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ping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辈渔民的爷爷说,解放前祖辈基本都是三四十岁就死在海上或者疾病,解放后,他是家族中第一个看到孙子辈出生的,因此要求父亲必须考取地质院校,以报效祖国。

父亲做到了,高中毕业工作一年后复读,上学的钱不够,就去做苦力挣钱,离开青岛。在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父亲和同事的合影,他们当年中午只能吃冷馒头和凉水,但是每天进了山沟就会玩命地跑极,一定要比别人快,尽管快慢工资都一样:

他和母亲一辈子在甘肃,跑遍了甘肃省每个县。曾经在海拔三千多的甘南被狂风刮走帐篷,在罗布泊附近迷路、带着枪防备熊和彪悍“土著”的袭击、经历过核爆炸污染……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和健康。退休以后,还为阿克塞、莫高窟和定西等地打出水井。

同事有的被枯燥、艰难的野外生活刺激得反复自杀最终身亡、有的在放射性环境工作染上各种疾病甚至因此身亡、多数野外工作者常年风餐露宿,关节炎、胃病、外伤都是常见疾病。而孩子们很多从城市里来到风沙荒芜的西部,从此失去了大城市的生活,陷入物质和精神的荒漠。我们大院里的小伙伴,有跟着父母上祁连山出野外,时刻要在炊事员叔叔看着,防备被熊或者狼叼走。

父亲常年孤独寂寞艰苦的野外工作,最终养成了酗酒和抽烟的习惯不能自拔,积劳成疾,他已经离开人世十年了。

新中国的翻天覆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每一个付出辛苦、委屈和青春的劳动者!


user avatar   kong-yi-ji-86-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马路边捡的钱都涨了一百倍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觉得前三十年是他们心中的乌托邦;有人觉得八十年代是最充满希望的年代,只要你勇敢,就有满地的黄金等你捡拾;有人觉得九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无比混乱但也无比自由,无穷的可能性带来无穷的希望;更多的人赞扬“黄金十年”,简单纯粹的帕累托改进式的物质积累永远都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共识,永远都是。

而我所感慨的,是当下。

在21世纪10年代初的基层生态,是短短十年后的如今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帕累托改进式的发展带来的固定链条使得基层呈现出一种逼近分封制的政治生态。在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中,你的工作能力变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一项。实际基尼系数达到了历史高点,过去从未这么高过——幸运的是,之后也再也没有这么高过。明面的规则形同虚设,粗放型的发展在压缩着自然潜力的同时也在压缩真正的底层的生存空间,经济层面的腐败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所有类型腐败中最无足轻重的部分,盘根错节的政治腐败使得恕我无能,我只能说到这里。

但是这一切这个即将过去的十年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五千年来,中国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贫困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消灭。在反腐的高压下,基层的流官制度开始发挥作用,那些曾经借着山高皇帝远可以一手遮天的土司不是被直接消灭,就是被迫夹起尾巴。真正的平民,也能够借助真正起作用的法律抬起头来,不必在黑白无常的恶势力下忍气吞声。

最重要的是经济成果的下沉与推广。在这个十年的最后几天,你在北京西单的商场里能买到的九成九的商品,都能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的购物中心买到,而这在这个十年的开始几天里,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一个定居于小兴安岭的普通国民尽管仍然不如他在北京和上海的同族同胞富有,但却再也没有他的同胞习以为常而他却从未见识过的东西与事情。他无法在一夜之间变得和首富一样富,但他与中国任何一座城市的普通居民的差异却史无前例地缩小了。他不会因为他父母的身份获罪,他的工作地不再由他的出生地强制限定,他的见识不再由他与首都的地理距离决定。所有这些,他在一百年前得不到,五十年前得不到,甚至二十年前,他也得不到。

这个国家仍然不完美,它急需改变的地方仍然远远多于它已经足够好的地方。在世界国家之林里,面对那些更加优秀的存在,它仍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我们优秀的程度,可以让我们不必羡慕过去五千年来任何一日的我们自己。

我们从未如此好过,但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user avatar   lang-li-lai-sh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球上有个伟大的国家。

她人口众多,总人口高达58.7亿人。

她幅员辽阔,国土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公里。

她物产丰富,埋藏和生长着全世界90%的矿产资源和森林。

这个伟大的国家,工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79%

发电量占全世界的78%,粗钢产量占全世界的25%,水泥占30%、电解铝占35%、精炼铜76%

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55%、化肥占65%、塑料产品占80%,化纤占全世界的57%、玻璃是50%,粮食农作物产量占76%,肉类占72%。

