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家里有套海景卖掉了,175平。
重点是三房,
只有三房。
体验就是家具随便买随便摆,不怕屋子里没地方。
史努比户型。
从脖子那里入户,没有玄关,进门就是个巨大的厅,左边耳朵那里主卧套房+书房,右边是次卧次卫和厨房,次卧次卫非常小,仅仅够用那种。
观感上就是个史努比的侧视图,厅,主卧,次卧三者的关系就像头,耳朵,鼻子。
没有走廊,没有走廊,没有走廊。
加了地暖,挑高变低了,又因为厅实在太大,
视觉观感是特别扁特别开阔的。
我感觉这才是大平层,大且平都是视觉体验,而非在房子里走来走去跟挖宝似的。
北方家长到了珠三角看房,说的最多的词就一个,“憋屈”。
这个“憋屈”指的就是,这里几乎没有房企敢做170平的三方户型,倒是90平都能整个4房,120平妥妥的五房,170平能整个独立保姆间了。
呈现出来的都是鱼骨房型。
客厅没多大,接一个幽深幽深的走廊,走廊尽头是个主卧,两边跟寝室似的。
平摊到每一间房间,面积不可能很大,都挺挤的。
要是俩人住,其实真的很鸡肋,一个人在客厅,另一个人只要进了走廊,就很消极,让另一个人没什么安全感。
两个人都在客厅待着,后面那么多房间干嘛用呢?吃灰么,
多一间少一间根本没区别,为了用不上的面积多花几十万。
那套卖给一对年轻小夫妻了,他们父母原意肯定是希望买个新房,那么贵,楼龄那么久的二手房肯定不在老人的考虑范围,但是架不住小两口喜欢,老人也就同意了。
很难说年轻人不是被那个可以舒舒服服待在一起看海的大厅吸引,做了自己选择。
大平层应该是有个地方,给你买家具根本不用带卷尺的那种自信。
多大的沙发,多大的音响,多大的电视,多大的书柜,不用问放不放得下,直接买,买来摆发现,还可以买大一号。
付得起吊装费,三角钢琴都能买。
那么多户型图,猛一看挺豪挺奢的,其实经不起推敲。
既不是美式大平层豪宅那种分区特别精到的设计,即公共区像酒廊和艺术馆,主人区私密性特强,客卧像高级酒店,那种都得400平左右才能做到极致,当然价格也远超住宅了。
也不是我之前住的那个175三房,不管咋样,进门没有不说你们家厅也太大了的。
早些年国产厂商做手机,喜欢堆核心,8核起步上不封顶,搞得纸面上华丽,实际体验被苹果的单核完虐。
刨去公摊,本来就没那么多腾挪的空间,隔出来那么多核心,就要耗费墙壁,走廊,拐角,全是宝贵的面积。
最后的成品其实还是鱼骨头户型的升级版,只不过鱼头大点,骨头密一点,深幽幽的走廊太占空间,人又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大且平。
一家之言,肯定有人不喜欢那么大的客厅。
其实有地理条件差异,
北方多大厅,南方不喜欢厅。
珠三角天热,那么大的厅对制冷是个非常挑战的事情,客厅刚凉下来,电费花了不少,结果天晚了,回卧室睡觉了,徒费能源。
回南天时候,厅太大也不好打理,降湿度比较难。
北方冬季漫长,秋天一过就光秃秃了,还刮大风,室内如果有个大客厅,其实可以承担半个健身房的作用。看看电视,举举哑铃,跑个步啥的。
一家人围着茶几,剥橘子嗑瓜子,也是其乐融融的场景。
所以北方视角里,客厅不大,不如不要,我是这个想法,当然了,是出于我自身的喜好和成长环境才这么想的。
不少人讨厌客厅,希望做无客厅设计。
只是现在年轻夫妻买个小三房,也没多少户型可选。通常都是差不多的米奇头户型,
一个长厅接两个卧室。
我建议长条形,不太大,或者采光不好的客厅,干脆不要沙发不摆电视,
用一排书架靠墙,对面加个电脑桌椅,把中间地面让出来,年轻人住着,养宠物或者客厅做瑜伽都是非常舒服的。
等有了小孩,电脑桌丢去次卧,客厅全铺上泡沫砖,围栏一隔开,你会特意过来感谢我的。
综上,大平层大户型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大的面积,
一是看开发商到底在卖房间还是卖质感,你自己是刚需房间还是追求享受;
二就是小户型好好规划,转换个思路,一样能收获大平层的人居体验。
最大也就160平,感觉空旷不舒服
以后自己赚钱了看看能不能买个隔壁的,打通,两间一起就有300多平了!
