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坚守不出意味着基本失去战场主动权。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不太懂为什么有人列出了这段话后,是用什么思路得出了诸葛亮不死仍会“粮尽而退”的结论。
至于说五丈原地小无法种多少田的。
不太懂你是认为诸葛亮种田必须往大营里种还是认为司马懿的防守有过具体效益?
司马懿的军事驻地难道不是一退再退?
常凯申式防守?
诸葛亮兵力有十万?季汉人口也就一百万左右,感情驻军没有全北伐来了??
何况直接看结果不行么?
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是晋书里记载的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看的景像。
粮谷甚众。
五伐北伐军到诸葛亮死了都没说缺粮。
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这是三国志魏书,杨阜提到的魏国景像。
如上是已知诸葛亮死前的战场局势。
司马懿无力反击,诸葛亮原地种田。
一个农夫废业,一个粮谷甚众。
我不太懂地理,百度了下武功五丈原在哪里。
然后百度地图。
看到那个蓝色的区域了么?
司马懿的损失应该就是不小心让敌国丞相住在了自己家首都外面吧,魏国首都是洛阳,可见损失不大。
诸葛亮既然没死还不想走,那他也只能默默恭喜季汉扩土开疆了呗。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