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曾国藩如此推崇他?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qin-zhai-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邀请。萧萐父和许苏民两位先生为这个问题写了厚厚的一本《王夫之评传》,区区研习船山先生学问时日未久,尚无深入剖析探讨的功力,仅能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疏漏谬误之处,还望贤君子雅正,亦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学术源流

船山先生作为「宋明道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又是初具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新思想的开创者和先驱者」①,他在神州沉陆、禹甸为墟而不得不做首阳山下的遗民时,凭借深厚的学问功底和久经浮沉忧患的社会经历,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和不竭的创造力,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创造性的理论建设,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政治经济、文艺美学、宗教等方面都表达了前所未有的独到见解,「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与同时代的诸大师比,虽然音学考据不如顾炎武,天文历算不及黄宗羲,然而在思想的博大精深方面,特别是在哲学思想的建树方面,则大有过之而无不及。」②其思想已经大大超越了宋明道学的范畴,作为明末启蒙思潮中最为突出的大师之一,已然为儒学的传承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深刻影响了后世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一众思想家。

————————————————

① 萧萐父 许苏民:《王夫之评传》第九章.第605页

②萧萐父 许苏民:《王夫之评传》第九章.第627页


船山先生虽然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其受影响最深的、构成其思想体系基石的还是张载的气学。

船山先生私淑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对其思想推崇备至,这一点在其自题墓石中已然自道其志:

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含恤以永世。

张横渠即张载。

张载的学派,若以地域论则称为关学,若以学术要旨论则可称为气学,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共同构成宋明道学,气学与心学一样,皆处在较为非主流的地位。


1、船山先生完全继承了张载气学的主要论点。气学的首要主张为「天地万物皆气也」,且认为「虚实皆气」,即并不存在有无的区别,只有「气」的显隐之别,常人所认为的「无」只不过是「气」的隐匿不可察的状态。其次即「理气一元」,即认为天理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还是蕴含在「气」的不断攻取变化之中并与之为一体的存在。这两点是气学的主要支柱,船山先生完全继承了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石,构建其学术体系的大厦。因此船山先生的《张子正蒙注》可谓是其学问的枢要。


2、以《易》为学问根基。船山先生继承张载学说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对待《易》的态度上。朱熹重四书而轻《易》,以为其不过是「巫卜之书」,而张载则完全不同,其学问最重《易》,并认为其余五经所含之理皆自《易》所发。朱张二人对待《易》态度的不同,体现了学问根基的不同,张载认为「天理」并非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是与「气」为一体的且与「气」一同不断变化的,朱熹则认为「天理」是永恒不变的,实然不过是应然的派生,而《易》的要旨就是「与时偕行」、「不可为典要」,两人对其不同的态度也可想见。船山先生亦继承了张载对待《易》的态度,对张载的学说极力褒扬:

张子之学,无非《易》也,即无非《诗》之志,《书》之事,《礼》之节,《乐》之和,《春秋》之大法也,《论》、《孟》之要归也。自朱子虑学者之鹜远而忘迩,测微而遗显;其教门人也、以《易》为占筮之书而不使之学,盖亦矫柱之过;几令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继天立极,扶.正人心之大法、下同京房、管格、郭璞、贾耽壬遁奇禽之小技。而张子言无非《易》,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贞生而安死,则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

而在对《易》如何阐释的问题上,船山先生继承和发挥了张载「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论点,否定了象数派结合天文历算、五行学说对《易》的过度发挥,对义理派杂老庄之说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因此,船山先生在继承张载「虚实皆气」、「理气一元」的基础上,最为重视对《易》的阐释,可谓是以《易》为宗,其《周易内传》、《周易稗疏》、《周易大象解》、《周易外传》可谓是其学术的「内功要诀」。

————————————

①《张子正蒙注》序论


3、伦理学说。在对待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态度上,船山先生是批判继承的。他批判了程朱、陆王以「天理」为本源的学说,对陆王以心起理,忽视客观世界的「逃禅」之说批判尤烈,然而在程朱偏重「道问学」和陆王「尊德性」的问题上,力求合二者为一,但更加偏向王文成公讳守仁,在高扬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希冀以程朱「道问学」之法避免明末王学逞情任性、袖手谈心性的流弊。即侯外庐光生所认为的:对于程朱理学,是「否定式的修正」,对于陆王心学则是「肯定式的扬弃」。另外,船山先生也与张载一样,重视礼的修炼,这也是以「礼」来修正王学的致良知之功,使之得以有的放矢。

