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希特勒能让众多人民为他的纳粹事业卖命?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有一个人做到以下这些事:

1:全面就业。

2:收拾某教。

3:统一台湾(进军莱茵兰)。

4:收复越南(合并奥地利)。

5:收复外蒙(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6:收复藏南,灭亡印度(但泽,波兰)。

7:占领东南亚(闪击北欧)。

8:收复琉球,灭亡日本(阿尔萨斯,法国)。

9:完成以上八条的同时,并未对生活水平造成什么影响。

假如未来有一个人做到了上述一切,到那时还有人反对他的话。

问:

1:你认为反对者会不会被当街打死?

2:你会不会也上去打?

3:你是不是连亿岁都想喊?

依我看,休说谁能把八件事全部做到,哪怕谁能在未来做到两件,反对者基本都要被当街打死。。。。。。


user avatar   wu-ya-wu-ya-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回答:因为不是人民为希特勒的纳粹事业卖命,是希特勒为魏玛共和国人民的事业发明了纳粹党。

可能很多人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大多数政变不成功的情况下,有些政变能成功”。

希特勒是一个好例子。大多数人“就差个程序员”的时候,连个程序员都忽悠不着。小胡子靠一些疯狂的想法,竟然搞出这么大动静。我的想法比他靠谱多了,借鉴一下,能不能统治个华尔街呢?

答案是,不行。

德国人不是为纳粹事业卖命,是在一个不幸的情势下,被自己的梦想绑架到纳粹战车上,不小心把自己玩死了。(所以,你应该先找个程序员,问他有什么想法。)

在那个时代,有很多民族和个人有同样的疯狂念头,只不过纳粹党用强大的执行力,和现代社会才有的动员能力,把那些梦想实现了。希特勒是组织起这场盛大烟花的人,有没有他都要过年,只不过不会过得那么热闹、那么漫长。

至于,为什么是他呢?下面是一个成功学范畴的分析。


1。希特勒找对了意识形态

创造一种新意识形态,需要极大的智慧。希特勒其实并没有这种智慧。

他宣扬的,是当时一种广泛的共识。这种共识除了人种论、民族主义、反抗凡尔赛条约外,还有一个现代的人很难理解的成分。这个观念才最有号召力,为希特勒夺权提供了最大助力。

在1920年的德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要皇帝,和不要皇帝的矛盾。“杀光犹太人”不能成为政党纲领,希特勒给世人展示的面目,实际是反共和、要皇帝、要独裁。

直到兴登堡总统死的时候,都以为希特勒会帮助德皇复辟。他老人家死得很安详。

我们今天把德国当成个现代国家,经常忽略她是多么晚熟。

要知道,溥仪退位的时候,德国皇帝还好好呆着呢。这个威廉二世是深受爱戴的腓特烈大帝的后裔、统一德意志的威廉一世的孙子、俾斯麦宰相的主子,这个家族给普鲁士和德国带来过无限光荣。威廉二世本人,虽然称不上雄才大略,但他儿子和孙子可能不错呢,咱们就爱一棵树上吊死,谁让咱是德国人,以前都吊这棵树上挺好的。

特别是,这个皇帝是在英法压力下,被苏维埃犹太阴谋分子策划的政变推翻的(误)。严重干涉德国内政,伤害德国人民感情。

有些人常说德国把列宁送回国的事,也不想想,整个德国革命都有苏联的影子。苏德互相帮助对方推翻了皇帝、撤出一战,真是欧洲好邻居。

德国革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就是细节上过度设计,大方向没怎么多想。基尔港水兵起义,因为他们不想上战场送死,不是因为有人想当皇帝。工人参与进来,事情越闹越大,皇帝退位了。退就退呗,宋徽宗走了宋钦宗上。革命者商量着挑起皇子来,他们都是劳动人民出身,没干过这种事,怎么也挑不出来。结果外面已经组织起苏维埃政府,有人觉得他行他要上。

为了避免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一个社民党人急中生智,从国会的窗口冲广场喊:“共和国成立啦!”就共和了,谁都不上,选吧。

逃亡中等待好消息的皇太子一脸懵逼。

军队按兵不动,他们知道,现在谁上,谁就要承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责任。任何人都可以是“十一月罪人”,人民只需要一些罪人。军官团大多是世袭贵族,才有这种智慧。那些闹革命的泥腿子哪知道这些,这成为魏玛共和国的原罪。

德国军官之鸡贼,封建官僚本色,技术上十分过硬,就是不承担责任。二战中也是一样,一边满心欢喜踏遍欧洲,一边守口如瓶,任何事不同意也不反对。这些军官可不是普通职业军人,而是一个军事贵族阶级,他们是有政治影响力的,不能用“服从命令”自辩。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

魏玛共和国成立了。学者们马上推出一套完美的宪政方案,却因为革命不彻底,无法顺利运行。最后选出来个权力极大的总统兴登堡,是全国最大的遗老。国会里十几个政党全是少数派,无法通过任何法案,只好让兴登堡一再行使总统特权,最后一路把希特勒推上台。

后来我们还会看到,德国人总是准备好革命以后的行政方案,可惜没人搞革命。希特勒在任何时候死,都有人能拿出一套和平方案,就是没人去推翻希特勒。

当一战焦头烂额的当下,人们只想逃离战火,革命就革命了。后来越想越不是滋味,好好个帝制,说没就没了,上来个软弱的民主政权,二话不说先签个不平等条约,什么玩意儿?民主好吃吗?投票给发钱还是怎么的?怎么还通货膨胀了?为了赔款容易?为了坑法国人?我管你啊,我买不起土豆了,一定是犹太人的错!

——希特勒崛起的过程中,反共和、要独裁是德国的主流民意。以至于谁能恢复独裁,谁就可以独裁(那时候“独裁”是个好词,是铁血浪漫主义)。

到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时,主要党派中只有社会民主党支持共和。其他的纳粹党、共产党、中央党(天主教背景)、国家人民党(保皇、反犹)都因为各种原因想颠覆议会制。总统兴登堡本人也是坚决的保皇党。

如果没有希特勒,一定会有别人当“元首”吗?这就难说了。毕竟大部分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在当稳了奴隶,和想当奴隶而不得之间徘徊。德国人也可能想当奴隶而不得直到21世纪然后慢慢释怀,就像很多其他人一样。


2。希特勒遇到贵人

闯出名气前,有两件事给希特勒打好基础。一个是他当上军校的思想课讲师,给年轻人灌输民族主义和反犹思想,这锻炼了他的口才。

第二是遇到作家迪特里希·埃卡特。他巩固了希特勒的神秘主义自恋倾向,还把希特勒推上纳粹党首领之位。这时纳粹党只有五六十人,别人都有正经工作,希特勒的首领之位没什么了不起的。

希特勒是个不得志的退伍兵,埃卡特大小是个文艺圈人士。他带希特勒见社会名流和资本家,给希特勒讲课,让希特勒相信,他自己就是人们说的“救世主”,这让希特勒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天将降大任于我”的气质。他经常不要脸地非要当领袖不可,在普遍畏首畏尾的德国政客里比较少见。有些事,谁踢临门一脚,谁就成了。

埃卡特为什么看重希特勒?与其说希特勒真的魅力惊人,不如说是他正巧符合埃卡特正在找的“代理人”角色。埃卡特敏锐地看出,军人在一战后地位下降,不能号召人民了。贵族他摸不着边。现在最火的大V都是工人领袖,但他们要么是国际主义布尔什维克,要么是共和派反帝反封建。

有没有出身底层、有点军队背景、民族主义、独裁主义、反犹反共,还能说会道,有点群众号召力的人?——还能有谁?

