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作、为?”
赵大问赵二:“恁说啥咧?”
赵二:“等等……我问问朱家的”
朱八八:“等等……我问问我们老四”
朱老四:“我问问我蒙古老家的人”
忽必烈:“叽里咕噜叽里呱啦(朕不要作大汗,朕要作大皇帝!)”
康麻子:“朕还是打兔子去吧”
周世宗在五代短命皇帝里算是出类拔萃的不假,但吹成唐朝到清朝1000多年里“最有作为”的“千古一帝”?
李二郎&李三郎:“好险!还好从我脏唐之后算起……”
——你确定不是在招黑???
至于说黑点,上面几个帝王没一个是白莲花,但是周世宗呢?
(柴)守礼亦颇恣横,尝杀人于市,有司有闻,世宗不问。是时,王溥、 汪晏、王彦超、韩令坤等同时将相,皆有父在洛阳,与守礼朝夕往来,惟意所为, 洛阳人多畏避之,号“十阿父。”
呵呵,『毫无黑点』这四个字,除了史书『忠义列传』里面的那些平生就靠一两件事情进史书的人之外,好像还真没有什么人担当的起。
别的不说,周世宗的黑材料,看看赵匡胤登基之后自夸说的话:
帝王之兴,自有天命,求之亦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若应为天下主,谁能图之,不应为天下主,虽闭户深居何益。
这是赵匡胤自夸天命的话,但是里面透露了一个信息: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可见因为长相可能对世宗造成威胁,冤死在世宗手下的诸将当不在少数。不过赵大你这么说不怕别人恶意推测么?原来你的长相是如此的寒碜,以至于周世宗都根本不担心你有天命?
自古以来,为尊者诲,能建功立业,爱惜民力的都算是好皇帝了。至于皇帝私下里做的这些『不太影响历史』的事情,很多就湮没了。比如周世宗这件,如果赵大没有后来黄袍加身,周朝传个几代,这一句话我们也听不到的。
而那些被世宗冤杀的将领,会消失在历史的黑暗里,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关心。
个人觉得 @上官竹 回答挺详细全面,关于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 一部分 赵匡胤的话不可信
但高票答案 @司马懿 也指出了这点。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驳斥,材料应该全来自 旧五代史。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吗? 答案是否定的 原文链接在最后 转载如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上(赵匡胤)既即位,欲阴察众情向背,颇为微行。或谏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数轻出,万一有不虞之变,其可悔乎!」上笑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求之亦【四九】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若应为天下主,谁能图之,不应为天下主,虽闭户深居何益。」既而微行愈数,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我不汝禁也。」由是中外慑服。
此事不见于五代史。成书于宋太祖时的旧五代史本来就已经加入赵匡胤的神符,如唐明宗烧香祈祷早生圣人,就在这时候赵匡胤出生了!如果有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而赵匡胤终日侍侧,不能被害这种圣人天命的神迹,更加要大书特书了。但没有,只是到了后来司马光时期记录野史传说的笔记才有。
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
有不含糊的批评:用刑失于太峻。可见并不掩饰其暴躁,但他杀的人,在当时时政的重点看来都有严重的过失,不过很多都不至于死。而且历年的禁军将领,并没有突然死亡的记载。而且吸取了郭威让王峻、王殷坐大的教训,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从而让君臣之义,在周世宗时期始终保之。假如乱杀人来保持权位,又岂能当得起这种结合事实和人事政策取向的结语的评价?
