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人口减少时,会发生什么?例如韩国和日本?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有人要喷我,我会告诉你,这事差点要了我的命,你还要喷我,那我敢喷你九族。


91年的春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加上料峭的寒风,打狗狗都不出门,老母鸡在窝中带着小鸡用翅膀盖在身下,我爸哈着气坐在门槛上,那时节的女人没现在那么娇气,即便是很快就要生了,我妈也是大着肚子能下地能跑能跳的,所以我妈在土灶边做饭,我姐在烧着柴火,一边把手伸进去一点烤火。


“快,快出去躲躲,你们家阿妹被人举报了。来的人已经到山脚下了。”通知的人是跟我们一家关系很好的邻居。

他的话音刚落,饭不做了,我爸马上带着我妈往后山跑,我姐吓得在灶台边上发抖,我爸把我妈安置在后山的对面一座山头的背面的大石块下,冷虽冷,但还暂时可以躲雨。希望马上风头就能过去。


一躲就是三天,期间我妈的二姐找了过来,因为看的紧,棉被也带不出来,只是多穿了几件厚衣服给我妈当被子用。不能生火,生火会冒烟会被找到,于是我妈吃着冷冰冰的饭菜。第三天的时候,我妈生下了我,没有医院,没有医生,甚至没有一个绝对卫生的环境,生命有时候很顽强,连接生婆都没有,我妈自己剪短了脐带,把我包好,庆幸我还是比较健壮的活了下来。


我爸为什么回去之后三天都没再来找我妈?


事情是这样的,我爸匆匆忙忙的赶了回去的时候已是下午。狗窝的位置只剩下一滩血迹,鸡窝里遗下凌乱的鸡毛,床被砸坏,电视机被搬走,家中值钱的搬走,不值钱的一概砸烂。


我爸气不过找到某处去骂,到的时候,他们正吃着狗肉,丢弃在门口的狗皮一眼就能认出来,桌上放着几碟炒卤的鸡肉。当真是好享受啊,这种天气,不要太美滋滋!(某处是何处大家应该能想到,骂的内容呢,隐晦的提一下。他们堪比某年入侵的……)结果就被关了两天,第三天的时候他们为了找到我妈,就把爸放了,我爸硬生生的熬到听到消息我出生了才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召集自己的几个兄弟和近亲来我家守着我,避免我被活活摔死。


许是我家的亲戚还算团结,得知我已经出生,并且有十多个青壮年守着,后来交了1W多块钱罚款了事,我就这样活了下来。(以为1W很少的,我不想说什么,问问你爸妈去。)


最后,我也要跟别人一样说一句:“我生你麻辣个比。”

我没出生我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我爸妈告诉我说:“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并且不会原谅。”


===============18.16=============

每一条评论我都看了,不论是支援我的,又或者是有差不多经历的:谢谢。

我还要说一句:“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当没发生过,看都不看一眼,连承担错误的勇气都没有。”

=================10.22==============

发现一个新情况,有很多的人点了踩,没有帮助,不让这个回答上去,这些人是五毛党么?

如果从事五毛的是有特权贵族们,那我无话可说。如果同为践han,为了五毛这样你们不脸红么?

对于那些骂我的,怀疑事情真实性的,请求你们去了解一下,有无数的当事人。请求你们去百度一下,多的是比这更恶的!


user avatar   maz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江苏如东,全国百强县,一个在中国计划生育史上赫赫有名的县。

  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因为比全国提前十年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红旗单位”称号。

  如今,它却因为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连续17年人口负增长而被关注。


学校和幼儿园里,孩子越来越少。敬老院越来越多。

  在县城通往城市的国道上,“全国计生红旗单位”的宣传牌立了多年;前几年,这个牌子被县领导拍板,主动拿下。

  如东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导致劳动力资源不足,严重影响全县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如东,人们总愿意与临县如皋作比较——两县面积相当,都是河汊密布的农业县,“我们不觉得比如皋差”,有如东的官员说。但数据表明,这几年,如东在竞争中明显落了下风,南通六县市,如皋排名第二,如东则垫了底。 在上世纪70年代,两县人口均为百万左右,而如今,如东人口已跌破百万,还在降低;如皋人口数却达到143万,仍在增加。短短40年,两县相差了近50万人。算下来,这50万孩子要是生下来,如今都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了。


数据显示,从1997年起,如东已经连续18年人口“负增长”。2014年年末,如东户籍人口104.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17‰


五年前,如东还有9所高中,如今只剩7所,其中3所已经停止招生,将在今年夏天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关闭。


39岁的丰利中学英语教师徐玲玲儿时最深的记忆,是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街上人头涌动。

  1999年她参加工作,当时镇上有5个中学,7个小学,至少5个幼儿园,如今,还剩下1个中学,1个小学,3个幼儿园。

  孩子少了,镇上的电影院也没有了。前几天她在课堂上问班上的孩子,有没有去看过最近颇受好评的《疯狂动物城》?没有一个孩子举手。

  前阵子她去了趟邻县如皋,站在大街上,她觉得很惊愕——如皋街上都是年轻人。而在丰利镇,39岁的她常常发现自己是最年轻的那个,“真不知道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

