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动汽车广告上不会说出来的黑幕有多少? 第1页

  

user avatar   will-liu-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几年国家政策扶持和各地法规对于燃油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作为经济环保类交通工具,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

准备买车的朋友,有很多已经把电动车纳入了选择范围,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言过其实的广告,可信成份占比多少?究竟背后隐藏着多少商家不会告诉你的黑幕?

作为一个电动汽车从业相关者,就大着胆子扒一扒其中的内幕,希望没有厂商对号入座……因为我说的,基本就是所有的纯电车型现有的通病……

全部得罪就是没得罪,所以应该也没啥吧…………


一、续航里程真的那么长?

开头就说痛点,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怎么说呢……

只能说不要太天真,给数据打个折。

续航能力是我们买电动车时最关注的指标。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动汽车,官宣续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部分车型六七百公里以上的也不少。那么,咱们就先说说续航里程这点事。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续航里程测试主要有四种,美国EPA FTP75、欧盟的NEDC工况、日本的JC08工况以及由日本、美国、欧盟等共同制订的WLTP。

我们国家工信部对纯电动车的综合里程测试采用的就是NEDC标准。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NEDC测试包括两种工况,一种是市区工况,一种是市郊工况,测试时车内的其余负载均会关闭,例如空调、大灯、加热座椅,及其其他所有和驾驶无关的用电设备。

NEDC测试一般里程小,速度慢,变速少,是种理想状态下的测试。相对于真实工况来说,这种模拟测试限定条件过于简单,忽略了环境温度、路况复杂程度以及续航时间延长等因素。

比如说动力蓄电池工作的最佳温度是20~30摄氏度,温度下降,会影响蓄电池的放电能力,据研究表明,气温从20℃下降到-20℃,蓄电池释放的电量会降低至少30%。举个例子来说,某款实际续航里程300公里的电动汽车,在零度左右的冬季实测,续航能力仅为200左右,这还不算开暖风的情况下。

再比如,高速上行驶时,纯电动汽车由于整车质量较高,随着速度增加,造成的摩擦系数和风阻系数必然相应增加,加上电池的高强度放电持续时间远大于市区,所以会造成高速上的里程大幅缩减。

像某款车,NEDC续航数据400公里,而正常温度下的高速实测是286公里,相差30%。

通俗来说,NEDC的测试结果太理想化,一般可以理解为实际续航里程的最佳结果,实际是只有在市区内,温度适宜,不开其他耗电设备,且不能长期连续放电(低速状态下开开停停)的情况下,还可以达到这个里程数。

我也曾经调查过多位车主,如果在市内通勤(时常拥堵),不开空调,新车基本都能达到NEDC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种60km/h等速续航里程测试,是电动车在满电状态下以60km/h匀速行驶,直至电量耗尽所得出的续航里程,这与真实驾驶相差更大,大家看看热闹就好,数据不足为信。

所以说,关于续航里程,市内跑的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绝对不能作为你电动车大冬天还上高速的里程参考……

二、使用成本真的这么低?

所谓“一公里几分钱”是有条件的,切忌管中窥豹。

省钱,应该是电动汽车广告里最令人“想入非非”的词了,一度电五六毛钱,按百公里20度电算,也才12块钱,的确够诱人。疏不知,想做到这么低的用车成本,是要有前提条件的,何况,成本也不是仅电费一项。

首先,你所住的小区得有私用的充电桩和车位,这样才能享受廉价的居民电,峰谷期电价变化还能让你享受更大优惠,不过也有个限制条件,很多城市居民用电在实行阶梯电价制度,也就是每月超过一定电量,电费是要加价的。

其次,商用充电桩收费一般一度电在一块到三块左右,除开电费,还有不菲的管理费,你除非保证全年都在家充电,否则这一部分费用不可能省掉。


说句题外话,充电确实很耗时间,当然紧急情况下,如果忽略掉电池寿命和电池的安全性,你可以选择快充,但这又与充电桩的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有其它车来分流,电池温度是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有关。另外,也要看你是在多少余电下充电,像商家宣传的“半小时充满八成电”,通常是指余量在三成以上时的理论充电速度。

再者,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车企必须满足8年或12万公里的动力蓄电池质保期限,但老司机们都清楚,车企对其质保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更换电池是要符合某些条条框框的。