会有啥感觉?
需要装个轨道交通干线,“下一站,主卧室到了,下车的旅客,请脱光衣物。”,嗯?
16扇窗户,风雨天,把所有门窗关严实了,台风过境了!
厕所太多,愣神那会儿,突然忘了在哪儿了?
找猫就惨了,必须手提一桶腐烂三天以上长了蛆的马鲛鱼。
只叹孩子太多老婆太少,岳父岳母倒挺好,不到吃饭找不到。
书房三个,书却一年没看了,净玩儿iPad了。
我家郊区买的平墅。就是一梯一户那种高层,一户500多平,加上赠送快800平,还送了6个车位,别墅也住过,一层百来平爬上爬下累死人,孩子小的时候也不安全楼梯经常摔跤,以前想有个院子很向往别墅,真住了两年发现压根没那个精力打理花园,天天做不完的活儿。。。第一次去看房就爱上了平墅,全家人都决定买。房价不贵,1万左右一平,装修费了差不多房价同比例钱。我们是大家庭,公婆,未结婚小姑子,小叔子,我们一家三口,这种平墅全套房设计太爽了,全套房设计卧室衣帽间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门一关就是独立空间,隐私性非常好,客厅也非常大,娃可以天天在家骑车玩,就一层楼干啥都方便。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哈哈哈。
更个户型图,我们装修时候改了不少,需要五个卧室
开发商样板间,这套比清水房贵了近千万卖了,是个图省事的豪。这么大房子装修真心累死,当初还想搞个都教授同款阳台,被报价劝退,这种房子基本上涨价很慢,再交易也非常困难挑客户,我们也没考虑卖,一大家人住挺热闹的
5.31更新:知乎果然能人多,楼盘都被扒出来啊,这儿统一说明一下是成都温江郊区的鹭湖宫楼盘,现在还有二手房在售,几乎没怎么涨价,我家7口人这种户型非常适合,人少还是不建议了没人气。
关于清洁→_→每个人管自己私人区域卫生,公区比如客厅阳台厨房轮流打扫,没有请住家保姆,也不喜欢陌生人住家里,保洁每周来两次清洁完事,没有想象中麻烦难打扫,可以当做三家人合租一套这样看就瞬间觉得不算多大了哈哈哈
此回答不会更新了,感谢大家关注,祝大家都早日住进心仪的家
我们采访过150平房子的屋主,给我的感觉是:
无论春夏与秋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户型:三居
面积:建筑150平,庭院250平
花费:70万
屋主:小熊妈
城市:秦皇岛
从教堂到马场,从图书馆到酒吧,一幢幢的白房子,从文艺到疯狂,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遇见。
这所“阿那亚的白房子”在秦皇岛海边,拥有一座总占地400平米的院子,周边就是配套社区,有完善的生活基础设施。
屋主和丈夫在北京工作,因为房子在度假区,平时做民宿,不过基本每个周末主人都过来,也经常带朋友一起来玩,上面照片中就是主人的朋友。
屋主很多经验都来自装修群……知友都来了,大家一起抱团避坑!进群跟牛人蹭经验!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春夏秋三季,出门几步就是黄金海岸,沙细滩软,水清潮平;
冬天坐在壁炉前,听着木头噼啪在火里迸裂的声音还有那远处,海风裹起海浪。
屋主家是U形房屋,环抱一方院落,围合天地,听风看海。
庭院面积250平,建筑面积150平,三居,装修花费70万。