汽车产量占全世界的62%,工程机械占到全世界的57%、造船业占全世界的59%。

这个伟大的国家生产了全世界51%的电视机,全世界30%的手机。拥有全世界40%的高铁营运里程。

这个伟大国家就是——外国。


(复制于网络)


user avatar   xing-qiu-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必须自己争取。

1949年,在我们这片饱经战乱、分裂与贫穷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新政权。

如今,新政权已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6,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100年屈辱史上,足以告慰祖先的奇迹

70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


01、战争与和平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毕,中国人民解放军便已经向新疆大西南进发。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历时百年的混乱与地方割据彻底终结。

作为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新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缅甸、尼泊尔、朝鲜等邻国陆续缔结边界条约。

但家门内外的和平不是天赐,而是鲜血筑就。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新中国敢于亮剑、以战止战

1950年的抗美援朝、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堪称“四大立国之战”。

到了1980年代,除少量边境战事外,迎来和平的新中国终于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潜力即将爆发。

它南北纵横、东西广阔,是全球四个陆地面积近千万平方千米级的国家之一。

它地处中低纬度,气候条件以温带、亚热带为主的,四季分明、水热充足,是全球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国家之一。

它还有171种遍布各地的矿产资源,许多都居于世界前列,是全球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是,它也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即人口过多。

从1949年的5.4亿人,到1981年的10亿人,新中国爆涨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十亿级人口的国家,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总量看起来丰富的资源,人均却相当贫乏。

中国人均耕地约1.4亩,只有美国的1/5、俄罗斯的1/9;

人均水资源约2000m³,只有美国的1/4、俄罗斯的1/47;

人均森林面积2.3亩,只有美国的1/6、俄罗斯的1/40。

在这样的劣势条件下,新中国该如何发展?


02、把人口变成红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要“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持续数十年的扫盲教育开始了。

全国各地办起识字班,26个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帮助初学者正确发音。汉字简体化方便书写,大量不识字的中国农民,第一次掌握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文字”。

紧接着,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提出,要在12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986年又开始实施包括中小学阶段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又进一步免除学费杂费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在高峰期数,十万座中小学校和近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遍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广袤国土。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一个也不能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盲率由80%下降到4%,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4.2%,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再加上各种技术学校的技能教育,10多亿中国人获得了知识和文化。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神奇的变化产生了——大量人口进入工厂转变为产业工人。

数千年的文化传统让他们勤奋、吃苦耐劳,他们每天工作9.3小时以上,时长超过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

他们从骨子里相信,个人需要服从集体利益。一个个分拣员、操作员、检验员,组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生产流水线。

数十年间,高素质而廉价的劳动力不断吸引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2001年,中国加入WTO,向全球供给货物的闸门大开,巨大的生产能力彻底释放。到了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

今天,中国的纺织工业生产着全球一半以上的棉型织物,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化纤产品。

中国的玻璃工业,生产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平板玻璃。

而中国则为7.7亿人创造了工作,亿级人口变成了亿级劳动力,这就是人口红利。

可见,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就不会有足够知识水平的产业工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没有资格享受全球化的红利

但教育的力量还不止于此。中国内地的高中生,每天花12.5小时进行学习,他们的目标是高考。从1999年起,中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学生每年只需缴纳数千元的学费,便可以进入高校学习。

如今,中国高校在校生高达3700万,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都多,这同样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

如此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为中国储备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产业工人,人口红利又升级为人才红利。

他们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崇尚科技创新,这让中国可以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新兴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

据统计,全球429家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有205家位于中国,占比达48%。

而在极可能引发第4次工业革命的其他关键领域包括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技术等,中国同样有着极强的人才优势。

正是因为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才让我们得以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蓝色星球上第一个十亿级人口的工业文明。

与此同时,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在持续进行。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大量向沿海流动、向中心城市流动,这种迁徙在中国农村制造出大量空心村,也支撑起沿海和中心城市的大量工厂和写字楼。

人口的聚集大幅提升了城镇化率,造就了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128个五线城市。他们争夺资源、争夺空间争夺商机、争夺人才,“战争”愈演愈烈,居然点燃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又一大引擎。


03、城市战争

2007年,中原城市郑州,为了争取某科技企业到当地办厂,市长亲自牵头成立的工作组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漫长“追求”。

六、七十名政府官员分组与企业反复洽谈,从各方面尽全力满足企业需求。建厂施工的10多天时间里,市长、副省长、省长又连续4次到工地“督办”,解决问题。

这只是一个省及省会政府官员的日常,而在整个中国,类似为经济发展奔波的地方官员数以万计。

经济学家们,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便是政府的低效无能不作为。但对中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周黎安形容道:

“中国地方官员那种招商引资……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引自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是什么在推动地方政府积极作为?

