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芬兰的一场自卫反击战。
其实没那么复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研究清楚了,问题的性质也就出来了。
苏联从元首上台开始就一直在防他了,“西方人要打过来这个话”你去看斯大林的文集就知道了,非常早。如果从苏联人自己的说法来看,这其实就是后来强制集体化和大清洗的原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完成工业化,迅速统一全国的思想,迅速完成备战。
因为有一场目标为灭绝苏维埃的大战在等着苏维埃。
苏芬战争也是这个大历史下的一部分,不要觉得斯大林对芬兰一开始前提的那些要求是借口,那本来就是苏联的目的,苏联要保证列宁格勒地区的战略安全,芬兰这个有一定法西斯倾向的国家在列宁格勒方向的威胁,苏联不可能不防着。最后矛盾激化,就只能用战争手段来满足国防需求。
而历史真实的走向也证明,斯大林判断正确。
当然,为了防备世界大战是不是只有侵略这一种手段呢?当然不是,苏联不是没试过和平手段,问题是法苏捷同盟失败了。本来苏联人是打算和法国人在慕尼黑阴谋之前就干掉小胡子的,法国都答应了,最后被英国和波兰搅了局,还试图祸水东引。苏联人只剩下了包括侵略在内的军事手段这一条路了。
不仅苏芬战争是这样,波罗的海三国也是这样,苏德瓜分波兰也是这样,斯大林和希特勒都知道苏德不侵犯协定就是现在彼此都没力量打对方,先等两年积攒下,有力气了再来决战。
在和平尝试失败的情况下,为了从法西斯手中保卫苏联,侵略手段也是备选项之一。
这就是苏德战争前苏联的一系列扩张行为的性质。
众所周知。某些精神资产阶级前天是精神波兰人,昨天是精神德国人,今天精神芬兰人,明天又是精神美国人。是的,只要有反动的玩意可吹它们一直都很精神,即便没什么可吹的,它们也能编造神话来尬吹——例如割地赔款的芬兰能吹成胜利。即便从纯军事的角度,动员40万兵力防御50万苏军进攻,死了2.5-2.8万人,伤亡7多万人(芬兰真实伤亡可能达到10万人),换取4万多的苏军不可恢复性损失(已经被脑瘫网络营销号吹成百万)和16万苏军总伤亡——作为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进行了充分动员准备,依托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防御方,面对被迫接受这场战争(任何基于理性的考量都能避免掉这场战争,当然可能苏联领导人不知道,民族主义反共狂热是可以毁灭理性和智商的),战前准备稀烂(部队缺乏寒区训练,战区侦查连份准确地图都拿不出来)的苏军,打出这样战绩也属于稀松平常,根本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何况最终还打崩了,如果不是及时接受苛刻条件割地停战止损,芬军主力就要陷入被苏军围歼的命运(这一波人头要是刷下来,苏军交换比立马可以好看起来)。
如果说这场战争中苏联一开始盲目自信在战术上轻敌,那么资产阶级芬兰则是完全被英法忽悠成脑残,蜜汁自信而愚蠢地在战略上轻敌——打一场根本不可能打赢的仗。
按照某些精神芬兰人这种靠割地赔款“赢得”战争的尬吹法,如果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痛歼英法联军的大清携胜利之余威在优势交换比之下,赶紧提前签了《北京条约》,免了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和八里桥的大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能“理直气壮”地吹成清军大胜英法联军,让英法蒙羞一百年(顺便还可以吹一波“大清威力巨大之抬枪”,“清军武德充沛”,“荣耀属于大青果”,黑一波英法联军“战术拙劣,装备辣鸡,费拉不堪”)。当然,在正常人看来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阿Q。
不得不承认,以上比喻还有不恰当之处,如果说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军民抵御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殖民还有足够的正义性。那么作为资产阶级芬兰,反对无产阶级苏联的战争(无论打着什么捍卫“领土主权”还是什么保卫“民族独立”之类的幌子,归根结底是保卫资产阶级国家利益)就是彻头彻尾的反动。
那么,真正的芬兰人——芬兰爱国者——不是爱资产阶级国家的“爱国”贼,是怎么看待苏芬战争的呢?