希特勒的自恋倾向,在啤酒馆政变里非常突出。

啤酒馆政变也是踩上了一个潮流,希特勒经常这样,看准风向蹭潮流。当时巴伐利亚地方和柏林共和政府不合,希特勒想利用他们的矛盾,怂恿巴伐利亚的军队打下柏林,取得政权,让他当国家元首。他找了个公共集会的场合,用机枪把巴伐利亚权势人物堵在一个屋里,骗他们纳粹党已经控制了交通、广播、警察等所有设施,逼他们给希特勒当小弟。

权势人物不敢反抗,也不想配合。——这也说明希特勒的演讲能力不是所向披靡,他一贯只能煽动已经同意他的人。直到最后,60%的德国人还是没被他说服,只不过40%支持率在国会已经是压倒性多数。

希特勒出来,骗外面的人,你们的地方领袖已经与我合作了,我们去进攻柏林!外面欢呼起来。

希特勒让人接来军队领袖鲁登道夫,告诉他,你看这么多人支持我,你也来吧。然后告诉屋里的权势人物,外面的人和军队都支持我,你们想死吗?最后和地方权贵、鲁登道夫站在一起,接受人们欢呼。

也就是用政府忽悠军队,用军政权威煽动人民,用人民支持要挟政府,再用人民和政府当人质逼迫军队,让军队开打,还非要做老大不可,不接受其他职位,空手套元首之位!

然而,纳粹党东拼西凑来的武装力量没有控制任何重要设施。地方权贵回家一通电话,就把这些乌合之众打散了。

这一次是不凑巧,不过下一次,希特勒这样拼总理之位时,所有条件都凑巧了。也是一样的偏执和自恋,见鬼说鬼话,拉着A蒙B,拉着B骗C,拉着C打A。非要当总理不可,当不上就解散国会,一次一次重选。由于全国找不出更自恋的人和他抗衡,疲惫不堪的人民最后让他如愿。

不过,在十年之前的啤酒馆政变里,希特勒只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代理人。我们看看那时拍的照片:

有没有觉得,希特勒在里面非常突兀,像卓别林跑错了片场。

别人都是军官和绅士,就希特勒穿着旧风衣、留着工人头、剪了卫生胡。怎么看都是拉来凑数的。如果赢了,荣誉属于鲁登道夫和冲锋队;输了,身为“党领袖”的希特勒刑期最高。似乎被同伴坑了。

不过希特勒坚信这是上天给他的考验,顺杆爬,在监狱里写了《我的奋斗》,把自己立为纳粹党第一殉道者。


3。组建团队

社会运动这个事情,外行谈宣传,内行谈组织。

比如戈培尔说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可是你要怎么让别人听你把话叨叨一千遍?只有你的党组织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社会每个部分,才能把上级送来的氧气送入社会肌体。

戈培尔的传奇事迹,包括“一天组织三千场集会”,那不是量子态的戈培尔本人同时出现在三千个地方,而是证明他手下有个分布全国的组织,可以同时在三千个地方不断举办戈培尔风格的party,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迎接希特勒随时降临。

因为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获刑五年,最后只蹲了一年。在时局瞬息万变的魏玛共和国,已经让他在纳粹党边缘化。

纳粹党找到另一个出身底层、有点军队背景、民族主义、独裁主义、反犹反共,还能说会道,有点群众号召力的人,叫格里哥·斯特拉瑟。这个现在已经默默无闻的人,当年完全取代了希特勒的位置,还带领纳粹党选进了巴伐利亚议会。这是监狱里的希特勒正想做的事情,得知斯特拉瑟得手,希特勒直跳脚。

斯特拉瑟的问题是,他组织不起自己的班子。戈培尔和希姆莱都给他当过秘书,后来都背叛了他。

戈培尔这个最终带着自己六个孩子为希特勒自杀的人,当年可是建议把希特勒驱逐出党,因为希特勒是个修正主义者,反对革贵族和财阀的命。而戈培尔和斯特拉瑟想搞土改和公有化。

希特勒不计前嫌,把戈培尔请到他的主场慕尼黑,给他隆重的招待,带他去啤酒馆演讲,和他谈心。戈培尔就倒戈了,然后马上被委以重任。

戈培尔矮小、瘦弱、跛腿,热爱写日记,一心当个文青,但总是被女人拒绝;明明有个PhD,却无用武之地;加入个半军事组织,还被当文秘用。希特勒对于他,是有知遇之恩吧。在柏林街头打打杀杀、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审片、和女演员约会的时候,这个实现了文青所有梦想的家伙,可能已经下决心要为希特勒去死了。

还有希姆莱,在那个崇拜力量的时代,几乎所有见过希姆莱的人都看轻了他。这个人体弱多病,从小近视,谦逊有礼,待人温和,学生时代经常去陪伴孤寡老人,成名以后看杀人还会吓吐。虽然参军了,没上过战场。给斯特拉瑟干活的时候,希姆莱领的钱不够养家,一度回家开养鸡场(后因经营不善倒闭)。

希特勒把他挖掘出来后,希姆莱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有创意的恶棍之一。可能还不是之一,是顶峰。现在什么俄罗斯光头党、美国3K党,都崇拜纳粹,尽管纳粹曾经是他们的敌人和手下败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姆莱组建的这队那队,太他娘的有才了,人类在种族犯罪这方面已经无法突破希姆莱天花板。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全世界的极右都拜倒在纳粹脚下。

仅从外表看,戈培尔和希姆莱是最不应该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他们几乎是社达剿灭的对象:身体残缺、体育成绩很差、毫无北欧感的面孔、天主教家庭。只有希特勒看破这个表象,任人唯才,组建了一个不传统的社会达尔文团伙。

从监狱出来,希特勒还开始着重建设纳粹党的组织。在基层方面,这个仅有三万党员的团体,划分了大区、分区,一直细致到街道支部。在上层,这个仅有三万党员的团体,竟然组出影子内阁了!一个巴伐利亚地区性小党,全国得票不超过2%,弄出了自己的外交部、农业部、新闻局……

当时这有点囧,但在金融危机以后,纳粹党一飞冲天,组织结构还是很紧密,不得不说和希特勒这时的安排有关系。

还有一点很少有人提到,纳粹党其实是个合家欢组织。

提到冲锋队,人们想到的是失业男青年聚众闹事。可是早期的纳粹党,是深受家庭妇女欢迎的。很多早期成员是妻子先入党,再鼓动丈夫来参加活动。比较著名的人物就有莱茵哈德·海德里希和后来的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那时,硬核右翼党派一般不接受女会员。纳粹党不但接纳妇女儿童,还特意搞些活动吸引家庭妇女。希特勒青年团(15-18岁)、德国少年队(10-15岁)、少女队,在现在看来非常邪恶,但一开始只是有益的课外活动。德国本来就很流行童子军,家庭妇女为了省点钱,把孩子送到纳粹营地参加体育运动,最后全家都变成党员。

希特勒的形象设计就有意讨好妇女,他因此一直不结婚,他的金源也常常来自资产阶级的太太们。至于这些太太们是看中他哪一点,在今天看来是个谜。

纳粹自始至终有种不搭调的“家庭价值观”,产生一些匪夷所思的段子。比如戈林苦追有夫之妇,并痴情一生;戈培尔的妻子向希特勒告状他搞小三(希特勒还找戈培尔谈话);希姆莱被丈母娘逼着买房……至于他们要么生孩子没够,要么搅基,都属于正常的。


4。军事支援

纳粹崛起的过程中,半军事化的冲锋队起到很大作用。

罗姆管理的冲锋队吸纳了大量退伍军人和失业工人,穿着一战时大量生产的褐色军装,招摇过市。从一开始,暴力支援就是纳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特勒团队以偏激的观点出名,他们可以一直宣扬这些观点,就是因为现场总是有冲锋队“维持秩序”,所有提出异议的人都被拖出去打一顿。冲锋队还经常去其他党派的集会砸场子,让别人无法发声。

这样搞,群众不会反感吗?当人们普遍对现状不满的时候,不但不反感,还成功吸引到更多人注意。

如果有两种观点,一种全面而中庸,另一种片面而偏激,前一种在得到赞许后很快会被忘记,后一种却在引发冲突后,引来更多追随者。现在互联网上的争执也是这样。

戈培尔在柏林发展势力,尽管他有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宣传思想,可是仍然要依托于办报纸和搞集会,没人看他的报纸、出席集会,信息就传播不出去。

反而是街头械斗具有最强大的宣传力。戈培尔故意让冲锋队到处斗殴,吸引来各种右翼势力,让纳粹在左翼主导的柏林迅速扩张。

到1933年,冲锋队的规模达200万之众,是军队的20倍。虽然队伍鱼龙混杂,但是在军队默不作声的情况下,对付其他党派是够了。在纳粹党进入国会、成为国会最大党、希特勒成为总理的过程中,冲锋队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在希特勒的《授权法》表决前夕,把国会里81位德共议员全部非法绑架。其他议员在生命威胁下,对《授权法》投下赞成票(除社民党外),完成了希特勒的独裁之路。

