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刘禅吧。
近年来,给刘禅翻案的人不少,但不管怎么翻,他宠信宦官、听信鬼巫、怠政亡国这些污点也很难洗去,他仍是中国历史上昏庸之主的代表之一。
但是,刘禅又与那些彻底昏庸的皇帝不同,他的昏庸主要体现在无能、缺乏领导力上,而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自知之明和审时度势上,他表现得相当不错。
例如,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了蜀汉的实际掌控者,而此时的刘禅完全是一个礼仪皇帝,国家政务基本与他无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朝堂之上,充当诸葛亮的橡皮图章。
从表面看,这时的刘禅与曹操手上的汉献帝似乎并没什么区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汉献帝,毕竟曹操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人是温文尔雅又心存汉室的荀彧,而诸葛亮配给刘禅的则是耿直严厉的董允。
更悲催得是,诸葛亮还刻意想将刘禅培养成一个儒家的理想君主,对刘禅的私生活多加管束,不让他私德有失,如禁止他纳过多的嫔妃,限制他随意游玩等等。
对于大多数青年皇帝来说,这种一手捧上神坛、又一手管死的监管方式是很难忍受的,他们很容易会在一国之主的虚幻和无权皇帝的现实中失迷失方向。所以,几乎所有的傀儡君主一有机会都会反抗,或者在权臣死后进行反攻倒算。
可刘禅却是个异类,他身边有忠于刘氏的老臣(如赵云、魏延等),也有不满诸葛亮的下属(如李严、李邈等),但他却能克制住冲动,泰然接受自己处境(当然也有可能是诸葛亮管得太严,刘禅根本无法反抗)。
除了对整天找他麻烦的董允有些意见之外,刘禅没表露出对诸葛亮的任何不满,他甚至还对诸葛亮明确地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由于刘禅的克制(或者说是无为),蜀汉在诸葛亮主政期间异常稳定,诸葛亮作为摄政的权威和合法性从未遭到过任何有威胁的挑战,什么“衣带诏”式的密谋更是无从谈起。蜀汉基本做到了上下同心,令行禁止。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诸葛亮得以放开手脚施展政治抱负,迅速地将危机重重的蜀汉打造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军事帝国,而刘禅也因此完成了他“明君”的功业——由上而下地推动社会变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尽管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充当看客。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的自知之明和审时度势就更加引人注目。
面对诸葛亮留下的权力真空,刘禅并没有抢班夺权。他虽然对国家官职做了一些调整,如废除丞相等,但并没有破坏诸葛亮创立的政治格局,国家大事依然由蒋琬、费祎等宰辅掌握,刘禅再次主动退居二线,继续充当蜀汉的精神领袖。
蒋琬、费祎等人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忠诚稳重之士,他们上任后基本是萧规曹随,沿用了诸葛亮的治国方法。这使得诸葛亮辛苦创立的制度得以保留,而蜀汉也能继续保持政府和军队的高效运转。
在这期间,刘禅虽然庸碌无为,却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明君的所有职责:专心修德(或者说,道德无大的缺失)、恪守君道无为、敬重贤人、信任大臣、使臣下人尽其才。
