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第1页

        

user avatar   meisawar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就是公式小品吗?!

朱军:唉董卿啊,你知道××吗

董卿:知道啊,他不是×××吗!

朱军:没错,他今年带着××又回来了,我们大家掌声欢迎!

开始鼓掌


主演上来,先怒吼一声:

朋友们过年好!

之后用押韵但不挨边的排比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角色,现在要干啥。

之后二号演员上来,一吨咋咋呼呼,说了主演一堆这个那个, 主演说那好吧我去干啥干啥了,之后就进入了一个家或者办公室之类的房间。

进入房间之后绝对伴随着一个误会,最常见的是三脚架婚外情,偶尔会有认错人或者进错屋。

这时候三号演员出来,针对这个误会强势不听解释,冒出不少笑话。中间穿插四号五号演员助攻。


加一条,如果涉及少数民族的话,肯定会各种少数民族服装,加上各种方言,全面暴露该民族各种最土的特色。。



这时主演痛不欲生,怒吼一声:我也想过个好年!二号演员上来解释一番。音乐起。

之前误会的三号四号等演员都拉着主演的手,请他去家里过年。


结束



——————没想到有人喜欢,那就再更新一个————

公式小品解答分解:

演员A、B、C、D

设时间t=ta+tb+tc+td=12min

包袱B=Ba+Bb+Bc+Bd=ηt,η为每分钟效果系数

节目位于晚会上半段,取η=1.25

即B=1.25t=15,即节目总计包袱15个

去除最后2min煽情,平均每分钟1.5个包袱

已知本次语言类节目选题为{拥军,婚外情,醉酒,歌颂,民族团结,社会现象}

对象选婚外情

根据李氏公式计算可知:

B=α排比单压+β演员介绍+γ剧情升华。并带入B=Ba+Bb+Bc+Bd

可知B=Ba+Bb+Bc+Bd=α排比单压+β演员介绍+γ剧情升华=10+t煽情

Mmp编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个前提。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说得不能再说了。落实到小品、相声,就是创作者需要深入民间,去观察普通人最想吐槽的社会矛盾,和每个社区独特的吐槽方式,然后汇集成完整的故事,用略夸张的手法展示给普通人看,普通人才能笑得出来。

到了21世纪,这个创作过程受到两个因素的阻碍。

先说客观因素——互联网和人口流动弱化了专业创作团队的优势。

过去各地的社区之间是割裂的,绝大多数人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偶尔去一趟一线城市,见闻要在酒桌上说好几年。所以大多数人只听过本地的故事和段子,只有极少数业务员和央企机关的技术员会走南闯北,在火车上、家乡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段子手。

在这种情况下,有作协或专业表演团体支持的创作者就非常占便宜了,他们经常脱离日常的生产,拿着国家的钱外出采风,身份上是专业的“社会观察者”,比业务员有更多的机会去搜集各地的“文化特产”;其次,他们自己平时就要各地巡回表演,如果自己有心,这份经历也远远超出当时的普通观众。我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很多相声小品是基于方言差异的,这对于10岁之前没见过南方人的我来说,的确很有趣,但也说明了当时地方文化之间严重隔离。

21世纪的中国,人口流动频率百倍于20世纪,同时又有了互联网,这意味着人民群众不需要专业创作团队这个“中介”,也能相互交流文化和段子,把自己对社会矛盾、对文化差异的调侃发送给外地人民。所以互联网文化极端繁盛,而专业团队的创作相对来说不那么好笑了——过去对于每个地方社区来说,这些专业人员的背后都站着另外十亿人民的大脑,现在我们能直触碰另外十几亿人民的喜怒哀乐。

第二个是主观因素——专业创作团队不敢复制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前面提到,当年的小品相声,本质上是不同地区的人民相互讲段子。阻碍人民交流段子的原因首先是空间上的隔离,其次是时间不够——没人能天天搜集、琢磨段子。今天虽然互联网打破了空间隔离,但普通人依然没有时间天天去总结别人的笑话

今天虽然有了互联网,但如果有人专心搜集各地的段子,把别人上班打工的时间拿来整合故事,虽然未必有90年代小品明星那么红,但也可以做一个微博红V,或是几十万关注的公众号。这走的就是当年作协、曲艺团采风的发展路线。

然而,当人民群众自己开始捧出新的专业段子手时,曾经的“中介”却自己缩手缩脚,不敢面对社会主要矛盾,不敢借用普通人的段子了。比如说,现在互联网段子,至少有10%和房价暴涨,工资停滞有关;另外至少也有10%和拼爹富二代有关,那些所谓的专业创作者,敢来抄这些段子吗?敢在央视说人民群众对X二代羡慕嫉妒恨吗?敢把基友蕾丝边的日常调侃放到春晚吗?