然后所有党派都被取缔,各邦政府被纳粹暴力接管。德国一夜之间不是联邦了,竟然用这种方法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一个流氓团伙,权力超越了德国历史悠久的军队和联邦,这是军队和工商界姑息养奸的成果。

暴力团这个问题上,外行谈武斗,内行谈赞助。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街头斗殴有街头斗殴的军备竞赛。冲锋队要制服、武器、训练场地、交通工具、行政人员,还要开会、吃饭、交流、联欢……而且冲锋队员是拿工资的。

长刀之夜以前,冲锋队员总是多于纳粹党员。因为党员要交党费,冲锋队则可以领钱。

冲锋队的开销,每个月可达几百万马克。希特勒出狱后买辆相当不错的新车,也不过花了两万马克。

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大资本家赞助,产业包括煤矿、钢铁、化工、交通等。这是希特勒筹集来的,代价是冲锋队“义务”协助镇压工人运动。

正因为希特勒有财源,他控制了冲锋队,不怕人气更高的施特拉瑟。希特勒还可以用“退党”要挟,让他稳坐领袖之位。保住这个位子非常重要,因为这时的纳粹党不是希特勒自己的党,但整个纳粹党在各地的势力扩张,最终成了希特勒个人的垫脚石。


5。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上面我们看到,希特勒的优势是有个人魅力、有意识形态、有组织建设、有军事支援。这让纳粹党在传统的贵族政治面前如一缕清风。

然而乱世英雄起四方,在中欧这块地界上,这么清新的组织,纳粹不是独一无二,还不是最厉害的。

这世上还有第三国际啊!

论哲学根基、组织建设,希特勒那点东西,和工会比起来就是小打小闹。

至于个人魅力和煽动能力,国会纵火案以后,一个季米特诺夫可以把整个纳粹党360度无死角打脸。他这样的共产国际还有二十多个。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纳粹党最初的路线是组织无产阶级,搞民族社会主义。包括戈培尔、罗姆在内的早期成员,都认为迟早要革容克贵族的命。

1920年,希特勒发表了纳粹党的“二十五点纲领”——因为民族性就是革命八字还没一撇,先得立宪法,希特勒也不能免俗——这个完全没深思熟虑的东西明确指出,要把垄断企业和大百货商店国有化、废除利息制度、向重工业课重税、土地所有权改革、废除地租制度。

希特勒独裁后,以上全都没做到。

埃卡特和希特勒想得挺好,要取得多数支持,必须依靠工人。可是在实际执行中,这个生态位已经被社民党和德共牢牢占据了。

推翻德皇的时候,工人阶级组成了社民党。后来(像很多其他地方一样)产生了类似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争执,分裂出德共。即使在纳粹党支持率最高的时候,两者支持率相加也可以和纳粹打平,然而两党是绝对不会联合的。

又然而他们内部打归打,其他人想从外面插一根针进去,也办不到。无产阶级一旦被联合起来,不会被几场打鸡血的演讲腐蚀。

纳粹党早期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一本正经地要打倒贵族和地主。只有希特勒知道,二十五条只是个口号,真正的朋友是大财阀。

所以希特勒不是那么理想主义,或者说,他的理想只存在于虚无缥缈的种族优越,和对斯拉夫人、法国人泄愤;真正有用的经济制度问题,他根本没多想,怎么都行。

德国革命后,面对坚强的左翼阵营,德国的煤炭、钢铁、交通、化工等产业急需一个政治势力打压工会。如果他们自己出面,只会激化劳资矛盾。纳粹党民族主义的外壳,正好可以和国际共产运动对抗。还能指责工会运动破坏社会秩序、破坏德意志传统价值、听信犹太人挑拨、伤害皇室使德国输了一战……

只要冲锋队和工会在街头械斗,大财阀的钱就源源不断流入希特勒的口袋。

看一个组织能不能成功,要看他们能不能分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

冲锋队在希特勒崛起的过程中这么重要,他们就是真正的朋友吗?

希特勒显然不这样看。真正的朋友是军队。

本来纳粹党那帮人,和多出身于贵族的德国军官团是说不上话的。不过一战以后,军队规模受到限制,纳粹私自组织的冲锋队反而迅速扩张。冲锋队里有很多退伍的下级军官,组织变大以后,心态也膨胀了,打算在纳粹夺权以后,由冲锋队接管陆军。

发现这个苗头,希特勒毫不犹豫地站在陆军那边,把冲锋队端了。长刀之夜,冲锋队长罗姆和他的亲信被处决,趁乱还杀了党内竞争者斯特拉瑟、前任总理施莱彻尔、各种“知道太多”的人。

一个组织从小型变成中型,中型变成大型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误。纳粹党达成10万+、进入内阁这两步,希特勒都做对了,好像是出于某种天赋。

成为国家级政党,马上和街头斗殴时代告别。希特勒知道,军队的战斗力不在于人数,正规军才是征服欧洲需要的力量。而且德国有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人民希望跟着一堆名字里有“冯”的人,重现当年的荣光。这种号召力,声名狼藉的冲锋队无法企及。

之后冲锋队大幅减员,成员合并到党卫队等其他部门。


6。风口上的猪

偶像明星的发迹史好像都要讲个类似的故事。

1919年10月,纳粹党成立不久,希特勒刚得到一些党内权力,就急着在社会上宣传一下,召开个大型集会。在花大钱造势以后,只有70个人出现在他组织的大会上,其中包括原来成员。

经过希特勒等人积极经营,又和巴伐利亚的右翼势力合纵连横,他们终于可以控制三四千人。于是啤酒馆政变,正规军一出现,现场三四千人作鸟兽散。

希特勒入狱打响了他的名气,到1925年底,纳粹成员有三万人。

希特勒找到正确路线,结识贵胄、吸纳资金,带领冲锋队到处打打杀杀,到1928年,成员约有10万人。当时德国人口有三千五百万。——到此为止,纳粹党虽然名气很大,人气实在惨淡。

不过十万人看上去也乌乌央央的,选选看吧。希特勒堵上血本参加1928年选举,戈培尔使上吃奶的劲拼命宣传,结果令人万念俱灰,纳粹党得票率仅有2.6%。第一大党还是社会民主党。

这个比较像公众号吸粉,找亲戚朋友凑几十粉,在同一个话题拼命写文章招来几千粉,蹭热点来几万粉,以此为基础写了三四年,升到十万粉……不温不火的,说明这个公众号的内容有硬伤,大概是话题方向选错了。

另外,抽奖、送礼、线下活动都搞过了,成绩不过如此,这个公众号的潜力基本到头了。

谁想时来运转。

1930年选举,纳粹党支持率突然飙升,得到18%选票,已足够成为第二大党。

同时,德共、基督教党派的支持率也上升,其他党派得票率都下降了。——也就是说,极左和极右吃掉了中间派选票。

原因显而易见,重点在年份,1929。

1920年代末,德国人过得十分幸福,逐渐走上小康。一战赔款额降低,通货膨胀也控制住了,还借美国外债大发社会福利。

1929年,美国发生股灾,德国面临旧债到期、借不到新债的情况,又失去了美国市场,是欧洲受创最重的国家。工业产值滑坡、中小企业破产、百万劳工失业、银行倒闭。

这时候,本应负起责任的国会,展现出共和制虚弱的一面,没有共识,就地解散。焦头烂额的人民迎来的不是救市计划,而是选举。而选举以后事情更糟了,多达14个党派进入国会,所有开会时间都在吵闹,无法通过任何法案。

这起不幸的事件,希特勒却是最大赢家。

初步胜利后,希特勒食髓知味,认为他还可以再挑战一下总统之位。1932年总统选举,希特勒得票30%,兴登堡49.6%。因为没人过半数,再来第二轮投票,希特勒36.8%,兴登堡53%。——老总统兴登堡连任。整个过程中,希特勒上蹿下跳,兴登堡只做过一次电台讲话,他这时已经85岁。