4、政治经济的学说。船山先生目睹了明末党争给国家带来的混乱,明朝高度集中的君权应对内忧外患的无力,亲自经历了异族入主中原的时代巨变,同时在流亡途中亲身考察了苗、瑶等上古社会的活化石,其丰富的社会经历为其提出创造性的政治经济思想提供了基础,同时自王文成公讳守仁创明末启蒙思潮之滥觞,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及社会巨变,迫使着一批精英士大夫对旧有的政治经济学说进行重新思考,船山先生作为同时代的一员,亦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二、后世显名

船山先生学术的显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邓显鹤曾国藩的作用更多的是增加了船山先生的影响力。

船山先生作为明末遗老,对于清朝的统治,采取的是完全不合作的态度,不但在政治上不合作,在学术上也完全与官方乃至彻与江、浙、中原学者断绝往来,只在深山中隐居,发愤著书。这样有意的隐晦自己的学说,一方面是船山先生认为在道消正隐的时代,应当奉行「无誉无咎」的处世哲学,若冒然将自己的「正学」传播于世,则不免重蹈孔鮒冒然投奔陈涉而渎道的覆辙,另一方面,船山先生的学术内容包含着为时所不容的观点,冒然传播则不免有身家之戮。因此船山先生身前曾经叮嘱其子孙,当「尽藏其书,二百年后乃可出」。因此其著作主要在其家族及亲族好友中小范围传播。

然而其子王敔并不忍其父之学湮没无闻,但顾忌到清廷文字狱之酷烈,因此采撷了其中未干犯时忌的著作27种进行刊刻,这是湘西草堂版《王船山先生书集》

到了修编四库全书时,官方将其定性为考据学家,并且收录了其六种考据著作。

由于船山先生著作未能广泛传播,时人对于他的学术尚不能窥其全貌,对他的定性尚不准确,更无法认识到其学说的伟大,直到邓显鹤的出现。

邓显鹤是清末湖湘学派中一个重要人物,梁启超称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他广泛与湖湘名士进行交游,提携了魏源、邹汉勋、何绍基等后学英才,对于湖湘学派的兴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湖南本土文献的整理出版,《清史稿》说他:

尝以为洞庭以南,服岭以北,屈原、贾谊伤心之地也,历代通人志士相望,而文字湮郁不宣。乃从事搜讨,每得贞烈遗行于残简断册中,为之惊喜狂拜,汲汲彰显,若大谴随其后。

在这过程中,他发现了船山先生的著作,于1839年与友人欧阳兆熊、邹汉勋等搜集编校船山先生的译著,于1842年刊布船山先生著作18种,共150卷,以《船山遗书》命名,这是「守遗经书屋」版。

同时,邓显鹤在于湖湘名士交游及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宣传船山先生的学说,使得船山先生学术成为了清末湖湘学派重要的支柱。也是他首先将船山先生提到了与明末顾炎武、黄宗羲二人并驾齐驱的地位。

湖湘学派诸贤君子在他的影响下,无不以船山先生作为精神上的导师,作为湖湘学派一份子的曾国藩大力推崇船山先生的学说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曾国藩在金陵刊刻船山遗书,这倒不是由他起意的,而是由他的弟弟曾国荃推动的。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序》中写道:

咸丰四年,寇犯湘潭,板毁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国荃乃谋重刻,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欧阳君董其役。南汇张文虎啸山、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庀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先生之书,于是粗备。

当然还有其他涉及政治的说法,这里就不道了。

三、学术要旨

因船山先生学说可谓是博大精深,单其著作就有48种之多,区区修习时日太浅,实在无力深入分析,因此仅罗列部分读书所得,以飨诸君子。

1、虚实皆有,虚实皆气

这点继承自张载,即并不存在有无的对立,并不存在包容气的虚空,而是虚空本身即是气的一部分,一切不过是气显隐状态的区别,一物之生是气聚,一物之亡是气散。这一立论破了玄释虚与空的理论,为儒家世界观的阐释开辟了新的局面,之前汉儒及理学、心学在世界观的阐释上面,仍然时不时需要借助玄释之说,张载的气学也未能完全否认包容气的虚空,而船山先生得以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①
虚空者,气之量:气弥纶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②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问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③

气的显现,因可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因此人产生了有的概念,但是人不能因感官无法感知就否认了隐匿的气的存在,天地运行自有其理,人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完全和天理同一,因此人敬天,然而人可以部分的与天地之理相通,并以此为人处世,这一点为修身中道德标准的来源做了阐释,排除了心学以一己作为道德衡量尺度的学说,防止了肆意阐释圣典的流弊。以现代的话来说,是明确了人理性的局限,但是又为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划出了努力的空间。