不敢,那就没什么办法了,《千层饭店》、《小偷公司》、《着急》的创作团队在看着你们,看着30年后的自己。

乙:二大妈说什么啦?

甲:“告诉你们,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你说急人不急人哪?
乙:老太太就爱传这个。

甲:哎哟!急得我,第二天早晨赶紧到单位请假,到银行取钱,那个平板车、三轮车、小推车我一趟一趟往家拉呀。
乙:你拉什么呀?

甲:油盐酱醋啊。
乙:拉一趟不就完了吗?

甲:那才哪儿到哪儿啊?你知那醋我打了多少啊?
乙:多少?

甲:一洗澡盆。
乙:哎!

甲:那酱油。
乙:多少?

甲:两水缸。
乙:哎哟!

甲:豆油。
乙:多少?

甲:十五桶。
乙:好嘛。

甲:味精。
乙:多少?

甲:两抽屉。
乙:嗬。

甲:五香面儿。
乙:多少?

甲:一大衣柜。
乙:嗬!

甲:黄酱,
乙:多少?

甲:一被窝。
乙:哎?你怎么都弄到那里去啦?

甲:酱坛子打了,全折床上啦。你说多恶心哪?
乙:你听着这份儿乱。你要开油盐店哪?

甲:油盐店没开,小卖部让我给买光啦。
乙:他给包圆儿啦。

甲:指望着买了这么多东西,这回不着急了吧?
乙:是啊?

甲:等了一个半月,这涨价一点儿动静没有。
乙:嗬。

甲:你说多让人着急。急得我天天上物价局打听去,“嘿,同志,什么时候涨价呀?”人家还气我哪,“你别散布这个呀,你怎么老散布涨价?你再散布把你逮起来!”我说,“不是我散布,是二大妈说的。”

相关内容:


user avatar   han-shan-k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通过您那,要反映出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

通过您那,要反映出八十年代妇女的精神面貌和时代感;

通过您那,要反映出这个英雄成长的足迹;

通过您那,要反映出咱们中国妇女在美学方面的追求;

……

想反映的东西这叫一个多。

——赵丽蓉 侯耀文《英雄母亲的一天》


user avatar   lai-fe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了,既然真人演的不行,那就上虚拟形象吧。

反正现在技术很成熟,也不会让人感到尴尬了。还可以脱离真人演员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出戏,脸谱化等问题。

最关键是,可以跨越题材进行创作。

我斗胆提供了几个方案供大家参考。(二次元警告)

1.主角和配角

表演者:辽宁,山东

介绍:同名小品的再次演绎。讲述两航母为了谁当主角而争吵不停,最后索性来了个角色互换……

看点:朱时茂老师就是山东人。辽宁舰应该是个金发碧眼,身材挺拔的毛妹,不知道出二皮脸角色是什么效果。

2.嫂子和小姑子

表演者:同上。

介绍:《姐夫和小舅子》的置换版本。山东出演小姑子,在一次搞套路贷时被反诈骗的嫂子辽宁抓到了。山东各种胡搅蛮缠,就是不承认自己是主谋……

看点: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山东号也学坏了!

3.我想去柏林:

表演者:T14和T15阿玛塔姐妹,短号反坦克导弹车,2S7自行火炮

介绍:战车部发来通知,在竞赛中获奖的人可以去柏林旅游。T14主战坦克在妹妹帮助下成功入围,可没想到导演临时上门拜访要录制一份pv,这下急坏了两人……

看点:你们这些俄罗斯战车去柏林干嘛?嗯?

4.我们仨

表演者:豹2a7主战坦克,pzh2000自行火炮,美洲狮步兵战车,虎式直升机。

介绍:和3有联动要素。得知有朋友从莫斯科来,一群人讨论怎么举行欢迎仪式,中间有人提出唱《莫斯科》……这让文艺部负责人豹2a7很伤脑筋。

看点:部分场景致敬了《帝国的毁灭》。元首一角由豹2a7担任。

5.冷饮的里技

表演者:J20,F22(出自苍穹战线)

介绍:航空部举办冰淇淋制作大赛,要求战机携带原材料在高空进行混合。F22自诩为有2.0推力比,没想到出现了J20,也说有2.0。到底谁是真的?