院子特别棒,是希腊克里特岛的建筑风格,特别有度假气氛。
而且院子不是随意种种花草就完工了,而是经过设计的、有许多休闲功能的场所,比如夏天在廊下BBQ。
角落有室外淋浴,在海边很实用。
真石漆装饰的花坛,前后两面都可以坐人。屋主喜欢给来玩的朋友留影,花坛是出镜率最高的地点之一。
花坛旁边的沙坑,最受小朋友们欢迎。
沙坑长宽深1700*1400*800mm,竟然能装下5小只,基本上他们一玩起来,妈妈都不用看孩子了。
回忆起小时候家里有院子,成天在外面玩里,直到家长喊回家吃饭,长大了觉得,能有个追逐的院子,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福了。
室内装饰倒是非常内敛的现代家居风格。
整幢房屋是斜顶设计,原始层高最高处7.6米,吊顶后室内高度通常在6米以上。尽管入户门在功能上不需要开那么高,但是形式上做到顶,拉长门的比例,会有「高门大户」的感觉。
玄关空间狭长,用大白墙搭配绿植,简单,不压抑;仿青石地砖,和墙面对比分明,底色沉稳,压得住。
斑马换鞋凳和火烈鸟的加入,可以调节气氛,多一分活泼。
这个客厅据说有足足50平米,落地窗面朝庭院,采光极好。硬装以白色为主,最大限度反射自然光,提亮空间,包括漆成白色的桑拿板吊顶,样式极简,使房间上空不会觉得压抑。
因为社区地理位置原因,房屋采用电地暖+空调+壁炉的三重取暖措施。所以,沙发前的是一个真壁炉,对,能烧柴火那种。
墙上挖壁龛,用来收纳木柴。
如果细节拿不准,来知友群里多聊聊,你说点装修遇到的问题,他聊点避坑经验,大家集思广益,抱团避坑~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问屋主为什么一定要做壁炉,她说,你会期待在海边烧壁炉的冬天吗?坐在壁炉前听着木头噼啪在火里迸裂的声音,会不会觉得特别温暖?
或者摆一桌火锅,等朋友来相聚,就着火焰举杯。
每次吃饭都是大家聚餐,全靠这个2400mm*1100mm的巨大岛台,成为可供14个人用餐的大餐桌。
说到聚餐,既然住在海边,当然是吃海鲜啊。
顺便介绍一下居住房间。
主卧的面积比起客厅也不遑多让,硬装从简,空间看起来很开朗。
重点是超巨大景观窗,面对自家院子,也不会有隐私问题。窗外的景色不是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而是真正的田园风光。
主卫,黑白为主。
可以泡澡。
为泡澡准备的香皂。
根据浴缸位置设计了横竖不同形状的壁龛,适用于淋浴、泡澡两种姿势。墙角放沐浴液的是老榆木,不怕水淋,只是不能放白毛巾,湿了以后会染木色。
次卧是为朋友入住准备的,简单了布置一下,衣架是原木的,不像主卧的是纯黑色,感觉会温暖一点。
次卧也有景观窗,虽然是缩小版,但望出去正好是漂亮的屋顶和天空,不过没有窗帘,朋友说早上会有点亮……
儿童房是两组上下床,一组1.2米,一组1.5米,招待二胎、三胎的家庭都合适。
因为6米多房高,双层床以上还有空间,利用起来做成阁楼储物间。
平时梯子会挪到一边,钩住墙上的支架,不碍事,不会倒,不会碰伤小朋友。墙上圆圆的衣帽钩有高有低,大人和小朋友都可以用到。
次卫是双台盆,双淋浴,是两个妈妈带两个娃洗澡的快捷配置。刚从海上回来,冲凉必备。
半墙小面包砖会显得格外精致,也种草半墙砖的朋友,大多会疑惑墙和门怎么衔接,这里的做法是先贴砖,但是门口留出一竖排先不贴;用腻子找平墙和砖的高度差,刷乳胶漆;安装门套和门,最后补门口一排砖。
