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科学是最大的迷信(对象)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SZ-81-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是科学》王孟源

我这辈子做了两个专业,第一个是高能物理,结果目睹了它被超弦这个偽科学取代的过程;后来改行做金融和经济,结果发现美式的经济学比超弦还要离谱得多,完全是个为大资本家服务的宣传部门,经常性地对世界经济造成万亿美元级的损害。因此我对什么是真科学、什么是偽科学有些兴趣。这个问题属于哲学的范畴,做理工的一般不会接触到;我当然也不是专家,在这里只是简单地说说我所理解的资讯。如果解释得不对,欢迎更正。
最常被引用,也是最古典的定义,是奥地利哲学家Karl Popper在1930年代所提出的。他认为科学是一个正式的逻辑系统(Interpreted Formal Logic),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间断地企图来驳斥(Refute)这个系统的构件,所以真科学和偽科学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可以用实験驳斥的(也就是“证偽”,“Falsify”。请注意Popper的定义只说“证偽”而不是“证实”,因为再疯狂的妄想都有被“证实”的可能。例如基督教的创造论,如果今天上帝忽然现身,那么它将被“证实”;它之所以不是科学,是因为即使上帝不现身,它的信徒也不会承认被“证偽”了),而后者是不可能驳斥的;真科学界和偽科学界的差别在于前者有足够的试图驳斥自己理论的努力,而后者完全专注在保卫主流理论。


Karl Popper,二十世纪的知名哲学家和思想家;生于1902年,死于1994年。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首屈一指的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原本超弦早期的问题在于它是建筑在几十个可能性很小的假设上的,这些假设的真正辩护(Justification)是方便作者做计算,做了计算才能写论文。我当时就觉得这些论文是为了出版而出版,它们是正确的可能性比那个作者当场被陨石打死的机会还要小很多;不过那个可能性不是数学上的零,所以超弦虽然是糟糕的科学,还没有沦落到偽科学的地步。等到Peter Woit开始写他的部落格的时候,超弦界已经预测出10^500个不同的宇宙(10^500是多大的一个数字,一般人很难想像,让我给几个用来比较的例子吧。一个人的体重大约相当于10^28个氢原子,地球的质量大约比一个人大10^23倍,整个宇宙大约比地球重10^29倍,所以宇宙顶多只有10^80个原子。恒河沙数根本是小意思。),也就是不论你做什么实験,得到什么结果,必然是超弦的预测之一。那么超弦就当然不可能被任何实験来驳斥,所以Woit的基本论点在于超弦在Popper的定义下是一个典型的偽科学;做超弦的人也因此对Woit本人和Popper的定义恨之入骨。
其实哲学界自己对Popper的定义也有些意见:主要是Popper描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科学界;真实的世界里,大部分的科学家还是把自己的论文当寳贝的。而且科学的进步除了以实験来驳斥旧理论以外,发明新理论应该是一个至少同等重要的过程。因而在1950年代,美国哲学家Thomas Kuhn提出一个新的定义:科学是由互相竞争的理论体系(Paradigm)所构成,每个体系不断地提出新的谜题(Puzzle),然后解答这些谜题。Kuhn认为偽科学是提不出或解不出谜题的体系。
Kuhn的理论有很大的毛病:他的定义基本上描述的是所有现实中的学术研究机构。所谓的谜题和解答,定义很含糊,不只是偽科学可以轻松地不断提出谜题和解答,连明显不是科学的学术科目也可以做得到。因此Kuhn的理论并没有被哲学界广泛接受,不过他至少启发了匈牙利裔的哲学家Imre Lakatos的真偽分辨准据(Demarcation Criteria)。Lakatos综合了Popper的实験检验标准和Kuhn的新理论解答,而定义了所谓的进步学术(Progressive)和退步学术(Degenerative):能预测到出人意料的实験结果(Novel Facts)的叫进步,预测不出或者预测错误的叫退步。互相竞争的理论体系中,最进步的是真科学,有点进步的是科学假设,完全退步的是偽科学。依照Lakatos的真偽分辨准据,超弦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偽科学。