  如东的“老”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县城商贸街上等客的20多位三轮车夫,清一色是60岁以上的老人,岁数最大的72岁。在丰利镇一个建筑工地,建筑工们最大的已经有70多岁,50岁被称为“年轻人”。

  在如东的一些乡镇,公路边几乎全是作坊式的小工厂,大多与纺织、化工相关。一部分工厂大门紧闭,机器生了锈。开着工的,职工也多是穿着蓝色的确良工装、满头白发的老人。

  村庄里许多农房空置着,一些土地撂了荒,少部分田地种着蔬菜,佝偻着腰的老人在劳作。

  在如东县岔河镇,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的镇中心,有五家寿衣店,两家棺材店,两家墓碑店。照相馆门口最大的招牌写的是“遗像制作”。

  3月20日下午,卖祭祀用品的“朱大纸坊”店内,三四个顾客在挑选葬礼上用的寿衣和纸钱。朱姓老板在狭小的柜台里忙着打包、收钱。“周边的老人多,在高峰期,一天卖葬礼用的东西,毛收入能有上千块。”他说。

  “我们这里的人普遍长寿,老人多,死亡率也高。60岁上下的人还要工作,有父母要养。”岔河镇土山村的一位村干部说。

  68岁的岔河镇土山村退休妇女主任季芳珍,她24岁的孙子去年从大学毕业,在岔河镇上的一家工厂上班。

  他们家四代都是独生子女,这个家里的“独苗”,往上有四十多的父母、近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还有88岁的曾祖母。六口人,至今还挤在两间平房里。

  季芳珍担心,再过个几年,孙子要结婚、买房,肩上背负着赡养五位老人的责任,“怕他吃不消”。

  如东县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东目前有超过20家养老院,大部分为公办。

  在一些养老院,住的是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或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困扰终身的人。一位计生干部说,整个如东县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父母数量为2738人。

  在掘港镇宾山老年公寓,20个左右护工,也是60岁左右的老人,镇上戏谑他们是“老头老太照顾老头老太”。

  2013年7月,如东县政府成立了养老联席会。 “当时确实是意识到养老问题迫不及待了”,县民政局副局长崔红霞回忆。 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涉及财政、人社等各个部门。为此,时任县委书记拍板,成立了由31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 联席会由副县长担任总召集人,民政局、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一年一次的会议,会讨论养老财政补贴、养老院规划等问题。 如今,县里的失独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700元。


user avatar   zhi-xing-52-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少子化国家,2017年的新生儿才94万人,过20年之后,日本人口中近一半是老人。

不说日本地方上了,现在就是坐东京的某些线路会发现车上的广告大多都是墓地,遗产继承,个人破产的广告,一种破落衰败的氛围。

再看看日本人口变少的地方,房地产已经是白菜价。下面是新潟県的房子,才50万日元,两万多人民币。而30年前这里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

下面是这个50万日元房子的网页:

