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某个闭塞的小村子里来了一位说书人,他给大家说童贯收复四州。
村里人很穷,整天忙着农活,有间房子再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思考对于他们是一种奢侈行为。大家得到听评书这个娱乐,很喜欢说书人,也很喜欢童贯。一遍遍的听,连彼此开玩笑都是评书里的段子。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说童贯曾镇压农民起义,是统治者的鹰犬。
村民肯定会反感这个年轻人。
虽然他没有说谎,但是这种方式方法很激进,是别人不能接受的。大家明明都很开心,你非说他是坏人,破坏了大家的好心情。
不管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最大的一忌就是:“破坏社区良好氛围,令其他用户不悦或难堪”。
童贯确实镇压了农民起义,但是也打了北方少数民族。正确的方法是不去批评童贯,不要和村民们对立。甚至也不要去批评这个说书人,因为他毕竟为村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娱乐呀!只要大家缸里还有些米,他就得人心,你就没有。
要用大家愿意接受的方式讲宋代农民受了什么样的压迫,为什么要起义。
让大家知道,方腊才是农民的英雄。等大家快要吃观音土了,也能接受农民起义了,再告诉人们童贯镇压过方腊起义。
大家知道了这一切,自己就会理解为什么要跟着闯王走。
接下来我们说《亮剑》。
李幼斌主演的那部电视剧里,进步的内容是主要的。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有革命乐观主义。
比如大白天直接冲击日军正面阵地还冲过去了,这就是乐观,大家就看得开心。
这是一门技术。
如果八路飞起来甩飞刀,观众就骂;如果太写实,一定是伤亡惨重,观众就怏怏不乐。
谁把观众哄开心了,谁就能抓住人心。
所以,尽量不要去批评。
非批评不可,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
你的目的是让真实历史广为人知,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很屌,不能好心办了坏事,正面的没传播开,反而强化了抵触情绪,造成了对立,这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李云龙这个人物,不能直接当做军阀去骂。
为什么呢,他参加长征,抗日,解放战争,这都是革命的。如果只谈缺点,就成了全面否定,这是不能服人的。
都梁的手法,就是把自己的私货偷偷灌进李云龙、赵刚两个老革命身上。
其实人家王近山他们是这种人吗?多少都梁虚构脑补的东西?但是不强调这一点,你的攻击就打在了老革命身上。
大多数人对电视剧的感情高于小说,对真正老革命的感情又高于虚构的人物。
所以我们说“李云龙”的时候,应该这样:
“李云龙是小说作者依据我军多位将领的事迹,掺加个人编造内容塑造的文学形象”
“这个人物当中,符合我军历史的有XXXXXX,属于都梁个人私货的有XXXXXXX”
这样一来,就把真实的老革命和都梁的私货剥离开来了。
你批评的就是一个文学形象,而不是真实的抗日将领了。
老版《亮剑》主要是江奇涛编剧,新《亮剑》则是都梁自己。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江的水平比都梁高了不止一星半点,相比小说改动已经很厉害。比如都梁小说中李云龙对于刺死好几个八路军战士的鬼子惺惺相惜,说他是条“好汉”。对于帮助解放军的武田医生嗤之以鼻。
电视剧就去掉了夸鬼子是“好汉”的情节。
如果保留这一情节,你猜观众会怎样?
李云龙赴宴,电视剧里面表现的很有阶级觉悟;小说里基本没多少台词。
孙德胜与鬼子骑兵血战,赵刚在淮海战场上动员俘虏兵,喜子等两个普通的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都是小说里没有的。
这就要求我们把电视剧和小说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电视剧的影响力绝对比小说大。
这就要求我们谈《亮剑》时,不能笼统的只说这个名字,而是要把小说和电视剧对立起来,把江奇涛与都梁对立起来。
对于这本伤痕文学,其拥趸极其少,可以放心的批评。
除了少数天真小孩读者,现在的主流群体也是看不惯小说后半部分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喜欢看到这小说后半部分被批。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文字被各种公知、恨国党广泛的用作武器,你说这种东西能有多少人心?呵呵。
“伤痕文学”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在今天的环境下已经没有太大杀伤力了。
《亮剑》是个大的,综合性的话题,包括了电视剧和小说。
要把电视剧和编剧从里面剥出来,电视剧是一个东西,小说是另一个东西。江奇涛和李幼斌是一回事,都梁和他的文学人物是另一回事。
李云龙这个错综复杂的人物呢,是都梁把人家老革命、老红军的躯壳偷来,写抗战,写解放战争,与此同时给这些人物掺入自己的私货。
要把李云龙这个艺术形象一层层的剥开。
就像剥竹笋一样:这颗竹笋的外壳是革命的,是反抗压迫的。我们把这些扒下来,不打不骂,放在一边。
剥完了就看到都梁自己的那一点东西了,要批评,就拿这些下手。
B站《亮剑》没下架之前,我看到几个弹幕,印象深刻。
那是刘伯承怒斥李云龙、丁伟、孔捷的剧情,有弹幕居然在骂刘帅,说什么“就是不公平就得争军衔”,还说刘帅没资格训他们三人。
现在的社会上,这种思想向国民党右派靠拢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有可能就是流氓无产者,没什么廉耻可言,个人利益便是最高价值观,动物利己本能就是人生观。
这帮人为数不少,而且言行比较下作,是一股厉害角色。他们肯定会把《亮剑》当做工具作恶,值得关注。
后面会更新一些杂乱的感想,条理会很乱,勿怪
2019-9-23
批评田墨轩分歧较小,与批评李云龙完全不同。
除了少数原著党感动他临死有“气节”还救了一个小偷,更多人对田无感或反感。
究其原因,李云龙是都梁使用老红军的外壳灌入一些私货制成的,田墨轩“原创”程度更高。
李云龙护甲厚,不是因为都梁,而是老红军受人尊重。为什么受尊敬呢?因为抗日、解放战争都是反抗压迫,为人民流血牺牲的。
田墨轩为什么一捅就破,因为他在反抗日寇和国内敌人的斗争中没出力,对于科技和经济建设也没有能力做什么贡献(即使活下来也很难有什么贡献了)。
他还属于封建的,崇尚清谈的读书人。
他不懂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也是皮毛,还在用“道”这种偷懒、近乎玄学的套路吃饭。
都梁在小说里塑造的田墨轩,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专业,只是在当政协委员领工资,发发牢骚,表演一下“气节”。
如果都梁把他塑造成一个干实事科学家,比如核物理学家,欺骗性就更好了。
原著党基数小,认同田墨轩的就更少(这个形象塑造其实很糙),得罪了也没有太大影响。
在这个问题下进行了试验,言辞上故意尖刻了一些,发现反响很好。
亮剑小说里有个情节,我看了就跟吃了苍蝇一样。
李云龙被山本一木偷袭以后集结部队反攻县城,发现他的部队都已经5000多人了,小说这里对他的描写是:“李云龙乐的眼睛都没了,好家伙,手下一个个都成了土财主了。”
电视剧的版本是:李云龙给部下鞠躬,说:“我谢谢你们了!能为赵家峪死难的乡亲们报仇了!”
这么一看,骂小说里的李云龙就没有问题了吧。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
大概就是背心上缺个logo吧。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