最后,点赞的朋友,将来都住这样的大平层(抱拳)
你真牛逼!竟然都划拉到底了!来呀,进群呀~群里都是正经人儿,装修大佬,省钱绝招,避坑经验,啥都有……
进群跟牛人蹭经验!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准备装修了,啥都不懂?可以看看9w+收藏、3w+赞的装修建议。
本人俩娃。凡是邀请我们去家里玩的朋友,基本都是这样的。不然家太小装不下猴子们……
见过大概不到十家。
不要笑话我朋友少。能领娃去家里造的也就这几个人了……
总的感受就是很好住。哪儿哪儿都宽敞。
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卫生间。
主卧都是独立空间,带小书房和洗手间那种。
厨房餐厅都超级大,洗碗机烤箱什么的都能装下。像我这样喜欢做饭的宝宝会非常满意。
儿童房很宽敞,放150*200的双层床毫无压力,还有一大片活动空间。
书房也宽敞,有个朋友喜欢游戏,桌上摆了三个显示器依然宽敞。
阳台也很大,健身器和绿植什么的各归其位。
好吧总之就是宽敞,舒服……
当然凡事都要辩证地看。
要是让我换大平层我是不会换的……原因见我另一个回答。我不会发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就是那个关于大房子的回答。
之前太受伤了……我是不能接受楼上有别人住的……( ̄◇ ̄;)
啊我会发啦~就是这样~
不建议搞太大的房子。
印象里,母亲总是在打理那两百多平的房子,父亲为了工作四处奔波难得回家。
周一到周五,周六到周日。
母亲只要在家,必然是打扫卫生,最怕当妈的做家务,做起来喋喋不休,扫着地骂成绩不好,拖地的时候骂不去写作业,擦窗台的时候骂我就知道出去玩。
骂完我,就骂我哥。
骂完我哥,就骂我姐。
可我姐成绩优异,热爱帮忙,她一时找不到骂的,越想越气,便进了我的房间,扇我两个耳光,重新开始骂我又不乖乖写作业。
特别害怕母亲做家务。
可大房子永远要打扫。
四个房间,三个厕所,两个厅,一个书房,三个储藏室。
我若是想自己打扫,拖着地的母亲便过来扇两个耳光,怒骂我不写作业。
我若是写作业,洗完厕所的母亲便过来扇两个耳光,怒骂我成绩不好还不帮忙。
起初以为,只有我的妈妈是这样的。
后来一问别的同学,大家都怕坏了。
农村这边喜好落地房,是那种五层楼的,每层两个房间。但大多人家只掏得出钱装修三层,你进去别人的屋里,十有八九没装修四楼和五楼,纯毛坯拿来晾衣服当仓库。
他们的母亲也时而打扫,更是要提上水桶和拖把,一层一层地走,破口大骂的几率疯狂上升。
一旦当妈的做起家务,孩子必然挨骂挨打。
但他们有个好处,当他们的母亲打扫完了这一层楼,他们可以关上门就听不见。相比之下我家是个大平层,她想骂就骂,我还不可锁门,锁门就要挨打。
房子还是不要搞太大的,除非有佣人打扫卫生,否则一言难尽。
回忆起来,小时候每次挨骂,都是母亲在打扫大房子的时候。
本以为只有我们这一村子的妈妈们是这样。
长大后了刷抖音,看到你们过年回家几天后,当妈的都是拿着拖把进屋一边拖一边骂,我心里就舒坦了。
我小时候受的罪,看到你们同样受着,我非常开心,原来大家的妈妈都这样。
记得童年时妈妈出门,还要嘱咐我们拖地。
原本想出去和同学玩耍,只是扫完地拖完地后,已经快到妈妈回来的时间了。
气得想摔拖把!