就这样,刘禅神奇地实现了明君的统一——既推动了社会变革,建立新制度,又严格自律,确保君权不影响新制度的运转。
不仅如此,刘禅和诸葛亮还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令后人无限向往的君臣模式。中国自汉代之后,主要的治国方式就是“霸王道杂之”,这项制度的精髓在于,儒法并用、各取其长;以儒家的“王道、仁政”为政治理想和施政原则,以法家的“赏罚必信”、“循名责实”为实际治理手段,刚柔并济、德威相辅。
中国古代王朝的君相分工也呼应了这种治理方式,其中,君主总揽全局,主在修德、教化民众,丞相负责政府实际运作,注重明正法度、考察事功。
所以说,“霸王道杂之”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由一个儒家的道德君主来规划国家发展蓝图,由一个法家丞相来推动国家机器将其付诸实现。这样不仅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主张,又能满足国家有效治理的需要,而蜀汉尽管没能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却也相当接近。
可以说,刘禅和诸葛亮基本实现了君相的最合理分工,刘禅修德、诸葛亮主政,蜀汉在意识形态宣传和实际国家治理上都很过硬,蜀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霸王道杂之”之术治国的典范。更为重要的是,刘禅和诸葛亮还成功地突破了君臣关系的魔咒——权力内斗。
刘禅和诸葛亮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迫于形势,他们在合作期间都极为克制,都没越雷池一步,从而成就了双方的声名。其中,刘禅坐稳了皇位,并因人成事完成了国内改革,而诸葛亮则达到了古今人臣的顶峰——得到君主的最高信任与尊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现自己绝大部分的政治抱负;保持人臣的节操,名扬后世。
总之,刘禅虽然昏庸,却有自知之明,又能审时度势地克制自己,在其执政的早中期,做出了最符合他自身能力和自身利益的执政策略选择。
有。一般来说这个选择是驾崩
给大家稍微跑个题。
阿富汗王国巴拉克宰王朝末代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一个在活着的前几年被视为改革先锋、晚年还能被尊为国父的亡国之君。
阿富汗在杜兰尼帝国瓦解以后,一直陷入大嘤帝国和沙俄老毛子的制衡游戏中,不得不朝秦暮楚,来自杜兰尼家族的阿富汗埃米尔们大多死于权力斗争,而活下来的人,开始不可逆转地倾慕西方“先进制度”……然鹅阿富汗这国家山地纵横,交通不便,民族矛盾尖锐,只要一动手改革,就眼瞅着国家炸成一地鸡毛(后世达乌德汗、阿明、卡尔扎伊:淦)╮(╯▽╰)╭
话说到了20世纪20年代,头铁的埃米尔阿曼努拉汗宣称改号“沙阿”(波斯语的君主),建立阿富汗王国,并利用开伯尔山口之战胜利的巨大声望,在全国推行西方文化改革,比如建立新式学校、规定男女平等、扩大世俗教育、废除阿富汗女性的头巾和大面纱,还修订税法,增加货币流通,更多次访问欧洲,鼓励留学生出访交流经验。
然鹅国王心太急了,他1919年继位,1923年就强制改革上马,结果1924年即爆发第一场山地毛拉、贵族、酋长大叛乱;虽然叛乱很快被弹压,但军队中的保守势力就此抬头,以别号“挑水夫之子”的塔吉克族将军哈比布拉·卡利卡尼最为强势;1928年趁国王出访意大利之机,哈比布拉将军借着镇压新一支叛军之机,发动了苦迭塔(╯‵□′)╯︵┻━┻
1929年初刚刚做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国王回到阿富汗,立即在退位诏书上签字,把王位让给小弟伊纳阿图拉汗,此举激怒哈比布拉,他调集一支驴骑士大军围攻国王兄弟,于是阿曼努拉汗流亡印度(后来死在瑞士),伊纳阿图拉汗当3天国王后将王位扔给哈比布拉将军,流亡伊朗。
