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生在显赫的贵族家族里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mao-tou-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扫了一圈答案,建议题主把问题改为:生在破落户是什么体验。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叫王大锤。

今年十七岁,体重八百斤。

我出自狼牙王氏,我们这一大家子,只要嘴上长毛了都能进入尚书台做郎官。

郎官是啥我也不知道,反正总能见到皇帝。

我爹在我小时候曾让我认字读书,我读不进去,所以现在我也不识字。

我爹写的字很好看,据说我某个祖宗是全天下字写得最好看的。

不过我爹后来也不写字了。

因为有一天,有个衣着华丽但掩饰不住黝黑皮肤农民模样的家伙,在一大群人簇拥下来了我家。

这种人穿着啥衣服都带着土气,没办法。他也不懂,真正高贵的人都喜欢穿旧衣服,因为旧衣服舒坦,吃了五石散后也不膈人。这些事情穷鬼都不懂,所以土包子都爱穿绫罗绸缎。

这个土包子一屁股就坐在我爹的胡床上,吆喝来吆喝去的。我看出来我爹很讨厌他,但又拿他没办法。

于是我爹就不搭理他。

这个打扮很华丽的土包子就有些生气地走了。

我爹说这贱人坐过的胡床带了土气,烧了算了。

结果过了几天,就有一些尖嘴猴腮的家伙来我家骂我爹,说我爹把皇帝得罪了。

我爹毫不在意。

我问我爹这伙人都是干啥的。

我爹说是朝中的大官儿,都是些出身下贱的刀笔吏和当兵的。现在世道坏了,贱种都能当大官,啥人都能当皇帝。

我就奇怪了,我们王家怎么没当皇帝?

我爹嘿嘿一笑,说天底下人都想当皇帝,杀来杀去的多危险,当个球。你看这土包子,他当不了几天就完蛋。

结果皇帝又派人来求我爹去尚书台了,说要做什么什么仆射。

我爹大喇喇地说老子不识字,以后就再没写过字。

等我爹死了后,这个土包子果然就被人推翻了。

结果新皇帝是个一看就是经常骑马的罗圈腿老头……比以前那个还土。

罗圈腿的老头派人邀请我去做仆射。

我懒得去。

我说我真的不识字,不是骗人,因为我从小就不读书,读书有啥用啊,我又不愁吃穿也不愁没女人来打发时间。

可罗圈腿和其他一些贱人都夸我这是真名士风流,非要我出去当仆射。

其实我虽然不识字,但我心里明白。

尼玛这京城边上上万顷的土地,都是我王家的。

我王家的亲戚,随便抓一个出来,都是封疆大吏。个个土地数不清,奴婢数不清。

我是王家嫡系,我不当仆射。换别人来当的话,全天下的士人都会笑话皇帝不识人才,只会乱命。

乱命是啥东西我也不明白,好像就是提拔贱人当大官。后来我也听人讲古今,说萧何就是贱人出身云云。我心里就犯浑了,这不也是乱命吗?可回头想想,贱人们都喜欢造谣,谁说萧何是贱人?蓝灵萧氏不也是士族嘛,虽然比我们王家土得多。

可我在家里闲着也没事干,于是决定出去当仆射。

干了几天,我浑身不舒坦。

尚书台的胡床太硬,我铺了十八层的褥子都能感觉到胡床床板不大平整,木料绝对有问题。

我翻开褥子一看,居然是好几个木条拼在一起的。

这能忍?

烧了!

换我家的。

尚书台的人也太杂了,居然还有郎官连珍珠粉都不知道用,还说男人擦粉像女人。

这种土包子能忍吗?

滚!

结果罗圈腿赶紧跑来劝我,说别辞退那人,那人他爹叫叽里咕噜一长串。他爹是胡人,从北朝带着上千精兵投靠的,有实力,得笼络。

我就日了他先人了!

几千精兵是个求啊。

我告诉罗圈腿,我们王家有的部曲好歹也二十万啊,奴婢上百万。看你笼络他还是笼络我!

后来那叽里咕噜一长串的儿子被调到丹阳尹了。

后来我当州郡刺史的亲戚问我当仆射都在干嘛。

我说睡觉玩鸟遛狗啊。

亲戚说虽然君子豁达不沾尘埃,但在其位谋其职是必须的。我叫他说人话。

亲戚说仆射是掌管国家大事的,要跟皇帝商量治理天下的大事,否则去东北玩泥巴啊?

我心想也对。

于是我就有事没事往政事堂跑。

第一天去,一群土鳖在打架,商量出兵打仗的问题,我看到后有些吓尿了,赶紧跑出来坐上肩舆就走了。

第二天去,说哪儿闹饥荒了,大伙商量赈灾,扯着扯着就说道我头上了,让我掏钱。

我大骂这一群奸臣狐媚惑主,蛊惑圣主与民争利,是致尧舜为桀纣之事。

他们都哑口无言。

中书令纳闷地问我:“每次我们说的太书面,你就让我们说人话,这次你咋说的这么有道理?”

我哼了一声,离席而去。

我能告诉这些傻逼,这是我爹临死前逼着我背会的万能口诀吗?