プレジール湯沢の物件(房子还可以,离车站很近)

~~~~~~~~~~~~~~~~~~~~~~~~~~~~~~

世界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说:我如果是日本10岁以下的小孩,我会毫不犹豫马上离开日本。

最近日本推出了种种新政策:
养老保险费用与健康保险费用不停上涨;
加税,对中产阶级以上的加加税,尤其是对没有子女的家庭加加加高额税率,不养孩子,退休后让别人孩子的税收来养你?光靠支付的养老保险费用根本不足以支撑养老金的发放,尤其在人口寿命很长的时候。
这么多年,日本平均工资虽然没有下降,但是扣除各种税金与保险之后,到手的钱比以前少了很多。并且税金与各种保险费用今后还将不断上涨。为了养老人,日本欠下了巨额的国债,现在靠大量印钞票还债,这也导致了物价上涨。到手的钱越来越少,物价又不停上涨,日本政府最近统计调查结果大多数人都觉得生活越来越艰难了。
现在提出把退休时间从65岁延长到70岁;
又提出人生一百年时代构想,意思是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到一百岁;

现在日本是怨声一片,那能怨谁?



"十五从军征,八十不得归。"的即视感


user avatar   shen-yi-33-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8年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是从《经济学人》语音版里听到的。

印象很深刻的是:

养老金制度被俾斯麦发明出来的时候,德国的产业工人少有能活到有资格支取养老金的60岁。养老金本质不应该是一种人人都可以享受的福利,而只能是对少数高寿者的奖励。

发达国家10年前就开始做这种舆论准备了,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


user avatar   mo-deng-zhong-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6年前,最后的婴儿哭声在日本夕张消失了。


夕张位于北海道,地下曾埋藏30亿吨煤炭,被尊为日本煤都,然而千禧年后,它却急速衰败。


2013年,夕张生育率降为零。


医院内,产科病房门窗紧闭,白瓷水池积满灰尘,许多科室被改为储藏间,整整齐齐塞满长椅。


最后,医院变得空荡且昏暗,偶留值班医生一人。厕所上锁,病房上锁,急诊电话多年没再响过。


走出医院,时间飓风扫荡了整座城市。成片荒草掩映着空旷的公路与褪色的矮楼。


矮楼大多墙皮脱落烟囱倒塌,楼内废弃房间的天花板上,长满蘑菇。


从房间破窗远望,是荒芜的公园和阴影中的游乐场。过山车轨道在空中扭曲变形,不知通往何处。


城内曾有22所小学和9所中学,最后合并只剩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最后,小学也变为市民活动场所。


离小学不远,是一家曾为年轻人开设的整形医院。而今,这家医院以特殊名气,流传于日本灵异论坛。


猎奇者将其取名“K医院”,当成鬼屋探险的所在。


整形医院向北是夕张火车站。这里曾是最后的熙攘所在。


白色列车穿山而来,站台响钟4小时震动一次。这里是终点站,列车停靠8分钟后折返。


有些漂泊在外的人们,坐车回到夕张,只在站台上静静坐8分钟,最后陪下故乡,再随车离去。


今年4月,这趟列车也停运了。杂草淹没月台。


黄昏到了。城内最后一条主街上,终于透出淡淡灯光。


主街上十几家店铺,大多卷帘门紧闭,少数几家开业的古老便利店和居酒屋,经营者都是白发老人。


零星醉酒者最后融入黑夜。有旅者的日志说,夕张的夜晚,总像在飘黑色的雪,就像煤炭烧尽的灰烬。


一切已燃烧殆尽。巅峰时,夕张有近12万人,而今只剩7998人,而且是日本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


2010年,夕张人平均年龄便已达57岁,2020年,这一平均年龄将达65岁。而按照公式推算,2040年,夕张将只剩下100位老人。


然而,人们知道,夕张恐怕坚持不到2040年了。


2007年,新市长到夕张上任,第一次报道时,他给下属递名片却遭婉拒。


下属告诉他:不需寒暄,他们将在年底辞职离开。


夕张半山腰,有一座古风鹿鸣馆。1954年,昭和天皇曾下榻于此赏雪。


那时,夕张的煤炭还被称为黑色之钻,繁荣时其煤炭产量占北海道30%。巨大的红色烟囱立在山峦,那里被称为希望之丘。


一车车年轻人涌入夕张,矿区内,住宿、水电、沐浴全部免费。


矿工们把工资用于喝酒和购物,夕张拥有远近闻名的百货大楼,甚至能招徕百里外的顾客。


炙热火光映射着天空,姑娘们在广场上纵情跳舞,人们将夕张称为不夜城。高仓健特意来此,拍了《幸福的黄手绢》。


从此后,煤炭和电影成为夕张两大骄傲。


最先崩碎的骄傲是煤炭。


1967年,日本能源战略从煤炭转向石油,煤矿开始接连关闭。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夕张一度寄望于旅游。


1979年,中田铁治当选夕张市长,夕张夺路狂奔。


中田铁治第一个任期,每两年就有一座煤矿倒闭,每两年也有一个煤矿景点落地。


1982年,夕张煤炭旅游项目预算超标,被上级政府驳回。


中田铁治跳过审核,用政府作保,向金融机构借款百亿。一年后,大型煤矿工业村建成。


一百亿只是疯狂的开始。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泉度假村、主题游乐园、机器人博物馆在夕张拔地而起。


夕张周边山上,滑雪场遍布18条雪道,豪华酒店依山而建。政府豪言,滑雪场每年将吸引150万游客。


150万游客未见踪影,夕张又一口气修建了近50个度假村、温泉等游览景点。


九十年代经济泡沫破碎后,夕张还投资数亿,建设煤炭历史主题公园。


旅游折戟沉沙后,当地政府又转向文化产业。


1990年,夕张最后一个煤矿关闭,同年,夕张首届电影节开幕。此后,昆汀等国际知名导演相继亮相捧场。


