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些洞叫“架眼”,顾名思义就是搭脚手架时留下的孔洞。在西方建筑中,中世纪建筑和罗曼式建筑常有架眼。在建造过程中,保留这些孔洞主要为以后修缮使用,因此可以用砖封住内侧,有时为了通风,则完全保留孔洞。
搭脚手架时,架子通过架眼,再用木楔子加固强度,就可以在建筑物上悬空搭起脚手架,想修哪里修哪里。一般来说架眼是规则分布的,也有一些奇葩建筑的架眼是乱七八糟的,碰到这种建筑,要用架眼搭架子可是一门技术活。
有答主说,部分架眼是“为安装大理石贴片”,这个说法不严谨。我们应该说:架眼就是为了安装脚手架留下的,少部分架眼被用于安装樨头,并以此支撑檐部、阳台或外侧走廊。结构如下
先把樨头放进去,一半在外,一半在内,然后在上面加装檐部或阳台,把力传导至墙面上。而一般的大理石贴片,顾名思义就是贴上去的,粘合材料可以是混凝土。比如下面这个古罗马建筑遗迹,就显示了大理石贴片和墙面的结构,完全不需开洞就可以安装。
你可能会问,有些建筑外侧的大理石很厚,不可能是贴上去的,这又是什么结构。其实这些厚重的“大理石贴片”本身就是一堵石墙,大多这样的建筑即使去掉内侧砖墙,也不会倒塌,最明显的例子是斗兽场。
整个斗兽场外立面的三层券廊全部用大理石(罗马洞石)建成,石头之间没有粘合剂,完全是堆出来的,所以下宽上窄,且3、4两层内侧用砖墙加固并减轻顶部重量。现在,部分砖墙掉落或去除了,顶部石造结构仍完好,这说明不需要砖墙做支撑,水泥做粘合剂,整个石造结构在这个高度下仍是可行的。
另一些建筑则直接给我们呈现了它的外立面建构,比如上面这座的正立面是大理石墙,使用zig-zag样式和砖墙结合在一起,所以不是大理石贴片,而是一堵石墙。这种结构的建筑就是字面意思上的砖石结构建筑,而不是单一材料的砌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