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3年前,我在商学院的Coke Case课上,也问了相同的问题,而且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我以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可乐和百事需不需要请明星做广告,而不是他们是否需要做广告。
-----------------------------
首先,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几点,可乐和百事的明星代言永远属于两个阵营,绝对不交叉。其次,可乐不用明星的时候,百事也不用明星。第三,一大部分给可乐(包括雪碧,芬达)代言的明星来自体育界,而百事的明星大部分来自音乐界。
我在这个问题中赞成了Sixue,徐浩刚,和暴走几位的答案,因为以上几位和我想要描述的答案有共性,也就是:
-----------------------------------------------
产品定位和产品形象
-----------------------------------------------
我用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来说明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形象差距:如果你去问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消费者,可乐和百事哪个更“酷”?结果很有趣,中国的消费者每10年换一个品牌:70年代和90年代认为可乐更“牛”,而相当多的80年代消费者则认为百事才“酷”。这和口味没太大关系,因为根据美国消费市场在2000年后的盲测,仅有10%不到的消费者可以明确区分百事和可乐的区别。(很难以想象,是吧。但是我们在商学院里做的实验,事实的确如此。不仅令人联想到那些美到令人眩目的,关于各种红酒的品酒教育与知识,事实上与对牛弹琴没多大区别。)
先想想这20年来百事和可乐的广告投放:百事的音乐明星阵容在90年代后期-00年代前期处于巅峰状态,当时的明星罐就是一例,而这一时期正是80年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长期,港台音乐对于这些消费者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到了00年代的中后期,可乐相继签下了刘翔姚明等等体育明星,随着奥运热和“中国红”概念的成长,可乐在90年代消费者的成长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反观70年代消费者,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可口可乐”所代表的形象则不仅仅是饮料,更包括了“美国”,“时尚”等等标签。
所以说,不同的代言明星事实上可以带来不同的产品形象和定位,或是说“实现”产品定位的策略。但如果换作没有太大影响力的普通人或者动漫形象,那么这种“引导”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
结论:借用明星的影响力,可乐和百事的目的不是在于推广产品,而是在于调整产品的形象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