看上去,纳粹党的胜利只是一起暂时的闹剧,他们永远也过不了半数,根基比传统政客差远了。只要经过足够的时间,这个风潮会过去的。

希特勒不会给人们反应时间。倒不是他认识到机会转瞬即逝,他深信自己是天选之子,和时机无关;而是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必须在他有生之年打下生存空间、杀光犹太人。这个紧迫感不知从何而来,但给他的很多错误埋下伏笔。

1932年,国会又被解散。7月进行大选,纳粹党进一步得票37%,成为第一大党。

新国会还没开始工作,就和兴登堡指定的总理产生纠纷。国会弹劾总理的同时,总理解散了国会。这一年11月又选一次,纳粹仍然是第一大党。

500万劳工失业,政府却忙于内斗。1932这一年,仅联邦级别的选举就进行了四次。到处都是竞选引起的游行和械斗,人民越来越不满,选票越来越分散。国会席次分散,更难通过法案。

各党派分歧之大,连个总理都选不出来。经济危机以后,五位总理都是兴登堡用宪法第48条的“紧急命令权”指定的。1929年到希特勒上台,“紧急命令权”被使用190多次,通过了62个以上的法案。国家实际上已处于兴登堡的独裁统治中。

兴登堡固然是个保皇派,却不是个自私的人,他忠于以前的皇帝,并不想自己当皇帝。他一再使用总统特殊行政权,是因为没有办法,国会屁事不干。人民可以理解老总统的无奈,也接受他的紧急命令,毕竟他是国民选的。

这就为希特勒的《授权法》打下心理基础。这是多么神奇的发展,一场经济危机,独裁的优越性完全体现出来。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指定为总理。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请看上一次大选结果,最右边一栏是获得国会席位。问题来了,国会有584席,如果由任意数目的政党联合成绝对多数(293席),有几种组合方法?

而且,由于之前说过的原因,社民党和德共是绝对不会联合的。又由于在做人的道理上有严重分歧,两者也绝对不会和纳粹党联合。又已知社民党支持共和,德共反对宗教和皇帝,中央党来自天主教,国家人民党和兴登堡想迎回皇帝,那么兴登堡会怎么组织这届内阁呢?

显而易见,最简单的解法是纳粹+国家人民党,看看能不能联合中央党。

唯一的问题是,纳粹党领袖极端自恋,只接受总理之位,不然不合作。几经权衡,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这个决定对纳粹党非常重要。由于连续选举,纳粹党正在破产边缘,冲锋队无法运作,赞助人都在默默离开。过一段时间,纳粹党会自行崩溃。成为总理,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希特勒又赌赢了。

希特勒上台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毕竟纳粹是当前第一大党。尽管只有33%支持率,缺了它还不行。在此基础上,帕彭等人才和希特勒谈条件,进而向兴登堡进谗言。希特勒可以说是被民意拱上去的,尽管不是绝对多数的民意,也是相对多数。

而且之前四个总理都是指定的,也没怎么样,他们连位子都坐不长。但是对希特勒来说,这是站在风口上,猪要上天了。


7。称得上还不错的统治

1932年11月选举,纳粹党得票率33%。这是二战结束前最后一次公正的选举。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以中央党不合作为由,解散国会,进行选举。因为内阁是总统指定的,选举结果不会改变内阁安排。希特勒显然认为,这次选举会让他得到更多国会席位,通过法案容易一些。距离上次选举才三个月,他为什么这么自信,此时此刻还是个谜。

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纳粹党占领各地德共党部,逮捕德共领袖。

1933年3月5日的选举,这么折腾以后,纳粹的支持率也只有44%。德共的支持率12%,仅比上次公正的选举低4.5%。这说明国会纵火案对民意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影响。

说这些,是为了烘托下一个信息:1934年8月,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决定授予自己总统之位,进行公投,获得88%支持。从这以后,希特勒才成了“元首”,这时他才45岁,从政仅15年。

当然,这次公投有很多暴力和舞弊行为,但是数据分布说明里面有很多真实成分。比如说东普鲁士(这时是一块飞地)支持率最高、城市支持率低、以前德共活跃的地区支持率低。

再加上一点,之后不久,德国军队宣誓对希特勒本人效忠,希特勒没有任何办法要挟他们这样做,进一步说明这时的希特勒是得人心的。

这好比董事会随便提拔一个部门经理当CEO,试用期一年半。时间一到,这人把董事长开除,没人有异议。这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首先,在今天的人看来是天方夜谭,希特勒带来了和平。

整个二战能开始的基本条件是,一战以后,所有国家都不想打仗了。包括德国人在内,只希望和平与发展。因为希特勒早期信誓旦旦地承诺了和平,德国人才容忍他的其他行径,后来英法美的绥靖也出于同样原因。

上台以后,希特勒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提议解散德国军队,销毁所有进攻性武器。——只有一个条件,德国的所有邻国必须做到同样的事。——合理吗?太合理了。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德国也没真的解散军队,还闹脾气退出了国联(联合国前身)。

虽然结果不太好,讲道理的话,似乎还真不能怪希特勒,要怪其他国家不配合。至少德国人都是这样想的。

紧接着,德国和波兰签订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尽管德国一直在暗中扩充军队,但直到二战开始前为止,希特勒和他的各级手下都不断重复他们有多热爱和平。

普通国民虽然反感凡尔赛条约,但像所有正常人类一样,他们也不想送命去表达这种反感。在和平的前提下,说几句狠话是得人心的,能弄回来点土地就更好了。人同此心,今天我们可以说当年的德国人民贪婪,但换成谁都这样。

第二,沙赫特博士主导的经济改革成绩卓著,很多人都提到这一点。从希特勒上台到二战开始前,失业率一路下降,GDP增长102%,国民收入翻了一倍。在经济危机后,这一成就让国民非常惊喜。虽然之后全面转入战争经济,给全国中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希特勒本人对经济没什么想法,他不支持资本主义,也不支持社会主义。希特勒理想中的经济是,工人不罢工,雇主不开除,所有人都有工作,薪资都很低,还不许跳槽。

这叫什么?这是欧洲封建制度。希特勒对经济的理解就是,所有人在封建道德约束下,工人安贫乐道,雇主乐善好施(向纳粹党捐款),所有人各安其位,为领土扩张奋斗。很好,这很普鲁士。

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出来,当时的德国人民在心态上还处于旧社会。人们想要领主、骑士、国王、皇帝、教皇。政客不重视经济,只重视军事,GDP一半花在军队上才正常。希特勒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脑子过时思想,认为领土扩张比经济发展重要,民族比国家重要。相对于现代社会运行真正需要的货币政策、教育制度、福利分配等,这些想法太单细胞,却是唯一能被人民理解的。

第三,力量来自欢乐。1930年代,纳粹党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公司。工会不让搞了,薪资那么低,怎么办?旅游啊!希特勒把所有工人的年假延长到两到三周,包下湖畔、海滨,建度假村、买邮轮,让工人用很便宜的价格使用。仅在1934年,有200万工人参加了这种旅行。

冬季去阿尔卑斯山滑雪,车费、旅馆、吃饭、器械、教练全包,一星期只用11美元(相当于现在200美元)。

不过战争开始以后,旅游活动停止,度假村成了烂尾楼。

希特勒让保时捷公司制造一种工人也能买得起的汽车,保时捷老板看了计划,说他做不了。“力量来自快乐”接下这个工作,于是就有了德国大众。不过战争开始以后,分汽车的计划也停止了。

纳粹德国不允许工人组织社交活动,于是举办大量音乐会、放电影、体育活动、比赛、舞蹈班、心理辅导、画展、野营……应有尽有。战争开始以后,这些也停了。

1934年,从邮轮上下来的德国工人,兴奋地向亲朋好友分发礼物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一天战争会开始,这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这就是所谓独裁,人民接纳了一个人的一个优点,就必须接纳这个人的全部。如同一场不能离婚的婚姻,一旦问题发生,只能走向玉石俱焚的结局。


8. 只要还在胜利,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在1936年,如果希特勒对军队说:“我们现在要同时和英国、美国、俄国作战,展现你们的忠诚吧!”——军队一定立即哗变,就算德军也一样。这太疯狂了

问题是,这一年希特勒只派了区区三个营的步兵进入莱茵区,只要法国方面哪怕开一枪,这几个人必须掉头逃跑。在德国人眼里,莱茵区是德国领土,非军事化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加上目前法国和俄国正在形成联盟,明摆着针对德国。德国扩一下军,宣誓对自己领土的主权,非常合理。