1996年,周星驰带着《大话西游》来参展,并在夕张过春节。


然而,因定位不清和交通不便,夕张电影节渐渐落寞,越来越小众,最终只能由市民筹款自办。


无论是旅游还是电影节,夕张政府都未考虑过当地年轻人的未来。1995年时,夕张只剩17110人,人口减少90%以上。


此后十年,政府多番挣扎,口号几经变更,但只能让留下的人越来越绝望。


2006年,夕张递交破产申请。


《北海道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1979年至2003年,夕张通过拆东补西和做假账等方式,投入建设观光设施的资金为110亿,其中80%来自地方债。


而夕张总欠债632亿,偿还这些债务最少需要18年。


此后一年,夕张再次流失30%以上人口。


城市里,大量房屋被空置,居酒屋、甜品店和便利店随之倒闭,接下来是电影院和整容医院。


最后,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被运走了,运去更有人气的城市。


主题公园的摩天轮不再转动,转来转去,也总是回到起点。


破产后,夕张政府挂起还债钟,时刻警示债期。最后,所有人都麻木了。


夕张和抚顺是友好城市,抚顺还多次派人前往夕张学习蜜瓜种植技术。那是煤矿关闭后,夕张唯一在日本闻名的特产。


当地政府也曾押宝于此,2014年,夕张两只蜜瓜王被拍出250万日元天价。然而炒作过后,对当地经济并无助益。


困境之下,夕张政府还曾脑洞大开,自嘲般推出两个吉祥物。吉祥物名字悲喜难名:一个叫倒闭,一个叫赤字。


因为人口少,夕张的离婚率自然也全国最低,政府将这对吉祥物包装为“夕张夫妻”,并喊出口号“我们穷得只剩下爱”。


黑色幽默确有成效,大量夫妻访问夕张,当地旅游一度回暖。然而一年过后,夕张又少人问津。


最后,政府还是只能通过省钱还债。夕张市长说:“除了生命,我可以削减一切。”


政府大楼内,每到下午五点暖气就会被切断,加班的人要靠余温取暖。


图书馆、福利院、托儿所因省钱而关停。


街上的积雪要攒到15厘米时才清扫。美术馆被雪压塌后,政府选择无视,毕竟重修和拆毁都需要钱。


报道多年后,日本媒体对夕张政府的自救政策已麻木。


评论家说,夕张衰亡的真正原因,是当初没给年轻人留下未来。


“除非创造一个年轻人想来的地方,不然人口是不会增长的。”


88岁摄影师安岛,常年独居于夕张。陪伴他的,只有几个同龄老友。


2013年,他站在夕张大街上举起同一地点60年前的照片。


当年照片上,行人三五成群,孩童沿街奔跑,店铺生意红火。


安岛说,那时每户有七八个孩子,城市永远都有新面孔。


而今,那些孩子漂泊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


他们沉浮于大城市的洪流,已被抹掉了起点。遗忘来路,没有归途


“我想念家乡的一切。可是这种念头就好像春天江户川上的冰块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在阳光里。”


其实又何止夕张。整个北海道都在岁月中风化。数据统计,北海道80%以上的市町村,人口减少30%以上。


学者预测,2040年前,北海道岛内78.2%的城市可能会彻底消失。


其实同样的故事已在德国鲁尔、法国格林、美国底特律轮回上演。


当年,年轻人离开已变鬼城的底特律时,在墙上绝望涂鸦:上帝已经离开底特律。


夕张老人知道神明早已离去,他们留下的理由,不过是想把故事安静结束。


灰烬飘落城市,往事只余梦境。



有趣文章很多

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摩登中产(modernstory)

作者微信:wangpeng201611,欢迎交流。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主要在于经济发展和养老。


社会化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怎么变着花样的记账,本质上都是一种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拿现在年轻人的产出去养老人的制度。


一个社会上同时存在一批老人和年轻人,无论是什么方式——可以是通过养儿防老的孝道方式,也可以是社会化养老的养老金方式,年轻人的产出总是有一部分要分给老人的。同样的道理,等这一批年轻人变老,新一代年轻人也会把自己的产出拿出来一部分养这批变老的人,就这样世代交叠下去。


有研究过养老金的都知道养老金有记账和做实两种方法,但是无论是记账还是坐实,本质上区别并不大。就算是做实的个人账户,相当于国家补贴的强制储蓄,但是等到自己老去的时候,如果整个社会的产出不足,物价飙涨,自己有再多的钱,购买力也会下降;而做虚的个人账户,如果自己老去的时候社会极大的繁荣,那么从下一代人手上收上来的养老金也会非常丰厚。


因为账户上的钱本身只是一个记账的单位,一个工作产出的证明,其购买力归根结底是取决于花费它时候的社会的总产出。


如果忽略掉货币的作用,单纯从老人和年轻人世代交叠分享社会总产出的角度来看,显然只有当下一代人至少和上一代人一样多的时候,才能保持这个机制良性的运行下去。否则,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年轻人少了,每个年轻人需要分享很多产出给老人——>年轻人手里的可支配产出变少——>生育愿望下降——>下一代年轻人更少……


要打破这个循环,两条路,要么鼓励生育,要么有经济增长。鼓励生育不说了,目前欧洲国家都有各种福利鼓励生育,但是都不怎么有效。


第二条路经济增长,其实就中国目前的这个增长率 6.9%来说,如果能一直维持下去,人多人少并不是太大问题。因为虽然年轻人的人数变少了,但是每年增加的生产率可以让单个年轻人的总产出远远大于上一代,这样不会给年轻人带来非常大的负担:想象一下极端乐观的情况,如果二十年后,人工智能可以搞定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每个生产者都变成了脑力劳动者,那么人口少就少了也无所谓,因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完全可以消化掉上一代的老人。