然鹅篡位的哈比布拉将军也没待多久,1929年下旬,被阿曼努拉汗流放到国外的远房表亲穆罕默德·纳迪尔汗带着从印度和伊朗征召的大军打回来,攻克喀布尔并吊死了在位9个月的哈比布拉,恢复了巴拉克宰王朝。
纳迪尔于是改名纳迪尔沙阿,上台之初即宣布废除阿曼努拉汗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然鹅2年后出台新宪法宣布自己的权力是无限的,将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了政府机关,更宣布国王是阿富汗除了真主以外的唯一,老百姓必须听从国王任何指示(国会里超过半数是国王手下的教士团,这下连神权都抓住了)。
最后连哈比布拉的余部都看不下去,于1933年指派一名哈扎拉族刺客在国王出席某高中庆典时手铳除虫……
纳迪尔沙阿被刺杀后,长子也就是本文主角终于登场做了国王。之所以要在前面铺垫这么长,仓鼠就是想说,阿富汗王权已经在风雨飘摇阶段了,出来的这位国王那可是被寄予厚望的。
而查希尔沙阿一开始其实不孚众望,他19岁继位,上台即推广西式文化改革,在阿曼努拉汗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逐步驱逐了政府里的神棍,放权于地方,加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力度,还仿照拉丁字母规范普什图语发音。
然鹅没几年,查希尔沙阿就犯了和表叔阿曼努拉汗一样的错误——心急。这令他的统治称不上丧尽天良吧,也不到差强人意的底线的边边儿╮(╯▽╰)╭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查希尔沙阿在地方改革时强制走量化评估路线,个别政府官员和首都地区派去的大毛拉完不成任务索性杀良冒功,闹得全国人心惶惶;山地民哈扎拉族信奉什叶派,在改革中没少吃苦头,族内派出一名教长前往喀布尔请求国王收回成命,结果被改革进程迟缓搞得怒气冲冲的查希尔沙阿命侍卫当众崩掉……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由于哈扎拉族的信仰和文化都迥异于阿富汗主体民族,加之刺杀前代国王的刺客就是哈扎拉族裔,查希尔沙阿立即搞起了民族歧视,一度令哈扎拉族被戏称为阿富汗的犹太人;到1940年索性制定了一项奇葩人头税:哈扎拉族如果不肯改宗逊尼派,就得交比异教徒交的齐米税更多的税金;相反,同一地区、情况下的普什图人反而可以免除附加税务,还能从哈扎拉族被迫多交的那部分里拿补助……(`Д´*)
如此欺负人,哈扎拉族联合其他山地民在1940年代发动大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国王硬是到了60年代初才在首相劝谏下停收此税。
对少数民族这个态度,别处就更不必提了。1953年查希尔沙阿任命堂兄达乌德汗当首相,此公行事更加粗暴——解散国会,流放自由派人士,甚至派亲卫队当众闯进大学课堂逮捕持批评意见的大学教授,然后连夜将其家族流放到边境。
到了1960年,查希尔沙阿更设法授权达乌德汗关闭了巴基斯坦边境以煽动巴铁国内的普什图人造反,结果却导致阿富汗国家经济大滑坡;没法子,达乌德汗求助老哥们儿苏联,大毛子赶紧居中调停,总算让双边贸易恢复,而达乌德汗成了替罪羊,被罢免。
最后闹到1970-1972年,阿富汗国内矛盾重重,经济滑坡,干旱绝收,贪墨成风,国王对此无能为力;1973年7月17日,趁国王在意大利看病,达乌德汗带着一票儿军官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支持下苦迭塔,国王在意大利发来电报命卫队放下枪并宣布定居意大利,自此,自1818年开始传承的巴拉克宰王朝终结。
国王的故事结束了,但,历史进程还没完。