答案是竞争。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县级行政区。相邻区域的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都有着很强的同构性相似性。一个项目最终花落谁家,项目方都会拥有足够长的候选名单。

而对地方政府的上级而言,谁的“业绩”突出,谁便会拥有更广阔的仕途。于是竞争演化成一场前途攸关的政治锦标赛。

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政绩竞争,从而制造出“有为的政府”,每个地方政府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招商引资。

从1990年代起,各地争相建立开发区,到2014年国家级的开发区已经超过400个,省级开发区超过1600个,市县级开发区更是数以千计。开发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集聚和商业发展。

为了提升营商环境,各地大力兴建基础设施,把整个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虽然伴随着部分不法官员的趁机贪腐以及地方债务的提升,却也真正大幅改善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这些年,全国大中小城市修建的道路,可以让整个上海600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全部变为道路还绰绰有余。仅各城市的公交专用道就达1.2万千米,长度足以贯穿地球。

还有30多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295千米是美国的3倍多。

硬件比拼之后则是“软件”的比拼,包括近年来愈发火热的“抢人大战”。各地通过放宽落户政策,甚至提供补贴以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地方政府在政策与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往往是全国进步的星星之火。

2016年,浙江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改革目标,甚至在之后成立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 该举措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促使其他地方纷纷跟进。

qr24.cn/D7lfaG qr24.cn/A2KAGf (二维码自动识别)

在经济持续增长、不断城镇化的时期城,市竞争的结果不是你胜我败,而是纷纷坐大。

1990年,中国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仅有2个,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一个没有。到了2018年,则分别达到13座、6座,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0.74万平方千米,扩大到2017年的5.62万平方千米,扩大了6.6倍。

一些相邻的城市更是抱团竞争互相补益,形成超大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城市群。

如果我们以GDP来划定中国的版图,就会发现中国的财富已经高度集中于这些大城市,前40名占中国GDP的近50%,前10名占24%。

这些超级城市将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参与未来世界城市文明的角逐。从太空俯瞰,这一定是中国大地上最闪耀的景象。

就这样,竞争塑造了城市,推动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崛起。而放眼整个国家,随着国家实力愈发强大,一种神奇的力量也愈发强劲,即规模效应。

它将为中国制造出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优势。


04、规模

1990年代,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动基础设施,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大型工程在此后的20年间依次登场。包括跨越17个省级行政区,向东部160多座城市输送天然气的西气东输工程;

跨越上千千米,从长江流域向华北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

搬迁移民100多万人,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作为世界上开建大型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并非因为中国人偏爱大型工程,而是巨大规模的市场可以从大型工程获得足够的回报溢出效应,从而形成正反馈,这就是中国成为基建狂魔的根源。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其管网每年管输能力高达1236亿立方米,可以让大约4亿人从中受益。

而南水北调则向沿途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大大缓解了北方的缺水问题。因为有了“南水”,北京甚至可以直接安排之前的供水主力密云水库“休养生息”。

今天的中国,22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长达73万千米,足足能绕赤道18圈,位列世界第一。

14.3万千米的高速公路,位列世界第一。

3万千米长的高铁网络,位列世界第一。

4358万千米的光缆线路,位列世界第一。

648万个移动通信基站,位列世界第一。

整个中国,都被密布的基础设施连结起来。

这种庞大的基建规模,加强了中国各地的连接性,形成了一个涵盖14亿人的,无论欧美印日都无法企及的“洲际规模”统一市场。这种规模的市场,可以支撑比其他国家更为发达的网购电商,每年快递出的货物高达350亿件。

也可以支撑中国发展一些重大战略产业,例如大飞机。大飞机产业资本密集、研发周期长,所以长期只有美国、欧洲两个玩家。据预测,中国未来20年将需要购买超过8000架新飞机,足以支撑中国成为大飞机产业的第三个玩家。

这就是中国无与伦比的规模效应,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优势。


05、致敬

站在2019回望1949,7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终于终结了衰落。十亿级人口的工业化进程,灿若群星的城市崛起,无与伦比的规模效应,让我们逐渐接近一个梦想,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公元1840年起就没有停止过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梦想,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1911年,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清军的枪炮下死难时,他们的梦想是民族复兴。

当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开会时,他们的梦想是民族复兴。

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海外优渥的条件,回归祖国的怀抱时,他们的梦想是民族复兴。

70年弹指一挥间,

我们经历过无数挫折,

终于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终于在逆境中实现了崛起。

致敬,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

致敬,一代代中国人披荆斩棘创造出来的奇迹。


全文完,感谢阅读。


想了解一个你从未遇见的中国?