柴荣所贬杀的官员名单
总结这些人的罪名如下:
纵容部下聚敛
贪污
失职于捕盗
因私杀人
吞没借书
出使因私滞留
检民田失实
吞没外孙女的财产
修路、桥不谨
判狱失实
虐待民工
拖延军服制造
科举选士失当
捕盗怠慢
举荐官员不当
指斥亲近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很多与军政治安执行不力的人被处死,这与当时柴荣以急于统一中国为重心有关系。二是因为吞没借书和外孙女的财产而被降职,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是少见的,猜想柴荣因以商人出身,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在记载中,周世宗贬杀了不少官员,却没有因为言论而杀一个人。只有一个右谏议大夫李知损“坐妄贡章疏,斥讟贵近,及求使两浙”配流沙门岛。这么多的当时即有争议(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中都有“时议”)的事件,周世宗本人是知道有争议的,也并未以严酷手段压制这些争议。他吏治的策略是令出必行,并没有言出噤声。
(均据旧五代史)
954年
/3月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夔州节度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寿州节度使何徽等并诸将校七十余人,并伏诛。高平之役,两军既成列,贼骑来挑战,爱能望风而退,何徽以徒兵阵于后,为奔骑所突,即时溃乱,二将南走。帝遣近臣宣谕止遏,莫肯从命,皆扬言曰:“官军大败,余众已解甲矣。”至暮,以官军克捷,方稍稍而回。帝至潞州,录其奔遁者,自军使以上及监押使臣并斩之,由是骄将堕兵,无不知惧。帝以何徽有平阳守御之功,欲贷其罪,竟不可,与爱能俱杀之,皆给槥车归葬。
阵前逃跑并动摇军心,杀将校七十余人
/7月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军节度使申师厚责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师厚在凉州岁余,以所部艰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寻留其子为留后,不俟诏离任,故责之。
擅离辖区,擅立留后,降职
/8月前泽州刺史李彦崇责授右司御副率。高平之役,帝与贼军相遇,即令彦崇领兵守**岭,以遏寇之归路,彦崇初见王师已却,即时而退,及刘崇兵败,果由兹岭而遁,故有是责。
战争中擅自弃守退却,降职
/9月右屯卫将军薛训除名,流沙门岛,坐监雍兵仓,纵吏卒掊敛也。
纵容部下聚敛,流放
斩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坐盗掠商船不捕获也。
失职于捕盗,杀
/10月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
贪污,杀
己未,供奉官郝光庭弃市,坐在叶县巡检日,挟私断杀平人也。
因私杀人,杀
955
/3月壬辰,尚书礼部贡院进新及第进士李覃等一十六人所试诗赋、文论、策文等。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其李覃、何严、杨徽之、赵邻几等四人,宜放及第。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艺学未精,并宜勾落,且令苦学,以俟再来。礼部侍郎刘温叟失于选士,颇属因循,据其过尤,合行谴谪,尚视宽恕,特与矜容,刘温叟放罪,其将来贡举公事,仍令所司别具条理以闻。
科举选士不当,特别赦罪
/5月己卯,刑部员外郎陈渥赐死,坐检齐州临邑县民田失实也。渥为人清苦,临事有守,以微累而当极刑,时论惜之。
检民田失实,杀
/9月甲子,秘书少监许逊责授蔡州别驾,坐先假窦氏图书隐而不还也。
吞没借书,降职
/10月丁丑,右散骑常侍康澄责授环州别驾,左司郎中史又元责授商州长史,左骁卫大将军元霸责授均州别驾,右骁卫将军林延禔责授登州长史。澄等奉使浙中,回日以私便停留,逾时复命,故有是责。
出使因私滞留,降职
右谏议大夫李知损配流沙门岛,坐妄贡章疏,斥讟贵近,及求使两浙故也。
上书指斥亲贵大臣,并自求出使,流放
/是冬,命起居郎陶文举征残租于宋州。文举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数千,冤号之声闻于道路,有悼髦之辈,不胜其刑而死者数人,物议以为不允。
956
/1月殿中监马从赟免所居官,坐干没外孙女霍氏之资产,为人所讼故也。
吞没外孙女的财产并被诉讼,免官
/2月斩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于路左,坐桥道不谨也。
修路、桥不谨(?)(军用?民用,济州非边关,如在济州筑路桥是民用,或者是随军修路?)杀
/3月江南国主李景表送先隔过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军即蜀军也,秦、凤之役,为王师所擒,配隶诸军,及渡淮,辄复南逸。帝怒其奔窜,尽戮之。
配隶降军在与非原国家作战时逃跑并被俘送还,杀150人
/6月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并停任,坐鞫狱失实也。
判狱失实,停任
/10月舒州刺史郭令图责授虢州教练使,坐弃郡逃归也。
弃城逃归,降职
癸未,右拾遗赵守微杖一百,配沙门岛。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朴野,粗学为文。前年徒步上书,帝以急于取士,授右拾遗,闻者骇其事。至是为妻父所讼,彰其丑行,故逐之。
被妻父(应该是岳父一人)诉讼,发配沙门岛
957
/3月癸丑,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在身官爵,配流沙门岛。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领陈州,伦在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伦诈报汀云“准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尽得其实,故有是命。
干预儿子所领州的政事,聚敛,流放
/4月丁丑,斩内供奉官孙延希于都市,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并停职。时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见役夫有就瓦中啖饭,以柿为匕者,大怒,斩延希而罢延勋等。
贪污。虐待民工,严重侵犯人权,杀总监工,罢膳食供应官员的职位
丙申,斩密州防御副使侯希进于本郡。时太常博士张纠检视本州夏苗,移牒希进分检,希进以不奉朝旨,不从。纠具事以闻,帝怒,遣使斩之。
不服从民政工作安排,杀
/6月六月丁巳,前濠州刺史齐藏珍以罪弃市。
?