看点:世界战机中的一个经典笑话。

6.论烧烤

表演者:图160,轰6,B52。特别嘉宾:B2

介绍:几个轰炸机在李梅烧烤店吃着烧烤,开始讨论烧烤的做法,各显神通。然而一个神秘食客出现,一招把大家都秒了……

看点:烧烤店背景挂着李梅将军照片。在b2出现时发出了奇怪的笑容。本小品也是个地狱笑话。

7.共同警备区

表演者:先军915,K2

介绍:哑剧小品。讲述国境线上,两个不同阵营的战车娘从对立到相互帮助的喜剧故事。

看点:愿世界和平吧。

8.宫井洞逸闻

表演者:k2,k9,as21

客串:战车指挥官,k2战术人形

介绍:大统领要去宫井洞吃饭,还请了歌手演唱。一直心存不满的中央情报部部长想借机处理警卫室长,后者也是同样的想法,于是一个相互捉弄的故事展开了。谁能赢的这次对决呢?

看点:旧活新整。懂的都懂。

9.保安部的故事

表演者:世宗大王级三姐妹,052D昆明,杰克卢卡斯,45型不挠(均为现代驱逐舰)

客串:皇家方舟(碧蓝)

介绍:大年三十,其他部分已经放假了,但保安部还不能休息。很快就有人上门求助,而李裪显然不会放过这个争宠的机会。

看点:皇家方舟表示很淦。另外保安部全名是保安司令部,懂了吧?

10.聪明的阿sir

表演者:星熊,陈

客串:博士,艾雅法拉等

介绍:快过年了,龙门近卫局的陈sir还在值班。一个来历不明的蛋引起了大家注意……

看点:整点龙门语。

11.老冯的鸡汤

表演者: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白龙,中途岛,马克思·英麦曼(全是航母,出自战舰世界)

客串:乔治华盛顿核动力航母

介绍:过年了,老冯准备炖一锅鸡汤送去指挥部,但她从来没下过厨房,请教了很多航母该怎么做。另外某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准备在鸡汤里下点东西,好好出口气……

看点:嘿咻咻,鸡汤来喽!

12.公开集结

表演者:豹2a7,m1艾布拉姆斯

介绍:歌配舞《公开集结》招募演员,可以去希腊罗德岛旅游。m1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却没想到被导演豹2折腾得死去活来。

看点:m1要扮演北约,美国战略家,华盛顿三个反面角色,懂了吧?

13.心跳甜品店

表演者: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共和国号战列舰,空想号驱逐舰(舰r)

介绍:今天是12.12,甜品店的“苦叠塔”系列只剩下最后一个了。三个军舰为了获得奖励参与答题,究竟谁能赢的最后的甜品呢?

看点:苦叠塔是法语哦!

14.斯芬克斯之谜

表演者:四叶草剧团,斯芬克斯装甲车

介绍:四叶草剧团应邀去一家咖啡厅进行联动活动,但唯一合适的猫娘因为突发疾病来不了了。这时候一个自称斯芬克斯的奇怪猫娘上门应聘,为了保证合约履行,团长只好答应。没想到的是,这个斯芬克斯很奇怪……

看点:呐!斯芬克斯是法国潘哈德公司的最新产品,全称是“为了高强度和新冲突特设的秘密工程”。

15.女仆的一天

表演者:汉阳造,g36,声望和反击(舰r),贝尔法斯特和爱丁堡(舰b)

介绍:主角打了一个女仆热线,不久之后果然有女仆上门了。可没想到,接着又来了两组女仆,而且口径一个比一个大……

看点: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16.蟑螂之歌

表演者:sop2,w,罗恩

介绍:这次主角是一个灭虫剂公司的宣传部长,决定请一个人来扮演小强。首先是合作商格里芬带来的战术人形,可没想到一个炸弹狂把门炸了……

看点:这个不需要解释。

17.铁血x铁血

表演者:破坏者(英文名和驱逐舰一样),法官,腓特烈大帝,俾斯麦

客串:m16,齐柏林

介绍:两波人以为对方在网游里冒充自己,决定线下约战。双方一见面都傻了眼……

看点:也不用解释。

18.前辈和后辈

表演者:出云战列舰,出云直升机航母

介绍:出云bb不满后辈各种肥宅行为,决定鞭策她,但后辈只想过土土土土日日日的生活……

看点:一个没造出来,一个是假航母,哈哈哈哈。

19.长春x长春x长春

表演者:长春(舰r),长春(舰b),长春(052C)