欢迎点击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创作团队

  • 撰稿:所长
  • 图片:任炳旭
  • 地图:王朝阳、巩向杰
  • 设计:张靖
  • 审校:云舞空城、撸书猫、王朝阳
  • 封面:左图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受阅官兵,摄影师吴群;右图为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受阅的东风导弹,源于VCG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2019
  2. 王小鲁,《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大事年表,当代中国研究所
  5.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
  6. 孙霄兵等,《中国基础教育70年:成就与政策》,课程教材教法,2019
  7. 郭朝先,《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发展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8. 金灿荣等,《“新时代”背景下未来十年世界趋势分析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东北亚论坛,2018
  9. 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0.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格致出版社,2017
  11. 金灿荣,《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科学论坛,2019
  12. 陆铭,《大国大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爸妈1980年结婚,婚后两人住在奶奶家,同时向单位提出了宿舍申请。按照当时的规定,结婚才可以向单位申请宿舍,否则就是住集体宿舍的上下铺,但是青年职工一结婚就要退出集体宿舍,导致新婚夫妻面临住房空窗期。

那时侯正赶上知青大返城,城市里的住房非常紧张。当时没有商品房,社会上虽然有私人房产租售以及多种形式的有偿“换房”,但是跟99.9%的社会成员无关。爸爸单位原本用来接待客户的招待所改成了青年工人的集体宿舍,客户来了住在文哥时候挖的防空洞里。上级号召各单位兴建“鸳鸯楼”解决新婚职工的居住问题。爸爸的单位条件有限盖不了楼,只能在招待所隔壁的蓝球场上修了几排平房(篮球场下方就是改做招待所的防空洞),每间十二平方米,安置了许多拖家带口的已婚职工。“鸳鸯房”没有上下水和厨卫,做饭在门前生煤炉,用水和如厕去招待所一楼。

奶奶家里当时住着爸爸大平、叔叔二平两对新婚夫妻,还有一个没出嫁的姑姑小贤,生活很不方便。妈妈是护士,常年值夜班。从奶奶家到妈妈工作的卫生院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她一直想搬到距离单位比较近的地方。按照当时的原则,夫妻住房由丈夫单位解决,父母各自的单位距离倒是不远,比夫妻二人的单位宿舍入住资格近多了。妈妈托了自己单位房管科的老同学,讲明特殊情况,才有资格在卫生院排队等候一栋老屋的某间小阁楼——卫生院那边的等房队伍更长。这栋无数青年才俊牵挂的老屋在新世纪被郭嘉文物局评上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建成了留学生宿舍,本地很多婚纱摄影公司喜欢在此取景。但是在八十年代,老屋的住户们常年要踩着半浸在污水中的砖头出入老屋的公厕。

后来,跟爸爸要好的同事要调到外地。那位同事调离之前找到爸爸,让他把家具直接搬进自己的那间“鸳鸯房”宣示主权。强行占房在申请住房需要漫长等候的年代中是司空见惯的。爸爸老实人,居然一本正经的请示房管负责人。好在爸爸已经排在分房候选名单的前排了,房管的头头当场嘲笑“你个大傻子”,给爸爸开具了入住手续。

搬进了朝思暮想的“鸳鸯房”,爸妈才意识到什么叫“距离产生美”。“鸳鸯房”理应是临时周转,按照当年的计划经济思路,用料和设计都非常简陋。爸妈的隔壁住着一位未来的巡抚(已经落马)。爸妈能够通过隔壁的水声判断出现在使用尿盆的是未来的巡抚还是未来的巡抚夫人。每逢下雨,“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爸妈一边收拾着瓶瓶罐罐接水,一边互相安慰“这比我下乡插队时村里的大队部都强”,“当兵拉练的时候房东大娘家最好的房子也没这么好啊,就差热炕头了”。以当时的条件,爸妈真的找不到挑剔的理由。

“鸳鸯房”鼠患严重,外婆送给妈妈的饼干装在铁皮盒子里, 居然能被老鼠啃破盒子偷吃。那时候食物是很珍贵的,妈妈护理了一位旧社会过来的资本家,看到家属送的病号饭,才知道炖肉除了放酱油、盐、土豆,还要放香料,还可以放山药、红枣等药膳材料。那时候的北方,冬天没有蔬菜供应。各个单位和各家各户每年秋天都有“冬储菜”的习惯。家里买到要吃一冬天的大白菜,怕失窃和老鼠糟蹋,每棵都挂在房梁上。然而这一措施能防贼却防不了鼠,老鼠钻进白菜专啃菜心,在白菜外边露出大尾巴洋洋得意的甩来甩去,边啃边往外排泄大小便,洒到桌子上、被褥上都是。妈妈气愤的从同事那里请来一只橘猫。然而这猫相对“鸳鸯房”里横行的那种学名叫“黑姬鼠”的硕鼠,在体格上并不占优势,连基本的战略威慑能力都不具备。妈妈奉养大橘几个月,家里鼠患不减,于是妈妈把大橘装进鞋盒,送到三十公里外的娘家。大橘抵达外婆家不出三天就走失了,过了一个月,又脏又瘦的大橘蹲在爸妈的小屋门前喵喵叫。