第三天我懒得去了。

第四天我也没去,好无聊,因为我八百斤不能御妇人,生活很没乐趣,于是我把买来的各色人种的男男女女的长得好看的奴婢叫在一起,让他们来个乱战我在上头欣赏。

第五天我也懒得去,可是罗圈腿皇帝派人也不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架上肩舆,抬进政事堂了。

原来是一群从北朝来的流民造反了,把大伙都急得。

我说这事有啥难的,派兵去打不就得了?

罗圈腿皇帝连哭带泪说寡人老了不行了,可是朝中无将啊。

我说那叫叽里咕噜一长串去啊。

中书令说战死了。

我说叫他儿子去啊。

中书令说人家满门殉国了。

我说那就让我亲戚去啊,我举了几个亲戚的名字。

罗圈腿皇帝说你这些亲戚都是狗日的,打发不动,我想让你打发他们。

我看到他眼神有些阴狠,心里发毛了,连忙给亲戚口述写信。

正写到一半。

有人进来汇报说,我家一半封疆大吏亲戚弃城逃走了,还有一半因为不会骑马逃不走原地守着被杀了。

我吓尿了。

皇帝让我带个头,说让士族们捐点款,招募一支新的军队。

我连忙说圣主不可与民争利,致尧舜为桀纣……

结果皇帝发狠了,说不掏钱要要我的命。

结果一大群人磕头了,求圣主不可妄杀贤臣、与民争利。

圣主眼神惨淡,屈服了。

我心里乐开了花,尼玛土包子跟我斗。我虽然真的没啥本事,可好歹是士族们的头头啊。

结果叛军在一个叫侯自成的人率领下,围攻京城了。

罗圈腿皇帝在皇宫自焚了。

我心想坏事了,那个叫侯自成的在外头大喊要杀光高门士族……

我赶紧下令叫在京城的奴婢们出来迎战。

结果我儿子告诉我,奴婢们都抢着往城外跑,投靠侯自成,现在差不多跑光了,否则侯自成的兵哪儿来的?

我有些傻眼了。

这时候我的奶妈的老公牵来两匹马,叫我们父子逃走,去荆州投靠亲戚,据说我那个亲戚年轻时被北朝俘虏了十年才赎回来,因祸得福,现在居然会骑马射箭,是唯一靠得住的人……

想当初我还看不起这个亲戚,我眼泪汪汪。

却发现我不会骑马。

我儿子比我还烂,看到马就腿软,说这畜生声音这么大,奶公要走走了,吃了我们父子咋办?

于是我们父子抱在一起大哭。

儿子说爸爸要不然我们把财宝抱出来,侯自成进城了就献出来,买命。然后雇人用马车把我们送到荆州,去投奔那个会骑马的亲戚。

我说儿子到底聪明。

于是我们父子抱着财宝等侯自成。

结果侯自成没来,被我虐待过的一个奴婢带着一队兵来了。

那奴婢小子现在自称校尉,说我们王家在京城的财产最清楚,抄家。

我连忙说,狗娃我还给你送过我吃剩的肉呢,拉你主人一把。

结果狗娃校尉回头看看我,说军中粮草紧缺,这父子加一起一千多斤,拉出去炼油吧,晚上我们吃油饼……

于是,我们父子变成了一缸油……


user avatar   nan-ming-chi-huo-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同学,山里人。

当初,几个同学一起跟他回老家过暑假,发现山里山外的几个大村落没有不认识他们家的,提起他们家长辈都是真诚的尊敬和关怀,对他这个年少小孩子居然也带着尊重。

从简单的言谈里可以知道他祖辈大概是土王或者祭司,后来进入文明社会,家族里连续几代的长辈都是按照:行医,教育,济贫,赈灾,调解纠纷,带领大家致富,这样一个为人处世的原则做事。而且由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状态,一些历史悠久的传说故事始终把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光环戴在他们家族的长子这一支人身上。(其实我觉得根本就没什么,迷信,迷信。)

在离他们家很远的山里借住或者露营,全天然的食材就不说了,山里散住的人家会把自己保存了很久的大灵芝,大黄精,大何首乌(我就认识这三种,别的不认识)蟒皮,狐狸皮,泡着大蜈蚣的酒什么的拿出来送给他,不要的话主人会显得很失落。他解释说要去山里办事不方便带,主人就会反复说记住回来时候一定拿上。

临走他会用墨汁在红纸上画一些图形,有时候是用石灰画在大木板上,主人会很开心的收起来或者放在门口,我们问是干嘛的?他说有的是保平安,有的是吓猴子和野猪的。

后来到一片巨大的猕猴桃林,真有大群猴子在吃猕猴桃,他过去扔了两把香蕉,一个相貌堂堂的大猴子从树上下来跟他对峙了一会,他给大猴子一把香蕉,大猴子不知道是觉得拿了香蕉携带不方便还是出于物品交换,从自己腋下拿给他一个红色的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果子。然后我们就吃了一大堆天然熟美猕猴桃,还采了一堆带走。我问他那猴子给你的果子好吃吗?他张嘴给我们看已经嚼的剩一点了,他说猴子只捡最好的果子藏在腋下当然是好吃的。

出山后他说,他小时候就认识那个猴群的猴子,我们去过以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附近的村民可以自由的去采猕猴桃运出去卖了,不然那片林子一直被猴子占着,人类过去被发现就会被扔石头扔的头破血流。(但是仅仅是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最好遇到了猴子给点食物,否则他们还是有敌意。)