相信看过小约翰可汗的《奇葩小国》之阿富汗那一集的人并不陌生达乌德汗、塔拉基和阿明这些名字,在这帮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阿富汗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直到2002年4月塔利班统治第一阶段玩儿完,将近30年的时间中,查希尔一直被提起,但已经不再是那个搞得全国混乱的昏君之名,而是“国家的象征”。
是的,查希尔自退位开始的几十年里一直置身事外,绝不插手国内政治;尽管包括塔拉基在内的各实权派都有邀请他回国当虚君的想法儿,神权阶级也在漫长战乱中怀念起查希尔沙阿统治时期的“相对和平”,但这些人都没能请动查希尔。
2002年,塔利班被美帝打败退回山区之后,其首领一度想过假借查希尔之名,但最终放弃了。
因为人气王是需要更有权势的人下场请才能请动的……
2002年5月,查希尔在美帝专机护送下,自意大利罗马飞返故国阿富汗。一下灰机,等候在坎大哈机场的各部族领袖——甚至包括哈扎尔族长老——欢呼“国王万岁”,但查希尔只是简短致意,或假装看不见、听不到。
6月,查希尔召集各部族领袖召开支尔格大会,获授“国父”称号,更有个别激进的长老劝进查希尔恢复阿富汗王国;但查希尔一概不听,最多作出让步,住进喀布尔的前王宫;同时,他命令自己的八个子女不得参与阿富汗政治,不得牵涉与恢复君主制相关的一切。
2007年1月,查希尔在喀布尔王宫去世,终年92岁。
作为多灾多难的阿富汗近代最后一位像样子的君主,这算是最明智的举措了吧╮(╯▽╰)╭
一切但凭相父做主。
十六国时期前凉的君主张重华。前凉占据了凉州故地和西域的一部分。
不过凉州荒芜,人口不多,实力确实也一般。所以当中原统一之后,往往凉州很难久存。
张重华接替了自己老爹的班之后不久,后赵大军就开来了。大军的统帅是麻秋——这名字一听就很厉害。人名真的是带气场的,比如司马懿、陆逊和韦睿,听起来就是文绉绉的儒将,但是麻秋,是不是一个皮肤粗糙、身体敦实的粗暴武将形象就出来了?
这个麻秋也是很厉害。毕竟后赵占据了中原,兵多将广。所以麻秋向凉州进军,可以说凉州全境震恐。而麻秋早已经获封凉州刺史,相当于打自己的地盘,积极性拉满。
麻秋很顺利的攻下重镇金城,大约就是现在兰州一代,而前凉的治所在姑臧,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麻秋再往前打下广武,那么通往姑臧就是一片坦途。
当时前凉主少国疑,前凉王张骏刚刚去世,儿子张重华即位。张重华也不敢怠慢,派出了宿将裴恒率领大军在广武布下防线,层层抵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凉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有人就给张重华说了:我看裴恒这个人不靠谱啊,我推荐一个人,您的主簿谢艾,任命他为将军,肯定能行!
听到这样的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是张重华,那我肯定把这个人杀了,至少要关起来。
这不就是长平之战的翻版么?老将军在外面凭借着地利苦苦防守,你现在在后方偷偷的给我推荐一个文官来带兵——谢艾这个人是主簿,并且很有文名:
昔谢艾、王济,西河文士,张俊以为“艾繁而不可删,济略而不可益”。
角色我都对应好了,推荐的这个人是秦国间谍,裴恒就是老将廉颇,这不就是把张重华当赵孝成王来耍么?并且人家赵括虽然后来证明不行,但是之前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古代兵法父子相传,赵括是名将的概率,那肯定比谢艾大多了。推荐他什么居心?!
既然长平之战输了,那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信任裴恒,用全凉之力来支持裴恒打好这一仗!
张重华就没有我这么英明,他居然听了,还接见了谢艾。谢艾说:
昔耿弇不欲以贼遗君父,黄权愿以万人当寇,乞假臣兵七千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
?!人家麻秋带了几十万人,你要七千兵够干嘛的啊?
