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句老话来说,对手进步的速度太快了,对它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这话放在国史,很多人可能会不服,但是稍微举几个外国的例子,就相当明显了。
比如当年波斯帝国鼎盛时,居鲁士大帝仅用1年就秒杀了小亚强国吕底亚,后来萨法维波斯时期,你要它秒杀一个奥斯曼试试?当年恺撒征服高卢虽然算不上秒杀,但也只用了八年,而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城邦军队装备世界领先,有枪有炮有板甲,比古罗马时装备更好到不知哪里去了,结果却反而被法军吊起来打。法兰克人历史上也从来没怕过日耳曼各部,拿破仑三世也是这么想的,就算不能像叔父那样几个月横扫普鲁士,取胜也应该不成问题,结果打着打着自己都当俘虏了。
内因虽然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如此剧烈,很多时候自身进步得不够快也是犯罪。
尤其最近看到一则史料,可能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误事。天宝年间,唐军多次征讨南诏惨败,损兵十余万(一次鲜于仲通八万人只剩两万,一次李宓七万人全军覆没),以至于唐朝军民极度厌战,“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就是杨国忠不信邪,战败了就一波波的抓丁发兵,不断深入苍山洱海,不计代价也必须得一战平定南诏。目标如此不切实际的原因可能是:在唐人看来,当年诸葛丞相几个月就平定了南中(《旧唐书》中甚至直接写南诏蛮“三国时为诸葛亮平定”),堂堂大唐反而搞不定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传言唐军主帅李宓更是在擒孟获碑处沉江而死,也难怪自从唐朝以来诸葛亮一直稳居武庙十哲。。。
但李宓可能有一点没有想到,诸葛亮南征主要还是打的几个汉人官僚、豪强的叛乱,西南夷早已被汉朝征服,多年来已经设立了多个郡县,趁着孟获刚刚起事人心未附,火速进军云南腹地,自然便可迅速平定。就算是汉武帝时期平西南夷,当时的西南各民族比起汉朝的国家机器也明显存在代差。已经建立了完整国家政权的南诏显然远非西南夷和孟获可比,此外还有吐蕃相助,这个时候仍然轻兵深入瘴气横行的云南腹地自然就成了送人头。
对比明朝最后在越南的失败,过程也有几分相似,明军屡次轻敌冒进,导致多次全军覆没,这个时候的安南,显然也不再是吕岱带几千人渡海疾行就能闪电平定的交趾了。
关于明末为何官军溃败得如此憋屈,历来有两种说法很有道理,而这两种说法也是上述内外因结合的产物。
第一种说法说:明军在中小规模战斗中屡有亮点,但一到大兵团的会战,最后胜利者都是后金。这点可以说外因很重要,也就是八旗制度组织大兵团行军会战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中原王朝。
第二种说法是,常年累月欠饷使得明军军心崩溃,最后几万几十万的投降清朝,甚至一变成清军战力变脱胎换骨。这点有些人认为是倒退,你军费都保证不了,这不是还不如一两千年前么?但这也可以说是进步赶不上需求的结果,明军后期确实大量装备了火铳、佛郎机、红衣大炮等热兵器,还恢复了募兵和营制,还有在辽东的筑堡等等,可想而知需要的军饷数额自然比以前高得多,而这也就对王朝的财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清末不是光有洋枪洋炮就行了,枪炮吃的补给对于古代国家也是天文数字,所以才叫“大变局”。明朝可能也是这样,财政效率不仅没有相应进化,还存在很大的系统性缺陷(比如养藩王的花费一年比一年高),到了后期出问题可能也就成了必然。
近一千年整体都比较冷,没有汉唐或西周之前暖和
越冷生存越艰难,中原日子难过,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日子更难过,于是拼命要南下中原,特别是气温急剧下降的小冰河时期,往往会给陷入马尔萨斯陷阱的中原王朝致命一击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