/10月壬戌,左藏库使符令光弃市。时帝再议南征,先期敕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帝怒,命斩之。时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宫,遂戮于都市。令光出勋阀之后,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帝素重其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拖延军服制造,杀
958
/3月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选士不当,有失用心,责授右赞善大夫,俾令省过,以戒当官。先是,涛于东京放榜后,引新及第进士刘坦已下一十五人赴行在,帝命翰林学士李昉覆试,故有是命。
科举选士失当,降职
/4月丙辰,太常博士、权知宿州军州事赵砺除名,坐推劾弛慢也。先是,翰林医官马道元进状,诉寿州界被贼杀却男,获正贼,见在宿州,本州不为勘断。帝大怒,遣端明殿学士窦仪乘驿往按之,及狱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仪奉辞之日,帝旨甚峻,故仪之用刑伤于深刻。
强盗,族诛24人(委窦仪办案)。捕盗怠慢,免职除名
/12月己卯,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弃市,坐擅杀降军四人也。
擅杀降军4人,杀
己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
贪污,杀
959
/2月右补阙王德成谪授右赞善大夫,坐举官不当也。
举荐官员不当,降职
什么?周世宗?
我还以为你说的是周武帝……
短短掌权六年,他抑兼并,选人才,放奴婢,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完善军制,恢复货币,尊重儒学,促进民族融合,为人勤政节俭,死后要求薄葬。作战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对于奖赏毫不吝啬,并且为人不贪图美色。
掌权期间北灭齐,南破陈,几乎接近一统天下。
哪怕是灭佛,都是为了天下苍生。
缺点虽然也不是没有,比如业余爱好喜欢狩猎,但也无伤大体。
毫无黑点吗?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拍他马屁,给他东西,他应该还是很受用的。
献周世宗
五代十国,钟谟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回銮万国春。
南北通欢永无事,谢恩归去老陪臣。
“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
“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
——《旧五代史,世宗本纪》
钟漠这个人,求生欲应该很强,这可能是他活下来的重要原因吧。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孙晟作为使者,又是南唐财相,就因为谈判条件未达要求,一怒之下将之杀死,有些太冲动了。
给东西出处: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资治通鉴》
其次,治将不严。
“癸丑,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在身官爵,配流沙门岛。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领陈州,伦在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伦诈报汀云“准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尽得其实,故有是命。(《宋史·韩令坤传》云:伦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
——《旧五代史,世宗本纪》
“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延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妇女者。及拱至,戮其不法者数辈,军中肃然。”——《宋史,向拱传》
“初,唐人以茶盐强民而征其粟帛,谓之博征,又兴营田于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师至,争奉牛酒迎劳。而将帅不之恤,专事俘掠,视民如土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周兵讨之,屡为所败,先所得唐诸州,多复为唐有。”——《资治通鉴》
世宗治将不严,主要原因是因为要倚重于他们,但是在征南唐之役中不及时制止将领暴行,造成民众失望,恶劣影响太大,也是黑点之一。
第三,文学方面尤以诗歌,是他的短板。
“杨文公谈苑载:周世宗尝为小诗示窦俨,俨言:“今四方僭伪主各能为之,若求工则废,务不工则为所窥。”世宗遂不复作,度当时所作诗,必不甚佳,故俨云尔。”——《五代诗话》
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五代诗话》
很明显,世宗短于诗词
但赵大逼急了也能说两句
“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吾不道也。”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以请。殿上惊惧相目,太祖曰:“微时自秦中归道,华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黒,才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后山诗话》——《五代诗话》
这......
总体上看,我以上列的,只有收受贿赂与白甲军一事算黑点,其他最多是缺点,不能够说他毫无黑点,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世宗最大的问题还是脾气太急,总想把事情快点做完。其实还算是个心怀百姓的有道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