同时为了人作为气聚而产生的物,必然要散去,为了能把自己完整的归还给上天,同时让世间存留更多的正气,所以必须要修身养德,即船山先生所谓的「贞生贞死」。这一立论解决了道德修养的动力问题,也是对玄释虚空之说导致人对于现世道德教条无向心力的境况的破解。

——————————————————————

①《张子正蒙注》卷一

②《张子正蒙注》卷一

③《张子正蒙注》卷一

2、理气一元

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气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①

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

理与气互相为体,而气外无理,理外亦不能成其气,善言理气者必不判然离析之。③

理只是以象二仪之妙,气方是二仪之实;健者,气之健也;顺者,气之顺也;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④

简单来讲,这就是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气的攻取变化必然导致理的变化,天理不是如朱熹所说恒定不变的。

——————————————————————

①读四书大全说卷五

②张子正蒙注卷三

③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④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3、变动不居,因时得宜

凡物皆太和絪緼之气所成。①

言太和絪緼为太虚,以有体无形为性,可以资广生大生而无所倚,道之本体也。二气之动,交感而生,凝滞而成物我之万象。②

絪緼之中,阴阳具足,而变易以出,万物不相肖而各成形色,并育于其中,随感而出,无能越此二端。③

太极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④

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⑤

气机物化,皆有往未。原于道之流荡,推移吐纳,妙于不静。⑥

——————————————————

①张子正蒙注卷二

②周易内传卷六

③张子正蒙注卷九

④周易外传

⑤读四书大全说

⑥老子衍

至于历史思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宗教思想,如要做一大致了解,可见《王夫之评传》第九章。(饶了我吧,实在写不动了)


四、学术感悟

船山先生曾经在《俟解》中说过:「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诚然,纵观儒学学术长河中的诸贤君子,哪一位不是如此?孔子周游诸国,为得就是能正衰乱之人心,邪妄之世道;孟子峣峣雄辩,力辟朱墨,至有千万人吾往矣之豪言;张载早年慨然有经略西陲之志,为范纯文一语折服,而开关学之说;文成公赣南平叛,扶大厦之将倾,建千古卓绝之功。修身治国平天下,既是圣贤垂训后世的教诲,又何尝不是圣贤自道其豪杰之志呢?

豪杰是胸怀大志之人。圣贤之学,本来就是代天而立百世之教,若无怀揣着吞吐天地、缚龙捕鲸、治平天下的气魄,又何能在学术上做开天辟地之举?

豪杰是元气充沛之人。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乾卦中解元亨利贞之意时,对乾元一道推崇备至,认为圣贤之几在于此,而豪杰者,自强不息、刚健不止、元气充盈之人,因此若无这股充沛淋漓的元气,又何能臻圣贤之境?

豪杰亦是勇于决断之人。倘若没有毅然舍弃邪佞之道的魄力,又何能够克己复礼,改过迁善唯恐不速呢?又怎能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做出无悔的选择呢?

王夫之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位豪杰,他在晦暗的时代,为了坚守其正道,毅然放弃了儒生治国平天下的志愿,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魄,从事学问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放弃了身前以卓绝学问的扬名天下的机会,一心一意的探索天道的希微,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正如船山这块顽石一样,王夫之以其苦心孤诣的「抱独之情」,自觉选择了崇高与孤独,期盼着以自己一己之力,让圣贤的学说润泽百代之下的苍生。

百年之后的我们,当时刻毋忘这股沛然的元气,方能无愧于千载圣圣相传的殷勤期盼!



敬上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历史上正常的人类社会,初中生的年纪通常就已经是进入打架斗殴生产生活的主力年纪了。更别说生孩子了。


只是我们近百年来的工业化,强行给这个年龄的人口安排社会任务和标准而已。


你要想初中生不以早恋满口脏话不学习为荣,就得付出克服基因天性的巨大教育成本。也就是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育上的投入不足。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人瞧不起孔孟? 
  孔子克己复礼的愿望实现了吗? 
  为什么儒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孔子耻于和劳苦百姓说话,却喜欢在权贵和自己学生面前讲大道理?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黑儒家思想,儒家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孔子的思想中有巩固统治制度的观念,为什么还是走到焚书坑儒? 
  怎么样系统的学习儒家学问?有必要先读《四书章句集注》吗? 
  儒家是不是强调为社稷江山奉献奋斗死而后已,忽略个人利益? 
  假设让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分别回到一千年前,谁更能改变历史和者促进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 

前一个讨论
中国传统武术在现代搏击面前真的不堪一击吗?
下一个讨论
男孩子都喜欢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吗?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