Imre Lakatos,数学家和哲学家。生于1922年,死于1974年;1960年起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得以与Karl Popper共事。本图里的西班牙文是这个意思:“科学家们脸皮很厚,往往被现实证明是错了之后还要耍赖”。用在做超弦的人身上,极为妥切。
那美式的经济学算是什么呢?美国的经济学家不但不管事实结果,连理论的内容都处处违反逻辑。经济学家的地位,不在于他的理论的实践结果如何,也不在于他所做的假设和结论是否合理,而在于互相选美的知名度(Celebrity)竞赛。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时在同一年发给两三个同一题材内的“大师”,而他们的理论却南辕北辙、互相矛盾。这様的学术,连偽科学都谈不上,纯粹是宣传洗脑的工具。

发表日期 : 2014-10-16 17:55


user avatar   bao-yile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蟹妖!

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几个月前与一位11岁小朋友的对话。(对话有点长。。。)

当时,我们正坐在沙发上喝着苏打水。小朋友很好奇的把几颗葡萄干放进了杯子里。。。几分钟后,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Benny叔,为什么这些葡萄干一会儿浮起来一会儿沉下去呢?』

『哦!这是因为有很多小气泡附着在葡萄干上。葡萄干比水重,可是气泡却比水轻的多,当有足够多的气泡附着在葡萄干上之后,这个整体就会变得比水轻了,于是气泡就带着葡萄干浮到了水面。气泡之所以会附着在葡萄干上是因为水面张力的作用,当葡萄干浮到水面之后,张力的平衡被破坏,大量的气泡破掉了。于是葡萄干就沉回了水底。等到它积攒了足够多的新气泡之后,它又再一次浮上来。你知道苏打水里的气泡是哪儿来的吗?』

『是二氧化碳。』

『对,那二氧化碳是怎么跑到水里去的呢?』

『是压进去的。』

『对,是通过压力。很多气体都会溶于水,比如二氧化碳和氧气。你家里的鱼缸要一直开着水泵,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氧气溶解到水里供鱼呼吸。但是要制造汽水只有普通水泵还不够,必须要给水和二氧化碳施加很大的压力。在高压力下会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所以你看,汽水可乐都是装在密封的、加压的瓶子里的。当我们打开瓶子的一瞬间压力释放掉了,在标准的气压下水里无法溶解这么多的二氧化碳,于是这些多余的二氧化碳就会变成气泡从水里冒出来。』

『那为什么这些气泡总是从葡萄干上或者杯壁上冒出来呢?』

『因为二氧化碳从水里析出是有个过程的,首先会形成无数的微型气泡,这些气泡可能小到你看不见,当有两个微型气泡碰在一起时,他们会合并成一个稍大的气泡,这个过程不断的重复最终变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可以快速上浮的大气泡。而因为水面张力的作用,气泡会附着在葡萄干或者杯壁上,所以在这些地方更加容易形成大气泡。另外,你也可以试试晃一下杯子,你会看到有更多的气泡突然冒出来,当平衡被打破的时候也可以激发二氧化碳更快的从水里还原出来。』
。。。。。。

『刚才我们讲到了大气压,正好我可以考你一个问题。你平时一定经常用吸管喝水,如果我给你一根20米长的吸管,让你站在4层楼顶上喝地面上杯子里的水,你能喝得到吗?』

『恩。。。。喝不到吧?』

『为什么呢?』

『因为吸不动。』

『你的回答是正确的,你的确喝不到,但是并不是因为你力气不够大。首先我要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用吸管喝水时水是被吸上来的,但其实水是被吸管外的大气压压上来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刻对我们产生着压力,这个压力被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但其实这个压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感觉不到它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内部也有一个大气压在向外顶。事实上,一个大气压大致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向下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很大。当我们用吸管喝水时,我们吸掉了吸管中的一部分空气,吸管中的压力减小了,于是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进了吸管。但是,假如我们的吸管的长度超过了10米,那么即便我们把吸管中的空气完全抽光,大气压最多也只能把水送到10米左右的高度。所以,你前面回答的喝不到是正确的。』
。。。。。。

