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得很好,能不能推广要看在哪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大三
首先题主问了两个问题:
(1)库布其沙漠治沙治得好不好
(2)其治沙经验能不能推广
1.1 问题(1)的直接回答
对于第一个问题,治得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用一个词形容就是 楷模。
其治理成果获得联合国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1.2 为什么这样评价库布其沙漠的治沙效果?
当我们谈到治理的好不好时,我们需要借助一套标准来评价,而对于治沙(其实应该叫治理沙漠化)问题,这个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最明显的沙漠化面积是否得到减少或控制
(书面一点的说法是沙漠环境的强化和扩张有没有得到控制);
另一个是沙产业是否得到发展
(书面一点的说法是看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否得到了恢复和利用)。
1.2.1 沙漠化面积的控制
库布齐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经过27年的治理,绿化库布齐沙漠0.6万平方公里,并控制荒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库布齐沙漠的1/3都已经被绿化。
1.2.2沙产业的发展
药材:种植了既能防风固沙又能产业化应用的甘草、肉苁蓉、藻类等沙旱生中药材。甘草产业的产值达到40亿元。而且因为长期种植甘草等豆科类植物,其形成的“生物固氮”效应使一部分沙漠出现了生物结皮和厘米级厚黑色土壤,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
清洁能源:1000MWp一期110MWp生态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日发电65万度,二期200MWp生态光伏扶贫项目正建设中。
旅游业:发展沙漠特色的蒙古族“农家乐”“牧家乐”,10多万沙区群众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到近1万元,部分达到3万多元。
1.3 逆转
虽然治理效果看起来的确很好,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是摆在那里的。
我们看一下库布齐沙漠一个研究区的沙漠化面积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9年到2002年荒漠化程度得到明显控制,极重度荒漠化比例明显减少,轻度和未荒漠化面积增加,也就是说原本严重荒漠化的土地在向好的地方发展。但是在2007年未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轻度,中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增加,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基本不变,意味着荒漠化趋势又开始加强。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2002年到2007年一个区域的变化结果,红色代表加剧趋势,绿色代表减弱趋势。
可以看出有很多地方展现出了荒漠化加剧的情形。
1.3.1 部分区域逆转的原因
在谈逆转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原因
中国的沙漠分布图如下
中国的降水量分布图如下
从两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沙漠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总体来看,降水量200mm以下的区域几乎都是沙漠,而200-400mm的区域部分是沙漠或沙地。但是也有反常的地方,第一是新疆的西部,原因是有高山融雪很好地补充了当地的水分状况;第二是年降水量200-400mm的区域,我们首先会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该区域出现沙漠(沙地)反常,还是没有出现沙漠(沙地)反常?毕竟当精神病院里有一半正常人时,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才是反常的。
其实,图中降水量200-400mm的地区有一个官方的统称——半干旱地区(也有250-500mm的划分标准)。那么半干旱地区该不该出现沙漠(沙地)呢?答案是否定的,半干旱地区有的应该是草原。一般来讲,400mm的年降水量线是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的分界线,也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所以这里本不该出现沙漠(沙地)。
库布齐沙漠正好处于这个400mm分界线附近,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这里本该是草原。那么库布齐变“沙”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很常规的两个:人为和自然。
人为原因是库布齐沙漠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我认为库布齐沙漠部分地区逆转的最大原因。让我们先把逆转分析一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加剧(变红)的区域几乎都分布在水源附近,而且是紧靠水源。
这样就可以排除是缺水造成的沙漠化加剧,也很自然地想到是不是人为原因。
众所周知,文明的起源都是在河流两岸,古埃及在尼罗河,古巴比伦在两河,中国在黄河,其实不仅是在文明起源的时候人们会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居住,现在也是如此,离水源越近意味着用水越方便,输水成本越低,灌溉越便利。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了。正是慢慢增加的人口压力,慢慢发展的各个产业形成了慢慢累加的人为活动从而对库布齐产生影响。人口密度上,从1949年的4.3人/ 平方公里上升到2008年的7.2人/平方公里,还有农家乐等沙漠旅游业的快速成长,表面上的确是一片欣欣向荣,人们也都是大有一副改造自然的胜利者姿态,但真的胜利了吗,或者说能胜到最后吗?逐年下降的地下水位,部分区域发生逆转等问题都是悬而未解。
但就目前这个阶段来看,1/3的沙漠面积被绿化,并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治沙楷模当之无愧。
2.1问题(2)的直接回答
能不能推广要看在哪推广,因地制宜。
2.2什么地方能推广,什么地方不能推广,原因呢?
一般来讲,如果这个地区本来就该是沙漠,那么你在这上面推广库布齐模式就很像另一件事
那么这个该是沙漠还是不该是沙漠的该不该要怎么判断呢?
依靠自然条件判断。
待更---------------
先由我镇楼
在中国治沙方面不是日本人来教我们怎么做,在这上面我们中国早就摸索出自己的模式并让全世界学习借鉴着,那就是库布齐模式。
什么是“库布齐模式”呢?是指利用荒漠化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的荒漠化防治,培育和带动荒漠化地区的沙产业发展,反哺和促进荒漠化地区规模化防治,最终实现荒漠化地区人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因这种荒漠化防治模式诞生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所以称之为库布齐模式。
库布齐模式的诞生归功于“亿利资源企业”。在中国第七大沙漠的真实传奇,风雨坎坷数十载绿梦成真。
梦开始的地方就在当时被称为死亡之海-----库布齐
一位29岁的年轻人在库布齐过着凄苦的生活,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靠着沙漠吃什么?唯有吃苦。从小吃着沙拌饭的年轻人,无数次站在村头,面对蔓延无际的荒漠,肆虐的风沙像一道阴影横亘在他心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盘旋:我不属于这里,这不是我一辈子该呆的地方!他把脚放在沙子上,又收了回来,没有路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毅然辞掉当时的政府工作,主动参加招标到下面的盐场当厂长,当时的盐场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状态不好,但是他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治沙,他让盐场每卖一吨盐就拿出5块钱在盐湖周围种树,5块钱治沙使盐场恢复生产,扭亏为盈,还赚了120w。接下来为了走出去,他又拍板决定修一条川沙公路,川沙公路两侧必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才能防沙侵袭,保证道路畅通。他们用柳条插成网格形状把沙子锁在格子里,然后在沙子里种上了沙蒿。
经过了3年的修建终于通车。
这个是他们研发的“沙漠水气法种树技术”用这种方法种不但速度快而且种苗存活率奇高。
一开始只是为了生存但是后来他觉得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行动。
每年可以阻止上亿吨黄沙侵入黄河。
植物在沙漠中很难存活但是在沙漠里甘草还是长得挺好,在川沙公路两边种植甘草,一可以护路,二可以产生效益。
亿利兼并了一家甘草药公司,用甘草制药卖出沙漠医药的重要一步。
现在他的企业探索出治沙与经济并存的复合生态模式,采取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的联盟发展方式,实现了治沙和经济的绿色循环互动,最后牧民们都富起来了。
他的企业通过20多年的建设,筑起了一道242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让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变得越来越少。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对亿利资源企业进行评估,结果是亿利资源企业库布齐沙漠生态修复和绿化面积为5153平方公里,控制荒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25年间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305.91亿元人民币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2012年6月,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被列为联合国“里约➕20”峰会重要成果向世界推广。那个曾经的年轻人也被联合国颁发了“全球环境与发展”奖。
这个是美丽的七星湖,这里每两年都会举行一次沙漠论坛,每到这时全球的领导者都会来这学习取经或者分享最新治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