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救,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司马懿先督师三边,克日擒李闯;后督师蓟辽,百日平辽东,崇祯的两大心腹大患都没了,还不得给大萌续上至少几十年国运?
================以上是YY的分割线===================
这要看是如何穿越法,如果穿越成文臣,那么很遗憾,崇祯直到亡国,都一直保持着对文臣的生杀予夺的权威。而督抚敢于跋扈起来,还要等很久——到南明何腾蛟时代。在崇祯朝,薛国观、周延儒首辅大臣说杀就杀,更别说郑崇俭、范志完这样的总督级的大员了。就像 @琅邪杨文理 说的,穿越成文官,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加强版的洪承畴罢了,当年塔山之战,洪承畴被迫出兵决战的故事,怕不是要在司马宣王身上再演一遍?穿回三国去,宣王恐怕襄平都搞不定:
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朝廷闻师遇雨,咸请召还。天子从之。懿军既还,贼乘势追之,多有杀伤。
天子恨懿大言百日平贼,劳师无功,谕 “以司马懿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殆战则纵敌,以谋款则斩帅,纵敌樵牧,顿兵不战,大水数尺,拒不移营,兵士寒冻,拒不赐襦。种种罪恶,令下廷尉查问”。后懿竟弃市。
说回明朝,明朝的皇权是上下五千年的巅峰,皇帝要灭权臣、权宦,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严嵩怎么样?几十年的首辅,门生故吏遍天下,嘉靖一句话也就罢了;刘瑾号称立皇帝,也是够牛了吧?也无非是正德喝醉了之后的一句话解决。就是崇祯灭魏忠贤,又遇到什么真正的阻力了?所以文臣要在明朝篡位,难于上青天。
在国势危机,皇帝又猜切的情况下,别忘了司马宣王是曹洪推荐都不去,就等到荀彧举荐才出仕的人,装病装瘫是一绝。那么既然朝堂不可为,那还不如托病河东,明哲保身以观天下动向为好。
如果宣王穿越成武将,那就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崇祯皇帝的特点是重武轻文,文臣督师失利,坐牢的坐牢,杀头的杀头;武臣不听号令,蒙混一下就宽容过去了,尤其是以后期左良玉、刘泽清最为明显。在『明夷待访录』里面也有提到:
於是毅宗皇帝专任大帅,不使文臣节制。不二三年 ,武臣拥众,与贼相望,同事虏略。
所以司马宣王完全可以做一个加强版的左良玉,等到崇祯挂了,在江南四镇前头抢一个拥立之功,以宣王的命世之才,不说把后金赶回关外去,保一个东南半壁南北分治至少问题不大。然后就是我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节奏啦:
天子策命帝为丞相,封晋国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侯者十九人。
是月,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告县人王始曰:“今当太平。”
帝加晋国公九锡,进号相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是时晋德既洽,四海宅心。于是天子知历数有在,禅于晋国公。帝初以礼让,明朝公卿钱谦益等固请,乃从之。
诸葛亮穿到明末还能自带光环,朝野仰望,司马懿么……您觉得崇祯会是啥反应?
就算是魂穿,无非是个加强版洪承畴,到时候该催命催命,济得甚事?或许拥兵自重起了二心?那也是保江山不保大明,崇祯横竖是个死字,无非债主不同罢了。
逆向思考一下,别说明末这号烂摊子,就算把鼎盛的曹魏送给崇祯又如何?
司马宣王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我去,反了天了?!朕圣明烛照,此贼必是蜀奸!
轮到四次北伐——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魏帝闻之,大怒,疑司马懿通蜀,使下廷尉论罪。懿竟弃市,夷三族。
宣王,卒。
命好点,撑到五次北伐哩?
十二年春,诸葛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於渭南。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魏帝闻之,大怒,使卫尉辛毘杖节为军师以制之,令克日决战。大败,尽失郿城、长安。懿还保潼关,魏帝恨之。懿惧诛,遂以余众降亮。
大魏,卒。
诸葛亮若开了天眼,想必要哭倒在昭烈庙:都是烈皇帝,像这版本的货咋不给我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