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讨论布党早期历史,更多的是以意识形态立场作为主要切入点,较少有人关注导致不同立场的原因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争议,背后还有不同派系出身的原因。
布哈林的政治地位,除了理论成就外,很关键的一点是他背后是布党莫斯科党组织成员,领导莫斯科党组织的两位大佬李可夫和布哈林被称为“右倾”,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莫斯科党组织的成员主要是以农村出身的知识分子和莫斯科本地工厂出身的工人为主。这两种人天生就是更加认可小农生产(不是包产到户而是多个家庭联产承包)还有生产B类民生产品,因为数百年来莫斯科的工业主要就是纺织食品等轻工日用品为主。这对他们来说很熟悉如鱼得水,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研究和意识形态教育。反过来不让他们干这些才是需要拉去古拉格进行意识形态再教育。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莫斯科帮”主要都是大罗斯人为主的,而布哈林是个著名的“仇俄派”,比托洛斯基季诺耶维夫等犹太人更加仇俄。那么为什么仇俄派能领导党内的俄国人呢?这里折射出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莫斯科尤其是早期干部,主要是出身自工农的“成功人士”,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出身工农,但是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后反过头来非常鄙视自己的出身环境,认为凡是没能“超越”出身环境的,都是落后份子(这是好听的说法)。
后来到了25年大量新的工农入党的时候,新人们即看不上那批犹太人,也看不上这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前同行”。这个时候有没有斯大林其实布哈林的结局都注定了.......
后来由于命运的作弄,苏联第二次形成类似的派别的时候,其实是被误称为“列宁格勒帮”的日丹诺夫那批人,后来他们也被......
第三次这批人终于成功了,其首领叫戈尔巴乔夫.........
既然这个问题建立在如果之上,那么我就胡乱掰掰(瞎编脑洞)就是了(正文如下,太长不看出门右走:
193X年,一支训练有素的神秘刺客潜入克里姆林宫,他们用突击步枪杀死了以斯大林为首的所有苏联高级领导人,在这些领导人中,只有尼·布哈林由于拉稀而在厕所逃过一劫。
联共布下属所有机关第一时间立刻追查凶犯,他们首先怀疑的就是布哈林。但是由于尸检的报告中指出犯人使用的5.56mm子弹并没有在布哈林家搜到,并且布哈林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于是布哈林同志被释放。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战战兢兢的说:“在厕所没有听到任何声音。”由此,克里姆林案成为了史上几大奇案之一......
在接下来联共布的紧急会议上,布哈林被选举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由此,布哈林叫停了斯大林的改革法案,而苏联也开始走向布哈林路线。为了弥补(最高)领导干部紧缺问题,布哈林曾试图召回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但托洛茨基以吃不到墨西哥鸡肉卷(意见不合)为名拒绝了布哈林的邀请,因此布哈林便单枪匹马的将苏联引向了新的“布哈林大道”上。
在接下来的联共布大会上,布哈林同志指出:
“.....要想将国家经济总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要坚持列宁同志的新经济政策。但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外国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先锋队队伍内的自我腐化和斯大林时期的余毒......”(选自《布哈林选集》马列恩布毛译书局1988年初版)
由此,苏联再度打开了国门,再度投向世界市场的怀抱。
但在打开国门后的前两年,苏联经济并没有像布哈林承诺的那样“有进一步的提高”,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苏联竟然一时找不到可以对它投资的国家。于是布哈林剑走偏锋,开始调整粮食税,布哈林指出,要发展工业,就要有强力的农业做支撑,做到农业哺育工业。于是苏联进一步降低了粮食税,为了解实际发展状况,布哈林同志来到了乌克兰的农村进行了调查,农民对自己逐日提升的生活水平感到高兴,布哈林同志回到莫斯科之后指出:
“我国农业的发展多靠粮食税和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阶级。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化让他们被迫杀死他们的牛,而现在政府成功的政策会让他们带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选自《布哈林选集·再论粮食税》马列恩布毛译书局1988年初版)
托洛茨基则明显反对,他在《1932-1934年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则针锋相对的批判到:
“与其肯定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如强调小资产阶级的破坏性,小资产阶级总会在革命的时候捣毁宫殿,在革命符合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会参与,但当革命不符合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宁愿毁坏他们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上交公有。”
但一个外国放逐者是不会影响苏联政府的决策的,在粮食税执行了两年之后,问题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在1933年,乌克兰农业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向莫斯科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由于现在农村人收入的快速提高,农民中有不少人拥有了可观的财产,在私下中农民开始交易土地,那些有钱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向内战中丧失劳动力的家庭购买土地。”这份报告引起了联共布的重视,但接下来报告就如雪片般飞来,其次的噩耗来了:“由于国界的开放,那些邓尼金分子、高尔查克分子等白匪开始渗透到农村,他们也有可能已经和农村新生的“农村资产阶级”勾结,威胁苏维埃的统治“
噩耗一个个飞来,由于农村资本积累的迅速超乎想象,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将近崩盘,大有资本主义经济取代社会主义经济的趋势。而城市的问题也让人不安,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资料,导致苏联本地产品无法通过所谓市场竞价的方法超过资本主义经济,而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商品滞销,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向苏联倾销这些滞销商品。布哈林忙着焦头烂额,他在接见苏维埃代表的时候说:
“列宁同志在《工会在新经济政策中的作用》中教导过我们,新经济政策要让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市场上竞争,而社会主义经济则是必胜的。”
布哈林开始反悔自己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些,他原本认为原封不动的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路线就可以了,但是时代在变,原本新经济政策的隐患却被放大了,这些隐患本应在20年代末就应该去除的。他又想起来斯大林,他会不会看到这一切嗤笑我呢?他又想起了列宁,他不敢去想列宁看到现在由于资本的炒作导致房价疯狂上涨、人民的工作时间被压榨到10-15小时、私营企业的数量多过了国企和资本家又嚣张的大摇大摆的在这个国土上。布哈林想,也许他会生气到把自己双眼挖去让后跳回列宁墓;还是会一眼看出本质,并向我这个执行弱手给予一定的建议?