另外,如果发生意外状况,如充电桩的问题,快充过频的问题,甚至某某公司说的国家电网电压不稳的问题……,造成电池损坏,这就涉及到自费换电池,这笔费用更不容忽略。

现在市场上锂电池的装车价在1500/kwh左右,以一款基础的53.1kwh电池能量的车来算,更换电池的费用就是8万。后续虽然单价在不断下降,但是总电池能量在不断上涨,所以一块电池的耗费依旧巨大,甚至可以占到车价的30%以上。


纯电动汽车身上最贵的就是电池,电池的使用寿命受诸多因素影响,充电循环次数,充放电深度和平均功率,储存和工作温度,还有驾驶习惯等,其实很难做到“保养得当”,所以有些商家宣称的电池寿命十年以上,甚至二十年,实则都是一个理论值,还待长期市场的真实检验。

三、夏天真的安全吗?

每年7、8、9月份,是电动汽车的高危时段,尤以炎热酷暑的南方地区最明显。

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仅媒体报道的电动烧车事故就达124起(夏季占一半)。相比较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工信部在2021年1月1日出台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其中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主要强化热失控管理。但市面存量的数百万电动汽车依然是一片雷区。而且,行业内没有完善的电池缺陷发现和召回机制,这一点上,很难被监管机构把控。

目前电动汽车所搭载的主流锂电池,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三元锂电池因为能量密度更高,支持高倍率放电而被很多车企采用,但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三元锂电池在热失控方面委实隐患重重。

三元锂电池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副反应,电池的放热程度会随之越来越高,从而形成热失控,继而引发起火自爆。虽然很多车企在其电动汽车上都装了警示装置,也在电池包上方加装了隔热层和防火材料,以保证5-10分钟的逃生时间,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电池的技术性问题。

另外,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起火的也不在少数,这就说明充电桩产品的质量值得商榷。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相比较电池行业和整车行业,充电机行业的准入门槛略低,标准也参差不齐,所以相应的一些安全问题会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议题,目前,很多国家和车企已经提出了未来燃油车禁售时间,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兼顾节能环保的宏观趋势,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兼顾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中,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81%,约400万辆,可以预见,未来仍将持续增长。

当然了,仍在发展中的电动汽车业,就目前来说,安全方面、成本方面、基础设施方面、辅助产品准入方面、续航和温度要求方面、政策监管方面、后期电池处理方面等都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道路虽然很漫长,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被逐一攻克和解决。

至于现在,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来说,试错的成本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幼苗走向大树的必然阶段了。


user avatar   jing-ru-jing-j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写够 10 个黑幕吧,全文 8400 字。

千万不要不看正文直接点评,非车黑,只是肯说点真话的行内人。

黑幕 No.1 真实续航缩水 20% 以上

目前,国内通用的续航工况测试规则与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基本相同,只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会更鸡贼一点,居然允许厂家「只采用市区循环进行试验」(不用跑高速啊)。

回到中国最常见的 NEDC 工况测试规则上面来,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1997 年更新的,包含 4 个市区循环和 1 个郊区循环。这套工况测试标准相对合理,但只是「相对」而已。因为正常人开车绝对不会一直保持稳态运行的,市区内走走停停很常见,特别是在中国大城市的超恶劣行驶环境里头。


​这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几乎所有 NEDC 成绩都低于正常用车情况下所能得到的平均油耗值、平均排放值、平均电耗值。

因此,NEDC 是相对可信的(统一标准内横向对比),但绝对值是不太可信的(真实油耗/电耗更高)。

更有甚者,某些车企会把自家产品动力系统的高效区间标定在 NEDC 循环的标准速度上,这样子成绩单特别好看……

以上这些,是为了说明一个事情:目前国内外车企公布的 NEDC 纯电续航成绩,是相对可信的(统一标准),但绝对值仅供参考,你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只有少数理想情况才能开出 NEDC 油耗/电耗。

如今有一些逐利的厂家和媒体,关闭空调、暖气、音响甚至涉及安全的灯光,在远郊找个几乎没车的地方慢速绕圈,或者在高速路上以 60km/h 龟速行驶,最后把这个续航成绩写成文章公布给大家看。

君可知,那些尾标打着「EV300」的车,NEDC 只能跑 230km 左右,某些厂家和媒体可以匀速跑出 350km 来。

那些尾标打着「EV500」的车,NEDC 只有 400 km 左右,他们甚至能跑出 650 km 来。

​请问,让这些潜在客户在一知半解中把购车合同签了,这样子真的可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了吗?

