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舆论闹得沸沸扬扬,王猛就占了上风吗?他就可以成功让父母认错吗?
不不不。
他父亲的回应真是太厉害了。
我现在有些理解为什么王猛要通过媒体来和家里对话了。
在父母面前,王猛始终是弱势者,哪怕现在长大了,这一点也并没有改变。
「万字长文」、「钻研心理学」,这些都是王猛给自己的话语权加码,以逼父母和自己平等对话的方法。
不挟一定的势,他的父母根本不会受到任何触动。
即使挟了这么大的势,你看,他的父母还是可以滴水不漏,应付自如。
也可能是这家成都商报的记者太熟悉怎么操纵舆论了。
我试着点评一下新闻里面父亲的回应。
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1,王猛有心理疾病,他的话怎么能信呢。2,王猛如此不孝,看,老天都惩罚他了吧。3,打悲情牌,摆出高姿态,你控诉我,可我还在祈求苍天原谅你、保佑你。来呀,让世人看看,谁才站在道德高地上。
不是说替孩子把什么事都办了他就会感激你,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
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在指责王猛不懂得感恩,枉费了父母的一场心血,而且他父亲不认为自己存在任何错误。
如果这样可以让他快乐,也好。
这句话太毒了。大家都在宫斗剧里看过这样的桥段吧:皇后批评某个妃子,然后那个妃子楚楚可怜地对皇帝说,「一定是臣妾哪里做的不对,惹怒了皇后娘娘。请皇上惩罚臣妾吧,如果这样可以让皇后娘娘开心一点,臣妾死也甘愿」。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暗示皇后在无理取闹,皇帝听了往往会更加厌恶皇后。
我看等舆论差不多翻转过来,其父再出来对媒体喊话,说一句「请大家不要再指责我们家王猛了,都是我们老两口没教好,给大家添麻烦了。」就完美收官了。
我们再来看这件事刚爆出来时,其父的首次回应。
老俩口还是没搞懂儿子到底怎么了
第一次看新闻的时候,我就隐隐觉得这王父是个厉害角色。当时有一些观点认为这件事的根源在于,父母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子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其实是有些怀疑的,我觉得问题可能更严重,我们可能把王父想简单了。但之所以不少人会这么想,兴许正是这句话所引导的。
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他认为,儿子本身的性格内向且带着些软弱,在抗挫折能力上是不行的。
一番假惺惺的「仔细分析」后,王父想暗示的是,儿子把自己的不顺归结到父母身上,这才是这次事件的原因。
发现没有,王父看似语气平淡,但对王猛的回应基本上是句句诛心。他不但毫无认错的意思,更是在努力把锅全部甩回去。
姜还是老的辣啊。
看不出这父亲对孩子有半分慈爱之心。
他的父母也从未有过平等对话的打算。
我想,王猛在内心深处是希望和父母和解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执念于让父母认错的原因。
我找你吵,就是还对你抱有希望啊,不然费这个劲干什么。
但现实显然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对于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原生家庭,很多人长大以后要么在物理上远离,要么学会「阳奉阴违」在心理上远离。而拥有高学历的王猛或许带着些理想主义,希望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太难太难了。
其实,他父亲的这套生存本领,亦是拜他成长的时代背景所赐。
哎。
我是事主。谢谢大家关心。原文及补充信息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024635/answer/288304477。
大致看了一遍我父母的采访,不用细看,因为果然都是老一套。记者忠实记录信息没有错,我不怪记者。
媒体没有充分报道我和父母决裂的细节,甚至没有把这个过程写完整,当然媒体有自己的难处。原文“情感的孤儿”一段说我和姚奉献绝交后对父母的想法仍然是“没感情也有交情”,而最后我写决裂信的真正诱因则是我发现他们在二姨的事上没有原则,而二姨的事情比较敏感不便报道。