然后,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法国,没有放一枪。希特勒试探成功。

接着是合并奥地利。虽然历史上羞辱奥地利最严重的是普鲁士,但那本质上是德意志民族的内部矛盾。当谈到“生存空间”的时候,德国人永远留着奥地利的分,这好比中国左岸和那啥……算了还是不比方了,你们已经懂了。希特勒本来就是奥地利人,在成为总理以后,好不容易才解决了国籍问题。合并奥地利众望所归,没问题。

再然后是苏台德区,这种问题在今天都无解。捷克斯洛伐克本来属于奥地利王国,分裂以后,苏台德区留存了大量德意志民族人口,这些人一直想带着土地回归大德国。由于前面的胜利,希特勒胆子壮了,要求“收复”苏台德。这时英国的搅屎棍本色大爆发,加上所有人对和平的期盼,和希特勒一直以来向往和平的表演,英法决定支持希特勒,以避免引起战争。

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最坏的恶意猜测别人。如果一个人不是坏就是蠢,先假定他蠢。英法的绥靖政策,一般被认为是“蠢”,不过至少在英国首相张伯伦身上,我们可以肯定,这就是坏(而法国人是蠢)。由于英国独特的历史原因,张伯伦认为自己和德国贵族比和英国平民还亲。他是个日耳曼种族主义者,崇拜普鲁士军国主义,和德皇威廉二世是好友。

德国侵犯苏台德,在张伯伦眼里,是德意志民族对斯拉夫民族的胜利,是我们大家的大胜利,与有荣焉。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趁势拿下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希特勒蠢了。

这个时候,在英国最高层真心想和德国干的,可能只有丘吉尔。丘吉尔这个人,抽烟喝酒、好吃懒做、脾气暴躁、目空一切,可是大节不亏。丘吉尔知道,欧洲已经不是个封建的欧洲,国家认同高于贵族血统、民族成分。丘吉尔知道自己属于哪边,政府应该代表英国人民和德国干,而不是以征服者的种族优越感沾沾自喜。

到目前为止还没开战呢,历史上的“大德意志”基本已经复原了。如果停止在这里,希特勒将是历史上最传奇的外交家。有这种成绩,人民对他的支持当然也到达顶点。

可是,没有人会在牛市抛售。于是开战。

希特勒最大的错误当然是两线开战。两线对他来说的意义是不同的。西线是统合日耳曼民族,所以侵略并不残暴,既成事实以后,遭遇的抵抗也不强烈。由于前面说过的,张伯伦等一批英国贵族对德国的特殊情结,英国坚决不投降这件事,让希特勒十分意外。东线则是为了“生存空间”,把上面已经住的人口清空,住上日耳曼人。希特勒本来就打算饿死斯拉夫人,留下少数给德国人当农奴,大屠杀根本不需要借口。

出于这个目标,东线比西线还必要。按希特勒的估计,二战前八千万日耳曼人口,会在100年后增长到2.5亿。那么进攻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确迫在眉睫。

想像你是个魏玛共和国的年轻人,看了《我的奋斗》,接受这整个逻辑:英、奥、北欧、法国北部是朋友,他们心向我们;斯拉夫人低等,他们占着土地是浪费;德国人口会爆炸,不侵略我们会饿死;犹太人隐藏在我们中间,随时准备背后捅刀子。——那么,你也会赞同希特勒的战争计划。

当然,上面有四点大失策:第一,西欧日耳曼人不想成为德国的一部分,挪威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把德国海军打成蒙古海军,虽败犹荣。英国更是举国和德国死磕,最终磕死了德国。

第二,斯拉夫人不低等,打起仗来满身都是光荣。

第三,日本和德国的联盟,不但没有帮忙在东方牵制苏联,还把美国拉进来了。这是谁选的队友来着?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100年后就是现在,德、奥、北欧人口加起来还不到2.5亿的一半,还在持续减少,根本就不需要额外的生存空间啊!1970年以后,美国粮食生产进入疯狂状态,现在满世界找人买他们的农产品,德国不需要那么多耕地。二战白打了!

这是多么悲催。

1941年的冬天,当古德里安在莫斯科城外意识到这场仗打不赢的时候,他和他的士兵已经无路可退。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不能投降止损的。议和需要合适的时间点,而这个时间点,在1941年以后一直没出现。

这期间,希特勒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突出贡献。带兵必然会看兵,兴登堡说得对,希特勒不过是一个奥地利下士,在失败面前进退失据,很快走入癫狂。

这就要说到,希特勒算不算个伟人。

在很多崇拜力量的小年轻看来,希特勒从一文不名混到侵略地球,也算很伟大了。

这里面的问题是,一个政治家的目标根本不应该是“让自己伟大”,不是打大仗、做强人、玩大棋盘。而是如何避免自己的民族陷入危机,即使以牺牲个人名誉为代价。

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徒,但是不应该带着全国人民去赌博。当全国人民这样期盼的时候,能站出来拉住这架马车的才是伟人。这种伟人通常在历史上籍籍无名,这也正是他们伟大的地方。

德国走上战争之路,是一系列偶然条件同时发生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这种战争很难再发生。另一方面,当所有偶然条件都凑齐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换一个时间地点,经济大萧条来临的时候,人民难免慌不择路;后来经济恢复,加上对邻邦连连大捷,也难免不得意忘形。

换一个人,和张伯伦相识十年,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很难不认为英国已经垮了,回头再去打苏联。要赶在孩子生下来之前打下生存空间啊。

一些耳熟能详的话,不懂事的时候以为很容易做到,比如“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懂事以后才知道,做不到的。


对评论的回答:很多人提到,“刹住马车”与“绥靖政策”有什么不同?希特勒和历史上那谁、那谁、和那谁,不是一样吗?

是侵略战争和抵抗战争的不同!

侵略者才有刹不刹车的选择,抵抗者可以选择“拼命”和“装作一开始就同意享受过程”,没有中间选项。而绥靖政策就是个中间选项,妄图用土地换和平,让别人看出色厉内荏。“刹住马车”是务实的军国主义,而“绥靖政策”是不务实的和平主义。

当然你可以引用小学班主任的名言“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为什么不打别人?”——那他最好打赢,并且掌握之后100年的国际话语权呗。又没打赢,上国际法庭现眼,被安上个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平罪”,这不日了狗吗?

然后,就说到希特勒有没有可能打赢……拜托……

秦始皇都不敢在一代人以内统一欧洲,连英吉利海峡都渡不过去,招美国不等于招嫖吗,连苏联多少士兵都没查清楚,还殖民东欧……还有那叫殖民吗,懂不懂殖民啊,真是贫穷限制想像力。当然以上每个事件都有小概率可能发生,下面问题来了,如果赌一次有50%赢率,连赢10次的概率是多少?


user avatar   gu-du-zhe-87-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一个领导人及其党派承诺你不用交税,有工作,即使失业也有补助,且家家户户有汽车有食物,有住房,不允许资本家哄抬物价,孩子教育学费还能减免,民族荣誉感增强,还能获得失去的领土。你愿不愿意选这个领导人。

虽说人民是狂热的,但人民并不傻,如果没有实际利益光有口号,人民并不会选择希特勒。而事实上,希特勒的确做到了大部分承诺,战争开始前,希特勒的评价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甚至是和平主义者,德国人民对其死心塌地也不难理解。

至于谁来为这套福利制度买单,自然是犹太人及占领区人民。战争越成功,人民越幸福,德国人民支持战争也就不奇怪了。

顺便说一点,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的政策本质相同,即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达到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但需要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希特勒的经济政策需要搜刮犹太人占领区来补贴财政缺口,至于美国则非常聪明,两头卖武器,大发横财,说白了也是靠他国的钱来肥自己的钱包,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坑了英国一把。


user avatar   wang-tokam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以上大多数回答。


题主的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为什么希特勒能让这么多人为纳粹事业卖命?” 如果从“现代性”国家的角度出发,一战期间欧洲各国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军队又与“为国卖命”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呢? 这种国家的绝对权力就是现代性的产物。


不同于前现代,现代国家的特征就是它无所不至深入毛细血管的国家权力:中国古代的农民可以逃入桃花源躲避战乱,19世纪初的英国工人们可以联合起来砸碎抢走他们饭碗的可恶的机器,巴黎公社的社员们可以占领一个大国的首都。


而到了19世纪,国家能够从源头上评估所有的收入与财富并向公民征税,丝毫无需征得被收税者同意;今天,它能储存并调取任意公民的信息;它也直接为公民的绝大多数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手段(就业,退休金,家庭津贴)。现代性的国家比以往任何国家都更多地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个体的出生与死亡,创造的价值,日常的消费,乃至身体与患病都成为官方统计数字的一分子,从而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知识工具。在这种“全体国民”的庞大叙事之下,每个独一无二的公民个体只能被视作国家的一颗螺丝钉,个体的主体性何在?