张重华心想,反正也不差这几千,就给了谢艾五千人,封了一个将军,说你爱咋整咋整吧,谢艾就带着这五千人出发了。
到现在为止,前凉处处都是亡国之像,谢艾带走了前凉国最后的机动力量,一旦全军覆没,不但挫了锐气,同时也会让前凉更加的被动。
结果:
于是进战,大破之,斩首五千级。
赢了,带着五千人,斩首五千人,后赵军大败。
这么优秀,那肯定有人妒忌,于是就在张重华那儿说坏话,把他出为酒泉太守。
麻秋也懵啊?!心想我身为大赵凉州刺史,带甲数十万,怎么就被五千人打败了?不打姑臧,那就打别的地方吧。于是麻秋回到金城之后痛定思痛,集结大军向西攻打枹罕,不能攻克,屯兵大夏。这个时候谢艾建议主动进攻,于是张重华给了他三万人。
谢艾带着这三万人和麻秋三万人对峙。谢艾儒将风范拉满:
艾乘轺车,冠白幍,鸣鼓而行。
麻秋被激怒了:
秋望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命黑槊龙骧三千人驰击之。艾左右大扰。
咱也不知道这黑槊龙骧到底有多牛,但是看名字好像是精兵,估计和李世民的玄甲兵类似。谢艾有危险啊。谢艾这个时候不但不后退,反而下车坐定,做指挥状。麻秋的兵以为有埋伏,被唬住不敢冲了。
就在这个时刻,谢艾的真伏兵从后面杀了过来,赵兵大溃。麻秋带来了三万人,被俘杀了一万多,麻秋「匹马奔大夏」。
艾乘胜奔击,遂大败之,斩秋将杜勋、汲鱼,俘斩一万三级,秋匹马奔大夏。
三万对三万,麻秋这是输了个精光。
麻秋还是不服,找石虎要兵要人、后赵真的是家底大,又给麻秋补充了十二万大军。这一次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前凉首都附近的曲柳,山地都走完了,再往前就是一马平川。
张重华眼看不行了,派了一队人马试图围魏救赵去打大夏,但是派出去的这个将军不敢打,就趴窝在枹罕了。张重华说要不我上吧?有人又说了:您是主帅,不能轻举妄动。我保举一人……
张重华说得了你别说了,直接拜谢艾为都督,给了谢艾「率步骑二万距之」。然后谢艾再次赢的干净利索。回来的路上还消灭了一个蛮族部落。
(谢艾)军次神鸟,王擢与前锋战,败,遁还河南。还讨叛虏斯骨真万馀落,破之,斩首千馀级,俘擒二千八百,获牛羊十馀万头。
麻秋一夜回到解放前,又跑回金城了。麻秋三打凉州,后赵支援不少,石虎终于注意到了,感叹道:
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众困枹罕,彼有人未可图也。
我用一只偏师平定天下,但是现在举天下之众困于枹罕,凉州有能人啊。
啥能人啊,反正就是一个循环:
张重华在其他方面也没看出来有什么本事,耳根软,屡屡拿下谢艾的军权,也不喜欢接见人处理政事,并且『重华好与群小游戏,屡出钱帛以赐左右』。
但是事实证明,有能力不如有福气,终张重华之世,谢艾就像守护神一样,前后二三十万大军,也没有能够灭了前凉,反而在此期间,前凉逐渐的发展壮大。
当然是凯申啊,
四一二前后投他的tg叛徒,
跑路前基本都被留在了大陆,
可以想象这帮25仔当时有多绝望。
当然是凯申啊,
培养了一堆未来的政协委员,
为新中国建言献策,
虽然他们曾经都是你的同志学生。
当然是凯申啊,
虽然身为国军的统帅,
但您那各种惊为天人的军事微操,
成功加快了解放事业的历史进程。
啊,captain,我的凯申,
你真是一个英明的妙人。
如果世间有无心插柳,
你插出了一片大森林,
啊,凯申。
元顺帝,也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他的昏庸自己也明白,写了一首蒙文诗歌,翻译成汉语如下:
诸色珍宝修成的我那宝贵宏伟的大都城哟,
惬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开平库儿都城哟,
古时诸圣的夏营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哟,
在那万物枯黄的戊申年,我误失了大国哟!
九色珍宝装修成的我那宏伟的大都哟,
可执缚九十九匹白马的我那上都开平哟,
广受众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乐哟,
称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哟,
起早登高举目远望,烟霞缭绕,前后眺望观赏,景色悦目,
不分冬夏,居住无忧快活,
是我自在薛禅皇帝建立的宝城大都!
