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法学院学生,面对咨询的法律问题不确定,如何答复比较妥当?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类似的问题,我请教过一位久经沙场的律所合伙人,

“如果潜在客户向律师咨询问题,而律师不知道答案,应该如何回应?”

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了半个多小时,总结一下,就是:

首先,必须要承认自己不知道,

而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之后说的话,能够体现律师的能力和风格。


承认自己“不知道”,一是对客户负责,避免客户稀里糊涂接收错误的法律建议,另一方面也是对律师自己的保护。

在美国,律师如果用错误或者与案件事实驴头不对马嘴的法律依据提起诉讼,不仅会输掉官司,还可能被法院依据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Federal Rule of Civil Procedure)第十一条加以制裁。制裁手段轻则警告,重则罚款,甚至可能会被吊销从业资格。

例如,在Christian v. Mattel, Inc.一案中,原告律师就因为对专利相关法律理解错误,草率提起诉讼,且引用法律和准备的证据根本不相关,结果被法院开出50万美金的罚单,用以补偿被告莫名其妙被卷进官司带来的损失。

另外,如果律师因对法律的不了解给出错误的法律意见,并被证明存在过失,则属于“不当执业” (malpractice),很可能面临客户的起诉并收到处罚。

作为律师,一知半解就乱拍胸脯的话,不但可能被打脸,钱包可能也要出血的。

承认“我不知道“,然后呢?有水平的律师不会这就算了,可能有以下几种回应:

1. 我不知道,但我有办法去弄明白。

作为学法律的,纵使法律知识积累深厚,也总免不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细分领域,这时候,就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分析这个问题的能力。

例如,前一阵我在准备一个强奸未遂案的量刑听证,根据明州的法律,也就是大明律,强奸犯在刑满释放之后必须面临为期十年的“有条件释放”,也就是在出狱后还会受到持续监督。

这一条,针对的是强奸犯,那么对强奸未遂犯有没有这个要求呢?

我问有经验的老前辈,对方愣了一下,说这个法律是这几年才有的,我也不知道答案,

“但是,我们有这几种办法弄明白”

可以在Lexis, Westlaw之类的数据库检索相关判例,看本州最高法院和上诉法院有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判决;

可以看看立法部门的立法解释和会议记录,看看立法时议员们有没有讨论“未遂犯”的问题;

可以看看同类型的法律,比如看看其他哪些罪名也有“有条件释放”的规定,而这些罪名下的未遂犯是否同样适用此条规定...

这样,不就有一条系统可行的方法去弄明白了嘛。

2.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谁擅长这个领域。

不同律师之间,虽然会有法庭上的厮杀,会有对案源的竞争,但也有合作,会互相输送案源、互通有无共享信息。

和我讨论问题的那位合伙人,擅长的是反集团诉讼和医疗纠纷。今天遇到个关税问题的案件,他就会琢磨了:说句另请高明吧,真不是谦虚,我把一个自己做起来费劲的案子,推荐给擅长这个的人做,到以后,他再遇到集团诉讼案子,再让我来接,这样各自发挥比较优势不是两全其美?

大家可能觉得这样太理想化了:哪有这么多活雷锋?

但这种互相引荐的机制,在美国的律师行业中是普遍存在的,

自己做起来可能没有任何收益的案件,让给别人,收获了人情,打开了渠道,这本帐这么算还是划算的。


3. 我不知道(您提的法律问题),但解决您面对的问题,还有别的法律渠道。

也是工作上的事:有这么一个人在服缓刑,缓刑期间,有要求说不能持枪,

有次此人因为超速被警察拦下来了,警察在他的车后座上发现了一把枪。

枪放在车里算不算持枪呢?

这个问题,我其实在专栏文章里写过,没想到居然在现实中遇到了,我很兴奋,真是撞枪口上了,于是洋洋洒洒准备了一篇备忘,拿去给老板,论证为什么在车里放了一把枪也算是持枪。

老板说,这个论证很好啊,引用的判例也丰富,但为什么这么麻烦呢?

你看,车后座不是还坐了一个人嘛,

那个人不是他当时的犯罪同伙吗,

缓刑条件里,不是还有一条,要求他不能和之前的犯罪团伙成员接触吗,

这不直接就能证明此人违反缓刑要求了,干嘛非要揪着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费劲呢。

对啊!

我之前就想着,要将此人送进监狱,必须回答“车里面放枪算不算持枪”的问题,并花了大力气去试图解答这个不确定的问题,

却一叶障目,没有意识到要达到同样的目的,还有更加直接,简单的办法。

对于解决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也是这样。可能你无法回答其中一个相关问题,但你能用别的方式达到同样效果,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简言之,遇到题目所说的情况,您可能有以下集中回答:

1. 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我有办法去弄明白。

2. 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我可以介绍个人给你,他应该能解答这个问题。

3. 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您这个问题啊,其实用这个办法也能解决。

--

当然,别提法学学生了,就算是执业律师,在签订正式的代理协议前,都没有义务解答任何具体问题。




  

相关话题

  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做律师? 
  如果被执行枪决,可以用蛇皮走位来躲避吗? 
  为什么社会需要律师,不能按照法律直接审判吗? 
  北京人社局发布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通告,两家公司因超时加班被罚,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这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签订的备忘录是什么性质呢?对于备忘录的性质法院是如何认定的? 
  如何看待老人生前补偿40年前为自己堕胎的女友三百多万,妻子起诉要求全部返还,法院判决返还172万元? 
  一教师博士毕业后拒绝返校任教,被判退还工资、补助等 41 万余元,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解读? 
  如何评价西安某高校要求为减少宿舍垃圾,取快递不能带走盒子,违反罚 3 万? 
  如何看待西南财大教授在财新网发表的文章《对专业人士应谨慎动用警权》? 
  湖南一20岁男子在QQ群发表南京大屠杀不当言论被行拘十日,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前一个讨论
你经历过哪些「小确幸」?
下一个讨论
和律师争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