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定要说说清代的阿尔泰军台线
康熙十七年(1678年),漠西蒙古厄鲁特准噶尔首领,兴兵进攻漠北喀尔喀,后者战败。喀尔喀土谢图汗和第二世哲布尊丹巴活佛仓惶南逃,进入清朝控制的内札萨克蒙古旗地(即内蒙古),向康熙皇帝求助,请求清朝发兵。追击土谢图汗的噶尔丹,随后也南下内蒙古,与清军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经历乌兰布统、昭莫多战役等大战的胜利,到了康熙末年,清准战争再度爆发时,清军通过一系列战役,兵分两路,已经把战线向西大举推进到新疆哈密、巴里坤(西路清军)和今天中蒙交界阿尔泰山的北麓(北路清军)。
在外蒙古作战的北路清军,已经是以今天外蒙古西陲的察汗廋尔、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乌兰固部等地为前线据点——
而北路清军的兵员和粮饷物资的集结与出发点,还是京师、张家口、右玉和归化城(呼和浩特)等地。从张家口出发,到乌里雅苏台,中间路途长达5400里(约3100公里);从张家口到科布多,更是超过4000公里。
路途不仅漫长,大部分路段还是戈壁荒漠和半干旱草场,自然环境恶劣。即没有水路漕运的条件,当地也不适合屯田。北路清军驻守的察汗廋尔、乌兰固木等地,皆位于外蒙古西陲的亚洲大陆腹地,接近西伯利亚,夏季短暂且积温量地,不适合农耕,而高淀粉含量的速生作物土豆当时还没有传播到北方。北路清军只能种植苜蓿和从青藏地区带来的青稞,用作马匹牲畜的饲料,而人的口粮都依赖从后方运送。这对清军的后勤保障造成极大困难。
1、
面对这种情况,清朝在康熙末年开始投入巨资,组织人力物力,勘测和打造“阿尔泰军台线”,这是全部张家口管站(南段、前段)、部分塞尔乌苏管站(中段)的详细地图——
所谓“军台”、“台站”,就是驿站。在比较好走的大路上,大致以每隔几十到一百里地为间隔距离,选择一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关键是有水井的地方作为台站,供来往的军队和官员商旅休整。60多个台站串起来,连接成一条6000余里的路线,就是阿尔泰军台线。
在图上,我用红圈标出了“张家口”和“塞尔乌苏”两个地方。图上从张家口出发、经归绥(呼和浩特)——苏吉布拉克——塞尔乌苏的这条路线,就是阿尔泰军台线,清准战争结束后,通常称为张库官道,清朝赴库伦、恰克图和乌里雅苏台等地上任的军政官员,都走这条路
两个绿圈分别是大库伦(今乌兰巴托)和恰克图。位于官道东侧,那条沿途密密麻麻标注了地名的路线,是张库商道,也是以张家口为南端终点,主要是旅蒙商往外蒙古贩运砖茶等产品,以及把牲畜、皮毛等俄蒙物产再贩运回内地的通道。晚清时假设的张库电报线和民国的张库公路,也基本参考这条路。
篮圈“耳连”,就是今天中蒙交界口岸二连浩特。
张家口谁都知道,这是阿尔泰军台线的起点。塞尔乌苏在今天外蒙古的东戈壁省,是阿尔泰军台线的中间分岔节点。
张家口到塞尔乌苏之间,设23站,由“张家口管站司员”管理;
从塞尔乌苏向西,到乌里雅苏台之间,设置21站,归“塞尔乌苏管站司员”管理;
乌里雅苏台到科布多、乌兰固木等地,还有20余站,归定边左副将军行营统一管辖。
所有台站都是永固的,长期派遣兵员驿卒驻守,三年一换。
清朝坚持维护经营这条出入漠北和漠西的交通线,才能够和准噶尔作战,并直接控制外蒙古。
2
这些军台有汉站和蒙古站、湿站和干站等不同的区分方式。
汉站就是由清朝的兵部与理藩院直接设置管站司员、由汉人驿卒、绿营兵和满汉官员驻守管辖。比如南段张家口管站各站大部分都是汉站,每站安排“官马四百九十七匹,驼一百八十只,廪羊四百五十只,马甲一百五十名,乌拉齐(乞)一百八十名,军夫、马夫各二十四名,兽医一名。”
蒙古站都在更北方的草原和荒漠中,由所在的内、外札萨克蒙古旗主派遣蒙古苏木牧民和兵丁看守。
湿站是指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尤其是淡水井。