听我一句劝,你若是不打算请佣人,就别搞太大的房子。
为了你老婆不骂你,她打扫起来看你就来气,你天天打扫也扫不干净。
为了你的孩子不挨骂,你们打扫起来,他万一成绩不好,你怎么看他都来气。
为了你妈不骂你,你妈打扫起来,看你和你媳妇都不顺眼,引发婆媳矛盾。
为了家庭和睦,远离太大的户型。
人的睡眠偏好被称为“睡眠类型”或“时型”(chronotype),具体分为早睡早起的“清晨型’(morningness),晚睡晚起的“夜晚型”(eveningness)和不早不晚的中间型,中间型占的比例可能最多,而睡眠类型一般相信是先天性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 一般以11点睡眠为中间型的分界,题主想比较的10pm – 6am的睡眠模式属于早晨型,而2am – 10am睡眠模式属于夜晚型。
我们大脑中的下丘脑维持着人体的总生物钟,称为视交叉上核(SCN)。而人体大部分细胞器官都维持各自的子生物钟(peripheral clock)。 SCN从瞳孔接收光信息,维持大概24小时的昼夜节律,SCN通过神经系统(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e),荷尔蒙系统(下丘脑-垂体,hypothalamo-pituitary)等的信号(例如乙酰胆碱、褪黑素、皮质醇等)跟其他细胞器官的子生物钟沟通和同步。总生物钟SCN主要通过光线作出反应,细胞器官的子生物钟主要通过饮食和身体运动调整。 饮食包括食物质量、食物的卡路里和进食时间等都在影响子生物钟,这些饮食和运动因素称为“授时因子”(zeitgebers)。授时因子会推迟或加快大脑总生物钟的时间,生物钟的时差称为“相位偏差”(phase-shift)。所以总生物钟接收光信号后,会影响身体细胞器官的功能,而细胞器官则对进食和运动作出反应,影响大脑的总生物钟。 所以我们晚间的光线,进食时间和运动时间等,都是影响我们生物钟的“睡眠类型”的环境因素。
习惯了晚睡晚起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夜猫子,一定是夜晚型的,相反习惯了早睡早起的一般都觉得自己是早晨型的,但其实有更科学的方法分析诊断究竟个人属于哪一个睡眠类型的:问卷方法或DLMO测试方法。问卷方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回答问卷得出量表分数,两个公认比较准确的问卷量表是“慕尼黑时型问卷.” (MCTQ) 和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EQ),两者都有一定的准确度,但公认最准确达到是“褪黑素昼夜节律时间”(DLMO),原理是人的内源褪黑素在准备入睡前会增加分泌,DLMO是通过晚上到早上收集尿液或唾液化验评估褪黑素在不同时点分泌的状况以作出最准确的判断。有研究比对了MCTQ和MEQ跟DLMO的差异,[1]发现偏差还挺大,所以就算较为科学认可的问卷都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真正的睡眠类型,我们自己猜可能就更大偏差了,也许我们不应该过早给自己下定论,自己一定就是夜晚型一定需要晚睡。光线压抑褪黑素的分泌,推迟正常睡眠时间,造成人为的“晚间型”睡眠模式,对健康造成隐患。[2]
大量研究比较过夜晚型和早晨型人群的代谢性指标发现夜晚型的人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更多,2015年的对照组研究,[3] 韩国的研究人员把1620名年龄在47-59岁的人群样本归类为早晨型(29.6%),夜晚型(5.9%)和不早睡也不晚睡的中间型(64.5%)。研究发现只有夜晚型的人群跟更高的代谢性疾病有关,特别是男性,夜晚型的男性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是298%,肌肉缺乏症的风险是389%,而女性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高达222%。
研究也发现夜晚型人群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2013年日本的一项对照组研究,[4]比对了早晨型和夜晚型的糖尿病受试者,发现夜晚型的受试者,反映中期血糖水平的HbA1c和LDL水平更高,更难控制血糖水平。
夜晚型也跟精神健康有关联性,201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多家大学学者发表的研究,[5] 分析了362家学校的2.9万高中生,发现夜晚型学生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的风险更高,而精神健康分数也越低,尽管考虑了睡眠时长的因素,睡眠时间越晚,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就还是越高。
2019年的文献回顾,[6] 也发现夜晚型的成年人跟抑郁症,药物滥用,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有关联性。
哥伦比亚大学的横断研究,[7] 也发现夜晚型的女性跟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性,夜晚型女性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41%。
那为什么夜晚型的人更容易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和精神健康问题? 因为晚睡很多时跟不健康的饮食和“错误”的进食时间有关。 [8] 研究发现夜晚型的人晚上摄入更多的卡路里,而晚上摄入卡路里增加肥胖风险。
哈佛大学和爱荷华大学的学者在2019年发表的对照组研究,[9] 跟踪了872名受试者一年时间,得出早晨型和夜晚型受试者的饮食跟健康关系的有趣的数据。研究发现夜晚型人群在晚间摄入最多卡路里比例的,相对同是晚间型的人但晚间摄入卡路里最少比例的,肥胖风险增加5倍!夜晚型人群晚间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多的,肥胖风险分别增加4.5倍和3.7倍,但早晨型的人没有同样的风险。
题主也问到晚上10点睡到清晨4点是否健康,其实成人的最佳睡眠时长是7到9小时,已经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过短和过长的睡眠时间跟疾病和死亡率有J型或U型关系。例如青岛大学发表的荟萃分析,[10] 包括了35个研究一共150万人的样本,当中有14万个死亡案例,发现睡眠时间时长在7小时,全因死亡率最低,过短和过长的睡眠可能跟健康问题有关,最佳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建议大家7小时睡眠可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所以一天6小时睡眠并不是最理想的。
