凭借它的倔强和一个天才将领君主得以跻身列强末尾,并在大革命早期和奥地利一起以旧秩序维护者的身份干预了法国大革命。然而在以吞并帝国西部领土作为交换与法国停战之后,普鲁士开始了长达10年的“奇怪的中立”,既不加入法国也不加入反法同盟一方,试图在战争中坐享其成。反法同盟各国虽然痛恨普鲁士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但仍把它视作是一支能对欧陆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势力。拿破仑在1805年制定迅速击溃奥地利以及逼和俄国的战略时,就是基于普鲁士随时有可能翻脸的考虑。而正当普鲁士准备对法宣战捞一笔的时候,传来了奥斯特里茨大捷的消息,普鲁士现在只能独自面对拿破仑的大军团了。普鲁士实际上在腓特烈死后已经迅速蜕化,军队因腐败和墨守成规而战斗力锐减,宫廷和社会都对和平有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姨学一点就是整个社会都费拉不堪。但是在战前拿破仑依然认为普鲁士不可小觑,精通战史的他仍然记得七年战争中的普鲁士铁军。为此他谨慎地制定了一个分兵合进的计划,试图通过机动以优势兵力击溃普军,而两军真的相遇时就发生了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拿破仑误以为自己在耶拿战场上捕捉到了普军主力,而实际上真正的普军主力55000人在奥尔施塔特战场上被达武的一个军27000人击溃了。拿破仑在耶拿收到达武的战役报告时还觉得他疯了,在反复确认战果后才相信了普鲁士人真的就是这么菜。法军随后开进柏林并迅速占领各重要要塞,资深腓厨拿破仑在腓特烈墓碑前自言自语“你要还在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俄国人试图援助普鲁士人,在艾劳和法军打了一场血腥的战役,但最终还是在弗里德兰败下阵来。在俄军退回国境线和法军占领了普鲁士最后一个据点柯尼斯堡后,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的浮筏上举行了和谈,腓特烈威廉三世只能像个孙子一样垂着手在河堤上等待着两国皇帝赐给它的命运。
这就是继“奇怪的中立”后的“奇怪的战败”,普鲁士失去了易北河以西以及在瓜分波兰中获得的所有领土,国家被法军占领直至偿付完战争赔款。痛定思痛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决定接受自由派被拖延了十几年的改革呼吁,任命哈登堡、施泰因和格奈泽瑙等改革者对政府和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与此同时在腓特烈时期被压制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涌现出来,裁军后离开军队的军官组织“自由军团”和法国人打游击战,黑红金三色旗也起源于这时期的爱国主义运动。所有的这些都为后来击败拿破仑奠定了基础,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几乎可以说就是被“人民战争”的人海所打败的,改革后的普军在滑铁卢战场给予了拿破仑最后一击。
虽然如此普鲁士在战后仍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藉由英俄奥的支持才勉强保住了列强吊车尾的地位。最明显的莫过于领土归还问题,对此普鲁士在维也纳会议上几乎完全没有话语权。普鲁士在三次瓜分波兰中获得了西普鲁士、大波兰和马佐维亚,拿破仑在击败了普鲁士后割走了华沙和波兹南以组建华沙大公国。在1812年战争胜利后,俄军在西进的过程中顺手占领了除波兹南外的波兰全境,然后俄国人就赖着不走了,亚历山大一世在维也纳和会上也丝毫没有把华沙归还给普鲁士的意思。虽然英国和奥地利出于平衡的考虑也很不爽俄国这种蛮横的做法,但他们显然也不会愿意冒着和俄国开战的风险去给普鲁士火中取栗。于是这时候普鲁士就提出这些波兰领土我不要了,但作为补偿我要吞并在战争中没有及时跳反的萨克森选侯国。
英奥出于平衡和缓冲的考虑并没有同意这一提案,作为对萨克森的惩罚将其北部一半的领土割让给了普鲁士,但是包括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等核心领地仍然保留给了萨克森,萨克森在奥地利的控制下成为了普奥之间的缓冲国,战争的补偿则由剩下的那一半萨克森换成了莱茵-威斯特法伦。梅特涅的算计是显而易见的:普鲁士拿到了北莱茵与法国接壤的领土,就意味着它已经自动承担了“莱茵卫兵”这个角色,大大减轻法国给德意志和奥地利带来的压力。
莱茵-威斯特法伦在19世纪初期并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该地著名的鲁尔工业区要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发展起来,在当时其重要性与萨克森、西里西亚等普鲁士其他领地相差甚远,而且莱茵-威斯特法伦是一块飞地,它与最近的普鲁士本土之间也隔着一大堆德意志小邦。对普鲁士来说更糟糕的问题是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天主教徒,而且因为受到大革命中的法国影响而盛行自由主义思想。你要知道普鲁士是个保守的新教国家,所以当时普鲁士的想法当然就是“奥地利你tm搞我是吧”,在其他国家看来奥地利也是存心欺负普鲁士。但是一个连复国都要仰赖奥地利和俄国军队的国家又有什么发言权呢,普鲁士虽然非常不爽但是也只能吃下莱茵-威斯特法伦这块鸡肋。