然而,NEDC 现在也落伍了,新的欧洲汽车循环工况标准是 WLTP,全称 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

新标准的时速波动非常大,而且在横纵坐标上没有规律可循。

除此之外,WLTP 中还加入了 RDE 测试(Real Driving Emissions),也即是将车开到公共道路中,分别测试城市道路、郊区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等不同路况的结果,数据更真实可信。

我们国标委在 2018 年 5 月 1 日实施了 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基本照搬了 NEDC 的 4+1 模式,非必要用电器全关闭(比如没空调),工况循环总时长也是 20 分钟,这样子上测试台跑出来的成绩就很 NEDC 了……

如今,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出炉了。

下图是几种 NEDC(蓝线)、WLTP(红线)、CLTC(绿线)工况循环的对比图,可以看出 CLTC(绿线)平均时速远低于 WLTP(红线),非常有利于纯电动车刷续航成绩。

虽然 CLTC 和 WLTP 都用了 30 分钟采样时间,但 CLTC 不开空调且最高车速只有 114km/h,采样里程仅仅 14.48km,换算一下平均时速低至 28.96km/h,低于 NEDC 那个对刷续航友好的 34km/h 低速,更远低于 WLTP 的 46.5km/h。

黑幕 No.2 实际充电时间

我们做媒体的这批人,特别是车型库数据后台的运维人员,可就苦了。

每一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玩法,多数公布的是 20%-80% 充电时间,这是针对直流快充的数值,一般市售电动车能做到 30-50 分钟内完成这段充电。有些电池技术特别牛的厂商,甚至能在 30-40 分钟左右完成 0-80% 充电。

不过,有些厂家的电池充放性能较差,或者电池容量比较高,无法在半小时左右达到这个充电值,他们就会模糊地写「40 分钟充至 80%」,根本不告诉你 40 分钟是从 30% 充到 80%。

况且,以上说的全部都是「理论时间」,需要充电桩的健康状态良好,需要「一桩二枪」的桩位没有第二台车在用第二根充电枪,需要电池温度在大概 20℃左右的舒适区(如果没有电池恒温系统那就麻烦了,充电时间远远长于标称值)。

实际上,别说同时达到以上三个条件了,你在日常用车场景中甚至还找不到合适的充电车位!

对呀,手机没电了可以用兜里的充电宝充着走,车子没电了你总不能把兜里的金立语音王掏出来给车子反充到满电吧!

那还是得等车位,这是最痛苦的事情。

黑幕 No.3 私桩重要性

用各种软件查找周边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估计开纯电动车的人也都经历过这种痛苦历程。

如今,没有任何一家纯电动车制造厂商会跟你说:好兄弟/大妹纸,听哥一句话,如果家里没条件装充电桩,那就别买纯电车了哈!

才不是,能把车卖出去才是关键,每到年底还有一些 4S 店销售在乱编乱传市区限行/单双号限行消息,巴不得把整个城市的新能源车购车潜客都拉到门店里头来看车买车。

有车与没车,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桩和没桩,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纯电动车生活方式。

我来推导一下为何装一个私人充电桩那么难。

装私桩非常难 → 因为只有私人车位才能安装私人充电桩 → 买不起 15-90 万的车位 → 也买不起 4-9 万块的铁牌 → 所以才买纯电动车 → 这时候你还问我为何不装私人充电桩就不怕我揍你吗?


问题是,即使有了私人车位,安装充电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至少物业物管是非常抗拒的。

车位上加了充电桩之后,用电负荷上升了怎么办?

桩位会起火吗?车子会起火吗?会烧到旁边车位的车子吗?会烧到地库的承重结构吗?

我是保安的话我也不想你安装这高压的玩意。

不过,有了私人充电桩还是很方便的,晚上回家插上电,第二天就满电出行。

我就不相信谁会天天跑 300km 长途,所以只要家里有桩,市内通勤基本没有续航焦虑。

黑幕 No.4 公共桩服务费

如果家里没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那么纯电动车的车主就只能依靠充电桩了,除非你有预算花 37 万买一台蔚来 ES8 然后每一次都按「一键加电」服务,让蔚来能源专员给你解决所有问题。

实际上,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主并没有足够的预算去购买换电车型与换电服务。

因为 10 万以下预算的购车者依然占据绝大多数,而这些消费者的分布是两级分化的:要么在一线超大型城市(限购限牌限行),要么在四五线城市或乡镇(有自家院子方便充电)。

​如果是后者,其实不需要公共充电桩,因为多数用车情景都不会超过续航里程范围;

如果是前者,家里没有私人车位,因此需要经常使用充电桩,并因此遇到以下三个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不会跟你说的问题:

