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因是(历史上的)政治稳定,大城市优先分配名额。
第二个原因是(失去目标的)官僚机构,有例不废,免得在升职前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三个原因……虽然是次要的原因,却是改革时真正绕不过的原因,也就是钱。前两个原因咱碰不了,谈谈这第三个吧。
“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作品:
1 浙大和兰大
都是百年老校,都入选了之前的985名单,都是 “双一流”,都是文理工农医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和兰州大学还有哪些共同点?
从省级地理来说,他们都是所在省份唯一的 “双一流”大学。在985工程时代,也都是本省唯一的985高校。浙江、甘肃两省高等教育资源都相对集中在省会,为我们提供了一对很好的比较样本。
2016年,浙江省高考考生30.74万,同年甘肃省高考考生29.6万。2017年,浙江省高考考生29.1万,甘肃省高考考生28.5万。可以看出,两省考生规模都是30万上下。
但是,本省名校的录取率却大不一样:
2016年,浙江大学在浙江本省招生2912人,占当年总招生人数6100人的48%。
2016年,兰州大学在甘肃本省招生1110人,仅占总招生人数(4750人)的23%。
2017年,浙江大学在浙江省计划招生2412人(得自浙江大学2017招生计划,实际招生人数应该大于招生计划),占总招生人数(6386人)的37.8%。
2017年,兰州大学在甘肃省招生1246人,占总招生人数(4850人)的25.7%。从概率来说,在甘肃考上兰州大学的难度,要显著高于在浙江考上浙江大学的难度。
2 钱换名额
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两所大学会如此分配名额,或者说,是谁促使浙江大学和兰州大学做出了这样的考量和决断呢?
作者整理了部分一流高校近年来的招生人数和分配给本省考生的录取名额,发现高校对于本省名额的倾斜度和高校经费上对于中央财政依赖度有比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浙江大学总经费仅有15%来自中央,所以要拿出近一半名额给浙江省;而兰州大学的财政拨款比例则高达40%,所以中央和教育部的意志更明显,要更多地面向全国招生。其他大学也有类似的规律。
当然,上表没有列入清北复交等直辖市名校。因为一方面直辖市在高考招生方面有明显的特权,另一方面直辖市是区域中心,高校的“地方”经费很难简单地归功于本市。所以未纳入考虑。
这个规律说明,大学名额的分配,不仅仅是打破特权,按人口分配的简单问题,最起码还有经费问题。一所双一流大学,每年开支多则近200亿,少则数十亿,还在土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享有巨额隐形补贴,对于几千亿规模的省级财政来说绝非小数。现阶段如果想让考生感觉到公平,想让大学较多的省市“交出”更多的招生名额,想搞“全国一张卷”,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说清大学经费从哪里出,即高考难度大的省份(或中央)要分担更多的财政压力。否则空泛地说“公平”,反而可能会毁掉为数不多的优秀大学,甚至成为官僚拒绝变革的理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