干站不是说完全没水,而是只有苦水井,只能让骆驼喝,人没法喝。
张北地区的环境相对比较好,水井大都是甜水,台站又处在交通要道上。就以驿站为中心,不断有汉人移民来定居,形成一个个自然村。
在张北地区阿尔泰军台线沿途,留下许多以“数字+台”“营”为名字的村落。察汗托罗台村、四台蒙古营、五台乡、九台蒙古营……都是以原阿尔泰军台线台站为基础形成的自然村
四台蒙古营村的老水井和村民,2018年6月拍摄——
3、
外蒙古短暂的夏天和相对贫瘠偏沙化的土壤,不适合屯田。因此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大的输运物资,是粮草。
主要采取驼队运输和老倌车运输。驼队集中在秋冬春三季,骆驼在春夏集换毛,没法承担运输任务,所以夏季是用牛牵引的老倌车。
一峰骆驼大致可以驮载200~220旧斤的负重,老倌车每辆可以转载至少500旧斤的物资,但因为是牛牵引行动,速度特别慢。
驼队和老倌车,大都采取夜行昼伏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老倌车,牛特别怕热,不能在白天最炎热的时候拉车,都是每天的清晨、傍晚和夜间赶路。车把式看看星云辨识方向,防止迷路。
4、
对漠北展开北征,明成祖时候就经常这么做,明成祖自己甚至就驾崩在最后一次亲征中。
明军北征,动辄就号称几十万人。永乐十二年,成祖第二次亲征,号称50万大军。但对其中人员配比则说的不清楚。这50万人不可能都是野战军。多少是战斗人员?多少是后勤保障人员?
清朝在这方面,记录相对比较详细。首先可以肯定,在北征和西征清军中,有随军厮役和临时招募的民夫。
随军厮役的数量就超过了战斗人员,再加上临时征募的民夫。用于后勤保障/运输的人员,至少是战斗人员的两倍以上。
清军经常以张家口、归化城等地作为大军和物资的集结与起点,采取就近招募民夫的方式,所以有当地山西人成为随军厮役和民夫。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除了给这些人报酬,清朝还给他们一些其他的实惠,比如说拉骆驼的,除了运军粮以外,还可以带一些自己的捎脚货,可以和沿途的蒙古人做买卖,也可以卖给清军。这就是“买卖营”。
为保证军需物资供应,康熙和雍正皇帝采取比较务实的姿态,允许商人从事随军贸易,随后干脆以招商承办的方式,把包括粮草补运在内的后勤保障工作逐项承包给晋商。后者也的确没有让清朝皇帝失望,利用自身善于筹算的商业头脑,为清军营建出多台站分站传递式后勤补运通道,大幅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补运效率。
到了雍正、乾隆朝,除了军粮这个最重要的军需项目之外,被服靴帽、麻袋帐篷、驮畜、火药弹丸、铁条马掌、医药绷带、火漆朱砂皮胶蜡烛、牵星板、千里镜(望远镜)乃至烟酒糖茶、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凡前线清军所需繁杂物资,几乎全都由晋商分门别类承办了。
为了提高效率和节流,晋商干脆就在处于清军集结路线的张家口、内蒙古归化城(呼和浩特)、包头、晋北大同等地开办专门针对军需服务的商号、作坊、匠铺、药店和畜场驼房,在当地进行生产加工,炒麸炒米,开炉打铁,蓄毡垫织麻袋缝帐篷,硝生皮,烹枪药,把南方运来的散货生鲜药材炮制成各种丸散膏丹;哪怕是不能生产的,也能由山西商号先接单立个折子,再派干练的伙计到内地采办
其中一些山西小商人靠军需生意积累原始资本,然后专门搞对蒙贸易,清代旅蒙晋商就是这么崛起的。从清代张家口旱码头脚行的“太平调”,还可以得知这种军需文化的留下来烙印——
调子的内容绝不能随便乱喊,都是专门请文人编写,字句措辞非常讲究,颇有几分文采。在言语往来之间,总经理还要对驼队人员给予必要的鞭策和激励,使之深感此行肩负重任,事事攸关。因此,为驼队践行的场面不仅热闹非凡,还是一场气氛庄重严肃的誓师动员大会,极具观赏性。
大掌柜:出拔子,起房子,尊家草地走一程。
众人合:赶大运,走吉运,扶摇万里踏鹏程。
大掌柜:鹏程好行路难行,雪抟沙卷迷天地。此去云腾狼烟起,冽风寒彻铁征衣。何为赴此行?