==========================================================
2019年2月16日至17日,为研究各国共产主义斗争的历史教训并交换经验,欧洲共产党倡议(European Communist Initiative)的各成员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了以“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百年政治遗产”(Struggle for Communism: 100 Years of Political Heritage)为主体的研讨会。本文是共产主义工人党-争取和平与社会主义(芬兰)[Communist Workers' Party –For Peace and Socialism (Finland)]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1939年11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芬兰之间爆发了战争。世界政治形势是这次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同年9月,德国已经开始了入侵波兰的战争。在德国国内法西斯浪潮日益高涨,以及德国企图扩张的情况下,苏联试图着手保护其边境。
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曾尽可能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为了保卫自己,苏联有两个目标:第一,尽量移动苏芬国界,使其远离列宁格勒,并以北部两倍的土地补偿芬兰。第二,阻止任何外部势力通过芬兰领土攻击苏联。
苏联还想得到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包括芬兰湾的一些岛屿,以防止(德国)在芬兰或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登陆。
两国就苏联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讨论。苏联对同芬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很感兴趣,这样苏联和芬兰就可以在芬兰境内共同击退入侵者。两国的代表会晤了6次以上,但最终这一提议被芬兰拒绝了。原因有很多;芬兰国家的领导人持有一种侵略性的“大芬兰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这种意识形态已经在群众中发酵。大芬兰主义的目标是将苏联西北部并入芬兰。该地区居住着卡累利阿人(Karelians)和其他民族,他们被认为和芬兰人一样属于芬兰-乌戈尔族(Finno-ugric)。
芬兰资本家认为,这些地区及其蕴含的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家和资本家的圈子不愿让芬兰同苏联建立更友好的关系,而希望同德国或英国的帝国主义者接近,以便在日后实现他们的目标。
曾于1918年至1926年任芬兰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主席的维伊诺·唐纳(Väinö Tanner),在战争爆发时担任财政部长,之后在战争期间又担任外交部长。
维伊诺·唐纳是企图使社会民主党和部分芬兰工人阶级支持大芬兰主义和战争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1941年至1944年,芬兰社会民主党成了唯一一个与纳粹德国并肩作战的社会民主党。
芬兰资产阶级与德国之间强有力的联系,影响了芬兰政府的决定。1918年,资产阶级呼吁德国军队镇压芬兰工人革命。1918年春,德军在芬兰登陆,镇压了芬兰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起义。芬兰资产阶级对此非常感激,尽管德国只是在实现自己的帝国主义野心。
苏联领导人有许多理由怀疑芬兰政府。早在1918年至1920年的所谓“kinship战争”中,芬兰士兵就曾多次袭击苏联。袭击由志愿兵实施,主要指向白卡雷利亚(White Karelia)和佩特萨莫(Petsamo)。1919年,芬兰议会以160票比80票的结果,为奥洛涅茨卡雷利亚(Olonets Karelia)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其目的是征服和兼并领土。
资产阶级的芬兰是一个半法西斯的、反共主义的国家,与苏联相敌对。1918年,在德国军队的帮助下,芬兰国家用鲜血淹没了芬兰工人革命。
1918年阶级战争的失败,导致旧的社会民主党分裂成两派。在战争的教训下,社会民主党党的左翼于1918年成立了芬兰共产党。芬共从成立起直到1944年都是非法的。共产党人进行地下活动行动,为工人阶级的权利而奋斗,并帮助发展芬兰和苏联之间的和平关系。共产党还在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 Party)内部运作。1924年,社会主义工人党被宣布为非法,其议会党团成员被监禁。