下山路上在一个水潭边洗脸,潭那边一头灰狐狸带着两只小狐狸在喝水,大狐狸长嗷一声,他往那边挥挥手也嗷了一声,大狐狸就跑过来,跑了几步估计是看见我们,转身又回去了。

总之就是感觉到,在那一片山水之间,原住民尊敬他们家族,野生动物也给他们家人面子。

这比在城市里一呼百应,作威作福给人感觉真诚多了,也酷多了。

---------------------------03.25更新------------------------------------------------------------------------------------------------

扔香蕉给猴子不容易,我写的简单,其实当时用了很久的时间,山里猴子不怕人,要保持距离,自己先吃香蕉让它们看见,然后扔给它们。猴王看着就很凶,耀武扬威的冲过来,然后人猴对峙,大约是猴王觉得你也跟它一样很厉害,接受了你的礼物,就会回你一个礼物。成年猴子有在腋下保存一颗好果子的习性,那就是猴子的社交礼仪。当然,猴子也许确实认识他。

收了山里人家的礼物要回送一些生活用品的,珍稀的药材和兽皮他带回家交给长辈,长辈会按市价换成钱或者东西托人送过去,这都是传统。

狐狸叫声也很凶猛啊,不是想象中那种柔媚的声音。


半野生状态的猕猴----半野生,我的意思是还会频繁接触人类,接受人类的投喂食物。



相貌堂堂的大猴子------猕猴猴王,如果是更大群落的野生猴王,会更强壮,脸庞更大一些。经过大家的抗议,不打码了。爱看看去吧。

看了评论区,已经有感慨,我为动物生殖学,和两性关系的好奇心,进行了较大的推动。。。。。。

再来张灰狐狸:

图片引用他人,原主人请告知,立删。谢谢。

图片引用他人, 谢谢。

~~~~~~~~~~~~~~~~~~~~~~~~~~终于决定更新~~~~~~~~~~~~~~~~~~~~~~~~~~~~~

各位,我是来打消你们想要去过暑假的幻想的。

这件事发生在十几年前,十几年前的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我也再没有跟同学去过他的老家,因此我不确定在那片巴山蜀水中还有那样的人与自然的共生环境。

我同学不是少数民族,他的身份证是汉族,但是他头发是我们学校最天然卷的两个人之一,因此我有理由怀疑他们的家族血缘里有少数民族。

我们是一所三线大型兵工厂的厂矿学校,为了保密隐藏于环山之中,一开始是全封闭的保密地区,后来年代不同了,也接受外来转校的孩子,这个同学就是靠着亲戚关系转校来的。

决定跟他去老家过暑假出于他的邀请,也是因为年少时有那么旺盛的好奇心和勇气。其实真的进入山区,我相信现在各位首先忍受不了的就是闷热潮湿的环境,长草灌木之间的山路,围绕在身边的蚊蚋小虫,林间的各种昆虫爬虫,还有夜晚传来的凄厉鸟叫和兽鸣。光是驱蚊水你就恨不得带上十瓶,何况我们当时只有清凉油。

我们军工厂已经算是藏在山区,没想到他的老家才叫真正的深山老林,有时候徒步走上大半天才能见到几户人家,没人带路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洗澡上厕所都是原始的方式---白天洗澡女孩子从山溪里或者井里提水在房间里洗,男的就直接在山溪里洗,晚上一律在山溪里洗澡,洗着洗着就可能摸到一条活鱼,我早起一个人去溪边蹲着刷牙洗脸,周围晨雾缭绕,一条小青蛇就在旁边垂下头安静的喝水,请问想去的各位你们真的觉得自己能接受吗?

喂猴子这事其实是这样的,他很小的时候住在很深的山里,跟着家里大人去林子里采野果野菜,跟那个猴群是经常见面的,猴群的猴子从小跟人类也有接触,互相见得多了就不会有太多敌意。据他说,猴子记忆力很好,有些小猴子变成老猴子了,还是记得曾经在一个林子里采果子吃的他,那么猴王可能也是小猴子的时候见过他,所以送出一颗果子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猴群内部,猴子地位比较高的送给地位比较低而且关系很好的猴子,也有大猴子巴结猴王的时候送上一颗好果子,但是极为少见。总之,那是碰巧而已,不是猴子准备好了给游客表演一场秀。

人类的行动力在山林中是缓慢的,据说现在还有很多生活在山区深处的人家,过着比较封闭原始的生活,他们还有约定的集市来交换物品,我们那次就是打算去更深的山里去参观山里的集市,可惜根本就没有精力到达目的地。

深山里的人家也不是全都是善良的,遇到野猪或者凶猛的动物更加危险,我同学一直告诫我们不能单独行动,不能离开他的视野,有些山沟几十年都不会有人过去,人是很脆弱的。

洗脸的深潭寒气逼人,倚山的那一面有个内陷的黑色大石窟,据说有水怪。

好好享受现代的生活并且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吧,能够让我们的现代发展不再以大肆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再向往自然山林也不迟啊。

谢谢。


user avatar   ding-ding-87-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流量党慎入

以下所有图片均来自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

转载请标明出处

————————————————————————————————————————

————————————————————————————————————————

先放上我们主人公的照片

对,就是“怀才就像怀孕”的易中天。

先从易中天父亲这边的亲戚开始:

这是他的祖屋复原图,祖屋原址位于湖南汨罗营田

有多大呢?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四进大院,十五个天井,连吃饭都要敲磬,这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豪宅啊!

至于我们的主人公的反应如何呢

他露出了一丝窃喜,转瞬他有变得有些伤感,因为宅子已经被毁了。

这座大宅是由他的二爷爷易甲鹇所建。他的二爷爷是清朝第一批公费留学生,曾在两湖书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就读,跟随黎元洪参加辛亥革命,最后退隐家中。

然而就在退隐家中,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时候,易甲鹇没有浪费自己的军事天赋,拯救一家人。


更戏剧地是,当时指挥作战的冈村宁次是易甲鹇的师弟。


此时易老师的表情是这样的:

这就是战争。残酷无情。所以不论我们的先辈是家室显赫还是平凡,都应该感谢他们顽强不息地一代代繁衍下去。(啊咧,好像离题了……)

后来易氏在战争后方,自己纺纱织布,还制作蜡烛,并且办过企业。他们制作的金鸡牌蜡烛十分畅销。(这段就不细说了)

当时易中天的大伯父易仁荄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还编写了湖南的中学历史教材用书(以下是易中天复述他大哥易君乾,也是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写给他的信,所以口吻变了。)


接下来是易中天的曾祖父易寿梓,曾任一个小镇的厘金局的小吏,官虽然小,然后这官职是郭嵩焘(!!!)推荐的。他的曾祖父曾经在郭嵩焘坐馆教书,和郭嵩焘不仅仅是雇佣关系,更是亲密的朋友关系。

他的太爷爷曾在两湖书院读书,也是郭嵩焘介绍的,但多次科举不中,看似没什么成就,但是历史并不是那么短浅。结合他的孩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自己不能创造辉煌,那么可以培养自己的孩子创造辉煌。

太爷爷还留下了一套书,叫做《太平草木萌芽录》(名字很!清!新!有木有)

为了表示他对太爷爷的尊敬,易老师站起来看书。

翻到封面,易老师就被惊呆了。居然是熊希龄,当时北洋政府的第一任总理题字的。

关于这本书我没有解释得很详细,担心有些人可能会看不懂,所以就贴上了 @sulea 的答案 。不要怪我离题哟~(@^_^@)~感谢 sulea童鞋(づ ̄ 3 ̄)づ

1、易中天的曾祖父易翰鼎的《太平草木萌芽录》一共藏书三套,分别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据易中天自己说,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三个地方,湖北省图书馆更是他初中时期经常去看书的地方。他一直是离曾祖父的著作近在咫尺的。

