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不以西方人的方式爱家庭,但你并不能就此说我不爱家庭。我记得在19世纪的法国,巴尔扎克曾经痛斥过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法国人都沦为金钱的奴隶。现在历史在中国又上演了。这不是热不热爱家庭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到至今,中国和欧洲,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历史性差距而已,所以作为先走一步的欧洲人是无法再理解现在还处于抬腿迈步的中国人的生活处境的。
在中国,我们的家庭和西方人概念中的家庭不是同一个概念。我们不同于西方人,他的家庭只是家庭,是我+我的配偶+我未成年的孩子,而我们的家庭是家族,是一切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哪怕他是核心家庭,他的存在观念也是家族式的存在观念,这个和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家庭观念是被打碎的,家族打碎成为家庭,家庭再被打碎产生离婚、独身、丁克。而我们的家庭观念其实是家族观念,尽管我们的形式被打破成碎片,但我们联系的本质是一种家族规训。所以这个老外其实是在用西方的话语解释中国概念,信息其实是不匹配的。他的结论一开始就和我们的现状错开。
另外,我们喜欢钱,是因为我们向往着西方的中产的生活,那种小资的布尔乔亚的生活,让我们觉得舒适,体面,惬意。尽管这种体面和西方人理解中的体验是不同的。所谓生活的快乐不是泡泡吧旅旅游,难道工作就不能快乐吗?文章中已经预设一个概念,即工作,拼命工作是不快乐的,但这仅仅是个预设的概念。难道去冲浪,懒洋洋的喝下午茶就一定是享受生活吗?就不准人家将工作视为享受吗?
老外工作狂的我也见过,一天下来就工作了,晚饭可以只吃几个胡萝卜,可以加班到很晚,回家后别的都不干,周末去打打羽毛球,反正就和中国人差不多,他不快乐吗?我看未必。我们学校有个教授,非常执迷于学术,她的生活简直相当艰苦,就像苦行僧一样,上海的三伏天她可以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看书,中饭支持肉包和鸡蛋,她饮料只喝可乐,因为可乐有咖啡因可以提神,她不享乐但她享受。所以该怎么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享受性的生活,这个是无解的。
【享受也不是享乐】
另外,你会发现,在中国,越有钱生活方式越西化,公司写字楼的中层干部中基本上都是隔三差五出去旅行的人,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西化的,他们也喜欢周末去看看展览,喝喝咖啡。我的同学在做家教,是个五口之家,父母和三个孩子,住在一个高档住宅小区,作为父母他们平时只在家soho,收入看上去是很丰厚的,他们也一直陪着孩子,打打球游游泳接几个电话一天就这样了。而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也是因为工作和丈夫分隔两地,后来还开始了一段外遇,所以我并不认为所有老外都是出了国全家都出国,他说老外都这样能为家庭牺牲,我看也不见得。
在西方,家庭不仅仅是两个大人生一个孩子然后搭伙过日子,在中国,工作也不仅仅是我出卖劳动换取工资庸庸碌碌混日子。他认为的家庭就是在一起,其他都是扯淡。但是家庭就一定是在一起吗?难道就必须以其中一个人放弃原来的工作的牺牲来换取在一起才叫家庭吗?夫妻双方一个人愿意走,一个人愿意留,他们异地但不妨碍之间的感情,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吗?
文章中老外其实很多地方说的是不错的,但忽略了前提就是,他是站在西方视角下看问题,他对于问题的答案都是预设的,就像你写一篇作文,理应是没有规范标准的,但你却用你的标准再给别人的作文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