公民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庞大的福柯式的“全景监狱”之中:他们知道自己处于国家机器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监控之下,从而自觉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公民会选择为国家卖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化认同,更是一种对权力构建出来的社会话语秩序的自主服从:“我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应该爱国,我应该为国效力”。


在纳粹统治的高压之下,事实上公民在为什么精神卖命,相比而言都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留给他们的反抗空间又有多少呢?恐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剩下斯科特式的开小差,传播谣言等“日常生活的反抗”了吧,可这些本来是用于形容东南亚小农社会中无意识的农民的。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我的意思:现代国家的权力,在战争时期就具体表现为全民动员的能力,这是一个现代国家所必备的条件,不是哪一国独有的,而纳粹与其他现代国家所不同的,正是它把现代性中理性、秩序与二元化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至于你说蒋记中国这样的国家无法动员全体民众为国卖命? 这很明显是体质落后于时代了。)




2018.9.5

这回答怎么又有人点赞了。

那就顺便安利一波自己的两篇相关文章吧:

灰堡魔法师:驯服偶然:“治理术”与统计学的诞生

灰堡魔法师:军训,权力与秩序:一种理论的分析


user avatar   peng-peng-54-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象一下,清朝末期,列强逼着中国签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各种割地赔款,整个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突然间,出来一强人,用不到10年的时间,推翻清政府,带领国家经济起飞,吞并朝鲜半岛,越南,缅甸等等国家。用6个礼拜直接占领日本。

你对这个强人会是怎么个看法?


user avatar   ertou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号正好更新过这个话题,公号也是“九边”。

1、一战后的德国形势

写本文前我专门了解了下,发现大部分人对纳粹的了解并不多,不少人竟然以为纳粹是暴动上台的,还有人知道纳粹是民主选举上台的,但是却以为单凭希特勒的口才靠忽悠就上台了,这个也想简单了,其实纳粹上台这事是个系统性工程,复杂程度不亚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变革,我们今天就专门说下这事。

德国一开始是一盘散沙,现在的德国那块地界上有三百多个大小邦国和自由城市。

后来这些小邦国团结在“以武立国,炮弹降生”的普鲁士周围,统一建国,普鲁士的国王成了后来的德国皇帝,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是俾斯麦搞的那个,我们将来会讲俾斯麦,到时候大家就知道这个第二帝国是怎么回事了。

那个普鲁士是一个骑士团建立的国家,六百年中天天生活的重点就是打仗种地,平时种地,需要的时候去打仗,可以称他们为“武装农民”,或者“农业重金属骑士团”,不过一般说法叫“容克地主”,整体制度和我国秦国有点像。

后来以普鲁士为中心建国后,这些武装地主一部分把地卖了去当工业主了,大部分继续在帝国陆军中服役,大家一般说德国陆军跟其他国家的不太一样,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我们一会儿还会继续说。

后来这个第二帝国挑起了“一战”,同时对沙俄和法国开战,几年后打败之后崩溃了,国家也就共和了,成了魏玛共和国。

这里有个问题,啥叫共和呢?

共和就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是相对之前的“帝国”而言的,之前的那个帝国倒也不是德皇一言九鼎,但是主要代表的是他们普鲁士军官团和工业资本家,这两伙人要开战,前者要称霸欧陆,后者要去抢原料抢市场抢殖民地,所以都着急开战,德皇是他们的代言人。

大家注意下,但凡说“一战”是德皇好大喜功搞出来的人,基本都是连民科都算不上的那种,而且处于鄙视链最低端,我们称之为“百度百科抄手”。政治从来都是一伙人的事,不是某个人的事,在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得考虑大臣们的看法,更别说欧洲国王或者皇帝权力小的多,更得考虑各方的意见。而且大家要知道,后来战争打不下去了,德皇就被陆军给轰下了台。

陆军为啥这么冲动呢?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赶紧结束战争弄不好他们自己也会被拆分。德皇跟大清皇室一样,大家让他退位他在那里死撑着,一旦军官团给他发消息让他退位,立刻就退了,在德国,没有陆军的支持,谁也玩不转。

就这样,德国结束了帝制,变成了共和政府,代表德国保守天主教人群的“天主教同盟”,代表工人利益的“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等等,各种党派坐在一起共商大事,哪个党支持的人数多哪个党就出任政府首脑,每个决定都得占议会大多数的人同意才能操办。

而且由于当时乱的一团,皇帝没了,新政府又没有威慑力,政府首脑只好向陆军求援,让陆军出手稳定局面,作为交换,政府承诺不会对陆军展开清洗,陆军还维持自己的生态,农业重金属气质的德国陆军就保留下来了。随后德国陆军对各种暴乱群体进行了血腥镇压,很快稳定了形势,希特勒就是那个时候给德国陆军做探子,平时到处溜达,看看有没有人在搞事情,溜达来溜达去,就溜达到当时还不到百人的纳粹党集会去了。

一般认为,魏玛共和国一建立的时候就宣布了自己的死亡,说的就是上边的事,它从来也没能控制住陆军,陆军是个独立王国。不止陆军,德国各界都不看好共和政府,德国人和俄国人一样,从来也没有过共和基因,后来要不是美军用刺刀顶着他们搞共和,现在的德国估计还是帝国。

这也是为啥大家经常能听说“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没有共和者的共和国”。这个魏玛政府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大家对他的看法是对的,政府倒是民主了,可惜啥事都搞不定,乱哄哄的,当时要求所有决议都得绝大部分人同意才行,问题是没哪个决定一开始不伤害任何人就能操办下去,所以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而且当时德国正处于风雨飘摇时期,刚刚战败,人心浮动,而且欠了列强们一屁股前,目测这辈子都还不上,怎么办?

政府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狂发纸币,德国那些年的通货膨胀跟后来的蒋委员长时期一起列入了人类历史上三大通货膨胀,魏玛共和国多多少少算是搞了个人造奇观。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大家知道一件事就行了,当时德国人买东西的单位是“百万亿马克”,而且几乎啥也买不着。下图就是当时的货币,大家注意下,那个Billian,在英语里是“十亿”的意思,在德语里是“万亿”的意思,也就是说,下图这张钱就是一百万亿,好几沓这种钱可以买半个苹果:

老百姓水生火热,政府又啥都做不了,这更加坚定了大家觉得“民主垃圾”的观念,准备一有机会就推翻。

不过好在那些年他们有个金融术士,也就是传说中的沙赫特。下边这个穿西服的就是,有几年他成了希特勒的小伙伴,天天在一起呆着,直到希特勒把他关进集中营。


沙赫特有美国基因,这里说“基因”而不是血统,是因为他几乎所有行为都是美式的,唯独自己是个德国人,他爹很早就移民到美国去了,他在美国金融界有很深的人脉。后来审判纳粹战犯,沙赫特被无罪释放,就跟他是半个美国人有关。

一般大家说起沙赫特,就会说他是“金融天才”,其实大家日后注意下,几乎所有金融天才全是“关系天才”,能联系上大佬,能从大佬那里拿到资源,然后搞定事情后还回去。我们前段时间说李嘉成,其实也是这个套路,跟汇丰有很深的交情,可以用汇丰资源去给自己搞事情,跟汇丰大班情同手足。

德国那些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还不上英法的钱用滥发纸币来赖账(协议上说是用马克来还钱,德国政府就印几卡车钱给英法还回去),还有就是国内没有硬通货,买不到国际上的商品,工业原料也买不到,自己工厂没法开工,工人们拿不到工资,恶性循环。

真正解决方案就是去美国贷款,贷到美元,买美国机器,工厂开工,生产东西卖钱,赚钱后还钱。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谁也搞不定,没那层关系,口才也不行,沙赫特牛逼,直接找到美国当时实际的中央银行主席JP摩根,说服了美国银行团,拿到了贷款,稳定了物价,重新发行了货币,美国人也承诺买德国人生产的东西,德国工厂开工,老百姓重新去上班拿工资,国家迅速稳定了下来。

而且当时美国有大量的资金没地方去,就跟我国老百姓有钱还没地方投资一样,钱多烧手,甚至有人跑去苏联投资了,给借钱给苏联人,让苏联去美国买挖掘机和机床,然后挖出来矿卖了后再连本带利还给美国人。一些资本家竟然跟革命导师列宁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个背景下,连苏联都敢投资,并且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先期进入德国的资金回报率都不错,有人开了头,鼓励了其他人,大家都去德国投资,在德国修公园,修剧院,修公路,修工厂等等,德国老百姓要求低,工资低,上班后都稳定了,德国局势终于稳定了下来。

2、希特勒在干啥?