现在来看,整个事情最惨的一幕不是在学校受过欺凌的少年在父亲的责骂中哭泣,也不是肆无忌惮的二姨毁了一个本该祥和的春节,而是我父母因为偏袒姚奉献和二姨而导致我不归后,又不得不与姚奉献和二姨决裂。这标志着,他们的社交理念已经彻底破产。
另外,我昨天重温长文时发现,我父亲算是整个故事中最可悲的角色,从主张给幼小的儿子一定自主权、带儿子上奥数班的父亲,到丢包事件时在我母亲的歇斯底里中唯唯诺诺的看客,再到连骗带骂逼着儿子留在中学的帮凶,最后沦落为姚奉献手中的木偶。详细还原这一轨迹,一定能发人深省。
现在的我,做好自己的事情,步步重建内心,对该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简简单单活着,足矣。
以上。
如果说上个问题还有很多人因为一面之辞选择中立不占边
那么这次父亲的发言,已经基本让所有明眼人都站去儿子那边了
我当时就说过,:如何看待「北大留美学生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
这个问题不是这位北大高材生是否一面之辞的问题。而是类似的问题随着年轻一代成长肯定会爆发出来,因为这类父母不是个例。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我来给你们看一下关键点
父亲的观点 1:【儿子性格偏执,怕影响他其他交际圈】
教科书一样的体制内父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想法。
老一代,尤其是体制内的底层,普遍会有的一个认识就是:性格是影响交际圈的关键因素。
但实际上,任何一个真正经历过市场磨炼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天真想法,决定交际圈的是什么?
是你的位置,你能调动的资源。其次是你的能力,你能给予别人的帮助,再次是兴趣,你是否和别人兴趣相投。最后才是性格。
位高者哪怕脾气很差也依然有人排队上门,有能力者哪怕不好说话也会有需要的人找上门去。有兴趣的就更直观了,你能忍受一个经常和你对喷的人一起打DOTA,但另一个人即使脾气好性格温柔,可你们若没有共同兴趣,也还是玩不到一块去。
越高端的圈子,越实在,吃饭聚会半小时,交流完信息资源大家各自回去排计划。一带一路国宴,也才吃3小时不到。因为有太多的利益能够维系圈子和关系,自然不用靠饭桌喝酒的人情来维系。
越底层的圈子,就越是要给你搞些无效的名堂,因为大家都没可支配的资源用以利益交换,本身的社会属性又不够支持信用契约,那怎么办呢?只能靠人情,靠态度来勉强维持。于是就有了自罚三杯以表诚意,敬酒一圈表示态度,杯子低一寸表示尊敬。
问题这位兄台是北大高材生,又是留学精英,去担心他的交际圈受性格影响,还不如好好反思下当年是谁报的生物专业。
性格的影响是有,但占比是非常小的。何况,偏执算什么性格问题呀?
父亲的观点2 :【不是说替孩子把什么事都办了他就会感激你,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
其实许多中国父母受上一代“人定胜天”的思想观点影响特别大,普遍认为思想准备重于一切。
第一文中大家始终在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当年学校的选择。
王猛的成绩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学校,但父母就是受别人影响选择了一所很差的学校
王猛几次想转学,父亲的观点始终是“人定胜天”只要努力在什么学校都能学好
从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把什么事都办了”
可能在父亲眼里,我帮你做一下思想动员,给你一下战略方向指导就是把什么事都办了吧
王健林给王思聪5个亿创业,这是“把什么事都办了”
你找朋友疏通路子,告诉儿子“我都说好了,你今年回家考这个岗,分数前十剩下全好办”这也算“把什么事都办了”
你什么都没有,光给出“回家吧,北京有啥好的啊”这样的战略指导
不叫把什么都办了,叫不干事还拖后腿。
父亲的观点3:【“我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这个之前已经总结过,当前年轻人更看重错误之后的解决办法,要的是解决办法。而不少老一代父母,更看重的是态度,是要你认识到错误,要你的反思。
比如这次父亲的回信,说了半天没有一句建议和实际措施,光给你反思去了,反思自己,顺带帮大家一起反思儿子的错误。
因为他们没有解决问题寻找出路的能力,只能不断的强调形式,
仿佛认识到错误,问题就自然的消失了
那问题还不消失怎么办?再度反思
“王父觉得,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平衡,“也没有一个标准”!”