于是,当俄国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在国内上映的时候,观众们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比看美国电影的冲击还大。毕竟当时美国电影只敢放映查理·卓别林和秀兰·邓波在大萧条时的作品,吸取俄国教训,不放映《愤怒的葡萄》。啥?俄国的落魄小职员住在一套小小的单元房里?上下水!浴室!暖气!啊!女局长同志的豪宅真的不是克里姆林宫么?看那水晶灯!电影里充当反派的副局长是留洋回来的,一口一个“电子计算机”,这是什么东西啊。长得像蔡明的女秘书穿时装、烫发,抽进口香烟!剧中被误传丧事的工会干部的追悼会,看季节像是冬天,但是同事们拿着一束束鲜花前来追思!当时,只有尚书同志能配有专车和专任司机,侍郎领导的用车都是跟同级同事拼车(现在也是这政策)。这部俄国喜剧里的女局长自己有专车和专任司机!贫穷不是杜会主乂,老毛子才是真正的杜会主乂!所以老毛子红旗落地这事日后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附一张爸爸当年的相亲照。该照片除了展示爸爸的形象,通过拍摄的构思技巧很好的解答了今天的相亲活动各种关于工作、收入、不良生活习惯的提问。拍照时还要确保《人间指南》编辑部发福利台灯的时候牛大姐争着要的可调光台灯入镜,炫耀办公环境。可能有的朋友熟悉一张风格近似的照片。其实爸爸单位在当时的社会上条件不差,他一个小职员跑到上司工位上摆拍(手中有笔,桌上没纸),弄出了河北县官水准的办公照。然而,爸妈当年经历的80年代“小康生活”,放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恐怕会让今天的一些人觉得宛如身在“万恶的旧社会”。尽管日后爸爸遭遇了中年失业,仍然觉得今天的生活远胜当年。几年前,爸妈去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看反应河南大饥荒的电影《1942》,回来之后吐槽,说以后演灾民要专门培养特型演员。电影里的河南饥民群众演员的气色和体格放在九十年代一看就是万元户。


user avatar   jing-zhong-fe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得我太姥爷亲身经历出马才能把话说清楚。

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中国军队总算能把齐步走好了

这可以说是真正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太爷爷历经三朝,清末、民国、新中国早期,加上又是湖南人,太平军没见着,但是湘军末期团练、新军、北伐学生军、国军、红军,有的实打实的见过,有的如同雾里看花,见是见过,没接触过。为什么我太姥爷见过这么多军队呢?因为他是给死人打碑的(我太姥爷嫌晦气,挣了钱买了地让俩儿子当农民在家种地,导致小儿子被抓壮丁,具体内容看我第一篇文章)

我太姥爷是个孤儿,父母在清末的湘南水灾受难,开春了没熬过去,用房子为抵押,让村里人帮忙救他的命。结果村里人使坏心眼,打算饿死我太姥爷。我太姥爷饿的受不了,爬到树上哭(不知道是咋想的)。一个过路的绝后老大爷实在看不下去,就收了他当学徒,老大爷觉得自己替阎王爷干活断子绝孙,老来好歹有个人收尸。就这么着,我太姥爷才活了下来。学到十几岁的时候,老大爷就不管饭了,得自己出来找活做,给修桥的立功德碑;给补路的修善德碑;给大户人家修墓碑,人家管了饭,走了给个“封讨包”,就算你给人把阳间的事情给了了。如今邵阳县不少地方的老坟头碑都是出自我太姥爷和太姥爷师傅的手笔,比如魏源故里就有一块残碑就是太姥爷师傅打的(如今残碑和老大爷名讳都完全忘记的一干二净,特殊年代毁掉了)

我太姥爷背着一套工具,工具箱上挂着请来的“福布”专门跟着军队屁股后面走。别人怕军队抓壮丁,我太姥爷一点都不怕,有人抓他,他就说自己给阎王爷办差,专门给死人打碑。那年头当兵的最怕不吉利,都不让我太姥爷靠近队伍,我太姥爷每次就在路边呆着,看军队“走大阵”。等军队都走完了,他就跟着军队尾巴走。

以前的军队,走到哪里,哪里就必定死人,很好接活”――太姥爷经典名句

清末的团练乱糟糟的,就是几个甲长带着一群村民乱逛,一堆人东摸摸西扯扯,几百号人走一个时辰都走不出二里地。而且特别贪懒馋,不挨鞭子就不肯走,有时候长官火气大了,扯着辫子用藤条抽,被打的哭爹喊娘才会积极一点。