2、易中天的曾祖父,在书里写道:“自叙平生志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

即,不求后代荣华富贵,但求留心正学,如果能出 名儒 ,自己就含笑九泉了。

很想唯心地说一句,易中天真是得到了太爷爷的庇佑,并且实现了“蔚为名儒”的愿望啊。


但是总理为什么会给他的太爷爷题词呢,这就不得不聊起易中天的妈妈了。

所以开始扒易中天的妈妈这边的亲戚:

以下是高能预警:

易中天一直以为他的妈妈是住在湖南乡下,但是没想到她妈妈居然曾经是熊希龄府中的大小姐。

这是他妈妈的照片:

接下来,专家拿出了一张表,解释了他妈妈为什么会从湖南乡下来到北京的原因

源于一桩婚姻,他的外公周诒铣和他的继外婆朱濂的婚姻。

更吓人的是,朱濂的父亲朱其懿曾任湖南沅州知府,并且创办了沅水校经堂,熊希龄在那里学习两年。在熊希龄原配去世后,朱其懿让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熊希龄。


不光如此,朱其懿和他的两个弟弟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文科生都知道这个企业在中国近代史是多牛X的存在。


可是出生湖南乡下,早年丧偶并且带着三个孩子的周诒铣按道理是应该娶不到出身名门的朱濂。

请看下面的这张北京律师公会登记表

介绍人是江庸,在熊希龄做总理的时候,江庸历任了司法次长和司长总长(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和司法部部长),可以看出外公周诒铣在当时是个小有名气的律师


接着来看易中天外公这边的表,那就更厉害了。

他的外公是左宗棠的小舅子(不知道有没有吃过左宗棠鸡(☄⊙ω⊙)☄),而他本人更是和周大烈是同辈,而周大烈的挚友是梁启超和陈寅恪,如此推算,易老师可以和梁启超陈寅恪称兄道弟了!

易老师激动万分,连喊了两句牛逼啊牛逼啊,不过央视贴心地没有打出字幕

按照丁丁定律,亮点总是在最后出现的。

易老师来到了越南河内。越南专家(很神奇地是越南专家都会讲中文)给他介绍了一本书叫做《皇越春秋》,类似《三国演义》的一本小说,记载了越南军队抗击明朝军队的故事。

其中易光的原型正是易中天的十八世祖易先(节目组真的是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了啊哈哈哈哈哈),任交趾谅山府知县,其中的阮廌是越南很有名的谋士,类似诸葛亮的人设。

而易先官职虽小(怎么感觉这句话出现过了),但是明史中却有其记载。

当时明朝皇帝已经打算放弃越南,作为边境的一名小官,易先是不知道这件事的。所以当越南大军来攻打谅山时,易先誓死抵抗,谅山被攻破后,易先自缢而死。

亮点来了,在易先死后八十年,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先生(!!!)写了一首诗悼念他心中的英雄。

————————————————————————————————————————————————————————————————————————————————

显赫的家世是怎么样的呢?我原先以为无非是有钱有权。但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发现比家世更重要的是家世背后代代相传的精神,就像易中天无论是他的十八世祖为国献身,或是他的曾祖父的拒收不义之财,或是他大伯父为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有他妈妈战时照顾无数孤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就像树根源源不断地向树叶提供养分。但愿我们的树木有朝一日都能枝叶茂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乔治,你看呢?

这问题,得让你婶子跟你对比回答,咋样?


user avatar   cind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知道护国运动,应该比历史课上学到的更早一些。

小时候家里饭桌上,大人们偶尔会提到,曾祖父和曾爷爷都曾公派去过日本留学,加入了同盟会,后来是讲武堂的教官。大姨常说,她记事时,还坐在老祖的腿上,摸着他长长的胡须,叫胡胡阿祖。

我的记忆里,他们言语间只像是给我讲述家里的琐事,妈妈,大姨和外婆偶尔提及的也只有零星的细节。上幼儿园的时候,家人带我在相馆里拍过一张照,照片里我穿着墨绿色的丝绸小洋服,袖口,领口都刺着精致的黄色花边,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是我祖外婆的衣服。

这是我写在文章《客从远方来》里的片段,距离这篇文章发表已近半年了,那时候我刚偶然开通道年记,也才开始追寻家里的故事。

生活在昆明的十几年里,我常常路过讲武堂,偶尔进去也只会草草地找寻两个人的名字,每次都能看见,每次也都是同样的照片,只有简单的几句介绍,多是“护国运动将领”“辛亥革命”这样的字眼。

半年前偶然看到央视的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撒贝宁,钮泽承,萧敬腾... 每一个追寻的人听着别人对自己的家事如数家珍时,都感慨,沉默,甚至潸然泪下。时代更迭,家族变迁的故事总让人唏嘘,我在网上无意搜索这两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张开儒,李鸿祥。