房掌柜:圣朝慷慨传征事,瀚海峥嵘戍边兵。战鼓尤催人马号,米囊空后戎装轻。嗟吁赴此行!
大掌柜:弗踌躇,弗怠倦。且珍重,且弛张。
房掌柜:食禄忠君未了事,相将持携共远引。
众人合:裕国通贾积奇货,披星戴月步运程。
其他相关回答:
古代战争的后勤保障,需要国内行政组织和金融系统的高度配合支持。钱币,粮食,弓箭,工兵,战马,车辆,机械器具,都要准备好,才算做到“后勤上组织得力”。
我们看一下13世纪的一场战争的后勤准备吧,这场战争是爱德华一世对威尔士的入侵。
作为欧洲13世纪能征善战的君主代表,爱德华一世对后勤的组织值得分析。
(以下内容摘自《金雀花王朝》)
爱德华一世于1277年入侵威尔士,他的军队在夏季从切斯特沿着滨海道路开进。在骑士、士兵和补给大车沿着海岸前进的同时,还有一支舰队紧随其后,负责阻止威尔士人逃跑或者从爱尔兰获得补给,同时为正在西进的庞大的英格兰军队提供良好的给养。
整个战役的组织工作非常完善。爱德华一世的将领们管理着后勤。他的得力干将包括罗杰·克利福德、奥托·德·格朗松和约翰·德·韦希这样曾参加十字军东征的猛士,也有沃里克伯爵威廉·德·比彻姆这样的内战老将。
英格兰军队在伍斯特设立基地,然后开始集结令人魂飞魄散的攻城武器,准备狠揍罗埃林一把,迫使他俯首称臣。他们从格洛斯特郡订购了数十万支弩箭;在法兰西的专门市场上收购战马;爱尔兰的首席政法官征收了小麦和燕麦。朝廷在英格兰全境征用车辆。王室铸币厂制造了大量银便士,用以支付为英格兰的安全和金雀花王族荣耀而战的数千名士兵的军饷。爱德华一世的王家步兵部队中包括威尔士雇佣兵,这足以说明罗埃林的统治并不是铁板一块。
比步兵更重要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队工兵,他们的任务是开辟横穿威尔士北部的道路,好让爱德华一世的大军顺利通行。来自英格兰内地的成群工兵在弩手和骑士的保护下,修建了一条规模庞大的道路,好让入侵的大军顺利前进。工兵们砍伐了格温内斯心脏地带——斯诺多尼亚山区的茂盛而静谧的森林,肃清了道路两侧,形成了一条开阔、通透的道路,有的地方有数百英尺宽,铲除了威尔士人的游击战所依赖的树林(威尔士人的惯用策略是突然间从树丛中冲出,砍杀毫无防备的敌人,然后消失在茫茫林海中)。在弗林特(亨利二世当年在这里遭到威尔士人的伏击,险些丧命),英格兰军队开始建造一座巨大的木制要塞,作为前进基地。
新的财富分配导致新的权力分配。——巴纳夫,于制宪议会解散后。
谢邀。我的这篇回答主要分为两部分:“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部分讲旧制度,第二部分逐一回答题主的观点。看到最后还有惊喜捏。
(4月8日增添:小棺夹把我给题主评论的回复几乎全吞了,但我不知道,以为发出去了,还是一位网友告诉我只看见“作者回复了”没看见具体内容我才发现我回复几乎都被吞了,我是真不知道我那些回复触犯了什么敏感词,真有你的,单机版知乎。回复内容我截图放在文末了。)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1]”所以,在谈及法国革命之前,我们就要先谈谈何谓旧制度(Ancien Régime)。
据威廉·多伊尔教授的看法,旧制度有“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和精神秩序”三重含义。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我们先从社会形态开始。
……它(指旧制度)为教士和贵族这些“特权等级”所统治,他们被免除了诸多基本义务,却垄断了全部的公权力和利益。实际上,享有特权且自认为不朽的寡头政府已使革命前的社会成为由特例、豁免权和不平等组成的混乱无序、毫无理性的烂摊子。1790年初,还有一个被广泛使用对此进行描述的名词: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最不合理的表现便是封建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没有土地的领主却能向拥有土地的民众强征各种苛捐杂税。对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法国人而言,封建制度的消亡可能是区别旧制度和新制度所有变革中最根本的变革。[2]
那么,封建(feudal)是什么?或者更具体一点,法国在旧制度下的“封建”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封建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和某一时期出现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现实……“封建”一词,在其活生生的现实中意味着一种经济组织的类型,其特征主要不是指残存的附庸关系和国家权力的分割(从典型的封建含义讲),而是指大地主利用一种超经济权力长期直接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产品,如强迫农民从事徭役、交纳实物或货币税务和地租。这些给了大地主以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地方权威。
无疑,在此应该考虑到各国不同特点和地区多样化所造成的差异。在旧制度下的法国,封建制度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奴役——领主的权利和对生产的征敛构成了这种制度的主要部分。在中欧和东欧表现为对人身的奴役,在那里农奴制和属于这一方面的权利占主导地位。[3]