新军强很多,但是有点老爷做派,很看不起地方的团练。有的连枪都是从马路上拉壮丁去搬运。他们只在长官检查都时候才装装样子。不过由于新军读书人多,还算讲理,姥爷在益阳看过几回新军,其实就是加强的团练。往往要不了几年就烂透了(清末似乎到处都有这毛病)所以新军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乱打人,走起路也是拉稀摆带,充个样子。

北伐正规军没见着,但是有几次过长沙的小队伍,走的非常整齐。就是年龄太小了,用我太姥爷的话“毛都没长齐就要刻碑了”,很多学生军打仗非常勇敢,但是技术真的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喊的口号我太姥爷挺喜欢的――“消灭军阀、解救同胞”。以前湖南人最讨厌汤恩伯(后来他去霍霍河南人了),他在长沙喜欢乱杀人,我太姥爷有次无缘无故被污蔑成“匪民”,要抓起来枪毙。我太姥爷吓得尿了裤子,高喊“老爷老爷,奴才是来替军爷打碑的”。人家看了箱子,里面一堆凿碑工具才放了。

国军就印象很差了,中央军喜欢打人,不分青红皂白的用枪托砸。太姥爷没挨过打,但是看过不少老百姓被打,有东西就拿,从不给钱。有一次从邵阳走到贵州的某地去找师傅的师弟送东西,路上看见几个国军压着壮丁,边走边打。而且壮丁还要背着东西,有的遭不住打了,倒在地上就咽气了。当官的管都不管,换个人挑担子就走了,尸体还是我太姥爷和当地人一起埋了的。还有的国军更离谱,枪杀手下吃空饷,曾经在邵阳县九公桥的一条河边打死很多壮丁,为的是喝兵血。那里面就曾经打死过太姥爷村里的一个寡妇的儿子(寡妇后来改嫁也是因为儿子死了)

红军也没见过,湘江之战的时候太姥爷在邵阳老家呆着,哪里都不敢去(江西那边的亲戚说国军杀人杀疯了,说不定要到湖南也杀人,于是那一年多都没敢出远门)

期间有一次他在外做事,家里小儿子被国军拉了壮丁,大儿子往淞沪战场上跑。消息传到他耳边的时候,他直接眼前一黑。“mia黑,莫子都看不到了”,后来吓唬我爷爷的时候还说:你牙老子要是被国军打死咯,你也莫得哦咯。吓得我爷爷躲在被窝里怕被国军抓走……

我爷爷见解放军的时候,也是他生意最惨淡的时候……解放军路过的地方,不杀老百姓,杀土匪恶霸。但是又把这些恶霸攒下了的钱都分掉发掉了,导致我太姥爷几十年打碑的经验没派上用场――这是长达数百年时间里,第一次跟着军队走没活干的。

往常的军队占领一地,必定杀人立威,连北伐的学生军都不例外。被杀的人要么一起凑钱,要么本身就是有钱人家,所以从来不怕没事干。但是解放军这种行为对我太姥爷而言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留给太姥爷最深的印象就是,解放军的齐步是真的齐。从邵阳市的青龙桥穿过去,犹如猛虎过江,笔直的一条线。当时太姥爷就说:“国军不打败仗是不可能的,北伐军都没走过这么齐,光是走路都看出来差距了”。他可能到死都不会知道,其实解放军很多人投诚以前就是国军……

――――――――――

反洋垃圾的戳我头像看进群方法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真的改变了。

中国人长高了:

德国图宾根大学根据多年数据 ,对世界多个国家居民的身高进行了统计。

对于 1931 年出生,在新中国成立时恰好成年的一代人来说,他们之中男性的平均身高为 165.56 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 154.39 厘米。

时间来到 90 年代,1993 年出生的一代人之中,男性平均身高已经达到了 171.48 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 159.49 厘米。

(来源:ourworldindata.org/huma

中国人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据中国教育科学院统计,1949 年中国的文盲率高达 80%。一个亿万文盲组成的国家,是无法拥抱现代文明的,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时间来到 2018 年,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初中的毛入学率已经连续多年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百。(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

中国人没有这么容易死了:

看历史故事和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模糊地意识到,从前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研究认为,1949 年北京地区每十万次生产就会发生 700 例孕妇死亡。到了 2015 年,孕妇死亡率已经下降到了每十万次分娩发生 21.8 例死亡的水平。[1]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二十年,医疗水平的进步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祖国各个角落的人民所享受,上图显示了 1996 - 2015 年中国各市县级行政区孕妇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其中深蓝色表示降幅较大的区域,可以看到西部正在加速追上东部。

