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邦「从亭长做到汉高祖」的能力是如何锻炼的?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yang-7-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必须说明,早年(起兵以前)的刘邦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流氓”、“痞子”,更不能说是毫无作为。如果非要给早年的刘邦一个称号的话,那也应该是“游侠”“胥吏”

要想理解刘邦,必须要认清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起兵以前的刘邦经历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战国时代、一个是帝国时代。这两个时代截然不同,在教科书上被写在不同的章节,但它们在时间上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事实,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小三岁,他们是同龄人,而我们常常把他两当成不同时代的人。直到刘邦32岁时,沛县才被秦军占领,此时的刘邦,才从战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要想理解刘邦的早年生活乃至他的一生,就必须要把早年刘邦放到战国时代的背景下去考察,而不是帝国时代。

刘邦出身于一个沛县的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平民家庭,这从刘邦的两个哥哥刘伯、刘仲(后改名刘喜)的家境可以推断,刘邦能够“学书”且常年“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邦的(异母)弟弟刘交能在大学者浮丘伯(荀子门人)门下学习,并精于《诗经》之学,说明刘家的家境还算殷实。

刘邦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这在《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中都没有写明,但卢绾的传中有记载: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刘邦的青年生活是在战国晚期度过的,战国晚期以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为代表的各国权贵大兴养士之风,畜养了大量门客,社会上商人、游侠及游说之士十分活跃,最典型的就有关于孟尝君的“鸡鸣狗盗”和关于信陵君的“窃符救赵”的故事。四处交友闯荡、行侠仗义、投身权门、游说诸侯是当时平民阶层一夜之间跻身上流社会的常见途径(可以参考《史记张仪苏秦列传》中的故事,虽然《史记》中关于战国的部分直接取材于《战国策》,很多地方不靠谱,但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

刘邦早年不事生产,就是立志做一名游侠,他的偶像是信陵君(刘邦做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要去拜祭信陵君,还为信陵君设置了守墓专户),他很向往信陵君与侯赢、朱亥的故事,希望能在那个时代能大有一番作为。到刘邦成年开始游侠生活时,信陵君已经故去了,信陵君过去的门客张耳在外黄网罗游士、蓄养门客,于是刘邦就成为了张耳门下之游侠。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沛县处在楚魏两国的边界区,当时外黄距离沛县有数百里之遥,而刘邦数次爬山涉水去拜会张耳(后来他们二人还成了儿女亲家),不计旅途风霜,可见其意志之坚定。

同时,刘邦在沛县还有一个上线,那就是后来成为西汉丞相的王陵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

——《史记陈丞相世家》

按照当时的情形推断,刘邦可能算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游侠,大概能算作丰邑一代的“带头大哥”,卢绾、樊哙、周勃等人可能算是他的下线,而到了沛县城里,刘邦就要拜大哥王陵的码头了。

到刘邦32岁时,沛县入秦,秦国推行商鞅制定的“秦法”,使得刘邦不能再继续他的游侠生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刘邦只有走另一条道路——胥吏之路。

刘邦当上亭长之后,在工作上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不足,还和萧何、曹参、任敖、夏侯婴这些县里的其他胥吏关系很好,能得到这些人真心的赏识,也说明刘邦的个人素质并不差。之后,刘邦依靠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现让客居沛县的外来豪强吕公愿意把女儿嫁给他求取富贵,更说明他很有个人魅力。当时刘邦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有个私生子,而吕后还很年轻,之前连县令的儿子都想娶她,如果不是吕公对刘邦发自真心地格外欣赏,估计是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刘邦在去咸阳的路上义释民工,亡命芒砀山更是说明早年的游侠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刘邦一生都很有游侠气质,也很欣赏同样有游侠气质的人。

同时,刘邦在当时亭长后,又有了一个新的偶像: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成为了刘邦的新偶像,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顺利成章的,但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却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然。秦始皇开天辟地地创立了皇帝制度,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大帝国,这在当时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当时的人是很难理解这次变革的历史意义。秦帝国的轰然倒塌使得全社会对秦始皇的这个变革都持否定态度,项羽分封诸王,重新回到“战国时代”(也可称之为“后战国时代”)就是这一时代思潮的体现。刘邦虽然也被迫妥协,“帝国郡县制”与“封建制”并行,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分封了一批诸侯,但他自己一直是坚持继承秦始皇开创的帝国制度,就从这一点看,他就比他的对手项羽要有眼光得多。