甚至在冬季战争开始之前,国家警察就开始逮捕和监禁有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嫌疑的人。1930年,芬兰工会联盟(SAJ)——芬兰历史最悠久的工会中央组织被宣布为非法。芬兰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准备发动战争。曾经挑起kinship战争的大芬兰主义的支持者在等待一个新的机会来攻击俄罗斯。
苏联本以为能很快赢得战争,但它低估了芬兰军队的数量。在战争开始时,双方的人数都在35万左右,即使苏联坦克、飞机等其他装备的数量超过了芬兰,但苏联还是遭受了更多的损失,因为他们是进攻方,不过最后苏联还是赢得了战争。
战争又持续了3个月,直到芬兰资产阶级提出议和。英国可能参战并轰炸巴库油田等目标的威胁,也迫使苏联必须尽快结束战争。由此开始了从1940年3月至1941年6月的所谓“临时和平”。结果,苏联得以将国界向西移动,使之远离列宁格勒,并接收了芬兰湾的外岛、佩特萨莫的雷巴希半岛(Rybachy peninsula in Petsamo)和芬兰西南部的汉科(Hanko)作为军事基地。
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对《莫斯科和约》不满,和平时期很快就结束了。芬兰于1941年6月加入了轴心国,并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1940年9月,德国和芬兰签订了一项允许德国向芬兰北部运送士兵和物资的条约。正如苏联所担心的那样,几十万的德国军队被转移到了芬兰,那里成了希特勒向东进军的垫脚石。
当希特勒的军队在库尔斯克和斯大林格勒被击败时,战争的方向发生了逆转,对准了轴心国。因为前线在更远的东方,苏联和芬兰并没有在后续战争期间爆发更大的战斗。然而,随着法西斯的败退,红军逼近了芬兰。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芬兰在1944年改变了立场,与苏联单独签署了和平协议。协议要求,要么解除芬兰境内德国军队的武装,要么将其赶出芬兰。这导致了被称为“拉普兰战争”(Lapland war)的战斗,在那里,芬兰陆军和苏联空军一起同德军战斗,德军通过芬兰的拉普兰撤退到了挪威。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对战争责任人的调查,法西斯组织被取缔了,左翼组织得以合法化。芬兰迎来了新的民主,工人运动也随之增强。
苏联得到了它所要求的领土变更。彻底失败的资产阶级芬兰再也站不住脚了,这意味着它必须接受所有的要求。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协定》。如果之前就签订这个协定,战争的悲剧就可以避免,无数苏联人和芬兰人的生命就可以幸免,希特勒的计划也会因此受阻。
资产阶级的神话:“冬季战争精神”
围绕着冬季战争,一个关于统一的民族保卫自己不受侵略者征服的右翼神话已经被编造了出来。这个神话被称为“冬季战争的精神”,它与现实不符。这场战争并不仅仅是自卫,狂热于战争的资产阶级和“大芬兰主义”的缔造者至少要为此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他们拒绝了苏联的和平解决方案。很明显,苏联不可能在德国进军的时候坐以待毙。
实际上,芬兰资产阶级曾希望德国击败苏联。他们选择站在法西斯阵营,普通人民不得不为此受苦。
人民神话般的团结和“冬季战争的精神”,是通过监禁和打压左翼与和平运动才得以构建的。阶级之间是多么“和谐”啊。资产阶级宣扬的阶级和谐,是建立在赤裸裸的阶级冲突和国家恐怖主义基础上的。与他们串通一气的维伊诺·唐纳为代表的右翼社会民主派,是唯一可以和平运作的合法“劳工组织”。唐纳等人后来成了与希特勒结盟的为数不多的“左翼人士”。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是什么呢?今天俄国和芬兰都是资产阶级国家,为它们的领土不值得留一滴血。如果某一天芬兰成为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就如无产阶级专政的苏联当年夺取这些土地属于正当的一样,无产阶级芬兰夺回这些土地也是正当的。否则,任何领土要求——无论打着什么“自古以来,民族、宗教、文化、’主权’”的幌子,都是不正当的,反动的——只有彻头彻尾的撒币才愿意为这些擦屁股纸一样散发恶臭的幌子去流他们身上一文不值的血,并以为是什么高贵的行为。
1939年11月26日,苏军炮兵炮击位于卡累利阿地峡苏芬边界苏联一侧的小村庄麦尼拉(Mainila)。
苏联随即对外宣称芬兰人制造了炮击事件,还造成苏联方面4人死亡9人受伤。以此为借口,苏联在炮击后的第四天,1939年11月30日,发动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
其实,苏联和芬兰之间早有和平条约,分别是1920年的《塔尔图和约》( Treaty of Tartu )和1932年签订后再1934年延长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 Non-aggression Pact ),而且苏芬两个都是当时国联的成员。
