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人说西医能过双盲实验,而中医不能过? 第1页

  

user avatar   ddsfdsfd-afdfdf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谁谁说中医不能过双盲”,这种提法就有问题。

首先,双盲实验,是针对某款具体的药物和疗法的,而不是针对整个中医系统,没有什么中医过双盲实验的提法。

第二,中药或中医疗法,能过不能过双盲,这是看实际行动,而不是看谁说。

客观事实是,中医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款药物和疗法,过了严格意义的大样本随机双盲比照试验,一款药物都没有!

一个理性客观的中医批评者,他只会平静地陈述中药还没有过双盲这个事实而已,绝对不会用“中医不能过双盲”这种下结论的语气。

他最多再补充一句,中医再这样胡说八道跳大神,中药以后也过不了双盲,仅此而已。

中医中药,其本质其实就是两个字:愚昧。

中医师给中医粉看病,在我看来,就是一场笑话。

双方都有表演相声小品的成分,最后还是只有靠现代医学体检报告才能确定病情,再在此基础上,加上一通中医信口胡诌的寒凉湿热,气虚肾亏。

开的药,更是中西医结合,西药负责治病,中药负责搞笑。

这样的滑稽戏,在中国大地上每天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简直就是一场超大型人体行为艺术。

中医粉一思考,老天爷就发笑,中医粉一开口,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就忍俊不禁。


user avatar   wen-ying-w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我家车库有条龙!

路人:不可能,世界上没有龙。

我:是你了解我家,还是我了解我家?我说有就有。

路:那你证明给我看看。

我:你是谁啊?我凭什么证明给你看?管你什么事?

路:那算了,不展示拉倒,我走了。

我:等等,交了钱再走。

路:什么钱?

我:我的龙可以治愈疾病,你在我家门口停这么久,龙已经治好了你身上的各种疾病,你把治病钱交一下。

路:&%¥#&%¥


user avatar   meng-meng-jing-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双盲是地球科学,地球科学充其量只能算半山腰,中医站在山峰,是星际医学。

我支持中国人来自外星。证据:

  1. 中医是星际医学
  2.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现代科学几万年
  3. 中国人体质与地球人不同,例如中国人会气功,会上火,会肾虚,而外国人不会
  4. 扁鹊看病能够透过人的身体看人的器官,这就是x射线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各种通灵术,占星术,超能力,气功,水变油,等等等,在严格设计的实验中都是无效的。

———————————————

评论里现场表演了一段骗术:青蒿素能过双盲=中医中药敢接受双盲。青蒿素是中药吗?当初全国找了5000多个中药方子可有一个过了双盲?


user avatar   wleag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立场不变,保留原答案在上方,更新放底下(2020.10.09)

问题太宽泛,且不说达到FDA上市标准,就说有效性验证,总有一些能过的吧。但问题就是,中医找了很多理由认为无法做双盲,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无法做双盲,也没有其它客观验证办法,怎么那么多中药宣称有效的呢?特别是还能起一些跟效果有关的药名。

看到某高赞的选择性过滤回复的回答者冒出来,又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这人本身就是倒打一耙,用计算机学科的形式逻辑思维思考复杂性学科问题,并批判别人的科学性,这更像是民科行为吧。

看他的观点。第一,双盲只能叫试验不能叫实验?这就好比说水果刀只能切水果,不能切蛋糕。为什么这么说呢,双盲只是一种测试方案,是个工具。而实验和试验的区别,也不是他那么歪曲理解的。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理论、猜想,试验用于测试功能、效果;前者用于探索,后者为进入市场服务。所以,其区别仅仅是用途差别,双盲实验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双盲试验用于上市前的监管。ok,双盲只能是试验?是笑话吧。事实胜于雄辩,看图。

事实上,用关键词“double blind experiment”或者“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experiment”搜到的研究工作比比皆是。所以,到底是谁不懂医学领域呢?

第二,此人长期用一个低级的错误逻辑攻击双盲试验,用计算机领域类似的形式逻辑严格要求双盲试验,意思是它达不100分,就没意义。举个例子,他说双盲不能排除心理暗示,因为参加双盲的都知道参与了实验,就会有心理暗示。这就像,同学A说自己比同学B强,因为考分高。同学B说不对,考分不严谨,有选择题可以蒙,会影响总分。大哥,你自己不能蒙吗?双盲是把实验组和对照组摆在同一个基线上,baseline,懂吗?不代表baseline一定要是零。好吧,就算你不懂这个道理吧,怎么到了中医那儿,你严谨的逻辑就遗忘了呢?轻飘飘一句按中医概念进行的双盲试验都有,就完了,迷之标准啊…

所以,此人就是面镜子,看有多少点赞的就知道有多少逻辑水平不高的人。

————更新于10.09————

看到某人急了,跟着更新一下吧。

1、关于“实验”和“试验”态度的问题。某人的态度似乎有些飘忽,在最初的回答里,如下

也就是说他认为双盲试验该叫试验的原因是只能通过观察来获得结果。而实验需要有所谓的“科学理念”。那么,药物通过靶向效应受体发挥作用叫不叫科学理念呢?药物通过结合效应分子发挥作用,通过模仿活性成份,通过编辑基因…好吧,看来以后理性设计获得的药物都只能叫实验了。而材料学研究的某些依靠“玄学”组合出奇妙特性的研究都不能叫实验,要叫试验了。

当然,某人挺有自知之明,给自己一个台阶之后,又尝试继续曲解,看图

看,先同意了我的解释,又继续忽略这两个概念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目的这个事实。开始强调被研究对象的特点。然而很显然这又是主观的臆断。来,不关心理论的材料研究人员继续帮忙抗议一下被剥夺实验资格的事。另外,试验既然是用于测试功能和效果,毫无疑问比实验有更具体的目标,RCT一二三四期目标不明确?到你这儿变成盲目了?

