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降低中国制造业成本? 第1页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尝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国与国之间的成本竞争,应该是在关键成本要素上的自我优化,主要还是自己跟自己比,找到成本优化的点,形成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刻舟求剑的生搬硬套是忌讳的。


在另一个问题中,自己谈到一个观点,成本效率要跟着水走,有海强于有河,有大河强于有大湖,这是地理优势的比较链,同时还有交通优势的比较链,拓扑优势的比较链,以及文化优势比较链,同时大型工业化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

资源的流动跟水一样,有大管道才有大资源,有大资源才有大规模优势,大家说的供应链规划和设计就是同一个道理。

在资源管道设计与建设上,海滨深水港城市有着大格局上的地理优势,在陆地模式上它是交通的终点,拓扑的方向收敛清晰,天然就有自身优势,例如通勤优势,在那个回答中自己提到产业人的主观因素很重要,尤其是产业人的时间付出,一个每天四个小时在上下班路上的人群何来效率可谈?看过兰州地图的人们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我通常的经验是摊开一张小纵横比的图,兰州的图却是东西向横版的。;)想想这地方就肯定不是第一梯队的成员,城市密度提不上去。

文化优势其实是跟人群的生活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一般沿湖而居的不太喜欢大风大浪,栖息地概念浓厚;沿大河而居的,往往行事有规律,并因为水路对流域的文化圈有趋同作用;沿海的,一般都是有拼(赌)搏(徒)精神的,且视野大,博一个成功就是三代旺。文化力量往往被地域圈子给掩盖,比如南下的东北,广府的福南,全国的山东,外国的温州,世界的胡建,不容易感知,人造的社会,差异性必然还是看人的文化。想要获取成本效率优势,个人觉得就看人群往哪里走,顺着人群去建立相应的资源管道,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人最伟大的地方是改造世界,个人认为,技术的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地球的不均衡,比如信息技术,尤其是未来的虚拟技术,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和时间的差异,当然技术也是依托在文化之上的,只有文化的认同,才能实现技术的价值体现。


在地理现状的基础之上,当前的城市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建设:青山绿水。

水源地及其保护,并与工业用水分离;

青山依旧辅青竹,一个相对优良的后花园,是提供人口繁殖的基础,以及决定文化的袋口大小;

==================

如果拿这个标准来看中美两国,拿着地图很容易就能画几个圈圈,人发现相同点的能力一般,但是找差异的能力那是与生俱来的。




  

相关话题

  纯机械时代的巅峰是什么?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包含哪些内容?将产生哪些影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条路该怎么走?这代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某些人认为越南制造、马来西亚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比中国制造质量好? 
  如何看待美国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 
  如何看待3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如何看待 5 月 30 日 CGTN 主播刘欣与 FOX 主播的这场辩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在火星上建立一套成熟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需要怎么样的代价? 
  中国驻美大使称「中美合作为波士顿港带来实实在在利益」,透露了哪些信息? 
  现在的印度军工水平究竟是怎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前一个讨论
还有做的比深圳机场招聘做的更差的企业吗?
下一个讨论
一个能生产所有产品每种产品都有相对于其他国家最高生产力的国家会与其他国家贸易吗?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