他在坐牢。

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讲到了希特勒从一个奥地利人顺利成长成了一个在德国游荡的无业游民,《不喝酒不纹身不乱搞,“好青年”希特勒的三十而立》,大家看完本文有兴趣可以看看。

希特勒很早就发现德国共和政府完全是扯淡,所以他号召大家推翻这个毫无建树的政府,可是完全没想过自己一下士,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大的事,所以他后来发动了啤酒馆暴动,很快就被警察给扑灭了,这事在当时就是个大笑话。

他是奥地利人,所以很多人茶余饭后唠嗑的时候就说“有个傻逼奥地利下士说要暴动”,另一个人说“他不是波西米亚人吗?据说他打扮的像个波西米亚人”,传来传去,希特勒就成了个“波西米亚下士”,其实希特勒都不一定知道波西米亚那地方在哪。

不过当时的德国法院明显是偏袒他的,因为当时共和政府如此不得人心,以至于法院重点修理的就是共和主义者,像希特勒这种搞事的无业游民,当时的德国每天都得枪毙一大堆,唯独他犯的是“试图颠覆政权罪”,只判了五年,而且9个月之后就可以保释,甚至都没说要驱逐希特勒,明显就在说“好小伙,出来接着干”。

从监狱里出来后希特勒被禁止到处溜达,所以他专心致志地写书,众所周知,他的书比较神奇。《我的奋斗》,那本书一开始每年能卖几千本,不温不火,写的乱的一团,就跟个精神病人呓语似的,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而且内容非常多,八百多页那么厚,据说当时全德国只有三个人看完了那本书,其中包括帮他校验的那俩人,他自己都没读过一遍。

等到二战爆发后盟军情报部门的人准备系统地研究下希特勒,把这本书找来,发现这个希特勒小伙非常实诚,十几年前就把自己要做啥都写书里了,而且严格按照书里的路线图来操作,吞并奥地利,收回捷克苏台德地区,拿回旦泽走廊,灭了斯拉夫人和犹太人,进攻法国,进攻苏联。。。后来有人说,你可以说希特勒任何坏话,但是不能说他没把他的计划告诉你。

希特勒出狱后,他的纳粹小伙伴已经四散奔逃了,好不容易聚拢几个,但是整体活动陷入了低谷,根本没人听他说他自己的主张,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希特勒最缺的两件事,一是混乱,二是钱。

希特勒的所有行为,必须建立在大家对现实强烈不满,才会有闹事的冲动,才会搭理他这个奥地利下士,但是我们刚才说了,1924年德国的形势就稳定下来了,工厂也开工了,老百姓尽管不爽,工资低,但是凑合着过呗,又不是不能过,希特勒的那种激烈的政治主张自然就没人鸟了。

此外他还需要钱,而且不是小数字,是个天文数字。纳粹后来有好几万脱产党徒,几十万的党卫军冲锋队,1933年大选的时候,纳粹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竞选宣传,在墙上贴了100万张彩色招贴画,800万个小册子,还有1200万党报特刊,一天举行了3000个大会,几千辆卡车装了大喇叭全国溜达造势,希特勒和纳粹高层们坐着飞机全国各地跑,到处演讲。你们想象下这需要多少钱。

所以纳粹运动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低谷,没有任何机遇,也没钱,希特勒本来就要平平淡淡过一生了,突然机会来了,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3、1929年大萧条爆发了

“大萧条”的原因现在也没共识,大家知道那个“开飞机撒钱”的伯南克吧,少年天才,26岁就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他一辈子就在研究大萧条,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说法,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反正大家知道当时发生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就行了。

危机是在美国爆发的,但是其他国家一个都没跑得了,在东亚,日本经济遭到重创,直接导致了日本为了转嫁矛盾开始了侵华战争,在欧洲,经济最脆弱的德国几乎立刻就跪了。

因为当时德国依赖美国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首先德国工厂开工的资本是美国提供的,没有这些钱,很多原料都买不到,其次生产出来的东西主要是卖给美国的,现在美国崩溃了,德国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了,而且美国那边也没钱了,要把投资在德国的钱拿回去,这下德国可是惨透了,几乎瞬间,德国五百万人下岗待业,剩下的工人也因为工资问题天天罢工示威游行,国内到处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息。

4、左右逢源希特勒

乱起来,梯子就有了。大家都绝望了,希特勒来了,他说他有办法。

纳粹党到处串联,大家知道纳粹的全称叫“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吧?很多人觉得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惊小怪,其实“社会主义”这个词出现的非常早,最早可能是基督教里的观念,强调的是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种“不抛弃弱者”的思想在里边,还有“平等”的意思,这不就是整个《圣经》里说的内容嘛。

所以希特勒他们赶时髦,以前他们党叫德国工人党,意思是站在工人一边的,骗选票,后来干脆加了个“国家社会主义”,其实他做的事既跟工人没关系,也跟社会主义没关系,真正有关系的德国共产党被他们后来给屠了,尽管德共势力比纳粹大的多。

当然了,回到当时谁都可以去拉拢工人,但是拉拢这事需要资源不是,所以希特勒需要赶紧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钱。

向谁找钱?当然是谁有钱找谁,那自然就是德国工业资本家了,从这一刻起,纳粹就把工人们给卖了换钱了。

这时候就看出来希特勒的鸡贼,大家一般对他的印象是一个小胡子跟个精神病似的狂喷。

但真实的希特勒是一个既勤奋又温和的人,不怕苦也不怕累(最近几年解密的情况来看,希特勒有长期服用海洛因和冰毒的习惯,具体可以见我们这篇文章,《纳粹释放出来的恶魔,如今感染一亿人》),更重要的是,他非常细腻,仔细制定各种计划,研究各种人的心理需求,就在1930年左右,希特勒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流程,准备一举拿下德国工业和金融领域大佬。

首先他利用关系,逐个串联德国工业巨头,先拿下的就是法本化学。

如果对二战有了解,就太熟悉这个公司了,这个公司在二战前就是德国工业巨头,后来生产毒气其克隆-B毒死犹太人的,就是这个公司,希特勒向他们承诺,将来如果自己上台,将会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法律禁止工人罢工,二是国家会向法本公司提供大量订单。

现在已经没法知道具体细节了,不过确认的一点是,希特勒确实是说服了法本化学高层。这个公司斥巨资资助纳粹上台,整个大选期间,法本工业提供了近一半的大选经费,是个天文数字。后来法本自己搞了个集中营让劳工战俘犹太人给他们干活,干死算,跟纳粹基本是一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些企业战后遭到清算,不过法本有美国背景,清算的方法是把这个公司拆分成了仨,巴斯夫,拜耳,赫斯特,对,就是生产蟑螂药的拜耳,都是世界前五的化工巨头,相当于换了个马甲继续混。

通过法本,希特勒又秘密会见了其他工业巨头,挨个说服了他们。而且希特勒非常机智地吓唬了那些工业巨头,表示如果不支持自己,将来“德共”在德国上台,你们这些大资本家就等着被挂电线杆吧,对,当时德共在德国的势力比纳粹要大得多。总之,工业资本家们都接受了希特勒的观点,表示愿意出钱资助。