介绍:三个来自不同世界的长春会面了。两个老人分别暗中拉拢052c长春,展开了各种活动……

看点:大家都懂…

20.真假爱丽

表演者:安德莉亚多利亚,爱丽(均出自舰r)

介绍:港区收到了一个快递,指明让爱丽收。没想到安德莉亚多利亚拆开包裹后,一个叫爱丽的巡洋舰出现了,而且和自己那么像。难道是闹鬼了。

介绍:老玩家都懂,其实爱丽是应瑞三号舰。

21.敞篷车风波

表演者:肯尼迪号核动力航母,m91/38卡尔卡诺战术人形

介绍:肯尼迪获得了一辆新敞篷车,为了炫耀奇招百出。然而在达拉斯街头,一发突如其来的枪响打破了宁静……

看点:又是一个地狱笑话。

22.大姨子保护协会

表演者:库兹涅佐夫,天城(舰b)

介绍:两个航母同病相怜,决定组成大姨子保护协会来发声。

看点:妹妹都是某种一航战成员。

23.秘密集结

表演者:俾斯麦,提尔比茨(均为舰r)

介绍:俾斯麦突然发现妹妹的不良嗜好,决定偷偷尾行去漫展上看个究竟。她该如何伪装自己?

看点:秘密集结是一首老歌。

24.修女也疯狂

表演者:长弓阿帕奇,卡52短吻鳄,直10

介绍:武装直升机长期从事战车娘的思想工作,为此以mother自居的长弓阿帕奇突发奇想,决定用一个有效办法提升部队战斗力。

看点:没啥,就想看三个武装直升机pk。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xue-wu-ya-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是怎么做到支持对“三观不正”的文艺作品奋力举报重拳出击的同时抱怨春晚的语言类节目越来越没意思的?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别的理由,就是菜是原罪。

你们是压根不明白么?当你们开始寻找别的理由的时候,就等于为这种菜人找借口了。

他们压根不是说做不出来好的,压根就是菜是原罪。

谁告诉你主旋律弄不出好作品了?

隔壁日本,日本沉没,那玩意就是个彻底的日式主旋律,怎么,不好看么?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该宣扬的日式精神都宣扬了。

所以别抱怨宣扬主旋律就做不出好作品,菜,就是原罪。

毕竟说的好像讽刺社会这群人就能做出好作品了一样呢。


user avatar   mo-deng-zhong-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东三省地方电视台,跨年钟声一过,会整齐划一播放小品合集。


这个传统曾坚持二十年以上,陈年笑声从电视扩散而出,总能抵御窗外漫漫风雪。


那些小品都是从九十年代积攒而来,每一段都时光淬火,里面演员熟稔如家人。


潘长江矮挫,巩汉林瘦高,朱时茂浓眉大眼,陈佩斯光头细目,蔡明爱发出中老年嗲音,身边的郭达总会接上一句陕北味十足的“啊呀~”


遥远时代的掌声和笑声,像海浪般涌来,让新年长夜不再孤单。


那些小品诞生时,电视外的生活还简单,每句会心调侃,能释怀全年的压力。


顶撞县长是“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瞧不起劳动人民是“吃穿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人生最憋闷莫过于“钱没花完,人没了”。


1995年小品《牛大叔提干》结尾,赵本山从堆积如山的碗碟中,扯出一串甲鱼蛋,“别的没学会,学会扯蛋了”


前期连番审查时,这段并没有,直播时赵本山才拿出来。领导大怒又无可奈何。而且据传小品效果不错,当年干部下乡索要吃喝行为锐减。


拍完《牛大叔提干》和《红高粱模特队》,范伟出差去贵州。


那年他还没大火,机场检查证件,他得意地说“我是和赵本山演小品的”,提示人家“扯蛋扯蛋那个”,并现场表演垫步。


在范老师还单纯蹦跳的年代,人心简单如白纸,一个段子便能统领一年。


九十年代开篇时黄宏给孩子起名少林寺吐鲁番,九十年代收尾时赵本山对宋丹丹说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每一句都如时光中的灯塔。


