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鄙视进体制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羡慕的不是沈大师,而是他26年的带薪流浪

流浪大师沈巍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火到了谁拍他谁火的地步。

据说,成百上千的主播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上海对沈大师进行围追堵截,上海很大,但是不管沈大师藏在哪,都能堵住他。




自己火不算厉害,能让别人火,这才是真本事,连各路美女主播都纷纷跑来和沈大师合影。



沈大师满足了民众关于“高手在民间”的幻想,基层的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之类的心灵鸡汤,正如同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老中医和扫地僧的传奇。

流浪汉的身份却热爱读书,喜欢给路人布道,所以沈大师火了。

但是沈大师之所以如此之火,和他的出身也有很大关系,沈大师可不是一般的流浪汉,他是大学毕业生,1986年就进入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工作了,因为热衷于物资可回收利用(捡垃圾),被单位的人认为是“神经病”,从1993年开始被领导安排休病假至今,这26年来,审计局一直按病假规定发放沈大师工资,每个月大概2000多块钱,还有社保。

沈巍不认可这笔钱,他认为每个月打到他账上的2000多块钱是对他的侮辱,他希望单位领导出面让他回去工作,同时继续支持他的垃圾分类梦想。



但是不管怎么说,每个月银行卡上额外多出的2000多块钱,是支撑沈巍每天能安稳看书的重要经济来源,不中断的社保,也足够让沈巍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这才让沈巍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流浪汉,读书需要时间,也需要经济基础。

沈巍其人精神非常正常,口齿清晰逻辑清楚,除了热衷于捡垃圾之外并无不妥。但是单位领导、外婆和家人都认为他有精神病,被家人和街道办二次送进精神病院。

不管沈巍究竟是天才还是疯子,到底有没有精神病,至少在世人看来,沈巍病了,并不适合在单位工作。

对于这样的病人,如果在一般的私企,100%被开除了事,但是上海市审计局却安排其连续26年休病假,期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和社保,带薪流浪26年,这种稳定性让陷入中年危机的中国人羡慕不已。

于是新的质疑就来了,对于不工作的沈巍,上海市审计局连续26年发放工资是否合适呢。

答案是非常合适,审计局这么做是完全合法合理合规的行为,针对公务员的薪酬待遇有一个专门的公务员法,和普通企业职工适用的劳动法是分开的。

在公职系统,下属很怕得罪领导,但是领导也很怕得罪下属。

怎么来理解这段话呢,下属很怕得罪领导这个很好理解,一把手决定一切,下属如果得罪了领导那自然没好果子吃,升迁之门几乎被彻底堵死了。

那为什么说领导也怕得罪下属呢,有什么好怕的呢?在职场中,如果企业老板想炒员工的鱿鱼,有无数种办法。但是在公务员系统,单位的一把手如果要炒掉一名公务员下属,难度非常大,大到不可能实现。除非这名下属自己违反了党纪国法,否则就算领导再怎么看这名下属不顺眼也没办法炒掉他。

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之为铁饭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一点。

某单位部门科长犯了错,想把黑锅甩在属下的一个科员头上,处领导也不在乎这名科员,打算丢卒保车牺牲这名科员。

这哥们不愿意背这个黑锅,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一怒之下实名检举单位一把手,导致处长和科长都升迁无望。

和领导的关系彻底闹崩了,在处长和科长都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前提下,这哥们在单位里嘛事没有,只是被打发到一个清闲养老的地方喝茶聊天看报纸,升迁是不指望升迁了,但是工资如常。

在机关单位,一把手都无法决定最基层员工的去留,所以说是铁饭碗。

这样的制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机关单位人浮于事,那种上了资历又不打算升迁的老员工几乎无人能使唤的动,有事只能依靠刚来的小伙子干。

既然这种制度有弊端那为何不改呢,因为这种制度能极大的制约地方部门一把手领导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管理地方是很难用KPI去做绩效考核的,你用GDP去考核,就会出现地方官员一味冲GDP的乱象,你用环保去考核,就会出现地方官员一刀切强行搞环保的乱象。

总之,不管你用什么指标去考核官员的政绩,一定会出现官员为了数字好看牺牲公平性合理性的现象。

但是如果你什么指标都不用,那你也没法选拔官员啊,这是一个死结。所以我国目前的官员选拔制度没有办法用精确的数字去考核,很多时候还是进行综合性的评判。

既然没有精确的数字和方向去考核,那么一把手的施政方针也不可能有详细的规定,告知他怎么做是最合理,怎么做是不合理的,很多时候要发挥一把手的主观能动性。

既然要发挥一把手的主观能动性,那给一把手的权利就很大了,一把手成为一言堂的现象很常见。

如果一把手在行政决策上可以一言堂,在开除和招聘员工上也可以一言堂,那这个单位就不再是国家的了,而是这个一把手的私人领地了。

所以为了制约一把手的权利,人事权必须不能给一把手。

在我国,升迁归组织部管,处分归纪委管,一把手最大的能量就是阻止你升迁,他想升迁你和开除你,都很难。普通员工如果豁出去,愿意放弃自己的升迁机会,那么只要抓住一把手的把柄,想要同归于尽大家都不升迁简直太简单了。

在这种条件制约下,国家对整个公职系统永远具备牢牢的掌控力,确保单位是国家的而不是一把手的,不管这个一把手曾经多么辉煌。铁打的机关流水的领导。

在这种制度下,基层员工和领导互相制衡,国家用给予员工铁饭碗的待遇给予了他们抗衡领导底气,让一把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治理地方的同时不至于一手遮天。

开除一个公务员的麻烦程度远超你的想象,首先呢,这个人必须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例如做了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另外整个程序也是很复杂的,需要经任免机关负责人同意,进行调查,然后立案收集证据、经过大伙商议、听取本人陈述,再经任免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最后才能做出决定,一把手想要无故开除一个员工的难度大如登天,他要是有打通这么多人脉关系的本事,早就自己高升了,根本不可能和你在一个单位。

所以只要入了公职系统,那就是铁饭碗,除非你栽在财或者色上,否则你可以一辈子安然无忧,流浪26年依然可以领工资。

而普通私企35岁以上就陷入中年危机,随时可能被公司炒鱿鱼,再就业也非常困难,家庭的开支压力这个时候也远远大于年轻的时候,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无时无刻的危机感,生怕自己的未来无所依靠。

所以呀,虽然公务员工资待遇低,但是每次考试都是人山人海,并不是他们傻。

稳定才是硬道理,旱涝保收也是一种资本。

很多码农摊上了风口,今天996,拿个两万一个月。明天行业黄了公司没了,五千都没人要,过了35岁天天担心就业问题。

这种生活还不如那个月薪5000,但是明确知道这个工资一定是自己一辈子最低收入的同学。

旱涝保收带来的巨大稳定性,本身也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导致千军万马报考公务员,能够进公务员系统的都是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看起来工资低,但是实际上并不低,他身上有稳定性的加成,在市场经济下,好职位必然抢手,这是理性人的必然选择。