不太乐观的是现在欧洲的这种情况,每年不温不火的增长1%或者2%,老人不断的变多,平均寿命不断变长,而生育激励一直提不上去。在没有爆发性的技术突破的前提下,就很容易陷入我上面列出的恶性循环,从而需要移民来补充新鲜血液——事实上欧洲也在这么做了。


进一步想,科技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其实还是堆人。做脑力劳动的越多,越有可能出现新的科技发展。所以人口的减少,在人口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科研人员的减少,也意味着科技发展更容易停滞。所以就现在来说,发达世界——包括中国都在和时间赛跑,一方面是生育激励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需要在现在的年轻一代老去之前,争取一个科技突破,大幅度提高下一代劳动力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比例。


至于对待养老金的态度嘛,我一贯的想法是先当个税先交着,不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完全寄托在这个上面,真到几十年后退休那一天,发现真的可以领很多,没准还是一个惊喜。


user avatar   chen-jing-song-08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6年底,我去了东莞清溪镇,参观了几家转型的工厂。东莞从2008后开始衰落,最近两年尤其严重。随着工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曾经的世界工厂失去了竞争力,外贸订单越来越少,很多老板做不下去,就关掉了工厂,或者做了田舍翁,或者将产业搬去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中西部,比如越南。而原先东莞盛极一时的打工市场几乎消失殆尽,工人们纷纷返乡,空置下来的工厂犹如鬼屋。仅仅在2015年,开春后,返回东莞的人数大减,少了24万。这些,绝大部分是务工者。

据看门人介绍,现在的宿舍里经常有蛇出没,他也不敢深入。到了晚上,完全不敢出门,电视音量放到最大壮胆。最后同我说,最多再做3个月,也要辞了,因为这地方现在太恐怖了。

这个园区的建筑面积是四万平米,到2016年空置了五年,每年业主的损失是240万。虽然东莞四处都在转型,但这些老厂房很难转,因为宿舍占比太高。比如这个园区,宿舍就占60%。现在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了很多,完全用不到这么多工人,而员工宿舍因为设计原因,很难改作其他用途,比如厂房或者仓库。

产业的衰退,打工者的离去还造成东莞其他业态的崩溃,比如租房,比如饮食,比如酒店。东莞本地人之前的主业建房子租给民工住,日子都会过得很好,喝喝茶,旅旅游,打打牌,一年就过去了。现在他们一不小心发现自己已经四五十岁了,酒店纺织都不好做了,从头再来过?好像也没有这个勇气,也吃不了这苦了。社会也没有为这样的人准备就业的渠道。

随着人口增长的趋势放缓,这一幕也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现。


user avatar   li-li-79-8-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候国家宣传的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能降到只有3亿人口,那么每个人都会过上好幸福好快乐的日子。

我总觉的国家现在其实还是抱着这个态度。

人口负增长其实并不是坏事。

坏的是人口老龄化。

说的更直白些

如果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能一直保持在60岁。

那么现在的一胎政策绝对会坚定不移的实行下去,一直到人口只有3亿。

美帝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美帝现在的人口,2016年的数据是3.2亿人。

其实国家真的不喜欢有太多“低端人口”的,现在的放开二胎真的是无奈之举。


很多人都在举例,说明自己曾经所在的乡村/小镇/五六线的小城。。。现在如何如何。。。情真意切。。。

没错,我认为他们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个人的经历也感同身受,这些都是真实且正在发生的事情。

可这就是国家所希望的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流向城镇,城镇的流向中等城市,中等城市的流向大城市,大城市的流向超级城市。。。

最终,人口会越来越向几个或十几个超级城市(你也可以叫国家中心城市)聚集,然后以这几个或十几个超级城市做为辐射源,形成几个或十几个更大的超级城市带。

比如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珠三角。。。

不光是在我国,是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趋势。

国家真的很不希望随便哪个偏远的地方,哪个荒凉的角落都能找到住着人的村庄。

一来天高皇帝远,不利于管理和控制,没有快速反应的警力,没有4G覆盖,没有无处不在的电子眼。

二来就必须要把基层行政机构延伸到这个地方,这提高了政府的工作压力和成本。

三来你要修路,你要供电,你要供水,你要提供最起码的基础医疗,教育等等服务,而这些积少成多,都会变成沉重的经济成本。