2010年,春晚语言类总策划石林,去南方出差,酒楼里依旧在唱“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此时赵丽蓉已辞世十年。


千禧年后,赵家班开始掌控全年笑点,除夕夜纵情大笑,可抖落一年的征尘。


范伟在拄完拐杖,坐完轮椅,躺完担架后,终于如愿走红。


东北地下迪厅,那几年最红舞曲不是嘻哈不是韩流,而是改编版“拐啦拐啦,拐卖啦啊”。


卖拐之后,央视开年电视剧是《刘老根》,药匣子一本正经印起名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辽宁省委东兴县,龙泉山庄药膳部,主管经理李宝库。


几年后,他又陪着赵本山演《马大帅》。世道再难,彪哥也要按套路出牌。


少有一次生气,是别人打他手机,他为接电话摔碎雕像。彪哥抄起手机愤怒地说:“机主正在生气,请稍后再拨”


那时,手机还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道具。


今年跨年喜剧票房冠军,名叫《来电狂响》,都市男女玩起疯狂游戏,核心笑点也围绕手机:电话全免提,微信公开读。


影院里笑声如潮。这个时代笑声如此复杂,那是彪哥不能理解的世界。


1993年新年,牛群冯巩表演相声《拍卖》,竞拍施拉普纳的白发和巩俐骑过的毛驴。


现场重点拍品,是赵本山的帽子。传说中,赵本山一半笑果,要靠这顶帽子。


传说非虚,到地方演出时,赵本山戴着帽子一出场,不用说话观众就前仰后合。


有时笑声山呼海啸难以停歇,赵本山会无奈劝告,“差不多就行了哈”。


过去人们欲望简单,笑点低得可爱。


马季捏包宇宙牌香烟,可以唠叨十几分钟无人厌烦;陈佩斯一个面条吃撑了的梗,可以让人爆笑回味好几年。赵丽蓉学了段探戈,半个中国小朋友都在嬉笑模仿。


马三立老爷子在曲苑杂坛说了段《逗你玩》,包袱今天看来平平,但当年就是能让全场笑声如雷。


那个年代,一家人还会共同守在电视前,不会低头刷手机,不会成段发语音,不会陷于复杂的社交泥沼,也不会被怒潮般的信息扰乱心神。


烦恼少了,所求就会少,所求少了,快乐就会简单。


1995年1月,歌手孙悦发了张新专辑,主打歌《心情不错》风靡全国。


歌中唱:这一年总得来说高兴的事儿挺多,身体不错,工作不错,心情也不错。


高兴标准仅仅是“不错就好”,街上的人们步履轻松,人人只有简单身份,没有复杂人设。


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电话取代了贺卡,短信取代了电话,微信取代了短信,电视里的笑声勉力支撑年味,电视外的烟火渐渐停歇。


十年之后,宁财神的《武林外传》为单纯年华画下句号。电视里的同福客栈是最后的乌托邦,还有单纯的喜乐。


电视外的世界,欲望正成百上千倍放大,人人握紧手机,在信息鞭策下,奔忙于新的时代。


《武林外传》播出七年后,宁财神才动笔写续篇,他解释称,资讯爆炸带来成百上千的段子手,观众的要求太复杂了。


他说,这是笑声的末法时代。


2013年,64岁的牛群走上十米跳台,在选秀节目中表演跳水。他自嘲,起跳前像国家队,落水时像牛杂碎。


落下时,他近乎水平砸在水面,观众们笑不出来。


那些制造笑声的人已离场而去。


巩汉林消失于人海,潘长江成老艺术家,朱时茂偶尔会为儿子站台,陈佩斯醉心话剧告别小品已经年。


范伟已贵为影帝,但人们依旧还在怀念彪哥。给他编了好多台词的何庆魁,则爱在新年夜,给天上的高秀敏拉一段二胡。


沈阳桃园机场外的庄园中,赵本山守着口铁锅,等着弟子们演出归来。他两鬓早已雪白。


唯一坚守在新年舞台上的,只剩冯巩。


人们早已腻了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可后来又发现,如果这句也没了,那年味就真没了