公务员的待遇,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好,至少他们从不担心中年危机问题,也能连续26年带薪流浪。

有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考公务员,觉得他们傻,这么低的薪水也愿意去,甚至有的人被爸妈安排进了公务员系统还非要辞职。

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傻。

想看我的更多观点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远方青木(YFqingmu)
“青木出品,必属精品”
weixin.qq.com/r/ry0DG_nEO7REra1493i9(二维码自动识别)

user avatar   cang-bao-tu-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最爱的华为,一个被判完了案子也能洗,这就是资本家。

因为啊,很现实,普通高校学生根本摸不到体制内的门。简单问一句,鄙视的人 你们听说过央选吗?我说的不是国考 是中央选调生 需要先校内选拔才有考试资格 而首先校内选拔都必须是那几所985学校(都不是所有985)。


我们来看看名校学生们都往哪里走?普通高校同学千万别YOUNG而且NAIVE啊,跟着他们走准没错。

混吃等死?你去清北问一问。你去清北人浙问一问。哪怕你再到985问一问?

我们来看看数据统计表好了

我们先来看看清华前15名的就业单位

华为表现虽然亮眼,但从总体来基本五五开看还是国企央企多。

我们再来看看以社科类经济类等偏多人大的数据

那什么说体制内混吃等死的同学,看看这一水的体制内,哪一个你进得去。现在给你个机会,把混吃等死收回去,不然等下快递直接送走。

我们再来看看民营经济活跃的广东985好了

具体的就业走向我没查到,但是外资活跃,民营经济活跃,甚至有深圳这样的改革开放龙头的广东省也就如此了。

我们最后来看看,快被985踢出队伍的,双一流B类湖南大学代表队

总的来说也是不出意料之外吧。

我们看完了985高校里的顶尖水平到最惨水平,从北京到广东还包括中部。数据已经很明晰了。

原来顶尖人才干的都是混子活?

体制内太大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央企,国企。

不过很现实哪家央企不是要求双985或者985+海外的文凭门槛,即使这样每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中国大学生太多了,而大部分大部分都在门外。

所以当从上到下都叫喊我要进互联网的时候(可能还进不去BAT),我建议大家还是冷静一下,跟着精英的步伐看一看,把眼界打开一点。


马云说:“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

996互联网民工干活都有股票吗?马云12*12无限加班,公司营业好他就资产增长,而你们996互联网民工呢。

就连一向风评很好的马云也表明了资本的无情,更别说别的企业,更别说还不如各种其他民企。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按995下班的,难道闲暇时间不能用来提升自己吗?

举个最极端的大学老师,寒暑两个假期,出去代代课,或者自己用闲暇时间搞搞副业。做做房东,炒炒股票,搞民宿,那么多自由职业可以作为副业搞,真想赚钱,会比你阿里巴巴少吗?

在中国 跟党走 准没错 是不是?

以为体制里的人能力不强就更搞笑了 (。・∀・)ノ


19.4.17

蛤,今天在北京租房被赶出来终于搬完家了,房东不让住了。合同还有两个月到期,虽然是群租房也要花近4k租个卧室。大剌剌的合同上写的赔偿,拿不到不说。押金还要扭扭捏捏不肯给。

今早忙活一早上不说,累瘫在新租的“家”的时候,想起还要退押金,更别想拿赔偿了,就只想这么躺着。

押金估计强硬点能退,想拿合同上写的赔偿就似乎手段只有起诉,也只不过是民事纠纷而已。

和朋友开玩笑,你们单位开12w真和我这20多w是等价的。好歹有住宿不说,还能分户口。我这呆到30岁就溜。你早就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朋友说:“房子又不是自己的,脱单以后就不住了。钱拿到手上才是真的。你们年终奖发的多啊。”

“这也是看本事,都有本事哪天你要是当个官老爷,还记得拉我一把。”

不说什么,今天是真觉得,在北京吧。你要是没房子没户口。我寻思我呆的单位也企业也算有头有脸了,虽然我也就是个平均打工仔。对比有头有脸的单位,这有头有脸的企业,像个笑话。

996的私企开个30多万可能还真抵不上人家同级别单位十几万。

之前看了很多评论说的,或许是我把自己的逼仄归咎于资本的无情,又能是北京太畸形吧,(听说去了就是深圳人)。

今天心情很低落,有时候想回家挺好的。一冲动报了9月份的托福,妈的涨价到近2k了,结果北京这附近还没考位了,算了,正好回趟家。

想来想去没谁好鄙视谁的,谁都羡慕别人。活脱脱的围城。

也许体制外的你混成了拿股份的高管,体制里的他混成了官老爷。记得勿忘世上苦人多。

我们都是小老百姓,罢了,读博的事情重新提上议程。



最近被很多朋友问候,我觉得没必要,大家都是苦人都是中国大众里的普普。

每个人选择不同,我也建议大家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你的条件和我不同。

我是受不了修福报和当兄弟了,我想过生活,不想颠沛流离没有归属感。但又要承认996的钱是稍微多一些,每年多赚8-9w 10年就是一百万呢,不少人确实是为了赚个块钱再离开北京的。

勿忘世上苦人多。

给新看到的朋友一点建议吧,从自己角度出发看看自己能接触到的最好的私企和最好的体制的选项有哪些。假设都是平均水平,两边里40岁的平均水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过哪种生活。特别是北京的朋友,考虑自己要不要呆在这里。

我也没说体制多好,但你要鄙视进体制的人,那就开开心心修福报。


觉得提供了你不一样的思路点个赞咯。


user avatar   liao-zhao-hui-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些年轻人还没有经历被社会毒打,当他们在外面被摁在地上摩擦时,就会知道进体制是他人生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进体制的好处:

1.工作安定,没有失业危险。每月薪水固定,不用担心企业发不出工资,或者拖欠

2.没有35岁职业危机,不用面临中年失业危险

3.没有996。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人的这一生,工作的时间大概就是35年左右。在体制内,你可以一直干到退休,每年薪水都会上涨,退休后拿着比体制外退休的人至少高出一倍的退休金。而在体制外,你工作的黄金时间就是10年,过了35岁,在人才市场上就急剧贬值,45岁是极限,过了这个年龄,就会越混越狼狈。

如果体制内工作和体制外工作,一定要有一个工资换算系数的话,大概是3。也就是如果你在体制内工作能拿10000,那么在体制外你得拿3万才合算。

更何况,体制内的待遇普遍要比体制外高出不少。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非就是还没认清体制外以及体制内的两个残酷性:

资本家不择手段剥削员工的残酷

政治家不论对错斗争同僚的残酷

很多答案都指向这一点,别误认为自己会在底层窝囊一辈子

确实,别把自己想的太窝囊,一辈子都只会在底层

但是,也别妄自菲薄,会想的老老实实好好干有朝一日定会飞黄腾达

领导跟老板都指望你这么想,因为他们需要人老老实实干活


体制外不一定自在,就像为什么有的人挤破头进了私企却整天庸庸碌碌连双休都没放几天

体制内不一定舒服,就像为什么有的人高考挤破头考了军校,毕业后却数着自己的日子准备打包滚蛋

换句话说,就是体制内跟体制外真的没法用几句话来对比好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无关乎体制

或许几年后同学聚会,体制内的同学会被人“主任”“领导”的叫前叫后,好不威风

或许体制外的同学会用各种方式展示他这些年积攒的财富

或许体制内的看了体制外的会觉得钱多就是好

或许体制外的看了体制内的会觉得体制内过的潇洒

“只看见狼吃肉,没见到狗吃屎”

屎或多或少都是会吃的,有些道理也只有吃过屎才明白


说这么多,实际上体制外跟体制内总的来说都是一个样,只不过是两套不同环境下的运转体制罢了

体制内真的就比体制外公平吗?不见得

体制外就一定比体制内公平吗?不见得

你在体制外奔波操劳,可能还赶不上一个国外大学交钱就上的毕业生待遇高,外面的花花世界令你眼花缭乱,那些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同学现在靠着家里收租的收入都比你高一大截,你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体制内是不是会更好呢”

于是你看透红尘,盘算着想考个编制,安安稳稳过日子得了,一看警察待遇还凑合,就想社会招警,一看,大几百个人争一个名额,还有一大堆人因种种条件在你前面能优先录用。你心里顿时没了底,便找到了你当年上警校的同学打听情况“我们当年联考及格就行了,哪有那么多麻烦”

听完你顿时心生凉意,查了下往年招人冷门的地方,草草考试得了

考完了,进去了,那个地方穷得叮当响不说还天天让人踩,但你心想着,至少有编制了,比啥都强

数年后同学聚会,你看到了当年跟你一块打拼的同学已经是个小高管,似乎有个无所不能的人脉

你暗自心想:“我要是当年没走……”


故事反过来其实也一样

我们之所以看到体制内/外过的好,无外乎我们看见了他们其中的成功者

阶级的金字塔总是越往上越少的,每一个成功者底下都有千千万万不如意的人

我们始终坚信,随着社会进步,共产主义建设终将完成,到时候,这些阶级终会消失

但是嘛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长期是多久,我们尚且不知晓

我估摸着算我在内,那帮二十世纪出生的老古董是看不到的

更何况初级完了还有呢

所以这是个很庸俗,但是也很现实的问题,你在社会上处于什么阶级。

与其庸庸碌碌批判体制内外的优劣性,我觉得这个问题更为重要


user avatar   wss-2-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高中同学群里通知聚会,我被班长@,要求必须参加。

附加了一句,你都多少年没有见过同学们了。

因为单位节日的值班,所以回老家一般都是来去匆匆,有限的一两天,仅仅走走亲戚,一晃眼就时光飞逝掉了。

偶有几个同学来我所在的城市,才可以见面喝上几杯白酒,吃上一次饭。



开始想念起那些时光荏苒中的影子,不由的一阵唏嘘。

于是回复班长,聚会的那个周末,我一定到。

刻意找领导请了半天的假,早早订好了周五下午回乡的高铁票。

在车上,脑袋里一阵阵回放起上学时候的片段,那些一起足球、一同打架、一块自习时嗑瓜子,被偷站在后门的班主任抓包罚站的样子。

想着想着,就不由在嘴边咧开了微笑。



晚上到车站来接我的,是班长。

作为组织者,他早早从重庆回来,张罗着饭店、酒店、出游的路线和远方同学的接站,忙得不亦乐乎。

我喊着他高中时的外号,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五六年前在重庆见到他,还是意气风发的模样,现在头发居然开始有些地中海风情,清明的眼眸也变得有些浑浊,躲在黑框的眼镜背后。

他跟我亲热寒暄了几句,就很自然地伸手接过了我的提包。

我狭促地对他眨眨眼说,这怎么敢当,班长给我提包。

他苦笑着,半真半假说,在体制内,不提包,怎么生存呢。

我说,这倒也是,我以前就经常因为不会伺候人,莫名其妙被K。

他说,可现在的世道是,你想给人提包,都没有机会了。

我被他说得有点恍惚。

他没有发觉,自顾自说明天的聚会,有些同学可能会比较高调,你别不高兴哈。

我对他的话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嬉笑回复,同学有了能耐,嚣张点正常的,你看我像小鸡肚肠的吗。