一个十万人的小城市,国家所付出的管理成本,要少于,一百个分散在各地的千人规模的村庄之和。

而一个十万人的小城市,所能产出的经济收益,要高于,一百个分散在各地的千人规模的村庄之和。

人是理性动物,人往超大城市跑是有道理的,大城市里那怕要饭你都饿不死,穷乡僻壤你要给饭试试。。。别相信什么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之类的傻话,穷山恶水出刁民才是真理。

即使从子女养老的角度来看,

是你现在到一个中等城市打工,居住,结婚,生儿育女,未来你的子女到超大城市打工,然后逢年过节回来看看好呢?

还是现在就到一个超大城市打工,居住,结婚,生儿育女,未来你的子女也在这个超大城市打工,然后想见了打个滴滴就能见的好呢?


那些曾经的乡村和小镇呢?

就还给大自然吧,现在不是提倡环保嘛,金山银山比不上青山绿水。

以后这些地方或许会有少量的聚集点,以便旅游或矿产资源的开发。。。


但为什么要终止一胎政策呢?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人均寿命的大幅度上升而造成的养老和医疗开支国家已经撑不住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并不是都是财富。

高质量的人才是财富。

未来战争靠的是武器,是科技,绝对不是军人的数量,近些年来所有的战争都在反复的证明这一点。

而未来经济的发展,随着AI的大潮涌来,人口越多,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失业,银行柜员已经要被淘汰了,下一个就是各大酒店的前台,各个超市的收银员,各大商场的售货员。。。,而一个社会,众所周知,失业率越高,就越动荡越危险。

上一个无声无息消失的职业,大家还有印象吗?

国家对“低端人口”的态度,想必年前大家也都在大雪纷飞的帝都见识过了。

东三省作为工业化最早的省份,养老金的压力也最大,现在其实已经是入不敷出,靠着国家财政拨款补足余额了。

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和自治区加入这个行列。

人的寿命越长,为了延长寿命而看病消费的费用就一定越多,我国医保早就撑不住了,小病可以靠医保,大病其实主要还要靠自费。


所以,国家对人口负增长的态度是欢迎的,也是长远来看,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目标。

毕竟如果把眼光放到五十年之后,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会活在营养仓里,在虚拟实境中度过自己精彩绝伦的一生。

而对于由此而产生的副作用——老龄化,显然国家是懵逼的,要知道国家当年制定计划生育国策时,是以人均寿命不超过60岁为依据的。

如今放开二胎,延迟退休(减少养老金支付压力)。。。说白了就是被这意想不到的老龄化逼得。


user avatar   heby-jar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被建议修改了,删除答案大部。

说会引发强烈反弹,并导致土崩瓦解的同学,请看评论区中的这两位:

—————————————————————————————————————

一个概念:劣拉美化

拉美社会是什么样呢?一堵墙隔开,一边是少量花园别墅,另一边是大片贫民窟。花园别墅里走出的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成为高级工程师、金融精英、政府官员等优质人才,贫民窟的孩子则继续充当生育机器、倾销对象和廉价劳动力。认清楚这个定位,你就知道该选择“重金奖励二胎”还是“严惩丁克/独生主义者”。

一波和谐、文明、民主、友好的政策:

A)教Y部和卫J委联合出台规定,要求高校切实保障大学生合法婚育权利,切实做好因婚育休学大学生复学工作,在就业方面提供帮助和培训。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共同出台规定,参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模式征收“中华母亲就业保障金”,企业任用已婚已育女性可按比例获得免征待遇。

这两条政策一条保障人权,一条保障民生,够不够伟光正?法定结婚年龄尚未降低,但是已经允许大学生结婚,事实上降低了结婚年龄。

B)出台《关于加强劳动保障与仲裁相关规定》,规定企业用工必须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合同指明工资卡号,一切薪资纠纷仲裁以卡上流水为准。在保障员工不被拖欠薪水的同时,掌握工资总额,为后续征税提供数据支持。

出台《关于多子女家庭退税相关规定》,明确提出降低多子女、多老人、低收入家庭税务负担,返还部分税收。

ps: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当然是不能提高了,维持固定起征点,利用通胀和工资普遍上涨,变相提高全体税负,再给多子女家庭减税。

感谢 @盛硕丰 提供的这条链接:

这两条政策一条保障员工权利,一条优待困难家庭,够不够意思?来可以先夫妻联合申报(结合婚后退税政策),再转化成家庭为单位申报。

C)教育部进一步扩权,规范幼儿园、小学招生政策,明确提出“为解决多子女家庭就学分散、困难等问题,鼓励同一家庭中的多个子女在同一学校就学”。降低打分制入学规定中学位房分数比重,增加一项“户籍儿童数量”,多一个小孩加10分。

这一条看起来是保障同一户家庭中的多个子女能在同一学校入学,降低了接送难度。

D)这条不用多解释,已经在延迟退休了,关于养老,请搭配下列新闻食用更佳:

只是看看,那是不够的,请看以下报告:

E)推出《公租房供地和建设规定》,地方房管局按照“一城一策”模式提出《XX市公租房申请规定》,明确按照家庭人口需求分配公租房。子女多的,可以申请大房子,子女少的,打分低只能申请小房子。