手机取代了电视,段子切割了新年,几秒短视频就能让人一笑,但笑后了无痕迹。


创办于1990年的元旦晚会,新世纪开始后就渐渐消失,而今流行十几家卫视歌舞跨年。


那些舞台极尽奢华,台下的人们疯狂举起手机,拍摄各类画面,宣泄到无数社交渠道上,然而快乐常如泡沫。


旧时光的小品已少有人看,即便看了也只余怀念。电视里那些笑声并没变,变得是电视前的我们。


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复杂,背负的秘密越来越多,能安慰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


《来电狂响》开篇,导演用了一段黑白长镜头,描述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手机屏幕,如泥塑,如玩偶。


有影评说,这是压抑的2018年最后一个惊喜,复杂时代才会诞生复杂笑料。


一群都市人,围坐一桌,交出手机,重新审视我们被信息扭乱的生活。


手机就是面具,人设就是枷锁,原来不是我们笑点越来越高,而是我们把一切弄复杂了。


电影中,每个人都有秘密,那些秘密是笑点,亦是压力,扔掉了压力,快乐才会重回。


电影中的故事最后回归简单。人们走出影院,走进新年,在都市灯影中若有所思。


或许,放下描妆的笔,才能重新听到旧时光的笑声。


user avatar   yan-luo-yan-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炊事班告诉你,为什么你看到的小品越来越不好笑?

文/韦景三


众所周知,《炊事班的故事》是一部优秀的国产情景喜剧,它通过展现几个年轻炊事员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军旅生活,“既热情讴歌当代军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又诙谐地讽刺个人成长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


包括“为什么现在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这个问题,在《炊事班的故事》中也反(feng)映(ci)过。接下来我就把这集单独择出来,我们一起看看一部小品从完稿到最终呈现在大家眼前,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第一稿《小毛喂猪》:

主题:反映战士爱岗敬业。

剧情:小毛是一个喂了两年猪的老兵,他把这个工作传给刚来喂猪的小胡。小胡不高兴,把大白猪打成了大花猪。小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用实际行动狠狠地教育了小胡。


第一稿被大家交口称赞,它演出来是这样的:

第一稿《小毛喂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286790485803008


然而在排练过程中,副班长提出异议:

小胡认为这样改没有戏剧矛盾冲突:



小毛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是副班长又建议改成“副班长和新兵抢着喂猪”:




这个提议当时就被班长驳回了,班长指责副班长“处处想表现自己”,然后把小品剧情改成了“班长和新兵抢着喂猪”,名字也改成了《班长喂猪》


于是就有了第二稿:

第二稿《班长喂猪》
主题:体现战士爱岗敬业,官兵互敬互爱。
剧情:班长和战士抢着喂猪。


第二稿演出来是这样的:

第二稿《班长喂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15871658930176


文书在看完《班长喂猪》后给出如下评价:


小胡出于艺术追求不能接受:


但最终怕“得罪连领导”、不能过审、换主演等原因,而按文书的建议做出了修改。于是有了第三稿。

第三稿《指导员喂猪》
主题:体现我军战士爱岗敬业,官兵互敬互爱。
剧情:指导员和新兵抢着喂猪。

它演出来是这样的:

第三稿《指导员喂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22228806139904


谭副指导员看过之后,质疑“你们这个小品是喜剧小品吗”?

炊事班众人答道:

大周吐槽:


大周无意间的吐槽给了谭副指导员灵感,他提议干脆把作品改成诗朗诵小品


为了避免连领导自吹自擂的嫌疑,谭副指导员建议把主角换成营长


于是有了第四稿,诗朗诵小品《营长喂猪》:

第四稿 诗朗诵小品《营长喂猪》
第四稿 诗朗诵小品《营长喂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31809301032960


谭副指导员对这一版大加赞赏,夸赞它“不低俗”、“不搞笑”、“很感人”,决定送审。


在这一集中我们看到,小胡和小毛创作的小品,题材从《小毛喂猪》,到《班长喂猪》,再到《指导员喂猪》,最后变成了《营长喂猪》


在层层审核的过程中,主角的职称越来越高,题材越来越大,离群众生活越来越远,搞笑的成分越来越少,直到彻底从喜剧小品变成诗朗诵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小品越来越不好看?


