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就写了一篇评论,没想到知乎上根本没人关注此事,到今天才看到这个问题。。。
当地时间2018年2月27号上午13:34分,日本H-IIA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将最新一代军事侦察卫星IGS-Optical 6送入太空,这是一颗光学成像卫星,目标是太阳同步轨道。
H-IIA火箭发射瞬间 nasaspaceflight.com
这种轨道特点是轨道自然进动与太阳和轨道面的夹角变化速率一致,这就形成一种独特效应:卫星从某一地区过顶时当地时间固定。例如,每天早上九点整,这颗卫星都会从你家楼顶飞过。
根据简单估算,这颗卫星过境朝鲜平壤时间永远都是当地上午11:30分左右,过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时间也永远是当地白天日照情况较好时间,对于依赖光学成像的侦察卫星而言,意义不言自明。
也正因如此,这次的任务时间窗口极小,仅为14分钟。
IGS系列卫星效果图,左图为光学侦察卫星,右图为雷达侦察卫星,(图源见图)
事实上,长期处于美国军事管制下的日本,一直被“限制”军事实力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更是被严控。但地区周边各种原因出现的“冲突”,都成为日本和美国不断跃过这个障碍的理由,萨德事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日本自然不遗余力找寻各种理由发展航天实力。
IGS(Information Gathering Satellite)系列军事侦察卫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而来,它的每一代都包括一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
日本提出的理由是朝鲜弹道导弹的威胁,但具体针对目标,也不言自明。
1988朝鲜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Scud-B/-C)导弹并成功部署,随后1998年大浦洞洲际导弹首次测试,它的射程达到6000千米,可以覆盖日本全境。
也许你不相信这是一张已经解密、拍自34年前的一张某海港卫星黑白图片,它的拍摄者来自锁眼KH-11卫星。锁眼的降级版本就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在此之前,日本一直从美国购买军事侦察资料,而这次朝鲜弹道导弹发射事件之后,美国顺势大大提升间谍卫星侦察图片的费用,每张高达惊人的1万美元。这对于需要长期关注中朝等国军事动态的日本而言,动辄需要购买成千数万张,确实价格太高。
日本政府就开始不断同美国秘密谈判,并最终达成一致,日本开始独立发展军事侦察卫星。
2003年3月28日,首批情报收集卫星IGS-1A/B升空,光学侦察和雷达侦察各一颗,会在每天当地时间11:22路过平壤上空。整个东亚地区都是白天时间,分辨率1米。
2003年11月29日,IGS-2A/B双星发射失败。
2006年9月11日,新一颗IGS-3A光学卫星升空。
2007年2月24日,IGS-4A/-B光学/雷达双星升空,精度达到60厘米级。
2009年11月28日,新一颗IGS-5A光学卫星补充。
2011年9月22日,IGS-6A光学卫星发射。
2011年12月12日,IGS-7A 光学卫星发射。
2013年1月27日,IGS-8A/B光学/雷达双星发射,精度达到40厘米级。
2015年2月1日和3月26日,新系列IGS光学/雷达双星发射,精度达到30厘米级。
2017年3月17日,最新一颗雷达卫星升空。
2018年2月27日,最新一颗光学卫星升空。
由于中间存在卫星的发射失败、故障问题、寿命问题,大体来说,日本共计发展了6代、16颗IGS系列侦察卫星。最新的一批资料和精度完全保密,不过可以想像它的成像精度已经不亚于30厘米分辨率。
而美国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Digital Globe也提供精度与之相当的数据服务,下面是他们公开的卫星遥感图片(公开产品明显低于收费产品精度)。
军用目标,俄罗斯某航母和某机场
民用目标,某海港和中国某“大自然鬼斧神工”
开个可能不恰当的玩笑,以目前军事侦察卫星达到的观测精度,基本不存在“带路党”这种说法了。
而美国也相当配合日本盟友,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北美防空司令部一直持续监测太空中超过1厘米直径的空中目标并进行每日轨道公开,而对日本的IGS系列则完全保密,达到与美国军事卫星同样的密级。
所有被监控中的围绕地球运转目标
为实现“和平研究太空”的目标,日本拥有曾代表亚洲火箭最高水平的H-II火箭系列,直到2016年才被中国长征五号超越;也在国际空间站上拥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欧盟的份额,巨大的希望号实验舱及延展、机械臂等皆隶属于日本;在深空探测方面,日本创造的小行星登陆采样返回记录至今是世界唯一,今年又将和欧空局合作冲击太阳系内最难的水星探测任务。
H-IIA系列运载火箭3种型号的外形对比,图源自Wikipedia
可以说,日本在航天领域一直在暗自发力,这些年默不作声但积累了很多重要技术,值得我们保持警惕并加大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在技术上保持竞争和压制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