按需分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哟。


F)考虑到房产信息已经联网,随时都可以开征,看一下主管税收的财政部两任部长的表态:

前部长:

现任部长:

关于免征面积:


G)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和医疗制度。给大家提供一个关于养老和医疗的直观印象:

医疗方面,中医取代西医:

中医药管理局点赞:

局长表态:

教育部跟进:(PS:西医只有协和、天津医科大入选一流学科,中医有6所)

中医们纷纷表示我们能行,艾滋病都可以治,老年病更不在话下:

如果没有足够的子女分摊医疗资金,老了真得端起药壶熬中药了。

政策效果:

第一,降低结婚年龄,允许甚至鼓励大学生结婚生子。只要放任用人单位对孕妇的歧视就可以了,这样会迫使女生上学时候结婚,一毕业就生孩子,生完孩子再工作。在解决少子化的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哪还用什么研究生扩招之类的老招数?

第二,以家庭为单位征税,每个未婚成年人算一个家庭,提高税率,每生一个孩子返还20%税金;

第三,推行公办学校,以家庭为单位计分,采用加分制入学,子女多的家庭入学更容易。间接将独生子女家庭被排除在公立教育体系之外,上昂贵的私立学校;孩子面临上学难怎么办?咬咬牙再生一个呗。那些独生子女,要么掏钱进私立学校,要么上偏远的菜场小学。谁也无法接受自家孩子变成这种“数量少,质量低”的孩子。

第四,延迟退休,降低养老金。在解决养老金不足的同时,通过家庭养老等手段,倒逼年轻人生孩子;

第五,公租房、保障房优先保障多子女家庭。想要30平的公租房吗?对不起,只向已婚人士提供;想要50平的?门槛是一家三口。想要80平的,对不起,起码得有两个孩子才有资格申请;该项政策将结合《大力发展住房长期租赁市场》展开,未来一线城市年轻人的住房路线如下:单身时期自己掏钱租房---》刚结婚,换30平公租房---》生育一胎,换50平公租房---》生育二胎----》换80平公租房。

第六,房产税采用家庭人均面积计算额度,人均面积30平以下免征;青年人从父母手中继承一套100平的房子,如果未婚的话,要按70平的面积交税。结婚后,免征30平,生一个孩子再免征30平。该项政策专门针对第五条中的漏网之鱼,不要以为你不需要公租房,国家就奈何不了你。

第七,放任养老院制度恶化,将老年医学从业人员集中到一线城市,提高养老难度和成本,迫使多生孩子,不然老了生病没人照顾;同时,被延迟退休的老人就业困难,又暂时领不到养老金,只能依靠子女救济,因此为了维持家庭地位,会主动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从而解决了青年们没有时间照顾二胎的问题。好一付父慈子孝的场面!

第八,改“社会养老保险”为“社会养老费”。执行差异化缴纳政策,单身成年人士提高缴纳标准,结婚后,以婚育补助形式返还1/3,生一个孩子再返还1/3,生二胎再返还1/3。不生的话,这笔钱就算送养老基金了。同时,执行差异化养老金发放政策,子女养老金个人缴纳部分,按比例返还给父母,多生孩子,多拿养老金。


这样一来,还坚持丁克、独生子女的家庭,就无法享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同时还要多交税收(该部分税收用于公立学校、儿童医院和公租房),无疑是帮多生的人养孩子,成功实现了养孩成本大转移。



第二条,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单位年收入12万以上的,都要申报。民政系统已经联网,所以未来可以先夫妻联合申报(结合婚后退税政策),再转化成家庭为单位申报。

第三,目前深圳公立小学入学就是采用打分制,主要考虑因素为:户口、房屋所在地、社保等。只要加上一条家庭人数就可以了。

第四,我们确实延迟退休了。

第五,目前公租房申报条件里确实有家庭人口这一项;

第六,房产税已经在讨论了,进入立法阶段,目前有按人均居住面积免征的说法;

第七,应该说目前的养老院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从没有见过政府有改善的意向。其用意可见一斑。

第八,目前虽然没有利用社保强制生育,但是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二胎保证金”了,因此不排除未来会结合第二条实现。


user avatar   xie-ji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工矿子弟加半个农村人,对这道题真是太深有感触了!

我的老家是一座工矿,在几十年前曾经非常的繁华。矿产资源让一个宁静的,不适合太多人生存的小山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狭小的山坳里挤满了人。据说最繁华时这里有上万人。因为特殊的经济地位,这个远离市区的工矿不同于周围的农村,它的一切配置都是比照甚至超越市区的。这里的人户口是城市的,医院是当地很好的,学校是顶尖的,很早就建成了电影院、溜冰场、足球场、篮球场、图书馆等等,所有与生活、文化、娱乐相关的设施和建筑,它都有。虽然这仅仅是一家企业,仅仅占据很小的一块地方,却好似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经济中心。

经济的繁荣吸引了更多人过来讨生活,所以那个时候,这个小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多了。

1.因为人多,导致房子严重不够,分房是一件会打破头的事情。乱搭乱建的更是屡禁不止。

2.因为人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虽然工矿花了重金请了全市乃至周边地区顶尖的教师,建成了从托儿所到高中完整的教育,但是上学仍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90年代,非工矿子弟的学生需要缴纳数千元的借读费。