因为就不是为了让我们看的。


【在原剧的结尾,领导最终决定用第一稿拍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概率能看到的是第四稿诗朗诵小品。】


想看这集的朋友点这里:




看到好多知友都很喜欢这部剧,我就又写了一篇关于炊事班的文章,里面有炊事班的几段诗朗诵小视频。

这篇没什么深度,就是讲讲好玩儿的剧情,乐呵乐呵。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的很多表演艺术家,本身来自普通大众,深知自己的“根”在哪里,知道该说什么,也知道该替谁说什么,作品的笑点也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也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

而现在,很多时候情况恰恰是反过来的,更不用说,评价文艺作品的“尺”也不一样了。

演员说的话,不见得是观众想听和愿意听的话,作品里讲的“道理”和“升华”了的主题,也不见得是以观众的快乐为主题。

自然,对于很多观众而言,距离感也就产生了。

赵大娘担心的只是“这豆腐,上午不买,下午就没了!”和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后,“我下半月咋过?”

而“赵导演”与“赵观众”们担心的只是如何反映和塑造“英雄母亲光辉形象”的问题。

一旦距离感产生了,慢慢就会是他说他的,我乐我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了,也就慢慢“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了。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的小品势力:郭达/蔡明一组、宋丹丹/黄宏一组、赵丽蓉/巩汉林一组、陈佩斯/朱时茂一组,高秀敏、魏积安、潘长江、赵本山都很活跃。并且当时并不是两人绑定的,比如郭达和蔡明合作很多,但不是每次都和蔡明搭档,名作《换大米》是和杨蕾、吴刚合作的。还有宋丹丹的《懒汉相亲》,也不是和黄宏搭档的。

百花齐放的好处就是多样化的风格和套路。好小品一定要讽刺吗?误会一定不好看吗?不一定。比如高秀敏/魏积安的《柳暗花明》,就是在夸生活的变化,就是个美好的误会,效果一样很好。关键在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思想去创作,作品是不断创新的,节奏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赵本山,早期作品也是机具多样性的。

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进行,人员的固化和思路的固化越来越严重。陈佩斯/朱时茂因为众所周知的不可言说的理由淡出,赵丽蓉逝世,黄宏/巩汉林出过一段作品(黄大锤,以及著名的“我不下岗谁下岗”),最后也没动静了。郭达淡出,蔡明还在出作品,唯独赵本山快速崛起,和范伟、高秀敏搭档的大忽悠,和宋丹丹弄出来的白云黑土,成功地开启了“小品连续剧”模式。说起大IP,漫威玩的都是本山玩剩下的(笑)。

竞争的人少了,留下的又开始守江山搞连续剧,结果就是小品的思路节奏慢慢僵化。特别是大IP模式的“优点”,即延续性好,不用太担心翻车,导致后起之秀也会跟随。比如“我骄傲”的孙涛,树立好了保安大IP之后也跟着出连续剧,而且后来转别的,还就是没有保安大IP成功。蔡明还在不断换角色,但是女王范基本定了,这就已经算很不错了。

现在的小品,还在坚持换风格的孙涛、蔡明算是最后的创新势力。赵本山及其弟子的势力淡出央视后,现在小品基本上就一家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是很优秀的团队这没有问题,但是你毕竟是一个团体,当家的角儿也就那么几位,思路节奏基本是不变的。主题基本上离不开“撒谎”,路径就是撒谎、圆谎、被揭穿,然后煽个情就完事了。现在这套是典型的好莱坞工厂模式,与其说是文艺创作,不如说是流水线量产。你说他不讽刺?一样讽刺,比如沈腾、马丽演的《走过场》,《投其所好》,一样在讽刺。但是你看这两个节目,流程节奏高度雷同。我甚至觉得今年开心麻花的小品,看前面两分钟我能把后面的发展猜个大概。

那小品毕竟不是饺子,你年年都是一个味,谁也受不了啊。




        

相关话题

  对一个好的喜剧作品来说,「好笑」和「有意义」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伟大的喜剧大师多数在生活中都是沉默寡言的呢? 
  你听过的最搞笑的台词有哪些? 
  喜剧小品一定要引人深思么? 
  如何评价沈腾、马丽、常远在 2022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还不还》? 
  如何评价2020年央视春晚小品《喜欢你喜欢我》? 
  如何评价 2021 春晚上的小品《大扫除》? 
  有什么特别搞笑的国产华语电影? 
  如何评价《欢乐喜剧人》宋小宝的演技? 
  现在为什么小品喜剧什么的都得加上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煽情的东西呢?单纯搞笑不好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人看似文雅实则尴尬的翻译?
下一个讨论
既然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过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美国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