张开儒(1869 - 1935),字藻林。云南省巧家县蒙姑镇人,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军名将。16岁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入振武,次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参与密谋昆明“辛亥重九起义”。1913年加陆军少将衔,1915年平定韶关,粤北,加陆军中将衔,任护国滇军第三师师长。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再组陆海军大元帅府,4月10日张开儒被任命为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后改任广州大元帅府上将参军长。1924年张开儒因病辞职,去澳门居住,从此潜修佛典。 1927年秋由澳门回昆明定居,任云南省政府高级顾问。1935年7月7日,张开儒在昆明病逝,终年六十六岁;10月18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李鸿祥(1879-1963),字仪廷,玉溪红塔区大营街镇杯湖村人。1903年入云南高等学堂,1904年考取赴日留学生,先后入振武学校、士官学校,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1909年毕业归国抵达云南,任云南讲武堂和新军中教官、管带等职。1911年,李鸿祥和蔡锷等人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1913年至1916年,李鸿祥先后担任云南省省长、总统府顾问、广东讨袁军第一军军长。1919年被任命为将军府懋威将军。1939年至1943年担任云南省临时参议会会长,捐洋三千元,倡建灵照寺,建玉溪会馆,于其间主持修纂《玉溪县志》,建玉溪“杯湖亭”,并撰《杯湖亭记》,立碑于亭内。

李鸿祥曾推荐朱德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二人之间具有深刻情谊,朱德赴德留学,李鸿祥赠广毫2000元作路费。李鸿祥于1963年11月26日病故时,朱德委员长由京致唁电慰问。

几千余字的生平简介里,我所知道的事迹不足五分之一。其中一篇最末的几行赫然写着“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再组陆海军大元帅府,张开儒被任命为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1924年张开儒因病辞职,去澳门居住”,在澳门读书生活了五年的我,好像全身都在起鸡皮疙瘩,仿佛来到这里也像是冥冥之中注定。

再看到“李鸿祥和谢汝翼几乎掌握着云南全部的兵权”, “他从四川带回40万军饷,奠定了富滇银行的基础”“由李鸿祥亲自考选,择优录取,选送留美、留法、留日等学生63名”,我开始竭尽所能地搜寻他们的资料。

看完一些长长的纪事,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得知我的好奇,大姨和妈妈娓娓道来。听完两个小时的讲述,更是让我感慨万千。

张开儒的三儿子张学巡(外公的爸爸)在武钢做翻译官,李鸿祥的女儿李淑英(外公的妈妈)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他们于明国十六年结婚,家里长辈们保存着结婚证书的原件。证书有A3纸大小,上面记载着主婚人为张开儒,李鸿祥,我翻阅现有的史料,虽然可以证实他们是留日的同学,交好的同事,但没有人记载过这两位大将最终结为了亲家。证婚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亲,也是护国战争的元老。



家里剩下的其他物件大多是刺绣,茶杯,碗碟,嫁妆,两位将军留日时的皮箱子,和很多平常的日用品。大姨说,大部分相片,手迹,诗集等都在X革时被红卫兵抄去了。而李鸿祥在病重期间,又嘱咐家里人把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的29件纪念文物(包括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日本天皇赠送的礼刀,礼服)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所幸我年初回去的时候,真的在新馆见到了。

外公出生在上海霞飞路,独子,现有资料里的李鸿祥次子实为继子,外公唤他一声舅舅,最终因夺去家中在福照街的祖宅,篡改史料,使许多研究员不能直接找到李鸿祥和张开儒的独孙—— 我的外公,张辅廷。而因为历史更迭中政治敏感给家里上两辈人带来的动荡,委屈,让他们也不曾刻意追寻这段历史

外公的祖父祖母是护国运动里的重要将领,外公的父母是新中国第一代了不起的知识青年,外公的箱子里保存着劳模证,持枪证,滇藏公路保密蓝图... 模糊地回想起小时候坐在外公膝上学第一句英语,他们好像离我很远很远,我努力地回忆找寻,史料和档案却比我知道的多得多。

去年一月的时候,我们去了两次广州大元帅府,在展馆的转角终于和其中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相遇。踩在吱吱作响的红木楼梯上,我看着那些页脚微微卷起的任命令,第一次真实地感觉到,原来他们真的在这里。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再组陆海军大元帅府,4月10日张开儒被任命为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也就是在蒋介石赴俄之后,接任了他的位置。展馆里现在还原了他的办公室的陈设,地图,画像,旧时的风扇,绿色的台灯,我却难以想象他每天坐在这里的场景,觉得陌生又微妙。

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了馆内其中一位历史研究员,朱志龙先生。他邀请我们去到他的办公室,一 一打开不同的网上资料库,甚至是台湾的,日本的开放资料库。

为我们细数不计其数的电文,公函,手迹,史料,所能找到的资料远远超乎之前的想象,我们也深深感慨竟然有那么多历史学者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经历,把每一分电文,报纸,委任状....全部电子化录入了开放档案。

资料里提到“1924年张开儒因病辞职,去澳门居住,从此潜修佛典。1927年秋由澳门回昆明定居,任云南省政府高级顾问。”想要探究他在那里的痕迹时,我刚好已经离开了生活五年的澳门,最近正在托人查找资料。

春节回云南过年,十天以后邹先生过来汇合,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玉溪 —— 李鸿祥的出生地。家里的老人原来一直都知道李鸿祥的故居 —— 将军府,还保留在大营街,只是前些年被改成了幼儿园,而去年政府为了保护古迹,又把幼儿园搬离了旧址。



我们到旧宅的时候,已经辨不出照片里的样子了,三进院的宅子被拆掉了临街的旁屋,只能从幼儿园的后门进到院子里。

红木的屋子楼梯大多微微变形了,漆木微微裂开剥落。一楼部分房间被装修成了办公室和临街的铺面,二楼有几间被用做了幼儿园老师的宿舍。后院里一棵大树落了满地的枯叶,几乎铺满了不大的院子。

二楼的露台上拍下的照片,红檐配着绿枝,从天井看下去,很是惬意,这应该还是当年的样子吧,我难以想象和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外婆,在几十年前,住在这样的宅子里。外婆和我们同行,却正巧没和大家一起去旧宅,想来觉得很遗憾。