1、公共充电桩需要交纳高昂的服务费,0.6 元-1.6 元/度之间(2022 年更新:这几年充电服务费大幅度下调,一般在 0.4-0.7 元/度之间),而私人桩只需要低廉的居民用电费用,虽然有些城市有居民阶梯电价,但有些城市有夜间充电超大折扣;

2、公共充电桩的状态维护通常很一般,这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弊病,很多人有私德没公德,共享单车被扔下河的事就没少见过,而充电桩也总是在故障和检修之间徘徊;

3、公共充电桩的车位还排队很难,很多车型因为电池性能差因此充电时间长,有些是充满了但还没看完电影因此依然占着,当然还少不了缺德的燃油车占着桩位。

黑幕 No.5 一公里几分钱的前提条件

首先说明一点:纯电动车保养真的便宜,不外乎是检查一下三电,润滑一些活动部件,更换刹车油、刹车片、雨刮、轮胎、蓄电池(纯电车真的还有 12V 电瓶)这些耗件,不再需要发动机润滑油、机油滤、火花塞、三元催化清洗等等内容。

问题是,如果你的用车强度较弱,购买纯电动车的话,多数情况是无法在使用环节把购车时多付给纯电系统的差价省回来的。

有人就要来抬杠了,不对啊,纯电动车广告明明说了一公里 8 分钱,而且论坛上有好多人也可以开出这个成本来呀,开六七年就省回来六七万了。

好吧,如果排除某些论坛区专业托,我们也不能排除真的有这种超级省钱的真实使用场景出现。

比如有些人家里有私桩的,都在夜间充电的话,波谷电价可以低至 0.4 元左右一度,即使这台买菜车的百公里电耗高达 20kWh(开空调/暖风),也仅仅需要 0.08 元/1km 的行驶成本,高性能车也不会超过 0.30 元/1km。

问题关键是,你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你有固定停车位和私人充电桩,也就是你拥有足够财力在限行城市购买一个价格数十万的车位;
2、这台车是自用的,而且你没有任何深夜蹦迪的习惯,因此可以规律地在夜间波谷电价的时候充电;
3、你的车拥有远程控制充电的功能,不然就要每次深夜都到车库里手动开启充电流程;
4、你的行驶范围就在城区那几十公里内,不需要用到费用昂贵的公共充电桩;
5、你的车有电池的冷却和加热系统,可以保证电池总在舒适温度区内充电,保证充电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
6、车企标称百公里电耗不作假,可以放心开空调/暖风,日常使用只超出个 20%-30% 左右;
7、你的城市没有阶梯电价,单户居民用电量激增之后不会进行惩罚性阶梯加价。(2022 年更新:以广州为例,专表电价税后约为一度电 0.3/0.6/0.9 元三个档次)

以上便是一公里几分钱的用车前提,能同时达到 7 点的可以举一下手。

当然,也有朋友会跟我说,我不满足以上 7 点,但我满足第 8 点:单位有桩,充电全免费。

大兄弟失敬失敬,是我不对,以上请当我没说过。

黑幕 No.6 排放与污染

纯电动车生产商总是在偷换概念,宣称「纯电动车是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

玩笑开大了吧,老铁。

制造、使用、报废一台车,难道不需要产生废水、噪音、有害金属与塑料等等污染吗?

你的车里有真皮,真皮是从牛上面来的,牛不但吃很多草还特爱放屁,这不可能是没有污染的。

更重要的是,高压动力电池在制造和回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而且是致命的重金属污染。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2018 年 2 月 2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我归纳了一些核心内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汽车造型走到头了吗? 
  为什么丰田不给TNGA卡罗拉放一台2.0或者2.5发动机做成小钢炮? 
  宝马 X5 在中国是什么档次? 
  大众为什么要单独在中国市场用DQ380变速箱? 
  为什么美国那么多偷车贼,而国内却很少? 
  如果让你第二辆车依然购买马自达,你还会选择它吗?为什么? 
  老司机们都是怎么跑超长途的? 
  特斯拉一周涨两次,电动车是要全线普涨吗?现在入手还来得及吗? 
  为什么相对于越野、场地赛车,拉力赛的平民化程度低的很多? 
  雷克萨斯ES卖的那么好,到底是哪儿香了? 

前一个讨论
8.18汽车节来了,有哪些高性价比且实用的汽车用品推荐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00 后大二学妹拍段子月流水 70 万?你会把爱好变成职业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