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个培养材料领域人才的思路,是否可行,真诚求问? 第1页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材料,甚至是化学专业的初学者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妄想用理论指导实践。

这个可以具体表现为许多形式,因每个人开始接触实际领域而异。

比如做有机的在刚刚上完第一节计算化学课程后都会十分兴奋,觉得反应可以设计了,即使设计不出来,也可以参考反应可以发生的概率去设计路线,然后计算化学上到一半,用高斯之类的软件算了一堆自己很颓废的数据后就彻底丧失兴趣。

再比如许多人在刚刚研究固体物理学或晶体学时,都会发一个宏大的愿望,那就是对科研的对象材料进行一次从微观到宏观的全分析,然后定点定向精准打击,解决问题,然后一个红外还没做完就颓了。

再比如许多做微生物的人要统计菌群的各种指标,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测量分析电镜照片,他们经常幻想有那么一个神奇的软件,像美图秀秀一样,把图片导入,就能一键生成所有数据,然后再把数据一键导入加强版的origin就能自动拟合分析出结论。

再比如一些学生刚毕业去企业最研发,最常见的就是进口化工产品的进口替代,许多萌新本科生和工厂老板都觉得存在那么一个分析仪器,把杜邦拜耳巴斯夫的材料一扔进去,机器就自动显示成分,妄想用做专利过期药的方法去做国外化工巨头的王牌产品。

我也经常遇到过一些一线技术员,想分析某种产品的成分,就测一个乱七八糟的红外,然后把谱图给我,说,您能帮忙看一下这具体是什么成分吗?如果是混合物的话,最好帮我分析一下比例。

即使在偏物理的半导体领域,也是充满着各种玄学和不确定因素,我非常同意@Fanghao Yang 的观点,工艺研发很大程度上靠试错。具体可见:


当年三星半导体的一些工艺上的突破也是靠挖来业内人士去解决那几个关键的窗户纸问题。

所以,一个科研新人有强烈的想把化学学科规范化,变成数学或理论物理那样的学科的想法很正常,但是这是每个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真把它当真了,就真的太naive了。




  

相关话题

  被踩实的雪与天然的雪哪个融化的快? 
  地球上速度超过陨石的东西如此多,为何只有陨石和空气摩擦会起火? 
  如何广播一个「宇宙危险声明」,表现出人类的好战性,让尽可能多的文明来攻击我们? 
  如何向一个理科盲解释平行宇宙? 
  冰在亚光速飞船中飞,要一小时融化,飞船从地球发射一小时,由于时间膨胀地球人看到冰未化,那冰有没有化? 
  为什么空间是三维? 
  热水器漏电了,为什么检测不了? 
  为什么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有限制?是什么限制了它的温度继续上升? 
  如何评价 MIT 开发出二维聚合物(2DP)? 
  如果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能合并在一起,那么可能的突破点在哪?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木虫微信号这篇读博安利文:《要不要读博?博士师兄给学弟学妹的一点建议》?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英法103枚导弹被叙利亚击落71枚?





© 2025-03-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