后来在远亲的指引下,我们又去了位于杯湖小学里李鸿祥的纪念馆,说是纪念馆,却也只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倒是操场上有一尊比例稍大的李鸿祥塑像。这是我第一次至少看见一尊立体的塑像,而不再是永远相似的那几张旧照,我的手心开始冒汗。

纪念馆里大多是书画作品和照片资料,他是当地有名的杯湖诗人,云南不少著名的书法家根据他的诗作创作了满室的书法作品挂在这里,纪念他。“懋威将军”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是后来大家对他的敬称。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决定再去他笔下的杯湖亭旧址看看。让我更为诧异的是,这里居然建起了一座新的亭子,而且尚未完工。亭子周围有一些其他云南名胜的微缩雕像,这让我心里多少有点不悦,一直诟病的人造景观就建在这亭子旁,邹先生安慰我先找线索要紧。

询问旁边的建筑工人,我们竟然被直接领进了这个景区开发商的办公室,见到了负责人。原来旁边的亭子是这位当地有名的浮雕艺术家陈先生出资复原的,现在买下了杯湖亭旧址,想打造一个玉溪的小景点。

我再没办法评判这其中的功过,他客气相迎,得知全家人过来寻根,他还很快把一位在当地研究历史名人的老先生请了过来。老人独行,穿一件朴素的黑色保暖外套,头发斑白,谈吐清晰,有理有条,知道我们是李鸿祥的后辈,喜笑颜开,感慨终于有人来找他。






这位老人叫蒋春寿,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镇一位普通的村民,只上了五年小学的他,花了十几年年时间搜集整理玉溪的史料,筹资为一位玉溪名人建了纪念馆,对李鸿祥的事迹也如数家珍。他以一己之力收集资料、查找文献、寻访知情者,而研究这些人,这些故事,都只因为他们属于玉溪。将近八十的老人,用半生时间做了一件他觉得有意义的事,也因为这样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历史研究者。





细细听他讲完他了解的故事,我心里的震动甚至大于有人研究李鸿祥这件事本身

我们意犹未尽,他又索性把我们带回了他的住处。他自己住在当地环境不错的养老院,每月有政府津贴补助,他的房间朴素明亮,除了书桌和床,还有两个书架,放满历史资料和书籍,书桌上铺着很多书法作品。

他拿出几本有李鸿祥故事的书给我看,说大多是他写的,却因为需要人投资出版,几乎都冠了当地大老板的名字。他的收藏里还有李鸿祥编著的《玉溪县志》,虽然之前查资料的时候在网上看过照片,第一次翻开厚厚的县志,还是让人感慨万千。




临行时他送我们两本书,留下联系方式,嘱咐有了新的资料一定要告诉他,这是让我比找到新资料更欣慰的事。回到昆明以后的好几天,我一直想起这位老人,越想就有越多的好奇和感动。

有一天晚饭以后,偶然看到云南卫视在播护国运动的纪录片。纪录片里对于张,李的名字还是草草带过,我却记住了一个人,谢本书教授。他作为纪录片的历史顾问被多次采访,网上的资料也说他是护国运动研究的超级专家。

我瞥了一眼“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幻想能不能找找朋友联系上,请教一下真正的历史老师。母亲大人在旁边听闻,居然很快神奇地打电话给朋友,帮我问到了谢老师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我们当下决定马上就去拜访他。

说明来意,谢老师和老伴热情地招待我们,他娓娓道来,历史老师口中的故事,却是祖辈们的一生。第一次知道原来张,李鲜见的研究和纪念,都是因为追溯的人太少,也第一次证实了我查到的资料,李鸿祥和唐继尧后期属于两个阵营,我终于了解为什么他后来被迫离开云南,去了上海,为什么外公也出生于上海。

听从老先生的建议,第二天我马上去了云南历史档案馆。没有向公众开放的资料里又有十几条词条关于他们,我坐在空空荡荡的资料室里,看着最原始的电报,聘书,公文,身份档案,我真正意识到这条追寻的路还那么长






记下前几个月里追寻的故事,是为了给一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研究员,史学家,热心人,朋友和家人一个交待,详细的图文资料我已经归档整理了,也深知我才翻开了他们故事的寥寥几页。

后来我得知云南会泽县建起了张开儒的纪念馆,李鸿祥就葬在玉溪的灵照寺,可惜出国前都没来得及去一一拜访。

他们的成就和贡献超乎了我小时候模糊的认知,甚至是新中国历史上缺不了的几笔,可是他们于我,只是外公的外公,外公的爷爷,但我也谈不了家族的情感,因为其中隔了四代,甚至现在能大概地向我描述当年和他们生活情景的,也只剩下八十多岁的外婆。

去年我第一次开始找寻的时候,全是凭着一时兴起,但妈妈和所有家里人都在竭尽所能地帮助我,我也深知他们希望尽快看到更多的资料和成果。前几天一个学历史的朋友跟我要了一份资料清单,说是也许能作为论文选题,我们都很期待。

有记者和史学组织看到之前的文章,开始联系我,但我还没想好,我也不懂历史研究,我不确定想不想为他们留下一本第五辈人拼凑的,零零散散的故事。昆明的朋友里,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的后人还有很多,我也绝不是唯一在追寻的后辈。

上周在康奈尔的图书馆里又发现了不少护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书,我想现在至少还有大半的故事没有读完,也更想读懂他们以后再做文章,而且比起逝去的故事本身,我还想记下这些找寻路上的故事,和心里无数次的触动,只为记录过程而记录

感激朱志龙先生,蒋春寿老人,和谢本书老师,欢迎了解这段历史或者正在追寻祖辈故事的人联系我。

(答案也发表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道年记)


user avatar   chen-yu-ha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同事是王洪文的外甥,年轻人不知道王洪文什么地位的去度一下。


他现在是个在工厂挂钢丝绳吊钢板的发料工。


user avatar   lingv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呃,看到富察皇后挂在了热搜上,心血来潮写了条微博,顺手复制一道来知乎,没找到合适的题目,先暂时黏在这儿吧。

找到了更合适的回来删~

————————————


关注我很多年的人大概都知道,我是满族人,满姓富察哈拉,正黄旗第四甲。我从来没有说过更多。