普鲁士的软弱无力在奥尔米茨之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统治基础薄弱的黑森选帝侯在1848年革命中无力镇压国内的自由派叛乱,于是1850年奥地利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同时以镇压叛乱的名义开进黑森。两国的真正意图是控制黑森选侯国,都试图在1848年革命后的混乱中争夺在德意志地区的霸权,而局势也一度发展到两国处于开战边缘。1850年10月奥地利得到了沙俄的支持,普鲁士自知不是两国的对手,被迫放弃对抗并与奥地利签订了《奥尔米茨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普鲁士复员军队并解散其影响北德各邦的工具爱尔福特同盟,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重建并由其担任主席,该条约几乎使普鲁士承认了奥地利的霸权地位。
我们再来看从奥尔米茨条约到王朝战争中的十六年,普鲁士的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对英法两国的支持使得俄奥两国反目成仇,俄国在未来的战争中不可能再支持奥地利;拿破仑三世针对奥地利发动了意大利统一战争,失去了意大利领地的奥地利国力被削弱;普鲁士的国力则由于莱茵工业区的发展和对关税同盟各国的影响力而大幅上升;威廉一世的上台与他对俾斯麦和老毛奇的任命,使得普鲁士开始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王朝战争中普鲁士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威名赫赫的铁军打下了基础。这些变化都只是发生在短短十六年中,而五十年前的维也纳会议上各国又如何能未卜先知地知道普鲁士和德意志的未来?
当时的德意志充其量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而普鲁士的地位不比现在叙利亚高到哪儿去。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知乎上的一个政治笑话,大概是这样的:当一个国家研制核武器或拥有几枚核弹头的时候它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者,当一个国家拥有数百枚核武器的时候它则变成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而我们口口声声说普鲁士对世界的威胁也类似于这种情形,在整个19世纪,普鲁士是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做出最小改变的大国。
这四个在18、19世纪疯狂扩张的国家连同1949年重建帝国版图的中国(18世纪同样疯狂扩张)成为了二战后的常任理事国。
而在整个十九世纪,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还有:1848年英国完成对印度的最后征服、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进入镀金时代、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98年美国战胜西班牙、、、、
普鲁士对世界有威胁吗?当然有威胁。
普鲁士的扩张和统一德国当然是一个是一个爆炸性的地缘政治事件,但在普鲁士建立中欧帝国的同时,他的三个邻居法、英、俄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成长为世界性帝国。
当进入下一个世纪时,德皇威廉二世想要再次瓜分“阳光下的地盘”,希特勒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时”,主宰世界命运的已经是托克维尔预言的“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的美俄两国。
命运有时候是如此吊诡,当西欧主宰世界时,普鲁士是最弱小的大国。当德国强大到能够征服欧洲时,世界权力中心已经从西欧转移到了莫斯科和华盛顿。
(这篇回答中有些关于19世纪初欧洲列强军力、人口等数据,可见普鲁士在19世纪上半叶是最弱小的大国)
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解答:为什么维也纳会议前后欧洲政治家意识到了俄罗斯对世界的威胁?
最后依然推荐一下这本书吧:古二爷翻译的多米尼克·利芬著作《俄国和拿破仑的决战》
上一次普鲁士对于“世界”(限定于欧洲)是一个威胁的时候,还是条顿骑士团在征服普鲁士的时候受挫,教皇宣布十字军东征的时候。
这就好比在大北方战争时期,你说俄国将会成为威胁世界的角色一样,有人会信?谁会相信一个野蛮落后的内陆文明在一个疯子的胡乱改革之下成为日后的欧洲宪兵?
虽然普鲁士在当时身为一个战胜国,是全欧洲第一个发动人口普查的国家,一个拥有良好公立教育的国家,以及在沙恩霍斯特,格莱森瑙等伟大人物们创立的总参谋部雏形。但是他说到底依然是一个小国。
在列强们的眼里,德国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她永远是四分五裂的,或者是由奥地利领导的松散联邦,真的要说这个威胁论,还是等到1884年的柏林会议吧。
在那个年代普鲁士“对世界的威胁”就是“只有懒汉才打不过德意志人”的风评?
……普鲁士的这种巨“带”威胁,可能也就和“二战意大利笑话集”差不多吧?
“波拿巴是个幸运儿。他有优等的士兵,而且他先向德意志人开刀,只有懒汉才打不过德意志人。开天辟地以来,人人都打败过德意志人。而德意志人却打不过任何人,他们就知道内讧,拿破仑就是靠打德意志人成名的。”
——《战争与和平》
至于军纪:
纪律最差的是普鲁士志愿部队,以上依次为哥萨克、普军正规军、俄军正规军,最好的是卡尔王储的瑞典军。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