更有趣的是,某人的态度还有更迷幻的表达。他说

又变成他认为题主问的是“试验”,而不是实验。为什么说这个迷幻?因为这表明他的立场又变成了可以有双盲实验,但题主指的不是双盲实验。可是,我根本没有对题主做任何评论,而仅仅是反对某人对实验和试验的错误理解。

所以,某人的立场一变再变,一会儿强行解释,一会儿又指责别人开杠。我就不知道这种行为叫啥。

2、某人还犯了些基本逻辑错误。认为小众的就是“民科”。双盲这个手段本身就是排除心理暗示对药物效果影响的。这种方法本身就更适合试验,但并不代表就不能用于实验。你可以说双盲一般都是用来做试验,但不能说做双盲实验的就是民科。一个问题的专业或正当与否和从事的人数多寡无关。

某人还说我水果刀的比喻不恰当。进一步暴露他的语言理解能力。我用水果刀表示“双盲”,用“蛋糕”和“水果”分别表示“实验”和“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尽管更适合后者,但也不见得不能用于前者。某人就硬理解成水果刀是双盲实验或试验,水果和蛋糕都是中医理论。我不知道是水果刀还是中医理论变成量子态了,还是某人这么喜欢分辨词义的人,其实不善于理解句意?

另外,某人还专门挑了一篇文章试图从国籍、学校知名度、和专业相关度问题来质疑论文的可信度。先别说中医相关人员的国籍、学校知名度能有啥优势;也不说从专业相关度上,从事心理研究的和神经科学、疼痛关系紧密,反而跟某人的计算机专业关系不大。就说一个基本逻辑,就算这个文章是垃圾,那就能说明这个文章里用的表述都不对吗?莫非做RCT的就没有随机不严谨、样本不充分、对照不合理的垃圾了?我只是在pubmed中带引号搜double blind experiment(带引号需要严格一致,带来响应数过少),出现的结果不做任何调整就截图了。某人居然认为那个207的数据是筛选过的,看来要不是某人熟悉这种操作,要么就是心理阴暗,毕竟某人底下的评论都是要自己筛选的嘛。我不知道你怎么上谷歌学术的,我搭梯子会被谷歌拒绝,你不妨从百度学术搜一下,按引用排序,再逐个分析下近6000个期刊论文中,多少是垃圾嘛。

3、再来反驳某人一个核心观点。即所谓“控制单一变量”。任何实验也好,试验也好,都要服从它的目的。每一个目的,都有其关心的变量和不关心的变量。有些实验为什么要要控制单一变量呢?因为这个实验只想看清楚这个变量对系统的影响。这通常是实验干的事情。而某人不是号称双盲是试验不是实验吗?怎么用实验的标准来要求试验呢?哦,仔细看才明白原来他觉得试验生来带了个“试”字就不靠谱,非得变成实验了才可靠。所以,他又忘了试验仅仅是为了测试功能、效果而已,它并不需要解释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控制单一变量最根本的担心就是其它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注意到药物试验预期的结果是什么?是药物对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都有效。这个结果会担心个体差异的影响吗?当然担心,但担心的是这些差异会让药物效果不好。可如果测试结果有效果说明什么呢?说明药物对随机人群都有效,那这不就是药物试验想要的结果吗?至于,个体差异如何影响效果的程度,那是进一步科学研究的事,那才需要用单一变量控制的标准来要求。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史上的刘备,与演义里的刘备,完全是两个人。

正史刘备,若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枭”;用两个字,“枭鸟”;用四个字,即为“食母恶鸟”。

仅不完全统计: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还在吕布的地盘私自扩军,挖吕布墙角;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试问,有刘备的这份辉煌的答卷,在“食母”方面,还--有--谁……能望其项背?


user avatar   ban-lan-5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user avatar   wu-liao-de-pa-zhao-z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user avatar   heng-heng-ha-mo-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相关话题

  硅基生物会怕火(高温)吗? 
  怎么能把中医与科学接轨? 
  中医支持者们如何看待「16 个中医教授看同一个病人,诊断各不相同」? 
  中医“把脉”,为何大多数都不采用机器? 
  濒危动物的灭绝,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吗? 
  你们是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的? 
  「手机可以挡住手枪子弹」是否属实? 
  中医体系为什么不细分? 
  中医究竟能不能信? 
  为什么有人要盲目反中医? 

前一个讨论
你什么时候对中医失望了?
下一个讨论
我约的稿有没有翻车啊?该怎么让画师修改?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