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习武,骑射技艺不凡,十五岁就成为唐玄宗的侍卫,诗人自述:“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治时。”
韦应物少年时期仗着自己受玄宗恩宠,顽劣不堪。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切沦为泡影,颠沛流离,因此折节读书,通过科举入仕。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韦应物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多为山水田园题材,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苏轼评价为:“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更有人将其单列为“韦苏州体”,足见其影响力。
个人感觉,在韦应物的诗的淡泊宁静的基调里,仍然可以隐隐读出一丝少年豪气。
作品欣赏: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苏定方,柳公权,裴行俭,薛仁贵,辛弃疾,贺知章,李白,俞大猷,戚继光
谢邀。。。。
文武双全者,无非就是那种武能上马平定天下,文能下马治国兴邦。的确,说起来很轻松,但这样的人,历史上却也很少见的。
所以即使在群英荟萃的楚汉时期,也就只有那么一位,也就是大汉帝国开国功臣,以封赏食邑万六百户名列功侯榜第一的曹参(萧何是名义第一,曹参是实际封赏第一)。
先说曹参的武吧:
请诸位看官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下面的这份记录:
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爵七大夫。北击司马欣军砀东,取狐父、祁善置。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秦将章邯车骑。攻辕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北救东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攻定陶,取临济。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又攻杠里,大破之。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迁为执珪。从西攻阳武,下轘辕、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北,破之。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取宛,虏齮,定南阳郡。从西攻武关、峣关,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破秦。《汉书·曹参传》
事实上,一提起曹参的战功,我也知道,很多人就会习惯性的说,曹参的那些辉煌战绩,都是靠着大将军韩信才建立的,没错,包括一代史学大家司马迁也是这样认为的。可请大家仔细看看以上的内容,这些可都是在灭秦之前的记录,也就是说,上述的这份战报,都是曹参在没有大将军韩信之前的记录。
我仔细的数了一下,文中一共出现“破之”的次数,是八次,而且这还不包括两次的“取之”,以及最后的那两个字“破秦”。就单论这战绩,几乎是堪比当时刘邦麾下的武将之首周勃了。而且,那里面也明确记载了,大秦丞相李斯之子,镇守三川郡的秦末悍将李由,便是由曹参所斩,至此,曹参的勇武,应该算是能入大家的法眼了吧。
当然,曹参在军事上的传奇,还远未结束。
自刘邦为汉王之后,遂拜曹参为建成侯,并亲封其为将军。而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也就是从此刻开始,曹参便算是如很多人说的开始跟随大将军韩信横扫天下了。
请大家再看看下面这份战报:
从还定三秦,攻下辨、故道、雍、斄。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畸,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以将军引兵围章邯废丘;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至河内,下修武,度围津,东击龙且、项佗定陶,破之。东取砀、萧、彭城。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参以中尉围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往击,尽破之。《汉书·曹参传》
如果很多人实在读不太懂的话,我建议只看这几个词就好了:破之、大破之、尽破之。
总之,用四个字来评价此时曹参的作战,那就是:酣畅淋漓。
好吧,我也不再举那些繁长的战报了,只给大家看下面这一份由太史公和班固两位史学大家都在他们书写的史书中列出的这份记录:
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汉书·曹参传》
嗯,对此我也只能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故而,相信到此刻,很多人应该是不会再怀疑曹参的军事能力了吧,虽然说其还是不如韩信与周勃,如周勃曾经一战就尽得二十二县的记录,自是曹参所不如,但,虽然比不过少数的那几位,可你也很难说曹参无能吧,而就算是放观当时天下,曹参的军事才能也绝对算的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下面,再看曹参的文治本领。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又会说那个萧规曹随的典故了,虽然这本身也已经看得出曹参的能力,可,毕竟有个萧何压着,总归是无法凸显曹参的个人能力,那么,我们就看这一段: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汉书·曹参传》
曹参从文的最开始,是从齐国的丞相做起,而当时的齐国,也不是曾经的那种诸侯割据势力了,而是刘邦封赐给自己的长子刘肥的封国。
如上记录,曹参初为齐国丞相,然,齐国广大,人口众多,很难治理。于是,曹参便邀请齐国各种有地位和才能的人来一起商量治理齐国的方法,但,众说纷纭,始终也没有个真正切实可行的办法。恰好,在齐国胶西地区有位大才,人称盖公,其人学黄老之术,善于治国。于是,曹参便礼贤下士,花费重金将这位大才请了过来,并向其学习治国之才。
而后,曹参治理齐国不到九年,齐国便海清河晏,人们居然也都纷纷称赞曹参为贤相。
如此,曹参的治国之能,请问就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除了萧何之外,还有谁?
后,萧何死,曹参便入主中央,继任大汉帝国丞相一职位。
没错,很多人都会说曹参主要是依靠萧何安排下的东西,可问题是,曹参在继承的基础上是真正做到了治国有效啊,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且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曹参从治理齐国的经验上,已经看准了当时天下最需要的东西,即,当时的国家更需要的是修生养息,让民间尽快恢复元气,而不是一味的讲究大治,故而,曹参的所谓萧规曹随,其实也是曹参自身政治能力的体现之一。
以上,便是关于曹参在文治武功方面的传奇。总的来说,曹参与历史中的那些文治与武功都特别突出的杰出人物们相比,自是不如,但至少在那个时期,曹参能做到这样,是真的着实不易。
其人从开始之时的一介小吏,再到之后纵横天下的一代悍将,而后又转为文官,拿起了曾经放下的笔,却一样非常优秀,治理齐国,不到九年便人人称贤,成为帝国丞相之后,又能根据当时情况,很现实的选择了萧规曹随的政治规划,由此,便也为汉初国力的迅速恢复,奠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基础。而这,就是曹参这一生所做的事。
正如西晋大家陆机对其的赞语:
平阳乐道,在变则通。爰渊爰嘿,有此武功。长驱河朔,电击壤东。协策淮阴,亚迹萧公。
论文治,曹参比不得萧何;论军事,曹参更比不得韩信。但曹参却能兼得二人优秀之处,也真是难能可贵,故可谓文武双全。
文章来源:华夏历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