旧制度下的工业主要是指手工业。而在这方面,行会制度占了支配性的地位。
行会是按等级制度组织起来的,在师傅之下有伙计、学徒。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界线。每一个行会在每个城市该有多少作坊(工场)、店铺,也有严格规定。行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它的行业的特权,禁止经营自由,阻遏同行业中出现的竞争的危险,谋求供销平衡,调整产品价格,避免出现失业者。某一个行会只能生产、销售某一种商品,某一类工人只能制造某一类产品。伙计晋升为师傅,要付一笔可观的费用和通过行会师傅的考核。行会成为由少数人把持的垄断工商业的一种组织。[4]
但在旧制度下,资本主义正在崛起:
这个社会在本质上仍是贵族性的,它基于门第特权和土地财富。但是,经济演变使流动财富逐步增加,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加强,从而腐蚀着传统的社会结构……18世纪末的法国固然是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度,但是大规模贸易的高潮和大工业的出现(尽管是局部和初发的)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自由的要求必然激起那些依赖于传统经济秩序的社会阶层的强烈反抗。然而在资产阶级看来,这种发展和要求却是必不可少的。[5]
可以看到,旧制度的社会形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在资产阶级之上还有着特权等级。
众所周知,旧制度下的法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也就是教士等级;第二等级,也就是贵族等级;第三等级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非特权等级,毕竟第三等级和第三等级不能一概而论(连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一概而论)。
革命者认为,旧制度政体的基本特征是国王实行无代议机构的专权统治。17世纪后半期,在路易十四治下达到顶峰的绝对君主制此后基本未变,在此制度之下,全部统治权、管辖权和所有权力均集中于国王一人之手,其行为只对上帝负责。1789年的革命者认为,在这一体制之下,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毫无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亦无公认的法律来约束公共行为。他们还记得。在1787年11月路易十六如何出其不意地宣称朕意即法。[6]
旧制度下正在崛起的资产阶级决不甘心屈于特权等级之下,他们发现第三等级可以构成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准备获得整个国家机器,正如西耶斯在1789年初发表的重要小册子所说的那样:
第三等级犹如一个强壮有力的人,他的一只臂膀还被绑在锁链上。如果除掉特权等级,国家不会少些什么,反而会多些什么。因此,第三等级现在是什么?是一切,是被束缚、被压迫的一切。没有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将会是什么?是一切,是自由的欣欣向荣的一切。没有第三等级,将一事无成。没有特权等级,一切将更为顺利。[7]
旧制度下,教士等级为第一等级。勒费弗尔教授所说,教士等级“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8]
教士和教士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旧制度下,法国政教合一,第一等级收入颇丰,而在一些地区,“好教士”们受到了普通民众的热爱(如旺代),天主教信仰在法国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然,大革命所完成的诸多重要业绩之一就是政教分离。
如果将大革命从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算起的话,那么大革命最开始是“合法”的。然而,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转手将自己的利益舍弃。资产阶级的国民制宪议会(7月7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国民制宪议会)正在危急中,而革命群众攻下了巴士底狱(7月14日),由此拯救了制宪议会,从此,“非法”的大革命开始了,也可以说真正的大革命开始了。
所有这些事件都是非法的,恰如大革命、如推翻王朝和摧毁巴士底狱是非法的一样,恰如自由本身是非法的一样。公民们,你们难道期待一场没有革命的革命吗?!——罗伯斯庇尔,1792年11月5日就8月10日起义和推翻国王一事回答吉伦特派代表卢伟。
时间来到8月4日之夜,那是一个夏风沉醉的晚上。题主声称:“随后贵族领导的国会对法国进行去封建化改造,在1789年8月4日的会议上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所以“八月法令”,反而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制宪议会并不是所谓“贵族领导”,它的前身是国民议会,而国民议会是由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所创立(6月17日),直到6月27日,国王才命令所有未加入国民议会的贵族代表加入,由此三个等级合并办公。
