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下自己的别个回答,觉得很适合答此题。
场景一:
全家人还在睡觉,突然屋门上传来一阵砸门声!老头儿起身去看门“谁啊?这么早敲门?”
一群身穿皂衣的人一下冲了进来,手持绳子和铁链,直冲屋内,领头者大喝“河西用兵,征夫一人!”
老头抱住其中一个人的腿,大喊“啊!是拉夫的!孩儿,快跑!”
奈何孩子早被擒下...
场景二:
“老李头,西屯又来抢水源了!我们这次要拼他个你死我活!”
老李头从墙角拿起锄头,腰上一阵痛,昨天干活扭了腰,还没好。
他看了看墙角的灵位,那是他儿子的,去年和西屯抢水源的时候他的儿子被打死了。
场景三:
太公坐在祠堂里,捋着胡须看着堂下的人们。他端起茶,清了清嗓子“咱们族里的人都在这儿了,这次分田就这么定,按各家里男丁的人头,有多少人,就分多少田。”
墙角的杨老西暗暗叹了口气,他就一个孩子,还是女的,这次分田是没指望了。
场景四:
骄阳似火,田里的秧苗都被晒的干巴巴的,张三爷爷将又一桶水倒在田里,瘫倒在地半天起不来,这桶水是从半里地外的水井里打出来的,全村就这么一口井,今天上午他已经跑了十几趟,但也才浇了一块地,这田,算是完了。
张三爷爷回头看着远处的田埂,自己的儿子也正瘫在那里,苦了他了,这一上午,他也已经跑了好多趟了。
张三爷爷长叹一声,隔壁的刘家五哥有五个儿子,他家的田一早就浇完了。
场景五:
赵六子死了,昨天晚上他发了风瘫,说没就没了。
赵六子的儿子们一大早就跑出去了,庙里的和尚要请,里正那里也要交代一声,老爹一直在刘家庄里做工,刘太爷那里自然得告诉到......好在儿子多,孙子孙女更多,总算忙的过来。
张三爷爷看到了心中暗暗羡慕,自己就一个儿子,死的那天怎么忙的过来?
这些一看都是穷人,生这么多
泻药。
因为穷人不傻,而知识分子不接地气才问这种愚蠢的问题。
“存钱不如存人,人多好办事”,中国的狗屁砖家真有这个老农民这种朴素的见地,中国的经济不会像今天这样那么快就陷入人口红利结束,劳动力枯竭,经济萎靡不振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