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同济大学82岁院士汪品先在南海深潜1410米,获重要发现」?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客观来说,82岁院士坚持下潜,从海洋科研的角度说意义不大。但汪院士坚持到一线中的一线,应该是要给其他教授、研究员做个榜样,改变“船上负责出力,岸上负责出成果”的潜规则。下面是今天科技日报的文章,可以看出汪院士前几天的冒险,是给今天的文章做铺垫,是做一个显眼的“开场白”

3/4是在读学生,剩下的1/4在职工作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只有1/4,换句话说,每16名科研人员中,有副高级职称的只有1人。

这一数据来自我国某个持续多年的海洋调查航次。

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1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到,该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涉海学科科研人员出海的实际情况。但从自己多年工作的感受看,确实有相当高比例的涉海学科带头人已脱离了工作一线。

“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

提及海洋科研中,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艰苦——晕船自不必提,工作要“靠天吃饭”,长期出海更是难以照顾家庭。

记者及同事曾随多个不同航次出海,发现活跃在我国海洋调查一线的多是在读研究生或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人。

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所长李铁刚研究员告诉记者,身边还是有不少学科带头人在带头出海。在他看来,出现上述情况与整个科技界人才年龄结构有关。他所在单位60后占比不到10%,70后约20%,80后约40%。从这个角度上来说,70后、80后甚至90后成为出海主力并不意外。

但在汪品先看来,学科带头人出海是“不能缺的课”。“在国外,学科带头人一定会和学生一起出海,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特别是在刚立项的时候。但曾有一个重要课题的学科带头人和我说‘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汪品先觉得,“荒谬”逻辑的背后,是自然科学家面对自然的兴趣和勇气在下降。“都喜欢在大楼里面对着计算机,习惯了穿着白大褂待在实验室。这是硬件水平提升后出现的新问题。”

汪品先说,当一群“大咖”在现场聚焦某个话题时,不同学科间也在互相启发思路,自己因此在海上结交了一帮朋友。

“我并不认为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不断出海。但有典型地区性的地学、宏观生物学研究等,有强烈的出海需求。”

汪品先告诉记者,他曾亲手毙掉了一篇古生物研究的论文。在他看来,这位作者更像是位“算命先生”:并不做一线工作,而是喜欢根据已有的数据做数学游戏,得出荒唐结论。但因为能做出好看的图,这样的文章发表或许并不困难。

“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在汪品先看来,学科带头人长期脱离现场,相当于切断了探索自然的“源头”,甚至“培养”了并不想解决科学问题的学术骗子。

汪品先也坦陈,有人从事科研是为了科学本身,也有人不是真的喜欢科学,只是把科学当敲门砖、垫脚石,喜欢的是科学带来的其他东西。“我希望前一种人多点。”

“目前的航次科学目标不集中可能也是学科带头人不愿出海的一个原因。”多名采访对象表示,航次组织上要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应该强调以科学需求驱动,提高出海效率。某些航次立足于照顾全体科学家,面面俱到,科学问题比较泛,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航次对学科带头人的吸引力。
汪品先说,除了做科研,他下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当今学术风气做一点无声的批评。“现在一些学科带头人不到一线,只在幕后做老板,全部精力放在怎么和‘上面’打交道。海洋科考有很多共享航次,可上船参加科考的几乎都是学生,学生做不了主,很多合作实验没法开展,这样的科考是缺乏科学味道的。”

“我不想指责谁,只是想做出一个样子,我能下去,你为什么不能下去?一个海洋科学家,怎么可以不出海?在国外,项目开始时主持科学家一定要到位的,老师通常亲自采样,后面才交给学生,而不是反过来。如果科学家不到一线,单靠学生采样,那我们起步就输了。”汪品先说。

相关内容:




  

相关话题

  学校军训的意义到底在哪? 
  让一个洁癖住宿舍是什么感受? 
  华科跟北航哪个好? 
  施一公直播表示大二要开始思考是否要读博,你是什么时候去开始决定要读博士的? 
  博士新生应该懂得哪些道理? 
  很喜欢辩论,但每天晚上训练三个半小时还被学长姐「说」 ,感觉撑不住了怎么办? 
  5月22日,吴孟超院士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 90 后博导胡玥回应,称网友质疑均为不实,且对涉及造谣言论或将进行法律追责? 
  如何看待目前科研领域严重内卷? 
  进入一个不喜欢的大学,失去对学习的渴望,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你觉得最好吃的下酒菜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在中国,为什么很多时期都不允许私盐?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