其次,题主说“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这符合事实,但不完全符合事实。的确,这天晚上之后的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说道:“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但如果简简单单地说一句话就废除了封建制度和特权,那为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不直接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建立,而是等到1956年才宣布社会主义建立呢?或者更直接一点,为什么不直接宣布共产主义实现了呢?
所以,正如勒费弗尔教授所说的那样:
……如果贵族仍然心存任何幻想,那么1789年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才让他们清醒过来。但这句话远不符合事实,因为需要逐渐赎买确保了封建制度还要延续很长时间,荣誉性特权和长子继承制甚至还未受到触动。[9]
实际上,他们所谓“完全赞成”是被动的,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外省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老爷们会赞成吗?更重要的是,所谓“完全消除封建制度”,土地却需要农民赎买,而且赎买完全之前还需要继续缴纳领主赋税,农民获得了解放,但土地并没有获得解放。不过呢,8月4日之夜还是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
尽管如此,8月4日之夜的结果(由8月5—11日的一系列法令所确认)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民制宪议会摧毁了旧制度,等级差别、特权、地方主义被一扫而光。从此以后,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可以从事任何职业,缴纳同样的捐税。国土实现了统一,旧法国重叠的框架被拆毁,地方习惯法和省、市特权也不复存在了。国民制宪议会完成了破旧工作,下一步的问题是立新了。[10]
题主还说“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是不是民粹不是重点我们不谈了,雅各宾派是不是被民粹绑架了也不是重点我们也不谈了,但是题主的那个“更激进”和“更具有进步意义”确实挺让人蚌埠住。你要不谈雅各宾我也就罢了,你要谈雅各宾,那我就要给你说道说道,1793年7月17日(多说一句,两年前的7月17日,老爷们在马尔斯校场屠杀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在外省不断地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清除了布里索等吉伦特派代表的国民公会颁布了土地法令:
一切原来的领主赋税,即根据封建权利而产生的代役租,包括1792年8月25日法令尚未废除的在内,一律无偿废除。凡因未缴或欠缴此种赋税而涉讼的,一律终止。所有记载此种封建权利的任何文契,一律限期由乡政机关当众焚毁。凡隐藏、欺瞒或私自占有此类文契的正本和副本的人,将被处以5年徒刑。[11]
这真正宣布了法国封建义务的终结。当然了,农民群众由此受益的情况各自不同,这里也不多叙述了。
封建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大革命在废除封建权利的同时,解放了直接生产者,即从此取得独立地位的小商品生产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导致了农民群众和农村公社最终向资本和雇佣劳动两极分化。它产生了雇佣劳动者和资本主义土地产业主之间在生产中的崭新的关系。资本一旦解脱了封建的桎梏,便使劳动力成为商品,由此确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农业和制造业中的自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悬工业资本形成所必需的两个条件。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占着轴心的地位。[12]
按题主的原话:“1793年后爆发全国性的保王军叛乱大多也不是传统封建领主雇佣或者召集的封建军队,而是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首先,题主的这个史实就有问题。
保王党叛乱是全国性的吗?并不是,只是旺代和布列塔尼等区域有。当时的叛乱只有保王党叛乱吗?并不是,还有由于1793年5月31日-6月2日起义中吉伦特派代表的被捕而掀起的联邦党叛乱(联邦党叛乱前身是区民运动)。确实,旺代叛乱不是由保王党发起的,而是农民自发进行随后由保王党领导的,但如果不搞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旺代叛乱,就会陷入像题主那样声称“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观点。