综合上述近年的研究,人的睡眠类型有早晨型的早睡早起型,夜晚型的晚睡晚起型,和正常作息的中间型,睡眠类型受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晚间光线会推迟我们的生物钟,造成人为的夜晚型睡眠类型,而夜晚型睡眠模式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精神健康风险。这些风险起码部分跟饮食模式有关,如果晚睡晚起的人可以减少晚间摄入的卡路里,实行更健康的饮食模式,研究发现可以大幅降低肥胖和代谢性风险。
参考
[1] Kantermann, T., Sung, H., & Burgess, H. J. (2015). Comparing the 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 and Munich ChronoType Questionnaire to the Dim Light Melatonin Onset. 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 30(5), 449–453. https://doi.org/10.1177/0748730415597520
[2] Ashbrook, L. H., Krystal, A. D., Fu, Y. H., & Ptáček, L. J. (2020). Genetics of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 and sleep homeostat.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5(1), 45–54. https://doi.org/10.1038/s41386-019-0476-7
[3] Yu, Ji & Yun, Chang-Ho & Ahn, Jae & Suh, Aly & Cho, Hyun & Lee, Seung & Yoo, Hye Jin & Seo, Ji A & Kim, Sin Gon & Choi, Kyung Mook & Baik, Sei Hyun & Choi, Dong & Shin, Chol & Kim, Na-Hyung. (2015). Evening Chro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Middle-Aged Adult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00. jc20143754. 10.1210/jc.2014-3754.
[4] Iwasaki, M., Hirose, T., Mita, T., Sato, F., Ito, C., Yamamoto, R., Someya, Y., Yoshihara, T., Tamura, Y., Kanazawa, A., Kawamori, R., Fujitani, Y., & Watada, H. (2013). 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 score correlates with glycated hemoglobin in middle-aged male worker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4(4), 376–381. https://doi.org/10.1111/jdi.12047
[5] Gariépy, G., Riehm, K. E., Whitehead, R. D., Doré, I., & Elgar, F. J. (2019). Teenage night owls or early birds? Chronotype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8(3), e12723. https://doi.org/10.1111/jsr.12723
[6] Kivelä, L., Papadopoulos, M. R., & Antypa, N. (2018). Chronotyp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rrent sleep medicine reports, 4(2), 94–103. https://doi.org/10.1007/s40675-018-0113-8
[7] Makarem, N., Paul, J., Giardina, E. V., Liao, M., & Aggarwal, B. (2020). Evening chro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adverse health behaviors in a diverse population of women.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7(5), 673–685. https://doi.org/10.1080/07420528.2020.1732403
[8] Mazri, F. H., Manaf, Z. A., Shahar, S., & Mat Ludin, A. F. (2019).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otype and Dietary Pattern among Adults: A Scoping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1), 6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010068
[9] Xiao, Q., Garaulet, M., & Scheer, F. (2019). Meal timing and obesity: interactions with macronutrient intake and chronoty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 43(9), 1701–1711. https://doi.org/10.1038/s41366-018-0284-x
[10] Shen, Xiaoli & Wu, Yili & Zhang, Dongfeng. (2016). Nighttime sleep duration, 24-hour sleep duration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Scientific Reports. 6. 21480. 10.1038/srep2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