今天下课看到富察皇后上热搜。感觉有点奇妙。
让我头一回,说说我们家吧,富察哈拉氏。


富察是姓氏,哈拉满文写做:

意思是姓。富察哈拉是满语【富察氏】的意思。这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我曾祖父叫富察云波,正黄旗第四甲。精通满汉两文。他10岁遭遇清朝覆灭,从此和旗人失联,自力更生,大半生流离失所。靠医术和诗书这两项手艺维生。他的大致生平。

新中国成立之后,太祖父富察氏态度端正,积极配合民族大融合,改汉姓为傅,变成“傅云波同志”。这是他态度良好的奖状。太祖母舒穆鲁氏改汉姓为徐。

他有八个孩子,在抗战和内战中死了六个,剩下小女儿,我的姥姥和她姐姐。姥姥通诗书,书法,医术,些许满文。80年代从襄樊市中心医院退休,小儿科。

富察一氏,在清十二帝里,出过乾隆的皇后和很多嫔妃。清朝初期,富察氏是个很受尊重的大姓。连我们这样的小分支,那几代生活也相当光耀。


这些事,我的太太太...祖爷爷祖姥姥都留下了详尽的文章,我猜想应该是每一代人都在整理上一代的遗留,因此每一代人的生平轶事都有详尽记录,有誊抄版,印刷版。下面几张图的这种一般的文献,家里至今存留了许许多多。


我认字很早,四岁跟着姥姥写书法(虽然对比图中祖辈的字有愧对祖宗之嫌),类似的图中“悼亡妻徐香云文”这样的传记从小读,至今没有读完。



富察氏(我们家这一支)入关10代的文章记录。战争时期丢失了一些。曾祖父直到1979年去世,一直都在凭记忆,重写丢失的部分。如图下中的富察氏字辈。


从文献上看,我们家从清朝后半页就越来越穷了,加上连年战乱和逃亡,没留下什么财富,只有文献被祖先拼命保护了下来。


我小时候很爱读这些传记,太姥爷的最白话好读,上面那张图的“悼亡妻徐香云文”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太姥爷悼念太姥姥的。


读祖先的传记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你会读着读着,突然觉得,呀,这个性格好像我。
比如舒穆鲁氏的松垣公,我太祖母的爸爸,算起来和我隔了五代,家谱里记他【少喜宦游,足迹几遍天下】

我中学时给发表的文章写作者简介,里头有一句【少喜宦游】,就是从这儿抄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非常喜欢写。


生命很短,财富失失得得,而文字是一条血脉的根。
这些我从来没见过的祖先,通过文字,一直在与我对话。

从清军入关,族人连做皇后嫔妃,到第十代家道中落。第十代富察氏云波精通医术,妻子舒穆鲁氏香云生病穷死,八个孩子也病死了大半。
他出生时,想必觉得自己即使不大富大贵,也仅凭姓氏就能有自由不羁的一生,恣意赏玩他喜爱的诗书和医术。可是半生之后,他带着对妻儿的愧疚,写出了【余性狷介,拙于谋生】的句子。
而此时,距离富察皇后时期的光耀,才隔了区区几代。


一路看下来,是我们小小一个家的故事,也是一部中国古近代史。


小学时候我最爱不释手《红楼梦》,后来读了《大宅门》《穆斯林的葬礼》《百年孤独》,一直做梦把富察氏历经10代留下的文献,整理成一部长篇小说。
这是要耗费几十年心血的东西,我还没开始,也不着急。
不过这是为什么,我说《每一天梦想练习》是我最后一部励志故事书。一来因为最好的经验的确已经写完了,二来因为,我要开始练习写长篇小说了。

我小时候常听姥姥讲故事,说我们来自我从来没见过的黑龙江佳木斯,关外,我们擅骑射,打猎为生,是林间勇敢的猎人,不是世人讹传的游牧民族。
有趣的是我妈妈是富察家出生在中原的第12代,她的户口薄上还写着祖籍黑龙江。


我也不知道今天哪里被触动了,一口气说这么多。
大概是有感于,权利是暂时的,文化因为文学而不死吧。
就这样吧。


对了,我的满族名字叫富察若鋆。yun第二声,意思是像金子一样的。中间应该还有不少别的字,没记住,就这样吧。


我18岁起生活在美国,每次介绍自己,如果对方说我是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我也会说我是满族人。大多数时候对方都会追问,很容易变成话题中心。

男朋友总是怀疑我是不是满族人。

于是我去测了基因。

结果如下。

身份证上的民族信息诚不欺我,真的是按照DNA来的。

看到自己的DNA报告,生出一股浓郁的开心和自豪,我是汉人和满人的后裔。确认了。

奇妙的感觉。

=======

我看评论里不少说小时候看过我的文章,超级感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在这里重逢。

我一直没有放弃写作,前两个月还出了新书。

这里是当当和京东的链接:

谢谢我们相遇过的那些年。

谢谢你还在。


user avatar   dou-niu-shi-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早,我爸突然跟我说:“我今天帮你拿了块地.”

我就知道我其实是隐形富二代! 之前的贫困都是为了磨砺我!

时机终于成熟了!

家里终于肯让我大显身手了!

看了一眼电视上报道的道琼斯指数,脑海闪过那些经济学的知识 ,投资的大方向已经了然于胸,于是我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用尽量平和又不经意的语气

问他:“哦,哪里的?”

“顺丰”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网站玩过,差点没玩到关闭……

好多想法,执行起来,傻x到没人敢相信……




  

相关话题

  德国人如何看待东普鲁士故土,即现在加里宁格勒和波兰占领区? 
  有一对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英国做博士后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尧舜禹时代是否被考古证明为信史? 
  马克龙承认法国对卢旺达大屠杀「有责任」,但称「法国不是共犯」,对此你怎么看? 
  在崇尚谦虚的文化氛围里,为什么“毛遂自荐”没有被冷嘲热讽,反而被赞扬? 
  石勒、苻坚、拓跋宏、宇文邕,这四个人,是不是胡人君主中,相对比较开明的? 
  如何评价张居正和冯保的关系?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如何解决枪支、弹药等问题的? 
  香港民众是如何看待广州民众的? 

前一个讨论
qt可以实现界面和逻辑代码分离吗?
下一个讨论
《最强大脑》晋级的选手真的算最强大脑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