先祖享乐的我那宽广宏伟的大都哟,
有缘相聚的我那众王侯、宰相和属民万众哟,
不听亦剌忽丞相明谏之言,是我的遗恨,
听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误杀具足智慧的脱脱太师,
逐回大德上师,是我的罪过。
可惜我万众之主的皇帝的名声!
可惜我那尽情享受的快乐!
具有神力的薛禅皇帝多方营建的,
福禄汇集的我那大都城哟!
被汉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恶名落到我妥欢帖睦尔身上了!--------蒙古史籍《黄金史》
但是他也很明智,明军打到北京城(大都),他毫不犹豫带上后妃大臣一路北逃到蒙古草原,上都被围后再及时逃往应昌。作为末代君王,能得以病亡也就不错了,还能传位太子,北元偏安。
据说是朱元璋曾经招降于他,他也能拉下脸皮应对,不招祸患,《答明主》一首,诗曰:
金陵使者渡江来,
万里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
圣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
春风先到凤凰台。
他本人的儒学功底很深,汉诗水平已经很高了。明代修撰《元史》,朱元璋鉴于元顺帝弃城而去的合作态度,认为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为其上谥号元顺帝。一个顺字,比起什么昏,幽,厉,炀 ,更加羞辱,但是未必更丢脸,比起金蒙元对北宋南宋皇帝们的举动,真不算什么了。
宋徽宗画
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他明智地把邱吉尔的祖传怀表还了回去。
1965年3月18日午夜过后,罗马的法兰西岛餐厅还在营业。
一名肥胖的秃顶中年男子享用完美餐后,掏出一支上等古巴雪茄点燃,没吸两口突然手捂喉咙,一头扑倒在餐桌上。
几个小时后,前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因心脏病突发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享年45岁。
严格说来,法鲁克并不是埃及的末代国王,他的儿子福阿德二世才是,但他确实是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埃及国王。
法鲁克的父亲福阿德一世也是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16岁的他从英国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火速回国继位。
那时的法鲁克身材瘦高,眼睛湛蓝,仪表堂堂,深受拥护,但他和埃及人民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
国王手中的权力和财富迅速令法鲁克痴迷,他发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能够管束他。
成为国王的头几年,法鲁克迷上了豪赌和宴饮,继之以女色和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
这些爱好中最奇怪的是偷盗,法鲁克并不缺钱,他追求的是那种“只要我看上的东西怎么也要弄到手”的成就感。
为了成为小偷这一行中的佼佼者,法鲁克从监狱里找来手艺最好的小偷拜师学艺,还真是学有所成。
1942年3月,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到埃及访问,法鲁克设晚宴欢迎。
席间邱吉尔想看看时间,伸手一掏怀表却掏了个空,那块表是他家祖传之物,英国人顿时急了眼。
邱吉尔明明记得,那块表晚宴前还在自己兜里,一会儿工夫怎么连表带链子都没了呢?
得知邱吉尔丢了表后,宴会厅里忙作一团,一群人桌上桌下乱找一番,最后坐在首相身旁的法鲁克宣称他“找到”了表。
很久以后,法鲁克承认那块表是他偷的,声称当时只是想跟邱吉尔开个玩笑,跟他后来的偷窃行为相比,那确实只能算是个玩笑。
1944年,伊朗国王礼萨汗的遗体运到开罗安葬,他是法鲁克妹妹法齐娅公主的公公。
在葬礼上,法鲁克一脸肃穆,不动声色地顺走了礼萨汗棺材里的一把宝剑和几枚勋章。
要说法鲁克是一个全然不负责任的君主那也不对,他统治期间一直设法摆脱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影响。
为了这个目的,法鲁克与德国和意大利走得很近,他结婚时阿道夫·希特勒送了一辆奔驰540K敞篷跑车做礼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法鲁克经常做恶梦,梦中他被一只狮子追逐,疲于奔命。
每次做这个梦,法鲁克都是半宿无眠,于是他打电话向艾资哈尔大学校长穆斯塔法·马拉吉求助。
马拉吉告诉法鲁克:“只有杀死那只狮子,你才能安睡。”
法鲁克放下电话就开车出宫,直奔开罗动物园,开枪射杀了笼子里的两只狮子。
过了几天,法鲁克再次打电话给马拉吉说,他已经杀了两只狮子,为什么还会做那个恶梦。
电话那头的马拉吉忍不住骂了起来:“你这个傻子,我那是比喻,追逐你的狮子是指英国!”