苏联为了找到一个正当的战争借口将自己的侵略行为合理化,自导自演了这次炮击事件。红军朝着自己的村庄发射7枚炮弹,在距离距边界800米处的苏联境内爆炸。事件发生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要求芬兰道歉,同时芬兰边境守军后撤20-25公里。芬兰当然否认炮击,因为当时没有一门芬兰火炮的射程能够达到麦尼拉,而且芬兰元帅曼纳海姆在更早的时候已经让炮兵撤离边境了。
很久很久以后,俄国自己的历史学家分析前苏联有关档案时,发现驻守在麦尼拉地区的部队并没有向上级汇报任何人员伤亡。完全是自导自演。
二战后,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曾表示,炮击事件是由当时苏军炮兵元帅格里戈里·库利克所策划。此人在1950年因密谋反对斯大林,以间谍罪处死。
当时,芬兰拒绝撤军,但是表示为了方便双方同时展开调查,建议两国军队都后撤20-25公里。对芬兰人的提意,苏联人没有回应。
11月28日,莫洛托夫对外宣称,因芬兰政府对苏的敌对行动和态度,以及可能对列宁格勒的威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
29日,当芬兰大使来到莫斯科递交关于废除条约和撤军的回复时,等来的却是苏联已经和芬兰断交的消息。
1939年11月30日上午6点50分,苏联大举入侵芬兰,战争爆发。
对于这一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中对中国人也这么干的日军表示,“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至于苏芬战争的性质问题,也许其他国家的人会犯迷糊,但是中国人应该看得最清楚。
苏军在这场侵略战争中的表现:
二战后期,苏军武力值巅峰时刻在芬兰的表现:
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伟大和荣耀都属于不屈不挠的芬兰人民
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次“伟大实践”,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的阴影在新时代的投影。
一战前后清帝国、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相继崩溃,原来的帝国边疆区出现了一系列“独立”的政治实体。
按照战间时代的理论,重新“统一”这些政治实体是帝国“继承者”应有的义务。
因此,从德奥合并以来到苏芬战争,都可以视为对凡尔赛体系下国际秩序的颠覆性行为,是德国与苏联恢复实力后企图“恢复欧陆传统势力范围”,毫无疑问是旧时代帝国主义争霸与地缘政治的延续。
但芬兰惨就惨在苏芬战争是分了两个阶段的,此后的继续战争中芬兰加入了纳粹德国的阵营,这使得芬兰失去了道义上的合法性。
在战后,苏联保证芬兰主权的前提下,实际上将芬兰变为了一个在外交上的“跟随者”。
用二战后芬兰总统吉科宁的话来总结:“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并非绝对的……无须屈服于历史必然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孟子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於时保之。”
附加题:沙俄对芬兰的主权法理依据是沙皇兼任芬兰大公,而我们知道清朝皇帝也是蒙古的博格达汗。
请根据本问题中其它答主的回答,论述清帝国的继承者是否有对蒙古主权问题负有“必要义务”?
苏联让芬兰的男女拳师,神神兔兔,资本家和工人,地主和佃农,微博豆瓣小红书B站抖音知乎,衡水体和学生,纳粹和左壬都团结起来了的战争。
苏芬战争当然是一场共产主义与法西斯的战争
芬兰独裁者曼纳海姆为了他侵占苏联的曼尼拉村的野心,疯狂剥削人民扩充军备,对芬兰人民进行强制的粮食廉价收购,导致芬兰人民连面包都吃不起。从而建立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军队,给每个营都配备了自行车和雪橇,对苏联的曼尼拉村造成极大威胁
芬兰法西斯不顾苏联的劝阻,1939年11月26日悍然炮击曼尼拉村,妄图以400万芬兰人民的生命为赌注与共产主义决战。而苏联不畏强权,誓死保卫曼尼拉村,毅然承担起惩戒芬兰法西斯和解放芬兰人民的重任,向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空投莫洛托夫面包篮解救吃不起面包的芬兰灾民,同时出动了四个集团军分四路向芬兰挺进,很快就解放了足以埋葬牺牲苏军将士尸体的大片土地,在拉多加湖的北的苏奥穆萨尔米镇,苏军名将崔可夫领导的第九集团军获得了苏芬战争中最伟大的胜利,杀伤希拉斯武奥领导的芬兰第九师900人,仅仅损失了44、163两个师21000人
经过四个月的鏖战,芬兰法西斯溃不成军,损失7万大军,而苏军仅损失38万人。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法西斯被迫同意将卡累利阿,维堡,雷巴科半岛,汉科半岛交给苏联解放。苏联终于获得了保卫曼尼拉村,打击芬兰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这一胜利,是共产主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它向全世界证明了苏联的军威,令全世界法西斯胆寒!
