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欧再版农奴制的成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u-m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六卷本上给的回答是,近代早期,特别是17世纪起,西欧特别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商业在城市里迅速繁荣,农村实行圈地运动后大量土地用于发展温带畜牧业(羊毛生意),同时人口增加很快,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于是东欧以及西欧国家的殖民地成为了西欧国家的产粮区,但是由于东欧的农奴主们搞不清楚怎么西欧那边发生了什么,单纯地想着既然你要买我的粮食,那我就多生产多赚钱好了。

这个回答有一定合理性,但主要是从经济上解释即世界经济在空间上的国际分工体系,故不全面,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佩里·安德森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一书中讲东欧绝对主义国家的那章里写的。

大意如下:

也是在近代早期,16-17世纪,西(北)欧迅速崛起,对东欧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威胁,例如瑞典的兴起,对东欧的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等国造成巨大心理阴影,瑞典对外战争的诸次胜利是敲响东欧诸封建国家的铁锤。与西欧相比,在自然地理上,东欧地区可谓是地广人稀,在社会制度结构上,东欧的采邑制发展不完全,各大领主各自为战,不存在一个统合的政治纽带关系。于是,面对近代早期西欧的崛起与扩张时以及大规模的农奴反抗运动时,这些个“一盘散沙”的东欧大佬们就力不从心了,所以东欧领主贵族中的“头头”就通过强化农奴制以拉拢彼此从而建立起绝对主义王权,同时以贵族服役作为官僚机制建设的基础,因此农奴制与庄园制成为东欧绝对主义王权的基础。操作层面上,东欧领主对农奴的控制本身很强,联手“搞定”下层农奴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子,东欧封建主义国家才得以与西欧国家抗衡。

庄园制与农奴制毕竟是反历史发展潮流的,它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样的制度成为日后东欧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结构性制约,虽然它在近代早期完成了社会整合的作用,促进了东欧封建国家能力(官僚与军队)建构。于是,18世纪奥地利最先意识到这点,奥皇母子俩试图改革,但成效不高,到了19世纪西欧再次形成强大威胁,拿破仑战争直接废掉了德意志地区的农奴制,其他东欧诸国家也被形势所迫彻底废除了农奴制,例如沙俄。




  

相关话题

  如果是诺夫哥罗德而非莫斯科统一了俄罗斯会怎样? 
  爱沙尼亚有25%的俄裔,为什么该国政治稳定,不像乌克兰那么撕裂? 
  为什么苏格兰女王Mary在声索英国王位的同时,没有使用“信仰的捍卫者”头衔? 
  瑞典放弃抵抗疫情,对我国我什么影响? 
  为什么吹俄罗斯的人这么多? 
  拿破仑手下元帅的军事素养怎么样? 
  奥地利/奥匈的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商船队及其支撑设施,是由达尔马提亚的意大利-南斯拉夫团体控制的吗? 
  如何看待拜仁前锋莱万多夫基斯与华为解除代言合同? 
  罗马为什么能够统一地中海地区? 
  请问如果想设定一个同时拥有东欧与北欧文化特色的国家该怎么写^ω^? 

前一个讨论
如果1993年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战胜了叶利钦,历史会有什么不同?
下一个讨论
俄国有可能获得一战胜利吗?假想俄国赢得一战,战后格局会如何?





© 2025-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