对吧,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你还不能说我错了。这个反思成功不成功呀
但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呀?
于是那就只能
“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说句实话,我最近研究这类问题,发现老一代父母,尤其是体制内的,普遍具有一个特点
因为体制内地位高,大家又普遍对体制内挺客气,所以他们会有一种迷之自信
内心其实特骄傲,觉得自己特睿智。
所以必须过一把“运筹帷幄”的瘾,于是就拿子女的高考志愿、择业、择偶等大事来过“战略决策”的瘾。不是他们把子女问题当儿戏,而是他们真的就觉得自己是对的。
大家看王父的回信,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这个感觉
【只要王猛犯了错,王父就会告诉他,要找时间跟他“谈话”】
上级领导做好决定了,找下级“这件事XX已经决定了!”,这叫 谈话
一般要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沟通和讨论
这类父母也是最信奉考公务员考体制内的那批人,因为和市场接触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还有无数别的成功道路,所以这是他们唯一已知的人生成功路径。于是又愈加的推崇体制内。
其实在体制内没混成领导,代表本身人际交往能力不咋地
又没在市场上证明自己,说明专业水准和世事洞察力也一般
现代很多父母的大包大揽,其实是完全盲目自信
今天我带女儿在游乐场玩,有个小男孩跑来一把抢了我女儿手里的小汽车。
虽然我平时教她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但是对于明显这是欺负人的行为我是不认可的。
女儿此时已经要哭了,我连忙很凶的对小男孩说,这是我们小妹妹的玩具,请你还给她!不然我就请你妈妈过来!
小男孩没辙只能乖乖交出汽车。
对,我才不要在孩子遭遇到委屈和不公正的时候,跟他们说什么 ‘抢回来啊,抢不回来就是你没用’ ‘给人家玩一下又没事做人干嘛那么小气’这种狗屁话,孩子会记住一辈子的。
孩子要的无非就是永远有人在背后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们,不然你以为父母是干嘛的?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其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以点见面谈一点,最近看天国之秋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句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停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清政府派人谈判,英国某军官写到,清政府的官员表示根本不在乎英法攻击不攻击大沽口炮台,因为守炮台的全是汉人。就这种民族政策,天天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礼仪的王朝,能好到哪里去
有评论指出事发地点是东门外,已查证并进行了修改(楚天都市报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0dv6HqArPIqGR1-LjRRS_w,报道中有事发之前学生围观致狐狸受惊的猜测和事后学生积极努力抢救的细节)。昨天匆忙作答时仅回忆了当时在朋友圈看到的信息,对事发地点的说明确实有误。本答案其他部分不做改动。
————————————————
有一个背景是:为了满足群众心愿,让白狐狸珈珈与此前在山上安居的红狐狸珞珞早日相见,学校保安把白狐狸从出没的狮子山逮到了红狐狸在的珞珈山。学生经营的宣传平台还为此做了特辑,希望看到两只狐狸“谈恋爱”。
白狐狸被撞死事发于东门外的马路上。
校园里被遗弃的宠物狐狸成为网红并不是什么好事,只会鼓励市民将类似的宠物继续遗弃在校园里。此后如果继续出现类似事件,不仅有动物伤人侵权之虞从而成为师生安全的隐患,也有可能挑战目前我国的动物保护监管体系。
愿白狐狸珈珈安息。
如果都是同体型的普通人打架的话,那主要看的是斗志。。。。。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黑人的斗志一般都不太行,中国人打架哪怕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也经常会表
现出我要和你玩命的态度,黑人一般不会,他们欺软怕硬的非常明显。你只要表现的气势很足,
很猛,他们很快就怂了。我觉得是文化原因,黑人不太讲面子,怂了就怂了,自己也不会觉
得有啥丢人的。中国人经常会有“我为了面子也不能退缩”的心态。
但是受过格斗训练的,真正的亡命徒,以及和你有真正的利益冲突时候,上述观点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