1952年,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中校领导的一群青年军官发动政变,将法鲁克驱逐出国。
流亡中的法鲁克依然过着奢靡而又惶惶不安的生活,他猝死时身上的遗物包括一把装满子弹的贝雷塔自动手枪。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后记:这是“帝国守墓人”系列的第二篇。
历史上曾经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帝国,它们遍布全球,掌控着数十亿臣民。
过去一个多世纪,这些曾经强盛的帝国纷纷土崩瓦解,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剥夺了皇族的权力和财富。
曾经的天潢贵胄要么泯然凡尘,最好的也不过是沦为象征性的傀儡,他们是帝国最后的守墓人。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帝国守墓人系列-----
能说出「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固然可笑,但这个故事的主角,还有另外一句话。
「此嵇侍中血,勿去也!」
那年有个风度翩翩的书生被押上了刑场,抬头望日影横斜,下面是为他送行的三千太学生。
更远处,是他泪眼涟涟的十岁儿子。
日正中天,午时三刻,书生伸手,笑着跟台下的学生们要了一张琴。
刑场上的风悠悠吹来,这一曲奏罢,万籁无声,仿佛天地万物都等着弹琴的书生留下他生命最后的遗言。
儿子也在遥遥看着自己的父亲,这时他对生死还没有太多的认识,他只听师父告诉他,死生亦大矣,没人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留恋,不难舍。
然后儿子就看见父亲一声长叹。
他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儿子猛地一震,他只感觉到刑场上的父亲有一种莫名的气场散发出来,隔着远远的距离击中自己的心脏。
轻生死,重弦歌,这是师父不曾教他的。
十岁的嵇绍看着父亲嵇康的身影,忽然想:原来生死也没有那么重要。
·1
当太子的那年,司马衷刚刚九岁,那会儿他已经察觉到自己似乎不太正常。
因为他不正常的只是脑子,耳朵又没问题,宫里风言风语说他是个智障,真当智障就听不见别人说话吗?
虽然司马衷还不太能理解智障的含义,但他望着那些宫人的眼睛,同样会不舒服。
那些人的眼睛里都带着笑,却没人告诉他笑什么。
司马衷,皇家的智障嫡长子,东宫历史上最不开窍的学生,除了叹气的老师,这孩子回家抬头,只能见到父皇含怒的双眸,阴沉的脸。
九岁的小太子没听懂什么仁义礼智,就懂了什么叫孤独。
来自一个智障孩子无人诉说,也不知该如何诉说的孤独,就这样沉入九重深宫,消逝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所以这样一个孤独的太子,遇见大他两岁的太子妃时,忽然找到了归宿。
这太子妃固然不是什么好人,利用太子向东向西,提拔她家亲旧,还牢牢把持着本该属于太子的财政与权势。
但太子不在乎。
太子笑得很开心,因为遇见太子妃后,自己的日子忽然就变得好起来。
宫里那些莫名其妙笑着的人一天天消失了,父皇给自己的问题太子妃也会偷偷找来人,给自己讲解,自己实在听不懂,他们就替自己回答。
太子拿着答案给父皇的时候,父皇头一次对他笑了,还夸奖他。
要是父皇临场问他问题的时候,太子就牢记太子妃的话,说儿臣智迟,请容儿臣细想几日。
父皇就宽慰起来,笑呵呵的说无妨,守天下何须杀伐果断?
