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完全是习惯问题,我来广东这么久了,饮食没改变,什么都能吃,但没见上火,但我老婆家里的人吃这个也说上火吃那个也说热气。广东人从小就被灌输辣椒是毒药的思想,从小就喝凉茶吃药草,把身体弄到了一个跟辣相反的状态,长大了突然接触辣椒肯定吃不了,就像喝酒一样,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突然喝酒肯定会觉得不好喝并且会醉,但经常喝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能喝不少并且不会醉,一个意思。
上火就他妈是玄学,从小不怎么吃辣的,长大了突然吃辣肯定受不了。珠三角生存的很多四川人湖南人一样天天吃辣,没见有什么变异。当然你要是去了广东一年半载都不吃辣了,突然吃辣爆痘张疮,你觉得这个能证明什么?
最搞笑的是广西部分地区吃辣、粤北吃辣、海南吃辣,就珠三角、潮汕不吃辣。你要说是气候原因,独独那一块儿?我真不信。
我感受到的原因是,珠三角本地人对辣味呈现出一种鄙视的态度,把辣当作对身体有害的洪水猛兽,编造了一套理论禁止小孩长期吃辣,自然就不吃辣了。
就像四川人鄙视不吃辣的一样,辣在两个地方分别存在于鄙视链的不同位置。
其实现代使用辣椒的菜大多数起源于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运动摧毁了中国南方很多地区的生产,有一名西南财大的教授论文中讲过当时淮盐的路断了,然后川盐济楚,加上战争流入四川人口增多,盐价暴涨,结果四川人自己也大量使用辣椒。有记载最早使用辣椒的就是贵州人,大概原因确实应该是经济原因,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丢脸的,因为古代战争导致生产力遭到破坏、商人发战争财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毕竟都过了一百多年来。
与之对应的是江浙、珠三角等地实际上生产制度已经在鸦片战争之后对标资本主义,与内地云贵川渝湘还保留的小农经济区别较大,所以在这个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的变革期内,仍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江浙人爱糖就是炫富,因为糖在古代就是很贵的佐料,他们长期保持富裕,所以这种炫富的烹饪技巧一直保留至今,珠三角物产丰富(地势平坦江河交错而且还他娘的靠海)所以偏爱原味,客家菜的盐焗系列那就是典型的物资不足需要长期保存形成的菜系,同理还有东北为了过冬腌制的泡菜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四川省内出产最丰富的成都其实在四川人眼里是吃辣渣渣型,有些四川人还鄙视成都人炒回锅肉放糖的举动。而且传统四川宴席中的九大碗没有一个是辣菜!甚至夹沙肉是很甜的,上桌子前还要撒一把糖炫富的!
现代川菜定型不过是1937年左右的事情,中国在1840年之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大变革直接更改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模式,从封建社会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长期的战乱、横征暴敛下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以至于很多地方的口味、烹饪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恰好珠三角、江浙一带在中国大变革发生的时代仍然保持了经济的相对繁荣,自然变更小一些。因为辣椒本身作为一种外来物种,想要被快速接受,必须有一个大破大立的过程。
实际上大家都是汉族名菜,烹饪手法大致相当,只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就地取材导致的区别而已。
我纠正一下我上面有个错误的地方,那就是广东人讲究原味并不是因为富裕,而是因为物产丰富,古代的生产条件下,物产丰富并不代表我们现代人眼中的富裕(比如富饶的非洲大地),江浙的烹饪手法才是炫富,放糖,古代糖多贵呀,有意思的是,宋朝成都人也爱吃糖,毕竟当时天下一扬二益,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蓝勇先生考证,唐宋时期四川饮食以重蜜食甜为主。如《蜀中广记》卷64称“蜀人作食喜煮饴蜜以助味”,“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用蜜,客多不能下箸”。为啥宋朝以后四川人不吃糖,这个要问蒙古人了。以后珠三角确实也富了,所以他们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甜品糖水,当然,广东糖水并非只有广府一种,还有一群一直闷声发大财的潮汕人有自己特色的潮汕糖水,而比较穷的粤西粤北就是模仿学习广府糖水。
实际上翻翻书本,没有那么多“自古就是”的例子,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历史、地理、经济各方面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
真心佩服雨林吹,不吃辣都能拿来吹成什么自古富庶。照这个逻辑,粤菜清淡,放盐量远低于北方菜系,是不是反过来又可以证明广东人自古吃不起盐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德在少昊,故好辛香”,辛香什么意思懂不懂?人家四川人民不迟于魏晋时代就吃辣了,那时候广东是什么?岭南烟瘴之地。还好意思夸富。
四川人是正了八经的自古以来喜欢吃辣,当然古代是用花椒,至今川菜花椒用量远高于其他菜系就是这种历经两千年悠久传统的延续。一个有千年吃辣传统的地方,引进辣椒这一舶来品,接受度高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嘛。
再说广东,广东饮食根本没有像四川那样可以追溯千载的传统。高赞吹什么黄巢屠胡商,照这么说广东菜应该很清真才对啊。有文化遗留么?没有,烤乳猪倒是吃得欢。因为过去番商是自己玩自己的,加之阶级隔阂,对土民的影响极其有限。现在什么安哥拉、尼日利亚也有不少中商,吃得也很好,你能拿他们的大餐来说非洲人民吃饭很讲究么?
广东饮食习惯硬要找一个特色就是野。因为广东历史绝大多数时期都是流放宝地,充分利用雨林万物生解决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不讲究口味,抓个什么东西先煲成汤填肚子再说。你看贝尔荒野求生,抓个什么鱼啊,小蜥蜴啊动不动就拿个罐子煲汤,源流是相通的。恰恰因为经济文化远远后起,讲究调味非常晚,所以早期广东对调味品缺乏接受度。不止是辣,什么都不接受,没到那个成熟度。粤菜既不尚辣,也不尚咸,还不尚甜,全没有。它尚什么?鲜。全世界的雨林部落,停留在新石器时代那种,甭管哪里,非洲也好,东南亚也好,大洋洲岛屿也好,南美亚马逊也好,全都尚鲜。有朝一日,巴布亚兴旺发达了,也会说巴菜尚鲜。难道是因为他们富庶么?恰恰说明落后。
四川重庆天府之国,自古富庶,很早就讲究调味品,尝试后在不晚于魏晋时代养成偏好麻辣的口味。倒确实和江浙嗜甜异曲同工。这就叫先发文明。至于广东,饮食水平长年停留在新时期时代,渔猎采集,除了追求新鲜以免腐败生病别无他求,故而对调味品无特定偏好。贵州倒确实符合高赞说法,交通闭塞又不产盐进而以辣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