班长点烟吐了一口圈,缓缓说,那就好。

出站后,我们便去了高中时,勒紧裤腰带攒的口粮钱,才能吃上一顿的烧烤摊。

一桌子的琳琅满目,但俩个油腻大叔却失去了当年的胃口,不紧不慢的徐徐图之。

倒是酒和烟下的飞快。

讲讲互相在单位的形势,不知不觉已经转钟。

他送我到家后,再次提醒我聚会的时间地点,拍拍我的肩膀,划着蛇步消失在夜色里。



第二天的聚会,被班长打理得异常隆重。

门口还竖起了一块签字墙,每个人在上面留个名字,转身还有摄影师拍个照。

班长高声我的名字,一把拉住我,就往包厢里面带。

里面大概有个四桌,我跑步到从前让我罚站数次的班主任那里鞠躬。

再到每一桌前,堆起一脸的笑,挨个过来散烟、打招呼。

却有那么几个,懒洋洋起身,矜持的握握我的手,飞快坐下了。

我倒是不以为忤,跟着班长落座在第二桌的空位上。

要说班长也算是为排座煞费苦心了。

第二桌上,是上学时相互关系不错,也都有体制内背景的同学一起。

这里面,有已经当上政府的镇长、有在市直机关的科长、也有在国企内的。

有类似的背景,所以话题也能交集,桌上的气氛,很是热烈。

班长张罗完,也在我们这桌坐下。

我等他坐下来问他,班上五十多人,怎么四桌还没坐满。

班长淡淡说,有些联系不上,还有一些可能自己感觉混得不太好,不想来。



宴席开始后,动了几筷子以后,就是相互之间的敬酒了。

就着小时候的糗事下酒,滋味倒很是甘醇。

不知不觉,很多同学眼中都有了雾气。

那几个懒洋洋的,也开始端起杯到处晃悠。

首先过来的,是当年我班足球队的主力之一,当年以风骚的踢法,被对手KO过N次,我们这些球队里的,为他打架无数。

现在华为,据说年薪有百万。

他过来后,亮出一脸青春痘留下的陨石坑,便以华为做引子开了头,问我们是不是都买了他家出的妹10。

在座的有一两个点了头,他立刻面泛红光,悉心指点起功能。

一边的镇长来了兴致,说自己也很想支持华为,可是以前买的麦芒系列,用不久就太卡,所以无奈还是用苹果了。

镇长倒是玲珑,马上补上一句,这肯定跟华为没关系,应该是安卓系统的原因。

华为的同学却不干了,说你要买,就买我司的高端机,绝对不会卡;3k以下的机型,那都是当老人机用的。

镇长打了个哈哈,算是揭过去了。

华为同学却涨红了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愤愤走了,奔驰的钥匙,在腰间哗哗作响。

气氛有些冷场。



这个时候,懒洋洋中的其他同学都出现了。

他们众星捧月,围绕着其中之一而来。

星星中的月亮,是我班的学霸。

当年考到了魔都数一数二的大学,后跟着哥哥做工程,据说家族产值已经过亿。

那些个星星,都跟着他吃饭,要不是供材料和工人的小老板,要不是干脆跟着他打工的领工队长。

其中一个跟班吆喝,同学们,戴董给大家敬酒了。

跟班打出的烟,很是少见,烟盒和烟身,都是通体雪白。

我们啧啧称奇。

跟班尖着嗓子咋乎,这是戴董搞来的内部烟。

戴董志得意满地含笑,他是个小个子,为了酒杯和大家齐平,恨不得举到了头顶。

桌上的女同学看他的样子,差点笑出了猪声。

待他缓缓的矜持放下酒杯,却不慌着走。

凑近了市里事业单位的科长同学,咬了几句耳朵。

事业单位同学抱歉着望着他,轻轻摇头。戴董有些讪讪,将不易察觉的愠怒埋在平静的神色中,踱步走了。

一帮子跟班,也呼啦啦的跟着去了下桌,又是好几个的宝马、凯迪拉克钥匙响声大作。



班长轻声说,别看市里哥们职务不算太高,但有实权,其他机关的头头见到他,都要卖几分面子。

继续说,估计是戴董本地的项目,在市里遇到点什么事求助他。

说话的空档,酒桌上已经被镇长和科长,两位老于世故的同学带起了气氛。

镇长讲了他前年在长江抗洪的趣事,眉飞色舞地讲起他一个月都在堤坝上没回家,到门口老婆不让进屋,接了跟水管把他沾满泥巴的双腿,冲洗得快掉了毛。

科长讲的轶事,是关于市里一所著名的寺庙,方丈的干儿子负责把香火钱存银行,结果都挂到了自己账户上,跑路不知所踪,被和尚们发现后,上访到了政府。

喝高了也会有感叹,当年上的大学,并不比那几位耀武扬威的差多少,尤其说到班长,上的也是鼎鼎大名的电子科技大,但在山城的一家研究所累死累活,一个月就拿那么几千块钱。

说心理不平衡,那是假的。

一顿饭,算是平稳过去了,大家合影,把笑的最灿烂的班主任簇拥在中间。



散场后,觉得索然无味,觉得同学之间,少了很多,又多了很多。我对班长说,晚上的ktv、次日的游玩,我就不参加了。

班长叹口气,也没说什么。

说要把份子钱退我一部分,我说不必了,留着下次聚会,或者给班主任买点东西吧。

跟我一般想法的,居然不少,同学会仅仅一次聚餐,就草草结束了。

倒是班主任丰收了,收到了一张不错的按摩椅。



后来,和班长偶然聊天,得知华为同学家里的私房,拆迁补偿费出了风波,差点被强拆掉。

是他给镇长同学打了电话,镇长过问后才罢手的。

他特意回乡请镇长同学吃饭感谢,却被婉拒了,连面都没有见到。

我忽然想到了戴董,来了八卦的兴趣,问镇长都可以不记同学过,为什么科长却不肯帮忙。

班长说,有些忙,帮了是后患无穷的,你我也算这个圈子的,不用我说的太明白。

我深以为然。



所以,看我班的体制内同学,当然都有体制内的无奈,每日察言观色、糊口度日。

可那些外出谋生不如意的,连同学会都不愿来参加。

在外如鱼得水的那部分,却也被现实冷冷调戏。

世人皆苦,谁又能鄙视了谁呢。


user avatar   li-fu-qu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

其实每一代人的观念都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的父辈,他们见识过八九十年代国企的辉煌,又见识过国企下岗潮之后公务员的风光,所以他们天然的会觉得体制内的工作很好。而80、90后,他们并没有深切的经历过这些,像我一个80后,从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巡之后遍地黄金的创业天堂,更晚一些网络时代又快速的造就了一个个富豪,会给我们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就应该是当白领,就是应该是创业当老板。而且在这个经济压力很大的浮躁的年代,体制内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工作根本就满足不了我们暴富的心理期望。

但是,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周期,包括公务员。14、15年的时候,八项规定颁布之后,很多乱七八糟的福利全部砍掉,但是相应的工资调整又没有跟上,那个时候很多公务员都很艰难,加上双创的感召,其实有很多人辞职创业。后来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基本工资和津补贴的政策,慢慢生活又好了起来。反过来,包括银行业在内的行业面临的大环境又变得很艰难,我认识的一些银行工作的朋友今年也开始加入考公的行列。我只是说万一,假设公务员的收入还能够稳定十年左右,而这十年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创业的失败居多、企业工作的辞退不断,那么我们这一代又会根深蒂固的认可公务员才是一份好的工作,我们又会变成我们父辈那样,不断的给我们子女灌输体制工作才是王道。这是一种循环,本质上是行业周期或者经济周期的循环,不是观念的循环。

第二,错误的比较了两个行业的上下限。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上限的情况和下限的情况。很多人提起体制内,往往想到的是一辈子是个科员,碌碌无为、身无长物、一无是处;而说起比如金融行业,想到的就是身着正装,在高档论坛上侃侃而谈,对着各种行业发展做出敏锐的分析,然后年薪百万,拥有豪车豪宅,迎娶白富美。那我能不能反过来比较:你在公务员行业,当着一把手,成为一方诸侯,你能轻易的左右任何一个人的前途,没有任何人敢得罪你,你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在你的领导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同时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同时,我在金融行业,拿着四五千的死工资朝不保夕,日复一日的做着机械的EXCEL,还天天加班,几年之后除了熟悉运用快捷键之外也不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业务的低端导致随时可能被更年轻的人取代,望着节节攀升的房价望洋兴叹,不敢下馆子不敢旅游不敢谈恋爱。这种情况下,你非要说金融业好于公务员,我觉得这就很扯淡了。

所以每个行业都有混得极好的,也有混得极差的,而且都符合正态分布,极差和极好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在中间苟且,这才是常态。而鄙视进体制的总是拿最好的去比较最坏的,从而得出一个不科学的结论。