太子鼻头一酸,这是他这些年头一次听父皇在夸自己,以他的脑子,他也不太懂为什么这是夸奖,这是荣耀,自己却偏偏想哭。
太子眼睛一闭,想不通的事情他便不去想了。
十几岁的司马衷虽然傻,但也早就明白像自己这样傻的人,要想过得好,就别什么事都往认真里想,自己没资格坚持什么,也没资格争取什么。
能好好活着,开开心心的活着,就已经是佼天之幸了。
·2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司马衷混成了皇帝,太子妃自然就变成了皇后。
面对这样一个智障皇帝,当然就是基本操作。
皇后排除异己,外戚当政,大肆敛财,又加上世家豪门闭目养神,天下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就不可避免了。
皇帝对这些事知道得不多,也没人愿告诉他。
前几天有人偶然提起来,说外地闹旱灾,米粥耗尽,当地百姓连树皮都没得啃,大批大批饿死。
司马衷还很奇怪,他很认真的问那个人,说那为什么他们不吃肉汤呢?
来人:……
这事传出后,也没人找司马衷聊正事了。
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的司马衷茫然回到后宫,妃子们个个眼睛里都带着奇怪的神色,自家皇后忙着揽权,目光里尽是兴奋。
人人自有想法,无人问他心事。
时隔多年,登临九五的司马衷再一次回到孩提,缩在深宫一角的孤独里。
就是在这种时候,司马衷见到了嵇绍。
从前司马衷不会关心身边官员的变迁,这几年身边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他真要都记住,自己的脑子也不允许。
但嵇绍不同,司马衷一眼就发现这是个新出现的哥哥。
因为嵇绍实在是太帅了。
嵇绍:???
以前有位同僚在兵荒马乱的人群里见到嵇绍时,一眼就被他迷住,脱身后到处打听,说那个昂昂然如鹤立鸡群的书生是谁?
有人答他,是嵇绍,嵇叔夜的儿子。
此后,便有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
嵇绍不仅帅,还很勇。
那会儿嵇绍才二十多岁,面对身在徐州劫掠商队的石崇都能孤身前往,劝他手下留情。
多年经营,都督军事的石崇当然是个暴戾性子,拍案就问他凭什么。
嵇绍神色不变,眉目间都是浩然正气,他说就凭道义二字,石将军觉得不够?
石崇眯起眼来,自从嵇康阮籍死后,这世道里谁还讲道义,纵然你长得帅也不能凭两个字就断我一条财路吧?
于是无论耀武扬威,还是大笔金钱横陈,石崇多少该是用过办法的。
只是嵇绍不以为意,还是三番两次前来劝阻,眉目间的疏朗与正气没有丝毫改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石崇第一次见到了书里这句话,活生生走到他的面前。
石崇笑了,原来这世上还真有道义。
嵇绍也笑,这些年他跟着自己父亲的好友山涛学经史子集,翻遍圣贤书,只悟出两个字。
道义。
道之所在,义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固然师父叮嘱他,这世道最重要的就是含光混世,否则没办法走到最后。
这时嵇绍总会想起刑场上磊落洒然的父亲,嵇绍淡淡一笑,心想:走不走到最后有其实不重要,生死,等闲事耳。
于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就因为徐州任上劝阻石崇,治民有方的功绩,嵇绍被调入京城,成为皇帝近臣,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傻皇帝司马衷,他看了一眼皇帝便躬身行礼,抬起头的时候发现司马衷还在看他,目光都没眨过。
嵇绍忍不住提醒道:「陛下?」
慈禧和光绪拒绝十三世dalai企图摆脱驻藏大臣,直接向中央奏事的请求。严格束缚活佛的权力,严明了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权威。
另外慈禧坚持命令dalai向光绪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从礼仪上明确皇帝与活佛是君臣关系,宗教领袖在世俗君主之下,不给帝国主义以分裂中国之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