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若能回到过去,该掐死襁褓中的希特勒吗?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其穿越回去刺杀希特勒,不如让一战后的欧洲领导们同意凯恩斯削减德国赔款的建议。当英法等战胜国要求战死200万劳动力且割地的德国,还要给出数倍GDP的赔款后,这样的停战协议基本就是把德国往绝路上逼。

很多人对当年德国赔款数额根本没有概念。1920-1930十一年间,赔款平均占德国联邦政府支出的15%以上,其中1922年占到35%。这是什么概念?2016年中国中央本级支出的15%是4000亿,而去年中国只有3000多亿是还债的,就这样我们还觉得债务增长太快,可能会引发高通货膨胀。想想吧,德国联邦政府当年仅仅承受战争债就超过15%,而这部分债务是根本不投资到民生的。

因此这样的赔款要求,德国政府短期还能通过通货膨胀应付,但长期必然导致财政紧缩居民福利。所以民选政府根本无法得到大众的支持,那么民粹主义肯定会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包装下盛行,结果只有独裁且推翻停战协议。

德国当时盛行的不止是纳粹(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而是所有共产主义谱系包装下的民粹主义。对犹太人的仇视也根本不是希特勒的个人思想。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没有希特勒,还会有王特勒的。由于德国体量欧洲单个国家根本无法应对,因此德国拒绝接受协议,且滑向战争,自然会导致多国战争,因此战胜国要求匪夷所思的战争协议只会把欧洲大陆再次引入大战。

唯一能缓解当时局势的,战胜国只有听凯恩斯的意见,削减德国赔款,且有大批像二战后弗莱堡学派一样的经济学家,治理必然出现的匪夷所思的通货膨胀。

道理很简单,不要把别人逼得狗急跳墙,明白么?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独裁者之所以那么残忍,不过是想把他认为对社会有害的人扼杀于萌芽状态罢了。

很多发动侵略战争的人,也不过是想赶在别人侵略自己之前先下手罢了。


user avatar   xliang-x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光杀希特勒不杀希姆莱?

全球跑步前进提前20年进入超国社主义时代,全面消灭贫困人口和饥饿问题:

“我们可以每天吃蘑菇,也可以每天吃蘑菇了。”


user avatar   zhandaotm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at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个朋友圈的一个泥石流。大家都在秀录取通知,然后我班有个同学手误点成了拒绝,于是他发了第一条朋友圈。

之后,他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告诉他,重新报一次填别的专业,但哈工大给他拒了…于是他有了第二条朋友圈。

我们已经要笑疯了。




  

相关话题

  隆美尔到底知道不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 
  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的火炮技术如此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中国外,哪一个国家贡献最大呢? 
  如果一个人发表了3500的20次方首五言诗,他是否能获得版权? 
  希特勒当政时有没有屠杀过残疾人和一些先天疾病患者? 
  二战英国战争后期扩军到600万,又拿了美国300多亿援助,为何还要拉上美国打诺曼底,自己打不更好吗? 
  神风飞机携带 250 公斤炸弹撞中军舰和常规轰炸的 250 公斤炸弹击中军舰相比,破坏要更大吗?? 
  如果金庸遇到鲁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二战苏军攻入过奥地利吗? 
  有多少国家从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中获利? 

前一个讨论
《战狼2》里军属烈属被整在现实中很常见吗?
下一个讨论
能否说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为清朝所扼杀?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