雅各宾是不是民粹政府这里也不谈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旺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旺代叛乱。
(1793年)2月24日公会下令尽可能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征召30万士兵,但必要时也可以动用强制手段,各省定额分配……在某些地区,民众的反对怨恨情绪更加强烈,3月初旺代省的征兵就引发了民众的暴力抵制,此后的几个星期里,这又演变为公开叛乱,民众开始反对整个革命进程。旺代的农民更是不满,因为当地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被政府抓了壮丁,派去了战场,农民和当局之间的冲突不断,其实这些战争与他们毫不相干。征兵的命令是由当地市镇的资产阶级官员颁布实施的,这些人因为公职在身,可以免除兵役。民众对这一点也很不满。国民卫队就是身穿制服的资产阶级一伙人,他们就在驻扎的地方入伍了,所以可以不用去前线作战,但同时却是强行拉壮丁的主要力量。农村年轻人和国民卫队之间的冲突中也夹杂着骚乱。这些身穿统一制服的、自诩为爱国者的人,强迫别人为他们打仗,这到底是些什么人?就是他们,在1791年的时候,赶走了未宣誓的教士,强行安插新人;就是他们,在市场上买到了上等的教会土地;损人利己的城里人总能从革命中得到好处,而周遭的农村和教会总在受罪。和平安详的过去好像很遥远了,那时候国王还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时候教会还凝聚着人们的忠诚。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法国西部地区到处都能听到这种抱怨,无论是招兵,还是关于未宣誓教士的问题,农民和地方当局总是冲突不断。8月10日革命后,双方的情绪更稳定,共和国宣告成立后,国王成了那些反对爱国者的人的新的凝聚点。1792年8月底在旺代聚集的成千上万不满者高呼:打倒国会,国王万岁,贵族万岁。实际上在这些骚乱中,贵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到了1793年,叛乱分子才明确希望贵族做他们的领导,这时候贵族才参加了西部的叛乱;但是在爱国者看来,所有叛乱的都是贵族领导的。[13]
看来,直接原因是30万征兵令。然而,那场对外战争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呢?有趣的是,那场战争的发动正是由罗伯斯庇尔所竭力阻止的,有趣吧。旺代叛乱的根本原因请见下文:
大革命是法国政治制度由封建时代的特权制度向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央集权制演进过程中的重大环节。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强烈地冲击 、震撼着整个法国的农村政治结构,然而对于偏远的西部地区来说, 这种变革却是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加给无物质和精神准备的农民的 。因此 , 革命所代表的现代化和农民所代表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旺代叛乱集中体现了这一冲突。[14]
要说是大革命与旺代农民的冲突倒也不算错误,但如果像题主那样说“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话,是很有问题的。
题主说:“法国大革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吗?1789年的第一次革命是自由派贵族在领导,而1792年和1793年的两次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局势一直由巴黎民粹拖着走,这十年之间法国政府从未被所谓资产阶级控制过。”“1789年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这里所谓的资产阶级就是大商人和大地主吗?那么革命后法兰西共和国的议会从未被资产阶级控制,议员们大多为中产知识分子。比如布里索、罗伯斯庇尔都是律师出身,算是中产市民。”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冲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自然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当时是有雇佣工人的,是存在工场主等等的,并不是所谓“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除去什么“自由派贵族”“民粹”等等这些次要的问题不谈,题主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法国革命议会的代表大多是中产阶级(律师、记者),不属于“资产阶级”,故法国革命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领导,所以法国大革命并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更进一步说,法国大革命不是社会革命而是政治革命。(我把题主原文放在前面了,可以看到我是没有篡改题主观点的哦)