看了几个说芬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立场的,其实这个事吧,我觉得还有另一面。诚然今日极左政党在芬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芬兰民主化之后一度影响还是很大的),红色通讯的编辑和译者里什么看法的都有,平时翻译的东西也很多很杂,经常看的人肯定注意到是什么都翻译的,对译者和平台的攻击是没必要的。
本身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大的价值是对未来的探讨,如果问题又成了为谈历史而谈历史就不好了。
对历史史实有分歧的人可以各退一步,暂时抛开“芬兰究竟是不是法西斯主义政府”、“当时的苏联是不是修正主义国家”等等一切次要的。
看看这个问题:
历史不总是一个模版的,不总是革命爆发,击败内外干涉军,然后向全世界进军的。
有时候它也是相反的,革命失败,暴动被镇压,自己的国家与共产主义国家对立,冲突,甚至战争。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究竟是出于“爱国”的基础上“为祖国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对祖国更好的意识形态”的”左翼爱国者“,还是彻底没有祖国,非要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才能有祖国的人?如果明天无产阶级国家进攻,是否要“保护祖国”?
请各位想一想这个明天可能会被迫进行选择的问题吧。
抛开苏联不提,用中国的例子举例。
例如中印冲突,中苏冲突。
我相信印度的毛主义者、俄罗斯承认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已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即便在他们各自的祖国(或许祖国这个词对他们并不适用了),这样的回答它是广受争议的。
本文为“国际红色通讯”公众号翻译的 芬兰共产主义工人党[Communist Workers' Party –For Peace and Socialism (Finland)]今年2月的声明,本人仅作搬运,提供一种角度的参考。
1939年11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芬兰之间爆发了战争。世界政治形势是这次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同年9月,德国已经开始了入侵波兰的战争。在德国国内法西斯浪潮日益高涨,以及德国企图扩张的情况下,苏联试图着手保护其边境。
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曾尽可能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为了保卫自己,苏联有两个目标:第一,尽量移动苏芬国界,使其远离列宁格勒,并以北部两倍的土地补偿芬兰。第二,阻止任何外部势力通过芬兰领土攻击苏联。
苏联还想得到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包括芬兰湾的一些岛屿,以防止(德国)在芬兰或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登陆。
两国就苏联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讨论。苏联对同芬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很感兴趣,这样苏联和芬兰就可以在芬兰境内共同击退入侵者。两国的代表会晤了6次以上,但最终这一提议被芬兰拒绝了。原因有很多;芬兰国家的领导人持有一种侵略性的“大芬兰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这种意识形态已经在群众中发酵。大芬兰主义的目标是将苏联西北部并入芬兰。该地区居住着卡累利阿人(Karelians)和其他民族,他们被认为和芬兰人一样属于芬兰-乌戈尔族(Finno-ugric)。
芬兰资本家认为,这些地区及其蕴含的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家和资本家的圈子不愿让芬兰同苏联建立更友好的关系,而希望同德国或英国的帝国主义者接近,以便在日后实现他们的目标。
曾于1918年至1926年任芬兰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主席的维伊诺·唐纳(Väinö Tanner),在战争爆发时担任财政部长,之后在战争期间又担任外交部长。
维伊诺·唐纳是企图使社会民主党和部分芬兰工人阶级支持大芬兰主义和战争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1941年至1944年,芬兰社会民主党成了唯一一个与纳粹德国并肩作战的社会民主党。