『你在平时游泳的时候有感觉到泡在水里呼吸会比平时累一些吗?』

『恩。。有感觉到,会有一点点胸闷。』

『那是因为在水里,你感受了比一个大气压更多的压力。你的胸在水里感受的压力是一个大气压外加大概30厘米高的水产生的压力。如果你能够下潜到10米深的水里,那时你就可以感受到大概两个大气压。世界上最深的海在马里亚纳海沟,好像有11234米,那里的压力大概是1100个大气压,这个压力是非常恐怖的。不过那里仍然有一些生物,比如鱼和螃蟹(经知友提醒,那里目前尚未发现鱼类和蟹,原对话不够严谨),这些生物体内也有同样的压力可以和外界平衡。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鱼或者螃蟹活着带到海面,因为在上浮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过小而被自己体内的压力害死。我们平时吃的黄鱼,你应该从来都没在市场上看到活的,因为它是一种深海鱼,当我们网到它之后在上浮过程它们就会因为外面压力减小而死,它们的内脏会被破坏,连海面都还没出就死了。其实黄鱼生活的地方离海面也就几百米,比起马里亚纳海沟还差得远。』

『我们人类在不借助潜水服之类装备、只靠氧气瓶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的下潜到100多米的深度,但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还记得我前面跟你讲过在高压下会有更多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吗?』

『记得』

『恩,在深水的高压下同样也会有更多的氧气和氮气溶解到我们血液中,短时间的深潜问题不大,可是时间稍长这个问题就不能忽视了。一旦有过量的气体溶解到了血液中,当我们浮出水面后,这些多余的气体就会从血液中还原出来,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会阻塞血管影响血液流通。这就是潜水病,潜水病非常危险,会致命。所以如果潜水员进行了长时间的深潜,他们必须按照计划一点一点的缓慢上浮,让身体里过量的气体逐步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

『你看,我们从一开始的苏打水里的葡萄干说起,一路讲到了水面张力、气体的溶解析出、大气压、吸管、黄鱼、潜水病.... 这其实就是科学,科学用来解释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它具有完整的证据链,我们从结论A可以推导出结论B,再从结论B导出结论C。同时每一个结论又有好几个其他的证据可以佐证,每一个结论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重复的再现。』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明,科学是一堆相对严谨的推导过程和结论。它跟宗教和玄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之前的文字好像引战了,这不是答主的初衷,现对本文中涉及宗教的内容添加如下说明。。。。本文所说的宗教均特指飞面神教!!!

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就开始探索『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们周遭的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宇宙的本质是什么?』这些终极奥义。

几千年前的人类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那时的智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得出了宇宙的真谛,他们的结论大多含有很多魔幻的色彩。有些结论受到了众人的推崇和信奉,变成了如今的宗教(特指飞面神教)和玄学。

宗教(特指飞面神教)和玄学试图直接抛给我们一个终极结论,告诉我们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无需思考、不准质疑,你们相信我就好。宗教(特指飞面神教)和玄学的基础理论从诞生至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而科学是从一砖一瓦开始堆砌对世界的认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科学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幢可观的大厦。然而我们身处的世界实在是非常复杂,科学还有很多未决的领域。有人因此而质疑科学,这没关系,因为科学本来就欢迎质疑。

事实上从科学诞生之初到如今,有很多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理论都被推翻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结论都是经过很多次的推翻修正后得来的。每当有一个既有理论被推翻的时候,科学界会欣喜的把它看做一个重大发现。

但是质疑归质疑,质疑也要讲道理。拿着一堆架空的假设和推理试图从基础开始推翻整栋科学大厦的做法是非常无厘头的。


回到命题,相信科学是迷信吗?