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果,如果没有一个企业支持你,大家也都不理你,如果很多企业支持你,剩下的会迫不及待的加入你,比如那个克虏伯公司,造大炮那个,他们的头目极其鄙视希特勒,希特勒刚起步那几年,他说希特勒是个小丑,是个恶棍。

不过等到希特勒出现了要上台的迹象时,克虏伯大佬立刻变脸变的比冲马桶都快,成了希特勒铁粉,一直追随希特勒,战后也被清算,不过也躲过去了,现在还在卖电梯。而且大家知道,现在的克虏伯又叫蒂森克虏伯,那个蒂森,也是当时的钢铁巨头,也是纳粹的铁杆支持者。

等到希特勒串联了工业界之后,金融界也坐不住了,他们也得对未来押注,看来看去,最后觉得可以支持希特勒,就这样,一个以前连帝国银行门都不让靠近的奥地利农村屌丝,竟然在一群德国金融巨头面前侃侃而谈,兴高采烈地说,先生们,你们的投资会影响未来一千年。

而且大家要知道,德国当时无论是工业还是金融,背后都是华尔街资本,这两个行业对希特勒投资,也就是代表了华尔街的态度。

最后一个关节,是帝国陆军,在德国,没什么事能绕过帝国陆军,尤其是陆军军官团,如果他们不满意,啥事都做不成。

当时有三个德国士兵在军营里散发纳粹的小册子,被军事法庭抓起来要审判,希特勒跑去法庭上作证,他反复强调,自己尽管已经退役,但是永远是巴伐利亚军团的军人,毕生的努力就是恢复德意志陆军的荣光,而且他私下里让戈林(他的助手,前空军王牌飞行员),向军队喊话,将来不仅要撕毁凡尔赛条约,解除列强对德国陆军的限制,还要大规模扩军,陆军在犹犹豫豫中接纳了希特勒。

到此为止,希特勒也就完成了布局。德国工人,工业主,金融界,还有军方全部表示了对他的支持,而且都想利用他来实现他们各自的目标,没想到被希特勒给算计了,他的人生也就走上了新的阶段。


user avatar   li-b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

你是一个在柏林洪堡大学就读的法学系大二学生。你出生在威斯特法伦(Westfalen)的一个路德教牧师家庭。你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战战败后的屈辱,也曾经体验过魏玛政府经济崩溃后饿肚子的窘迫。在你家中的马克化为废纸,连买面包都成为一种奢望的同时,你发现附近街区的犹太商人由于有金银等硬通货过着优裕的生活。你还听说正是这些犹太佬的囤积居奇导致了经济困难,他们还支持那些到处发动暗杀、引起骚乱,组织街头暴行的赤色分子,是德国战败的罪魁。

你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使命感,在中学时期就加入过自由军团的外围组织,和红色青年团在街头大打出手。但进入大学后,你发现德意志人民党、自由军团及其它右翼组织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手段来拯救这个国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你陪朋友去参加一个新兴右翼政党的集会。这个纳粹党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先生在演讲中将矛头直指犹太人和德共,他许诺重振德国经济,消灭失业;他宣称将领导德国重整军备,洗刷一战战败的屈辱。你觉得这个人讲话有些托大,但至少很有胆识。于是你加入了纳粹党的青年团,准备看看这个党到底能搞出些什么名堂。

结果那位演讲者的“大话”一步步化为现实。纳粹党很快就掌握了政权,迅速恢复了经济,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失业率从30%降低至0,人们不再受冻挨饿。贫富差距缩小,工薪阶层也可以买小汽车,可以去国外度假。打破阶层区分,在青年团里,普通木工的儿子、贵族的继承人和你一起把酒言欢。你确实感受到整个国家在蒸蒸日上。你决定正式加入纳粹党,还参加了党卫军。战争再次爆发了,你随军开入法国。一战的劲敌,陆军强国完全不是你们的对手,不到三个月就被你们打得屈膝投降。“元首万岁”,你在给父亲的信里这样写道,“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实现了”。


user avatar   zhu-2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数据较多,希望看客能够有耐心。

纳粹上台,德国工业和经济确实有所好转,但是到底是不是某些德棍口中的腾飞呢,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工业产量,确实比1930-1933年经济危机好转了,但是总产量也没有那么夸张


至于小汽车么,虽然比33年翻了3倍,但是也没有到达人人开上小汽车的程度。

国民账户增加了不少。

银行存款增长,也是有点落后,但是也是可以的。有人要问,第三帝国真的很牛逼么,但是事实上呢,重工业发展只是一方面,我们接下来看。

纳粹上台第一个大手笔就是把大学规模砍了,希特勒:办什么大学,浪费钱,不如投钱玩军工。

至于轻工业么,希特勒:玩什么轻工业,都去造飞机大炮去




希特勒时期,轻工业遭受了冷落,维持在魏玛时期甚至有些削减。

工人:我们要工资,我们要降低物价,希特勒:搞什么,不如去给劳资干活,要不然用武力了。


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子民都应该为德意志的"复兴"缴税,收税了收税了

我们由此得到结论,德国这套体制无非就是为了军工服务,为了转移工人农民的矛盾,就要对外扩张,其实33-39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德棍这套体系只能走向战争。

贴一张德棍的农业


user avatar   Gwent_Suffo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一个原因,他上台前说的和上台后做的是两套东西

上台前“我们要改善工人待遇”,“我们要遏制土地兼并”,“我们要打破大资产阶级垄断”,平民老百姓听到这些东西,哪还管什么别的,再说了种族主义军国主义是德意志祖宗之法,德国老百姓早就习惯这一套了,希特勒做这些只是发扬传统罢了。

上台后“禁止工人罢工和更换工作”,“禁止地主破产”,“向中小资产阶级收取高额市场准入费”,等到平民老百姓发现这些想换人的时候,不好意思直接取缔选举,换你忙吧


user avatar   aacy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懒癌发作 直接搬运自己以前的


1939年8月 第三帝国债务达到374亿帝国马克

整个1939年 第三帝国在民生上支出163亿帝国马克 军备205亿帝国马克

在30年代末 第三帝国年财政收入大约是170-180亿帝国马克 战争爆发前夕 每年支付债务本息就要花费30亿+的帝国马克

给小市民,小资产阶级减税 发福利 制造就业机会 这是第三帝国的基本盘;给大企业主大资本家加税 然后再用巨额军备订单安抚他们。这种玩法是要钱的 钱不够就去借 借不到还不了就出去抢 不赶快出去抢的结果参看不能出去抢的法西斯 看看法币和金圆卷是什么德行

所以嘛 这个世界上不氪金想变强?呵呵

所以嘛 德国人民是无辜的,坏的是小胡子和纳粹。呵呵


————————————————————

看到个笑话

贫富差距缩小,工薪阶层也可以买小汽车,可以去国外度假。

哈哈哈哈哈哈哈

每月2马克的旅游储蓄 交到45年德三垮台 在正常人叫这个诈骗 第三帝国粉丝叫这个度假

每周5马克的汽车储蓄 交到45年德三垮台 在正常人叫这个诈骗 第三帝国粉丝叫这个工薪阶层的汽车

到战争爆发 纳粹从人民身上骗了2.8亿马克 啊“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实现”




     

相关话题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这种说法是谁传播的,后面为啥不纠正呢。为啥还有人坚称美国参战是二战转折点。? 
  假如二战中后期希特勒自导自演被政变下台,新政府放弃一切国外资源,可以免遭盟军进军德国本土吗? 
  特务部队(秘密警察)是专制政权(个人独裁)的必然产物吗?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呢? 
  如果苏德战争德军一开始就采取重点进攻,德军有可能赢吗? 
  如果没有盟军帮忙,让纳粹与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苏联能打到多佛尔海峡吗? 
  如果二战中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成功,结局会如何? 
  希特勒被认为罪大恶极,是不是因为杀害的是当今控制舆论的犹太人? 
  二战时的德国生产了两万多架飞机,为何会失去制空权? 
  纳粹德国的「宽轨」铁路计划可行性究竟有多高? 

前一个讨论
法国和德国都将参与南海巡航,中国如何反制?
下一个讨论
亚当斯密说:”追逐个人私利有助于实现公共福祉”这句话对吗?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