另外,中国人的神色也变了,换上了一副没受过欺负、也一看就不好欺负的脸。

--

中国人多长出来的五厘米,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受了宇宙射线照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多出来的上亿名初中学历者,所能做的绝不仅是抄起键盘喷人;生养后代,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然而然的人生经历,也不再是一道难闯的鬼门关。

有人说,自己「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但一个强大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国家,能让更多人站得更高、智识更广、生活得更安全,能更明明白白地活,而且更加不容易稀里糊涂地死。

参考

  1. ^ J Liang, X Li, C Kang, et al.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s in 2852 Chinese counties, 1996–2015, and achievement of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5 in China: a sub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393 (2019),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清的时候


到了1949年,全国每年大学生两万个,还绝大多数是戏剧啊文学啊这些,理工类寥寥无几···连日本都普及了小学教育了啊!

换句话说,和清末比,也没多大变化。

数量连印度都赶不上

按百分比算,那是连津巴布韦都不如了··

说难听点,就这么点人,别说原子弹了,原子弹的一个子项目的子项目

离心机都不够


然后到了50年代,每年毕业五百万小学生

60年代,每年毕业500万初中生,60年代大学生的文理数量总算是一半一半了。

70年代,每年毕业500万高中生

80年代某人把全国四万所高中变成了一万所,把个位数的洋葱头寺庙变成了四万所,走了一段回头路

90年代敬爱的**拨乱反正,重新开始大规模进行教育

2007年,每年毕业500万大学生

当然,这是数量,按百分比肯定还赶不上美帝·····



古代十年生聚十年生息,就能争霸天下了,发一把破刀三天一操练,就能上阵的

现在二十年,你大学还没毕业呢···甭说大型机器的制造设计了,光运输安装都是按月算的,至于操练,一个飞行员没几年时间培养不出来····


所以日本德国被炸成废墟,55年就都恢复或者超过二战前的最高水平了,因为人才都在,不用再次培养了·····

我们也不差,52年就超过了民国的最高水平,可惜··民国的最高水平啊,没啥用·····





还有就是国家主义的树立

大家知道,北京有个狗汉奸,把我军的消息出卖给日军,害死了赵登禹佟麟阁等人,这个狗汉奸还告诉日本人,说某个方向都是参军的大学生,战斗力有限,建议从这里突破,后来学生们几乎全军覆没。

但是抗战后国民党政府审判的时候,这个狗汉奸居然没事

因为他的辩护是什么的,我是文人,我是儒家大师,我这么做是儒家传统,是士人风流,居然特么就无罪释放了··

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把他判刑关到死


解放后,还有大师们也想这么做,比如抗美援朝时候出卖情报的张东荪这些···


就是古代的儒家大师们啊,他们自己才是主要的,国家是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


通过新中国多年来的教育,才有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user avatar   bu-shi-xiao-piao-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讲一下我爷爷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中国农民的故事。

我爷爷出生的时候,太奶奶没有奶水,他差点饿死。村子里有好心人送了一口羊奶,活了下来。

家里穷啊,没吃的,爷爷是吃百家饭和喝羊奶长大的。(不要问我哪来的羊,俺也不晓得,爷爷就这么讲的……)他也吃不饱,一年里几乎没有吃饱的时候。一天三顿红薯算好的了,好歹有东西吃,就怕树皮也吃不上。他天天盼着过年,虽然过年也吃不上饺子,但是有小面鱼吃,而且能吃饱啊。

冬天冷,房子漏风,家里没被子,只有一点破棉絮,他堆了很多稻草在床上。他冬天也穿着很单薄的衣服,没办法,没有布没有棉,棉袄是没有的,只好多穿几件夏天的单衣服。据爷爷描述,每天都冻得直哆嗦,干起活会好一点。

太奶奶去世的很早,太爷爷一手把他拉扯大,砸锅卖铁让他上了学。(是真的“砸锅卖铁”,有次开学,当了一口锅。)

后来考上高中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太爷爷说,要不你别上了。爷爷去村里一家一家磕头借钱,硬生生凑够了学费。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我每次听到这都觉得震惊,当时条件那么艰苦,居然有人愿意让别人家孩子来家里吃饭,凑钱供他上学。真的是温情满人间了。)

我记得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我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爷爷特意把珍藏了好多年的高中毕业证从箱底拿出来给我看。其实不算证,只是一张薄薄的纸。但是爷爷那么珍之重之,他骄傲又闪光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这张纸承载的重量。他很骄傲的跟我说,那时候他是班长,人长得帅,学习还特别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我问后来怎么不上了呢,就看到他的眼神熄灭了,叹了口气说:“上不起啊,没有钱。”