迷信就是不加思考的相信某件事物吧!

宗教(特指飞面神教)和玄学总是直接抛出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告诉你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如果你不懂那就是你还没有理解(心不诚、境界不够、修行太少、时机未到)。总之,你必须无条件的相信它。

科学试图从最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层层的来剖析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科学会告诉你什么是它已经知道的,什么是它还不知道的,同时也欢迎你拿出合理的证据来质疑它。

相比之下,相信其中的哪一个更像是迷信呢?




不会在评论区对宗教话题给出更多回应了,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本人不信仰传统宗教不意味着我就是没有信仰的。当我看到“科学是最大的迷信”这样的命题时会感到被冒犯,就像有宗教信仰(特指但不限于飞面神教)的人听到“xx教是最大的邪教”一样。

事实上,我认可宗教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但在当今,科学和宗教应该各司其职。科学负责探索世界,宗教负责人文关怀。像之前某些教友强行附会引力波的这种行为就是很不可取的。本次在回答中涉及宗教其实是在感到被冒犯后的一时兴起之举。


下面是我在另一个类似问题下的回答...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是方法,科学不是结论


假如,一个感应灯,

亚里士多德或者墨子研究之后,会说什么? 对 跺一脚就亮了,孔子会说什么?没错,陛下您不休德行,所以灯才不亮,您要远小人亲贤臣。宗教会说,神让他亮的


后来的牛顿通过研究,会说什么? 是的,要晚上才行,白天怎么跺都不会亮。孔子的第十八代学生会说什么?没错,陛下您不休德行,所以灯才不亮,您要远小人亲贤臣。宗教会说,神让他亮的


最后爱因斯坦通过更多的研究,会说什么? 要有电,电是什么,大家要接着研究。孔子的最后一代学生会说什么?没错,陛下您不休德行,所以灯才不亮,您要远小人亲贤臣。宗教会说,神让他亮的


亚里士多德会通过跺脚啊拍巴掌啊吹口哨啊等等来验证他的说法,

科学就是种种验证的方法,比如伪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能证伪

什么叫证伪呢

比如我说的感应灯,跺脚就亮,证伪就是或者跺脚了不亮不跺脚就不亮。但是经过研究,怕巴掌吹口哨也会亮,然后推理出来有声音就亮,那么证伪就是没声音也亮,或者有声音不亮,然后经过研究,白天有声音也不亮,然后推理出来感应灯要晚上有声音才亮。


就是一代代的科学家逐渐实验逐渐接近真相。


方法不对,或者一直没办法研究出来。科学家是会换方法的····

换句话说,科学是一代比一代强的


迷信就是,神仙是这么说的,你听就行了····你要是觉得神仙不对····那渎神了解一下?墨子啊少正卯啊法家啊医家啊农家啊纵横家啊等等是hi怎么没得?迷信就是下一代和上一代是没啥区别的。


所以啊,开始的时候,看不出来差别

到了牛顿以后,这白人就突飞猛进了,这中国中东玛雅印度等地,还在原地循环呢,因为和几千年前都没啥区别啊。人家都123456789了,你还是11111111呢。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文科学也在进步啊,比如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到马克思等等,都在进步

你社会一潭死水,几千年都没啥变化,那人文学家能研究出来个什么啊··


最后,就连国学大家,哪个不得养几个英语好的学生,不然都混不下去



毕竟法家治国的时候儒家纵横家兵家墨家都能当官

黄老之学治国的时候儒家纵横家兵家墨家法家也都能当官

唯独这儒家独尊之后,别的学说就死翘翘了

任何学说都有高超有低谷,这儒家是明智的抓住唯一的高潮机会就把别的学说给灭了啊,够无耻,我喜欢,这样以后你除了儒家也没别的学说可以用了···


早知如此,当初何苦打压其他学说这么狠啊,难道自己知道自己啥都不是,所以才打压的?


user avatar   cang-qi-shi-de-jue-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张图解释科学方法:


----

补充:

科学和迷信的区别在于:科学是有证据证明它对,所以相信;迷信是没有证据证明它错,所以相信。

没有证据证明它错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可证伪”。


user avatar   nsx-ns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你摔倒了.....