3.因为人多,医院永远是饱满的状态。尽管这个医院很很大,很优秀了,我印象中不太难的小手术都可以在这个企业医院完成。但是看病排队、找人永远是每个有小孩的家庭挥之不去的压力。

总结的说,这个地方真的很小,也就是一个直径1公里多的圆,中间全是山,从圆向四周延伸了3条一公里不到的触角。人们就生活在圆和这个触角的线上,中间全是山。

然而资源终究会慢慢枯竭,那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经历了下岗、破产、改制、分流等等之后,企业的人员慢慢的减少了。因为工矿不再繁荣。来这里讨生活的也逐渐的离开。于是:

1.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我入学时已经减少了很多,我入学后还在继续减少。从一年级开始只有2个班,但每学期开学都会有几个人转走。到3年级两个班合并为1个班,六年级时班上只有20多个人。可悲的是,此时初中部已经停办了,高中部很早也停办了。于是我只能去周围的农村学校借读,更可悲的是,在我小学毕业一年后,我的小学母校彻底倒闭了。是的,剩下的那些学生数量太少,实在是无法支撑一个学校的运营,这就是人少带来的第一个坏处。

更可悲的是,还是因为人越来越少,我初中上的那个农村学校在我上初三时又被镇中心的学校合并了,变成一个教学点,前年回去了解了一下,现在一个年级的学生只有我上学时的三分之一,也许过几年又是倒闭的命运吧。

有时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克学校,上一个倒一个!事实上,我上的高中是市区最好的,可是现在一个年级的学生也只有一个我当年的60%了。毕竟是出过几个全省状元 的百年老校,估计是不会倒了。

2.公交停运。是的,你没听错,那个偏远的小地方,离市区30多公里的飞地,在很早很早就开通了公交,可惜还是在2000年左右停运了。在公交最后苟延残喘的时候,经常要等一个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坐满一车人发车。于是,矿区的人只能坐农村的私人中巴进城,还好前几年公交车下乡了。

3.火车停运。是的,你没听错,那个偏远的小地方,离市区30多公里的飞地,在很早很早就开通了火车!!!30公里的通勤线,一天两班车,方便白班和夜班的人进出城。可惜,便宜又舒服的火车在公交之前就停运了。

4.医院关闭。那个曾经可以做手术,有很多优秀的年轻医生的医院就慢慢的关门了。没有病人就没有医院,这个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残酷。从此留守的工矿人员,小病只能去农村的私人小诊所,大病就坐小中巴去市区。当然现在可以坐公交了。

5.房子越来越空。曾经但凡是个棚子都有人住,慢慢的周围空着越来越多的房子。我小时候到处串门,有很多小伙伴。到初中时,周围只有我们家一户了,周围都是空房子。那些没人住的空房子给我带来极大的恐惧,一度导致我神经衰弱,连续一个月不能睡觉。被迫,我们家搬到了马路边上,剩余的人都搬到马路边上,抱团取暖。没有经历过得人是不会明白,空房子比荒野要恐怖的多!

6.所有的公共设施都会慢慢消失,曾经繁华的矿区现在一切都需要借助农村的公共设施来运转。菜市场、超市、饭店、理发、快递、电信、自来水、电力等等商业都需要借助农村的。这个地区的造血功能早已无法继续发挥作用,只能与周围农村抱团取暖。

那个衰落的工矿企业从人口繁盛到人口减少,我经历过。工矿旁边的农村人口,这些年也在不断流出,那些还留下来的人正在经历!

处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里的人们不会了解,人口减少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几乎是梦魇一般的痛苦。

什么是人口红利,那街头冲撞的公交车,那地下拥挤的地铁,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外卖,无处不在的手机信号,这些都是人口红利。知乎上很多人吐槽国外的信号,国外的公交,国外的快递和外卖,为什么那么发达的国家没有这些,就是人口不够多啊!

疲惫不堪的医生一天要看几百个人病人,可是一周只看一个病人时,你们会觉得更可怕。拥挤的公交和地铁让你无时无刻不想逃离,可是几个小时都等不满一辆公交车,一节地铁车厢时,你们一定会怀念曾经的拥挤。

人口负增长,可以从宏观上进行解读。不过如果大家想从微观上体验一把,那就赶在非节假日的时候,去一下几乎没有年轻人的农村,最好是那些曾经有很多人口繁荣过的地方。亲身体会一下,我相信你回来后对于国家的生育政策会有不一样的看法的。




        

相关话题

  8 岁女童模仿《熊出没》画面从 6 楼坠亡,动画片制作公司被判担 10% 的责任,你怎么看? 
  中国为什么不抛售美国国债? 
  如何看待长沙高中两班女生约架,班主任劝架未果后参战? 
  如果一国的央行公开或秘密地印另一国的货币会怎样? 
  这个社会中,有真才实学技术的人,是否总体不如「非常会来事」的万金油混得好? 
  如何解释人际交往中的「六度空间」理论,它是如何证明的? 
  中国民众更了解美国还是美国民众更了解中国? 
  身份证号不会用完吗? 
  中国会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吗? 
  劳斯莱斯占应急车道后恶意别车,车主称「应该让我,撞上去他可能赔不起」,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总有人以“文学是主观的”“努力应该被尊重”“文人相轻”等不成理由的理由来和稀泥否定文笔的差距?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能让人笑破肚皮的笑话?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