第三,对于体制内、甚至对于“工作”的本质,理解有偏差。

首先是对于工作的理解,很多人总认为公务员没有什么技能优势,而在企业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其实其他行业和公务员行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你是学机械的,等于是你干了二十年之后还能跳槽去搞金融?你无非就是从本行业的这个企业跳槽到另外个企业,干的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公务员你可以看作是在一个超级大企业,公务员无非是从这个部门跳槽到另外个部门,仅此而已。你嘲笑公务员老了不敢跳槽到企业,与我嘲笑你搞机械的不敢跳槽到金融行业其实一样。

其次是对体制内的工作有刻板印象。可能过去是有很多公务员每天就是无所事事上班喝茶看报,但其实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公务员的生活根本就不是那样,工作要求高了很多,包括言行也规范了很多。但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既有的印象中,所以“选择体制内工作”=“混吃等死”,自然就开始鄙视进入体制内的人。

事实上企业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精英,因为总有一些枯燥低端的工作需要有人做,所以必然也会有混吃等死的人,因为他们的成本低。所以谁都没必要鄙视谁,应该鄙视的是混吃等死的人,而不是一竿子打死去鄙视一个行业的人。

同时,对于企业的很多现象也有错误的刻板印象。很多人总是以为企业是充分竞争的,一定是能者上不能者下,不讲关系只讲能力,你被裁员了那只能说明你太low,而我一定不会成为被裁员的那个low逼。事实上你真的去企业工作之后,会发现一样讲裙带关系,你努力学习一身本事并且在面试中杀出重围才进到这个企业,人家一个大客户的儿子可能啥都不会一样就进来了,而且大概率混得比你好得多。被裁员的也未必就是不思进取的low逼,大环境使然罢了。市场的残忍不止对于懒人,可能对于任何人。所以,鄙视体制内的人,其实大概率同样内心会鄙视被企业裁员的人,而且他还深信被裁员这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在他自己身上。

所以,一个人的前途,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行程。此一时彼一时,明白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同时自己为应对变化而未雨绸缪,持续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与行业没有任何关系。


user avatar   wu-liu-92-26-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制内工作本质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削峰填海。所以体制内工作对于平均水准线以下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比如北上广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没有土地的失地农民、政府拆迁的拆迁户、没有职业技能的军转人员、渴望安定工作的农二代。但是对于本地优秀青年、正经本科以上的、没有太多背景的、背井离乡的孩子,你在体制内就是干活的、累死的、沉默的那个,机会不是你的、工作是你的,一边拿着聪明的大脑、top n的学历,一边忍受一群不如你的、生的早的、和领导一起扛枪嫖娼的所谓同事指手画脚。

很多时候,工作需要沟通,但是和傻逼沟通有多绝望、说服弱智有多痛苦,体制外的孩子是不会明白的。而且,体制内上年纪的人群里,很多人是赶上文革的,本事没学多少,折腾人的那套学了十足,什么"有能力的不一定有学历"、"高学历究竟有什么用"、"职称等于能力么"这类对而无用的屁话经常拿来羞辱你,也不看看自己学历、能力、职务、职称、金钱、房子等等究竟有啥,这群人张嘴马云闭嘴圣祖,全不看清北校友名录啥叫群星闪耀。高素质青年人看张雪峰辩马丁,十之八九是认同张雪峰的逻辑的,脑子不好的就觉得齐齐哈尔那女孩、马丁这群人讲的好有道理,压根没有考虑啥概率、覆盖面。

宁给好汉牵马坠蹬,也不给脑残当祖宗,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读了大学的青年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

黑龙江鹤岗,2019年房子最便宜一套1.6万,这就是中西部普通县城的未来。没有像样的产业支撑,只剩下吃公家饭的,城市、县城会快速衰落,缺乏财政来源,所有体制内薪酬、福利能有什么吸引力。好像写的偏题了

………………………………………………

补充:2019年4月9日,链家北京最便宜的商住50万整。夫妻二人,交通费+居住成本很容易控制在1400-3000元/月的,刚毕业辛苦几年不丢人,攒点钱给自己留点产业没坏处。

————————————————————

相对中小城市而言,一二线城市贵在房子上,但是可以把这个风险给控制住。

评论区不少孩子,只知道道听途说北京房租贵,不知道亲自动手链家搜索便宜房;宁可一个月4000的交房租连交十年,一共交给房东至少50万,不知道紧张两年先买个50万的小商住过渡、对冲风险;只知道北京老破小每月4000,看不到链家50万的商住房月租收益小3000,地址单租一年小10000;只知道做租客租房子租金年年涨,不知道做房东收房租每年固长5%;只知道超市买东西消费买一送一,不知道买房子买一层送一层;这样的意识,也敢在知乎上给本科生论短言长。

评论里,有人又想存钱又不想降低消费,事实上2017年1-9月北京城镇人口人均消费29610.28元,这个是包含了住房通勤饮食的,合下来一个月3000出头。北京2019年,链家网最便宜的房租租金一月1000左右,大量低于1000的房子压根不代理。作为诚心想省钱买房的外地娃,你不拿时间换空间,买不起北京50万全款的商住又看不上北三县23-50万能贷款的商住,住不起4000的两居室又看不上1000的鸽子笼,一年都挣不了十来万,脑子里想着夫妻年均消费8万块还不够花,我也就不说啥了。

还有一群脑子不好使的,动不动就质疑10%的回报率,真心的又笨又懒体力又差又喜欢装,打心里鄙视你。2019年清明节,链家网廊坊市区最便宜的商住房23万带精装,27平米左右,离高铁站5公里,距离政务区较近。500米内酒店,最低价格每晚120元;同户型月租金1000元;闭着眼睛出租都有5%的收益,更别说什么地址出租收益之类的。房子多了,做个民宿每间一晚也能收个一两百,传统行业都没玩过,还恬脸谈什么股票期货黄金大宗商品。

本来,好良言不劝该死的鬼,这个社会注定是需要分个三六九等的,也没必要把资产方案说这么清。确实有人太笨了,笨也就算了,还顽固的吓人,单自己顽固也还好,还喜欢跳出来混知乎给人意见。家里没矿还不知道自己努力,意识到了自己收入低还不知道开源节流,意识到了房价高还不知道规避高房价风险,除了躺在地上哀叹生活多艰就是躺在床上做梦天降横财。今天清明节,在天津考察地形,住在88的破宾馆,无聊中。

………………………………………

补充说明,题主本科以上学历,已经拿到国企offer,未说明地域专业,只是问为啥同学之间会觉得国企的工作毁人。不少脑子不好的,也不说自己啥学历、职业、地域、年龄,自己跪舔体制内工作也就罢了,见不得别人不跪舔。

我回答核心意思:

1、县城级别没得选,体制内工作意味着保障。

三四线城市体制内工作性价比仍然在,但是不会被一二线普通职业羡慕,为了三四线体制内工作回去不值当。

一二线城市职业选择更多,是否体制内工作看自身条件,我个人表示没吸引力。当然一线城市不少孩子在体制内,但是很多是奔着拿户口辞职走人的。

县城、三四线城市体制内工作获得房子、医疗、教育之类的福利越来越少,货币化后价值量不足以磨平城市差距。比如山西某县城,房子一套30万,县城中学、县医院是当地最好的,体制内工作就算给你分房、让你娃免试入学、95%报销比例。那又怎样,县城体制内工作所获得的这些便利就算全拿到了,中学仍然是不入流的学校老师仍然很差成绩拿不出手、房子很大但是不值钱、医疗很便利但是水准低。大把的城市,随便拉出来一个医院、学校、房子都完爆县城,那这个体制内福利还有啥价

2、本科以上学历的孩子追求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已经可以说"能力就是最好的铁饭碗",没必要追求所谓稳定就去体制内。

3、体制内年龄、学历、来源多种多样,不利于核心能力培养,会出现本科以上的孩子干的半死但还没有单位文盲阿姨挣得多。

4、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动不动就想着绝对不会下岗这是农村老头老太太的想法,体制改革就是眼前的事情,抱着占便宜心态进体制内的哭死都活该。

……………………………………………

国企、央企、私企都带过的人路过,在国企央企也有所谓编制一说,目前在北京一国企,比不了公务员,强答一波。对体制内工作算不上鄙视,但确实不那么艳羡。

原因一:体制内工作的性价比问题。

上世纪,体制内工作在中小城市性价比是比较高的。毕竟企业办社会、机构办社会的现象很明显,在体制内享受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一系列的福利,公务员、教师、医生、国企员工这些县城主流职业享受着农民享受不到的待遇,对于70%以上的农民阶层简直是理想。交通不便、私企不强、传媒不畅造成海量农民窝在一亩三分地上,对外面得世界缺乏想象和欲望,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读书进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一份工作就是拥有一种人生。

现在,体制内工作在中小城市的性价比仍然存在,但是中小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差距过大,中小城市公务员配套资源不足以磨平城市差距。从实行阳光工资、住房货币化补偿后,企业办社会、机构办社会的现象逐渐减少,体制内配套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越来越少,广大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准、医疗水准、住宅水准在城市差距面前明显失衡。县城、农村、中小城市青壮年劳动力流动性加强,大中型城市强外企、强私企、丰富的职业选择让改变命运更多可能。中小城市公务员与大中城市普通职业相比,货币化工资后并没有很大优势。

原因二:个人的需求层次。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里,吃饱饭、有房住这是比较低的需求层次,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交需求算是更高级的层次。在中小城市公务员与大中城市普通职业相比,后者更加多元、更加包容。不排除公务员队伍里有很多人真心地“为人民服务”,但是更多时候,受限于体制制度约束,公务员在晋升、决策、创新、创业等方面很受局限,熬资历、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在广大普通职业,平均年龄远低于公务员,职业选择、决策、创新创业等方面局限性相对较小,干得好和干得不好、水准高低可以直接体现在晋升、薪酬等方面,能够找到更适合自身个性、满足个人价值的机会更多。表现出来的就是,越是大城市,职业选择越多,公务员、教师等岗位越显普通。

原因三:体制内职业的心理病。

体制内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员工来源太杂、岗位太全、年龄跨度太宽,军转、失地农民、城镇招收、毕业生、退休返聘,20~65岁的多大的都有,看大门、做饭、司机、硕士博士啥人都有。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可或缺、有能力、有贡献,对于非同类、非同龄同事多少有些抵制。时间久了,看门大爷也能跟你扯半天政策、历史、人脉,但大把的人核心竞争力不强、欲望、忧患意识不强,表现出来一种莫名前奇妙的优越感。尤其以公务员、教师、医生表现的更明显,身边的这些职业的同学亲朋在日常业务交流中多数是不对等的沟通环境,时间久了和亲戚朋友也带了这样的职业习惯。

体制内的职业,每天接触的数字都是几十亿、几百上千万,接触的人都是急着办事对于态度不敏感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就办这一次业务,办事人员偶尔耍耍性子索点小费用不明感。时间久了,产生一种幻觉,就是几十几百亿就是工作的价值、只要我愿意几十几百万就是洒洒水。就像皇宫里的太监,看着皇帝吃肉喝汤三宫六院,自己要么幻想着可以取而代之,要么幻想着把皇宫大内的珍奇异宝抽个机会顺回家去,要么阳奉阴违不阴不阳。反正,林子大了,啥鸟都会有。

————————————————————————————————————

补充:我开头也说了,谈不上鄙视,只是真心不羡慕体制内工作。我说的是我自己对体制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本人山西人,从小的环境就认定了山西的营商环境差、政府效率低、一群十几万人口的县,一年gdp十几个亿,除了养活几十个政府机关和医院学校外,真的是干啥啥不行。所以我是逃离了山西的,自认为山西的体制生态环境不适合我,也从骨头里压根就没有把体制内的工作当回事。目前在北京,有着高级职称、硕士学历、双211,收入不高,时常感叹人生多艰。即使这样,这两年老家地方出台高学历人才引进政策,符合条件,但是我也压根没动过心思。

一、什么是铁饭碗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就是时刻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其他所有工作都不能算铁饭碗,包括公务员。对于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问题,历史可见90年代下岗潮,三年内可见参公事业单位转制、部分地区行政区划调整,远期可见信息化对基层窗口岗位替代、公务员法修订、省直管县等,每一次变革对于没有竞争力的体制内人员都是一次考验,年龄越大越危险。

二、沈巍20年2000元/月的病休工资

回答里很多人张嘴就沈薇20年病休工资,把自己和2000块钱一月的流浪汉相比,我也是醉了。自认为脑子还算不太笨,我随便投资个商住,每月的租金回报也不止3000块了,连续回报三四十年问题不大吧。沈巍20年从政府拿了50万左右的工资,20年里捡破烂、拾荒、风餐露宿,把最精华的二十年以50万的价格卖了。不知道知乎这种真假精英扎堆的地方,这种低水准的职业保障让一群人眼红,关键这群人还在舔着脸给本科以上的题主建议。

三、普通家境本科生的财务模型

关于财务自由,知乎各位估计是奔着三千万美元标准去的,想着私人飞机、游艇、大别墅的标准,这个标准我承认这辈子都十之八九是达不到的。我说的三五八年财务自由只是针对普通人家的孩子,躺着啥都不干的被动收入可以持平一线城市两三倍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在北京也就是大约是二三十万这个标准,稍微工作一下在一二线城市也基本具备了体面生活的可能,啥都不干也差不多够二三线正常的开销,不会为了钱焦虑。

前几年我做了个资产计划模型,我在认真的执行该计划,假设条件如下:

1、在北京夫妻二人本科以上学历,认真工作不作妖,勤奋努力严格执行资产计划,工作前十年职称、职务正常成长,政府鼓励行业。

2、夫妻二人首年工资20万左右,年均增长10%,25%用于日常消费,十年后夫妻工资性收入共计约50万,差不多是部门副职领导薪资水准,平均前十年夫妻二人每年工资性收入剩余约24万/年。

3、投资回报率10%,不考虑资产价格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一切价格以当前价格为标准。

4、投资回报10%的标的,但凡上过大学智力正常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个标准不夸张。

5、投资-(工资+投资回报)为正值的情况,意味着你需要借的债务,在普通家庭父母辈可支援、银行授信能力范围内。

6、夫妻二人不一定毕业结婚,要的是俩人年龄相近、收入相当、都执行该计划,不要比着消费。

7、部分年份达不到下图的薪资标准的,加班、兼职、开滴滴、做淘宝,稍微努力一些。超出该薪酬标准的,可以适当奖励。

结果:前十年夫妻二人一共投资300万,工资+投资回报一共404万,剩余现金104万,第十年每年的资产回报30万,继续执行该计划,每年的资产回报多3万元,四十年后每年资产性收入120万元。这是我正在认真执行的财务计划,详细计算见下图。

至于质疑拖后腿什么的,你别跟我说,你问下自己一你这样的条件确定可以进公务员队伍么?你确定不是抱着占国家便宜的心思哭着喊着做公务员?十年后以家庭被动收入每年30万且每年增长3万,33岁中年后家庭日常消费12万且每年增长10%的标准,在二三线城市算不算初步的财务自由?以这样的收入水准,是不是有必要跪舔体制内工作,是不是可以顶得住沈巍二十年捡破烂每月2000的病休工资?至于一说私企、外企,就想着996、白加黑、加班猝死的,你就问下体制内的工作会不会猝死,需不需要加班,做城管是否可能被砍、做老师是否不会高血压、吃喝嫖赌会不会三高、做交警可不可能被车撞、当官会不会被举报、有权会不会被拉下水?

四、三五八年能够实现的财富自由

我所说的三五八年财富自由,解释如下:

1、工作三年的财务自由,夫妻平均(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达到1.5倍一线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被动资产性收入可以覆盖在当地没有住宅的风险,具备和当地同龄人同等消费水准的可能性。

2、工作五年的财务自由,夫妻平均(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超过22万,相当于传统行业普通中层的收入水准,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收入在单位、社会上说出来不算丢人的水准,偶尔可以想这出个国、吃个大餐什么的,夫妻一方短期无收入不会大幅影响生活品质。容忍一方未升职加薪,跟领导拍桌子瞪眼要求升职加薪也多少有点底气的。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人你大概率已经形成超越,表面对体制内工作表示一下羡慕,不存在发自内心的跪舔。为了自己办事方便,几万块钱给的起,人走茶凉老死不相往来能办得到。

3、工作八年的财务自由,家庭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约63万,相当于传统行业普通副总的的较低收入水准,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收入在单位、社会上可以小小秀一下的水准,出个国、吃个大餐什么的不会肉疼,夫妻一方长期无收入不会大幅影响生活品质,容忍一方小小创个业、做个梦、谈个理想什么的,失败了也不会跳楼的水准。这个水准,偶尔可以知乎装装逼,应季吃个车厘子、香椿苗、草莓什么的不会有负罪感。跪舔体制内工作,不存在的,我又不创业创新拉投资,你厅局级领导再大关我小老百姓毛事。为了私事,掏钱就是了,什么学区房、看病什么的,基本来说不费力。


user avatar   linkedinling-ying-zhong-guo-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在疫情中再来看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还有人鄙视体制内吗?

它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无可撼动的稳定。

然而就算你挤上独木桥,却极有可能猛然发现,“喝茶、看报”,“活少、福利高、离家近”等等美好构想并不真实存在。

或者说,只是一半的真实。

而另一半真相是,体制内的人面临的是另一种高风险、高压力和高付出,一样会遭遇职业相亲歧视、各种不自由、难以避免的职业病和无数次的崩溃大哭。

我们采访了四位体制内的90后职场人,这里是他们的职场故事。


一、用头发脱落的速度,换取城市发展的速度

@小胖 28岁

当年带着县文科状元的光环进入了一所985,毕业做起了文案工作,但是压力大到飞起,经常睡不着。

后来听说,报纸和茶水是公务员标配,我心想,妙啊,虽然工资不高,但压力不大,报岗位时还特意选择了一个跟文字完全不搭边的数据统计岗,期望彻底脱离写写写的命运。

入职后的第一个暴击来自一次软实力技能大赛,我的撰文能力不小心脱颖而出。

当时,主管领导大呼,屈才了屈才了,立马把我调了岗,专门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这种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立意深远的命题作文可要了我半条小命。

熬夜通宵了几个晚上,终于交了作业,万万没想到,第二个暴击来了,上上级领导很满意,大呼屈才了屈才了,令我瑟瑟发抖。

果不其然,新岗位没到半年,又调到了政策研究室,这回真正过上了“看报、喝茶”的日子。

看报是因为要大量阅读国家和其他省市的政务类刊物,以便拓宽自己的多维思路,为研究报告寻找素材和案例,而喝茶是为了熬夜提神,更像是为了给枯燥生活添点味道。

因为出众的文采(不要打我),兜兜转转又变成了文字工作者,码字成了逃不开的宿命,同样逃不开的还有我日渐稀疏的头发。

有一次,参加初中同学婚礼,和老同学们坐在一桌,在座的还有当年的班花,本想刷新一下在她心中当年不太美好的娘炮形象,炫耀一波职业优越感。

没想到她开口竟然问旁边的人,这人是谁?入职五年后的第三次暴击。

我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买一瓶最贵的防脱洗发水,拯救自己的发际线。

都说互联网人996,但相比写写写的公务员,007似乎都过于轻描淡写,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傍晚时分的政府大楼,一排亮灯的办公室,就是这帮公务写作者在挑灯夜战。

每一项便民、利民的政策出台,都离不开这些背后辛勤付出的智囊团。这是在用头发脱落的速度换取城市发展的速度啊。

二、失去的“生理自由”和“零食自由”

@本肉肉26岁

刚参加工作,就被分到行政服务大厅的岗位磨练,号少人多,每每按动叫号器,我就像彩票站老板一样,看到大家紧张而焦急的神情,拿着号码,核对是否自己中了奖。

有一次,突然肚子不舒服,急需去厕所释放,正做好起飞姿势,就被一个大妈拦住,质问道,咋到我号不办了呢?