这实际上是修正学派的典型论调。首先来看“资产阶级”的问题:
出身不是贵族而担任一定官职的那部分官员、职员和公务员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过着资产阶级生活的产业主和食利者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当然也属于资产阶级。所有这些不同的类别,都是从数量上构成这个阶级的主要部分的人数众多的企业主家庭出身的,他们占有和经营由雇佣劳动使用的独立的生产资料,从而获取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并把工商业的盈利据为己有。资产阶级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金融家、船主、工场主、批发商、零售商乃至小店主、作坊主和独立手工业者全都包括在内。[15]
那么,议会是否受到来自那些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呢?
在制宪议会中,除了百分之十三的议员是大商人和工场主外,有两个“压力集团”经常影响着议会的辩论:代表港埠利益的“制造业和商业的特别议员”,保护圣多明各种植园主、船主和炼糖主利益的马西亚克俱乐部。每当议会讨论殖民制度的问题时,这一俱乐部必定有人发言。此外,制宪议会的议员们不仅主张个人自由和思想自由,而且从内心里也主张经济自由。虽然制宪议会没有公开宣布经济自由,它至少坚持实行粮食的自由贸易、废除了行会,取消了大商业公司的垄断。所有这些改革对自由企业和自由谋利的开展是有力的。[16]
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下面一小节就会提到。
题主是这样说的:“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吗?资本主义在法国革命前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革命期间对工商破坏性很大,减少了对外贸易,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精英携带资本外逃,法国反而提高了对农业经济的依赖,这又造成了与市民与农民的矛盾。这不是说法国大革命反而在阻碍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吗???”
诚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得是比较慢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法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得更快一些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缓慢的演变过程呢?这里除了包括手工业者、商人等在内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原因以外,还有农民的原因。农民中有自耕农,还有少地、无地农民。少地、无地农民是农村中的贫苦者,他们靠村社的集体权利生活。村社限制了自耕农的所有权。在旧制度下,自耕农首先要向领主交纳封建领主税,也要向村社交纳集体税,即村社对农民的土地有一部分控制权。农民不是他的土地的绝对主人。比如在收割以后,粮食归土地的主人,土地归村社,随便哪一个农民,包括无地农民,都可以到地里去放牲口。村社有利于全体人民,尤其有利于贫苦农民,但同时,村社却是法国历史学家所说的“农村个体经济”的一种限制,农民不能象他所愿意的那样严格而完整地经营自己的土地。这种村社,革命后依然存在,对作为资本主义渗透的一个因素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障碍。
法国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拿破仑肯定了这一推翻。从革命的稳定性来说,这个革命不是保守的。但是,法国少地、无地的农民非常多,村社是他们的命根子……革命没有触及这些农民的固有权利。1791年的法律规定:农民有耕种自己土地的自由,同时又保留了村社权利。这一明显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甚至到本世纪(20世纪)前半期,在某些少地、无地农民比较多的地区,还存在这种村社权利。这就阻碍了资本主义在法国农业中的发展。[17]
当然,战胜封建主义并不意味着新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出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并不是资本主义成分在旧社会中不断发展、到有了足够的力量就能打破其范围这样一种简单的过程。资本主义还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在法国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的进步在革命时期是缓慢的,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还不大,商业资本占着优势。封建主地所有制和行会制的灭亡,保障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立性,又毫不妥协地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流通关系打开了道路。这是一次典型的革命变革。[18]