托洛茨基倒是冷嘲热讽:
“不要这样下去了!是要揭下遮羞布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无产阶级推翻你们之前回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至联共布的一封公开信》1934)
对于这场改革的改革,布哈林无处下手,就如列宁说的一样,他是一个“优秀的理论家”,但...算了。
1935年,苏联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黄俄叛乱,一群人举着“迎回皇帝”的口号在梁赞起兵,参加叛乱的群众也数不胜数。布哈林根据革命经验照方抓药,先加强了联共布对军队的领导,随后派出了以图哈切夫斯基为方面军司令,基洛夫为政治委员的东方方面军作为主力,以布留赫尔的高加索方面军攻击侧翼,而布琼尼的预备方面军则随时接应。战争持续了三年,最后虽然平叛成功,但是由于此事入狱的白军奸细、煽动者和狂热信徒无计其数。此事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由于白军的焦土政策、农民的不配合和烧杀抢掠使苏联的农业水平回到了1927年,而对苏联的工业打击也很大,苏联170万产业工人减少到100万。失去主体的先锋队很容易让官僚夺取权力,这一点布哈林再清楚不过了。
于是1938-1941年,苏联开始重新执行五年计划用来恢复经济。但是由于苏联太弱了,德国竟然没有找它签互不侵犯条约。
1941年,德国对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军的战斗力让德军刮目相看,苏军经历了两次内战,战斗经验丰富,且国内由于没有将领遭到清洗,因此没有损失人才,最关键的是领袖布哈林对军事放权给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指挥官可以自己拿主意而不是听不懂军事的家伙瞎BB。苏联顽强的抵抗让德国人印象深刻,德国在6-8月仅占领了明斯克,仅消灭30万苏军,苏军利用战略纵深诱使坦克和步兵军团长距离脱节并各个歼灭,虽然没有歼灭一个装甲集群,但优秀的指挥为战争赢得了时间。
但苏联的多炮塔理念坦克过于落后,于是布哈林通过了T-34坦克的考核,并允许一部分坦克安装ZIS-2坦克炮,但是这些坦克列装军队至少在1942-1943年之后,而和苏联关系较亲密的美国和英国开始赞助苏联军工业,苏联军工业要薄弱于农业,因此苏联的军工业获得一部分提升。
1942年2月,苏联在布列斯克击败了德军,苏联强大的坦克让德军无所适从,苏军获得胜利。但是由于军备补给不足的问题,1942-1944年,苏联和德国进行了反复拉锯战。直到1944年夏,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朱可夫大将横穿保加利亚,最后在德军防线四处开花,1945年取得了胜利。
1947年,布哈林同志在矛盾中离开了人世。
由于布哈林的政策,导致没有多管闲事的国际援助瓷国革命,最后由毛爷爷自己打下了瓷国。由于二战苏联反法西斯的功绩过大,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1946年美共成为第三大党,各国共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沿用了新经济政策。但是,由于新经济政策本身的弊病和布哈林改革的失败,大多数东欧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仅停留在宪法上,英国在1949年也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它具有英国特色(有女王)。
社会主义进入了假全盛时期,很多国家宣称自己成为了社会主义政权,但他们都不是卡马说的革命国家。
至于托洛茨基,他在美共邀请下来到了美国,并成为了KFC老爷爷,KFC也发布了新品“先知鸡块”
在这种社会主义之下,托洛茨基恐成最大赢家
2018年,一个人打开了知乎客户端,满怀憧憬的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斯大林改革成功,那么苏联会怎么样?”他回头看了一眼那白蓝红三色旗,眼中放出了希望的光。
泻药。
何时击败的?如果是1929年,那没什么可说的。苏联迅速陷入粮食收购危机,城市大饥荒、工人罢工乃至暴动,整个经济崩溃,然后……然后就没什么苏联了。
当然布哈林也可能采取实用主义策略,利用亚戈达推行粮食垄断制(统购统销)什么的。不过那样的布哈林还是题目中的布哈林吗?总之,至少布哈林的形象会和现在有很大差别。
至于在其他时间点上布哈林上台的话,又会是其他的景象了。比如亚戈达在1935年发动政变成功,联合图哈切夫斯基、楚巴尔之流把布哈林拥戴为名义上的政治领袖,这种情况下的布哈林当然可以“大有一番作为”,利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成果将苏联变成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最后联合英美击败德国走上人生巅峰也是有可能的嘛。也许现在俄共膜拜的就是铁血大帝布哈林(亚戈达毕竟是犹太人,不适宜被如今的俄修所膜拜——毕竟他们现在反托洛茨基的最大理由不是托走资而是托有犹太血统)了。
总之,布哈林击败斯大林执掌苏联后能做到哪一步,固然要看他自身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