----认为是自己得罪了小鬼,烧香拜佛求平安。

人少就叫迷信,

人多就叫忠胶,



*当你摔跤了.....

----马上停下,检查刚才走过的路。(研究)发现一个凸起的石块,重新尝试走一遍。检查是不是石块造成摔倒,(实验)


发现石块的存在对于摔倒有显著影响。(结论)


你通过移除石块后,发现走路不再摔倒了。(理论运用到实际)


如果原因不是石头,研究下一个可能的因素,只要在我们能力范围

内,即使挖穿地球,即使找遍宇宙,穿透无数维度,穷尽人类文明的终极。

我们都会查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摔倒。





【以上,这叫科学】

请问你要做哪种人?



在无知者眼里,科学和巫术一样,都是怪力乱神

事实上,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就如同摔倒后移石头那样的朴素踏实

如果有一天,发现造成摔倒的原因不在于石头,而是石头压着的重力发生器。

那么人们也是坦然抹掉之前关于石头造成摔跤的理论。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理论。



科学的诞生,是人类第一次学会了朴素地了解这个世界.



====================================

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关注,

嗯,粘出自己的文章希望大家关注下吧


user avatar   rocw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已经变成一种新的宗教,对科学权威的质疑,被认为是对文明造成了危害。

这句话已经被反科学、反智主义者奉为圣经了。

可是说这句话的安德鲁·罗斯只是个社会活动人士,《社会文本》是一个左派文化研究的杂志,

索卡尔(类似于崔化钠一样的钓鱼)事件表明,这帮人跟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user avatar   wang-kun-42-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能证明科学是迷信,我就相信科学是迷信

这就是科学


user avatar   kong-que-tang-lang-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领域的人敢拿出证据质疑前辈的观点(注意:不是“我不懂,但我就是质疑”),那么这个领域至少还算不上是迷信。


如果有人坚信一个观点永远是对的,无论这个观点是出自现代的科学教科书还是几千年前古人写的故事书,都是迷信


原网址:【原创漫画】红色水晶球 | Geek笑点低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迷信,不论你怎么定义“迷”,其核心依然是“信”。

科学不同,科学信的是“不信”。

如果这种对“不信”的“信”,也称得上是一种“信”,

那你也可以认为科学有可能是迷信,

但我会认为这是抬杠。


我们通常所说的“迷信科学”,

大概是说,不太懂科学的人,过于笃信一些当下的科学结论。

但哪怕如此,这种“过于笃信”的对立面,

也是得出该科学结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或者新科学探索的阶段性可能性。

而不是,

完全架空科学体系的,

有或没有逻辑的臆想替代性故事。


通常,如果一个人笃信这些“替代性故事”,

却对很多当下的科学结论嗤之以鼻,

我们才会称其为“迷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图给你,赞给我!




     

相关话题

  酒能乱性有什么科学原理?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鸡汤文和谣言会被很多人转发,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民科这个称呼是不是阶级固化的表现?阿贝尔,伽罗瓦当时看来是不是民科?民哲更有意思了? 
  如何评价易中天说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严重阻碍科学发展? 
  如果把幼年尼安德特人当作智人养育,能让他适应现代社会吗? 
  2021 未来科学大奖授予袁国勇、裴伟士、张杰、施敏,单项奖金约 650 万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中医黑)遇到病症时不巧被老中医治好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宇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循环体? 
  辛苦科普许多年,结果被权威媒体「一夜打回解放前」是种怎样的体验? 
  假设体重120斤的人站在秤上扎马步,秤的读数是多少?120? 

前一个讨论
既然可以研制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是否可以研制核动力火车、核动力汽车、核动力供暖?
下一个讨论
中美战略博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