我说,阿姨,我快憋不住了。

不料大妈说,我都憋半个小时了,你快先帮我的办了吧。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座位上,屁股保持只坐一半的姿势,立直腰板,左右晃动,憋的汗珠都顺着刘海儿淌了下来,还是坚持办理完这项“急迫”的业务。

这种劳模精神也不是没有收获,终于摸到了我心爱的小红旗(代表模范岗位),可故事就是这么离奇曲折,可能连红旗自己都没想到创了历史流动速率之最。

同事从新疆带的一小包大枣,一直都被我煮水喝,结果那天鬼使神差的放到嘴里咀嚼了起来。

正在我张着大嘴,要将第三颗大枣消灭的时候,中心主任走了过来,慌乱的我,愣住了,将大枣悬在嘴边,来了句:领导,你吃吗?

出意外,一阵暴跳如雷,当即扣了一百元,更要命的是,在全中心进行通报批评,红旗流动走了,也因此“扬名立万”,成了圈里的“红人”。

万万没想到,大枣成了我的一道劫。

在新闻报道和网上,也看到过不少吐槽,去政府办业务“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虽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但毕竟是个例,决不能因此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多数。

你可能不了解的是,我们除了需要业务精通外,还需要定期参加礼仪培训,锻炼体能,上班前有早操、下班后有军训,为了快速高效的办理业务,展示最佳风貌,也是个个拼成了“铁人”。

三、必经的一道坎——当众哭过

@月舞人生 27岁

从小就特别爱跟人讲道理,更是调节矛盾的小能手,都说将来是当书记的料,但命运的车轮跑出了不一样辙线,粉笔灰成为了我衣服上的最常见配色,终于不再被“把你告老师”这句话吓破了胆儿。

因为我成为了老师。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啪啪打脸,我变成了胆子最小的人,担心学生成绩下滑,担心学生受欺负,担心学生的青春懵懂,总之,每天操碎的心要论吨来计量。

可喜的是,焊死在身体上20多年岿然不动的10斤肥膘消失了,可悲的是,换来了6条鱼尾纹,32根白发。

我也从没想过我是个泪腺如此发达的人,都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你必须要经过的一道坎就是——当众哭过。

第一次是学生军训期间的内务检查。当年第一次带学生,期望各个方面都作出成绩,花了三个晚上亲手指导学生们,可还是在18个班级中排了倒数第三。

看到成绩大榜的我,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一顿训斥,但突然我就哭得溃不成声,泪如雨下,当时还残存一点要保持形象的意识,就蹲在地上,捂着脸遮掩。

或许是一个老师崩溃的场面太具有冲击力,学生们第二次的排名就位列第一。

还有一次,因为我上午有第四堂课要上,所以就与前夫约在上课前一个小时去办理离婚手续。

匆忙回来上课的我,一如往常,就在转身写黑板的一瞬间,眼泪止不住的流,学生们一脸懵逼,赶紧将我扶到办公室。

后来也不知道学生们怎么知道的,当天晚上纷纷给我发微信,安慰我,鼓励我。我当时在家嚎啕大哭,感受到被从未有过的温暖紧紧包围。

如果我有时光机器,能回到某个时刻,好想给当年的老师一个大大拥抱。

拥抱的也是多年后的自己,在用尽全力,却受尽委屈时,那颗永不妥协的初心。

​四、独特的“职业病”让我连对象都找不到

@陈sir 29岁

我在健身房是举铁区的铁霸一哥,一身狂放的肌肉肆意生长,连我们刑警队队长,看了我都说:有样!有样!你一站,任谁胆儿都要吓破三分。

技能大赛更不必说,奖状拿到手软。

我这么上进自律的四好青年,奇怪就是找不到对象。

有的姑娘一听是警察,直接say no,说职业危险指数爆表,只想找个人安安稳稳过一生。

有的姑娘一看我胸肌比她还大几个size,直言性格不合,怕发生家暴。

终究,有一个好姑娘懂我,你侬我侬相处了大半年,哪想到未来丈母娘一百个不同意。

她妈妈吐槽得也很艺术:别人都是丈母娘见女婿,越见越喜欢,我是越见越害怕,跟你说话总有一种像被审讯的压迫感,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遗憾,无力回天。

有意思的是,后来好姑娘和一个政府秘书结婚了,她妈妈每天都笑口常开,毕竟当女领导的快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体验的。

而我,至今单身狗一枚。

据人民网的全国数据显示,警察一般每天要工作11-15小时,而且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警察成为一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

危险系数也位列公务员之首,据统计,2018年公安系统有301位民警,141位警务辅助人员,因公光荣牺牲,将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在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多,也需要放弃很多,比如为社会维稳的职责,比如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

又比如找不到对象的尴尬...

写在最后

知乎上曾看到一个挺真实的问题:

有哪些表面光鲜,实则苦逼的职业?

在前三的分别是:你以为挣钱容易的演员,你以为月薪十万的互联网人,你以为只有喝茶看报的公务员……

都说“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职业的误解不仅仅是一道沟渠,很可能之间隔了一个太平洋。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职业间的误解正在逐渐消融,行业间的流动也变得更为通畅。

试错成本的降低为年轻人带来更多机遇。但在下定决心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事实是,没有任何工作是钱闲两全,没有任何职业不隐藏着背后的辛酸。

共勉。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逸芯,一个内心活成少女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思维丰满、生活有品、灵魂有趣的低调人。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准体制,事业单位呆过。超级鄙视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包括当时的我自己:1. 都是凭关系进来的。2. 超级妒忌体制外的人钱多,又没胆踏出去。3. 对社会好不了解,只了解官场生存法则。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意识到博士后的工资是SCI论文的预付货款,发不够论文就需要退还工资,二本的教师岗位是八年服务期月薪六千百万违约金表面上几十万安家费需要分八年领(而且按照网上前人的案例,还可能直接不认账不给你,甚至还可能强行安排你去做保洁),相对来说,一本的三加三非升即走已经是福报了……我的结论就是,体制内真的很扯淡。要改革就把体制内的人事档案制度先改革掉再说。

国企的情况,我一个朋友,以前在私企加班月薪过万,进国企以后月薪五千,每天早8晚10加班,连续出差无休息日。他还算是“半关系户”,不知道完全非关系户在国企是怎么生存的。

说国企稳定清闲的,可能是关系户,而且关系很硬;也可能根本没去过现在的国企。说高校稳定的恐怕连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都没有。




        

相关话题

  有哪些原以为平平无奇,了解后发现不同寻常的东西? 
  哪句歌词让你热泪盈眶? 
  男人能否理解女性花上百块甚至上千块去买一件文胸? 
  你的父亲传授过你什么经验,让你受益终生? 
  可以推荐好用的水乳吗? 
  Soul现在是什么样的? 
  3.5mm耳机孔与红外,哪个更重要? 
  中央明确禁止在职公务员参加国考,透露出什么信息? 
  老公愚孝,该不该离婚? 
  女生化妆技术能有多厉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章泽天卸任京东董事,京东未来会怎样?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