后来爷爷和奶奶结婚了。奶奶没读过书,从河北被拐来河南的。我看过结婚照,黑白照片里,男俊女靓,扎着麻花辫的奶奶一脸娇羞。

奶奶说:“我们是从地里耙食。”那时候没有农耕机器,家里只有把锄头。拔草全靠手,运输全靠肩膀。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也下地干活,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吃辛苦饭。

很久很久以后,他们终于把村里的债还的差不多了,还有了爸爸和姑姑两个孩子。庄稼人养孩子挺不容易的。农忙季节一晌都不能错过。还好爸爸和姑姑都懂事,经常下地帮忙,在家做饭。现在我爷爷还经常拿他们的故事来教训我,姑姑六岁还是八岁来着?还没有灶台高,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饭,不知道被烫了多少次。(我现在只会蒸米饭熬米汤真的是太羞愧了……)

爷爷一直很心痛自己没能继续上学,所以不管条件再怎么艰苦,他也坚持送爸爸和姑姑去上学。

再后来,子女长大,各自成家。

再后来,孙子孙女也有了。

再后来,爷爷老了,我们长大了。他不用那么辛苦,我们奉养他就好。

爷爷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太多了。

在我的“魔鬼教学”下,爷爷对智能手机颇有研究。精通微信,玩的转视频通话,沉迷于腾讯新闻,hold得住抖音短视频(还经常外放555)。遗憾的是奶奶认字少,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什么的都不太会。所以爷爷经常客串老师,教奶奶认字啊,玩微信啊,看糖豆啊,如何给孙子孙女们拍照片啊。(求您了,这个别教了吧!我在家经常被奶奶偷拍啊,嘤嘤嘤,阔怕~)

爷爷还暴露了他吃货的本质哈哈哈哈哈哈。每到饭点都催奶奶:“老冯老冯,饭好了吗饭好了吗?”(他饿肚子饿怕了。)奶奶会笑骂他几句,然后端出让我等小辈垂涎不已的美食。虽然爷爷还是最喜欢馒头和“糊du”(玉米面做的一种汤),但他也会接受新兴美食,和小辈们一起吃火锅呀吃蛋糕呀。

爷爷的衣服鞋子越来越讲究了。(奶奶一直diss他太注意穿搭和形象了哈哈哈)他再也不会为穿不暖发愁了。他衣服快比奶奶的多啦。他现在每天愁的是,今天这条裤子,应该搭配哪个外套呢?出席重要场合还会把他的小皮鞋呀擦亮亮~~~

短途出行的话,爷爷学会了骑自行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并成功教会了奶奶,耶!)长途出行的话,爷爷可以选择公交、火车、出租、私家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有机会一定要带他和奶奶坐坐高铁和飞机,嘿嘿嘿~)之前那种,去邻乡也要顶着大太阳,光脚丫,打赤膊,拉着拖车,一走走一上午,汗流浃背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爷爷对羊有特殊的感情(喝羊奶活下来的),所以闲下来以后十分坚定的要养羊。规模不大,大概有十几只吧。他在南地盖了房子和羊棚,还弄了电视空调和路由器。555,天天饭点才回家,吃完饭就走,到底哪里是您家啊?

爷爷之前喜欢唢呐,学会了后又无情抛弃了它,迷上了笛子。前不久让我帮他网购,我问姑姑不是给你买了一把了吗?他笑嘻嘻,再买一把嘛再买一把嘛。 我……爷爷这么可爱还能说什么,当然是全部买给他了~~~

现在爷爷的生活大概就是:每天刷刷抖音,看看新闻,教教老伴,哄哄孩子,养养小羊,吃吃美食,吹吹笛子,搓搓麻将。(当然农忙时也会挽起裤脚帮家里分担一点啦~)

小有积蓄,家人团聚,生活和美。这样的生活,我的太爷爷,恐怕想都不敢想吧。

我觉得这就是变化,是每个人生活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我们挣扎着生存。

现在我们精致着生活。









不好意思,我可能高中写作文的毛病犯了,结尾总想升华下主题……

觉得这篇回答写的不好的话请轻喷。

(我妈快生日了,我激动的不得了,第一次这么认真写回答。所以要不还是夸夸我吧?)




     

相关话题

  为什么宋朝以后汉族对游牧民族的作战能力下降了? 
  苏联有哪些做得成功的地方? 
  为什么说苏联罪大恶极比法西斯还邪恶? 
  中国都崛起了为什么台湾人还不愿意统一? 
  为何英国重视一战甚于二战? 
  你身边的历史盲有哪些奇葩言论?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何不沿用秦隋元之战略,采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战略灭中国?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 
  戚继光的军事水平和丰臣秀吉相比谁更高一些? 
  太监是没有睾丸还是没有阴茎?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