另外,另一方面:
技术革新如今已摆脱了一切障碍,而人们却对此十分冷淡。由于谨小慎微、因循守旧、自以为是或缺少资本,小手工业主不经深思熟虑决不肯轻易接受技术革新。他们逐渐由不愿革新转变为反对革新,因为采用新技术,特别是蒸汽机,势必会导致资本的集中。小手工业主害怕自己沦为雇佣劳动者;工人懂得,机器将扩大失业队伍;农民看到,在集体权被取消后,他们将只能放弃土地。资产阶级希望革新农业耕作技术,因为土地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农业生产提供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情况就不完全如此。从事自由职业的资产者曾受过经济学家和百科全书派的熏陶,他们相信大企业能使科学同生产相结合,并有招收部分穷人做工的优点。然而,他们对扩大企业仍然犹豫,担心大企业会被金融家所操纵;担心企业的迅速致富会背离传统;担心经济的优势地位会削弱他们引以自豪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担心经济有朝一日会把政治垄断起来。即使在商人中,兴办事业的进取心也很不够。不建立银行足以表明他们的胆怯。很少有人想当工业巨头。法国人对英国经济普遍抱有偏见,相信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英国经济势必会因采用机器而导致生产过剩,而欧洲一旦停止接受英国的出口,英国经济就会垮台。这种心理状态十分说明问题。假如法国像英国一样拥有丰富的煤矿,假如法国加速引进英国的机器和技术,大 革命或许会给法国人一个心理冲击,从而打开他们的视野。可是,战争相反却中断了外来的进步影响。[19]
题主说:“拿破仑是继承大革命吗?而当拿破仑重建君主专制体制后,资本主义才终于可以像路易十六时期那样的稳定的发展了。拿破仑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法国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经济和法律,鼓励商业贸易。把议会作为顾问机构,建立个人君主专制,对外亲自领兵作战大肆扩张和经济掠夺。恢复天主教信仰与教廷和解,不仅在国内大肆分封贵族,把自己的家族成员扶上外国王位建立同盟关系。这都是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四一直再做的事情呀。为什么说拿破仑继法国大革命呢???”
如果国王路易和皇帝拿破仑看到题主这番高论,两边一定都会觉得:凭啥把我和他并列?
拿破仑虽然痛恨1793年革命,但保卫了1789年革命原则,毕竟,他自己就如同富歇说的那样,都是“大革命的孩子”。
不过,也必须承认,他从未否定过革命,从未否定过1789年原则。他当了执政,皇帝,还是继续稳定或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并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这里说的大革命是1789年革命,不是1793年革命,这是两个不同的革命。这里说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拍卖国有财产、国家世俗化——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天主教不再是法国国教,确定信仰自由……等等。所有这些,还远远不止这些,都是在他统治期间彻底地实现或完成了的。人们又指责拿破仑恢复贵族制度。是的,拿破仑称帝后使用了过去一些贵族爵位的称号,不过,那些拥有这种称号的人,说不上有什么封土,也说不上有什么特权,如果犯了罪,也得到法庭上去受审。这不是旧制度下的贵族制度,而那种制度,拿破仑是不会也不可能恢复的。[20]
最后,题主又说了个什么罗马大革命:“古罗马废除王政,保护私有财产,实现公民社会,建立了一个议会选举的代议民主制政府,由大商人和大地主等资产阶级领导。为什么不能说罗马大革命才是资产阶级革命呢?相反法国大革命从未建立过一个稳定的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
题主说半天罗马什么什么的,其实意思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社会革命,这就回到2.3.这一小节所说的内容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没有结语我始终觉得缺点什么,所以加了个这一节。题主的有些问题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就是有些史实上的错误很难不让人蚌埠住。当然,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论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似乎停滞住了,但我相信未来国际共运逐渐进入高潮之时,这一论战必将再次激烈地展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卫马克思。
最后,惊喜:
嘉然和我结婚啦,然然,嘿嘿,我的然然。b站搜索“嘉然今天吃什么”,关注嘉然,顿顿解馋!
附:对题主评论的回复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