芬兰资产阶级与德国之间强有力的联系,影响了芬兰政府的决定。1918年,资产阶级呼吁德国军队镇压芬兰工人革命。1918年春,德军在芬兰登陆,镇压了芬兰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起义。芬兰资产阶级对此非常感激,尽管德国只是在实现自己的帝国主义野心。
苏联领导人有许多理由怀疑芬兰政府。早在1918年至1920年的所谓“kinship战争”中,芬兰士兵就曾多次袭击苏联。袭击由志愿兵实施,主要指向白卡雷利亚(White Karelia)和佩特萨莫(Petsamo)。1919年,芬兰议会以160票比80票的结果,为奥洛涅茨卡雷利亚(Olonets Karelia)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其目的是征服和兼并领土。
资产阶级的芬兰是一个半法西斯的、反共主义的国家,与苏联相敌对。1918年,在德国军队的帮助下,芬兰国家用鲜血淹没了芬兰工人革命。
1918年阶级战争的失败,导致旧的社会民主党分裂成两派。在战争的教训下,社会民主党党的左翼于1918年成立了芬兰共产党。芬共从成立起直到1944年都是非法的。共产党人进行地下活动行动,为工人阶级的权利而奋斗,并帮助发展芬兰和苏联之间的和平关系。共产党还在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 Party)内部运作。1924年,社会主义工人党被宣布为非法,其议会党团成员被监禁。
甚至在冬季战争开始之前,国家警察就开始逮捕和监禁有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嫌疑的人。1930年,芬兰工会联盟(SAJ)——芬兰历史最悠久的工会中央组织被宣布为非法。芬兰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准备发动战争。曾经挑起kinship战争的大芬兰主义的支持者在等待一个新的机会来攻击俄罗斯。
苏联本以为能很快赢得战争,但它低估了芬兰军队的数量。在战争开始时,双方的人数都在35万左右,即使苏联坦克、飞机等其他装备的数量超过了芬兰,但苏联还是遭受了更多的损失,因为他们是进攻方,不过最后苏联还是赢得了战争。
战争又持续了3个月,直到芬兰资产阶级提出议和。英国可能参战并轰炸巴库油田等目标的威胁,也迫使苏联必须尽快结束战争。由此开始了从1940年3月至1941年6月的所谓“临时和平”。结果,苏联得以将国界向西移动,使之远离列宁格勒,并接收了芬兰湾的外岛、佩特萨莫的雷巴希半岛(Rybachy peninsula in Petsamo)和芬兰西南部的汉科(Hanko)作为军事基地。
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对《莫斯科和约》不满,和平时期很快就结束了。芬兰于1941年6月加入了轴心国,并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1940年9月,德国和芬兰签订了一项允许德国向芬兰北部运送士兵和物资的条约。正如苏联所担心的那样,几十万的德国军队被转移到了芬兰,那里成了希特勒向东进军的垫脚石。
当希特勒的军队在库尔斯克和斯大林格勒被击败时,战争的方向发生了逆转,对准了轴心国。因为前线在更远的东方,苏联和芬兰并没有在后续战争期间爆发更大的战斗。然而,随着法西斯的败退,红军逼近了芬兰。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芬兰在1944年改变了立场,与苏联单独签署了和平协议。协议要求,要么解除芬兰境内德国军队的武装,要么将其赶出芬兰。这导致了被称为“拉普兰战争”(Lapland war)的战斗,在那里,芬兰陆军和苏联空军一起同德军战斗,德军通过芬兰的拉普兰撤退到了挪威。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对战争责任人的调查,法西斯组织被取缔了,左翼组织得以合法化。芬兰迎来了新的民主,工人运动也随之增强。
苏联得到了它所要求的领土变更。彻底失败的资产阶级芬兰再也站不住脚了,这意味着它必须接受所有的要求。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协定》。如果之前就签订这个协定,战争的悲剧就可以避免,无数苏联人和芬兰人的生命就可以幸免,希特勒的计划也会因此受阻。
资产阶级的神话:“冬季战争精神”
围绕着冬季战争,一个关于统一的民族保卫自己不受侵略者征服的右翼神话已经被编造了出来。这个神话被称为“冬季战争的精神”,它与现实不符。这场战争并不仅仅是自卫,狂热于战争的资产阶级和“大芬兰主义”的缔造者至少要为此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他们拒绝了苏联的和平解决方案。很明显,苏联不可能在德国进军的时候坐以待毙。
实际上,芬兰资产阶级曾希望德国击败苏联。他们选择站在法西斯阵营,普通人民不得不为此受苦。
人民神话般的团结和“冬季战争的精神”,是通过监禁和打压左翼与和平运动才得以构建的。阶级之间是多么“和谐”啊。资产阶级宣扬的阶级和谐,是建立在赤裸裸的阶级冲突和国家恐怖主义基础上的。与他们串通一气的维伊诺·唐纳为代表的右翼社会民主派,是唯一可以和平运作的合法“劳工组织”。唐纳等人后来成了与希特勒结盟的为数不多的“左翼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