刘邦能够迅速适应当时的时代大变局,短期内顺利地从“游侠”完成角色转化,变成一个(起码是合格的)“胥吏”,最后又转变为“帝王”,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同时知人善任、能屈能伸、从善如流(还有很多其他优点,就不再列举了),这些都是需要非凡的能力的。

当然,刘邦身上也有很多痞子气,比如逃难时不顾儿女的死活,几次将他们推下车只顾自己,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把他看做一个痞子。话说他的后裔昭烈皇帝刘备也经常把家眷丢给对手,还宣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当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当不得真),怎么就没人说刘备是痞子,可见我们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认识是很脸谱化的。

至于刘邦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个“痞子”,个人认为是因为他身上带有很多战国时代的“游侠”气。而这股“游侠”气是专制帝国要重点打压的,因为“侠以武乱禁”(《韩非子五蠹》),对专制统治很不利;同时他早年的游侠生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正如开篇所言,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前30多年的生涯都是在楚国度过的,而楚文化和秦文化的差异是最大的(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我是分割线===============================

主要参考文献(推荐读物):

李开元:《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user avatar   zhang-fang-3-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刘邦自己都回答过了,如果汉朝有知乎,肯定会出现这个的场景。


刘邦提问:“大家说一说,为什么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丢了天下呢?”

高起、王陵回复:"陛下占领地盘后,经常大赏功臣,懂得臣子共享利益,而项羽打了胜仗却不知道赏赐,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就怀疑谁,因此丢了天下。"

刘邦看完高起、王陵的回复,心想:“你们呀,还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然后就玩了一个自问自答,由于刘邦的回答太精彩了,所以直接引用《史记》原文。

刘邦自问自答:“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韩信、张良、萧何点赞,项羽的灵魂默默点了一个没帮助。


这就是当领导的水平,刘邦高冷的说出了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即军事、谋略、后勤三方面都有优秀的人才坐镇。用这个团队模型去套任何一个想要争天下的人,基本上就能判断他能不能得成功了。比如刘备团队,诸葛亮是他萧何。庞统、法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张良,但两人却死得早。关羽张飞虽然有樊哙之勇,却不具备韩信统率能力。因此刘备只能鼎足三分,不能君临天下。
再比如朱元璋团队,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是他的韩信、彭越、英布。刘伯温是他张良。李善长是他的萧何,因此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


刘邦能够从街头痞子变成一国之君,他的能力就是会识人用人,要问这个能力从何而来,虽然本人不喜欢宿命论,但当我看完《高祖本纪》时,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一句,这货真是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据《史记》记载:刘邦年轻的时候,没事就喝喝酒,泡泡妞,吹吹牛,赊赊账,欺负欺负人。自己身上明明一分钱没有,却谎称带了一万元红包,顺利参加了吕太公举办的沛县名流party,然后顺利泡到了吕雉mm——如此具有撒谎天分,超凡脱俗的心理素质,简直是天生政治家啊,有木有!


但为什么他前期毫无作为呢?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拿三国群雄举个例子,如果天下不乱,曹操安心当他的官二代,刘备安心当他的古惑仔,孙权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冒险家,他们谁也不可能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再来看刘邦,如果天下不乱,估计他一辈子就在沛县当个小公务员了。但秦末大乱,逐鹿天下,这是百姓的不幸,却是刘邦的大幸,他的“主角光环”早已跃跃欲试,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但光有用武之地还不行,还要遇到优秀的人才,把他的能力激发出了,在这方面刘邦也很幸运的遇到了。下面就详细介绍介绍刘邦的“初汉人才”阵容,后世能和这个阵容相媲美的,估计只有李世民的“贞观人才”阵容,朱元璋的“洪武人才”阵容、毛爷爷的“共产人才”阵容了。


最强大的统帅 —— 韩信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已经成为千古美谈。当然这不是韩信在吹牛,他的确有资格说这句话。放眼中国历史上的将领统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真没有几个。韩信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战争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他在项羽和刘邦荥阳对峙期间,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横扫整个黄河以北。为刘邦日后翻盘,赚足了资本。到了楚汉战争的后期,韩信的实力已经到了能影响历史发展的地步,可以说他归汉则刘邦胜,归楚则项羽胜。当项羽的谋士来拉拢韩信时,韩信果断的拒绝了,韩信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由此也看以看出,刘邦这个人很善于驾驭将心。



刘邦当上皇帝后,将韩信评为“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也是对韩信一生最贴切的评价。韩信生前“王侯将相一人全任”,被誉为“国士无双”,身后又获得“兵仙”、“战神”的美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韩信无愧此生矣。另外刘邦帐下的彭越、英布和韩信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彭越扰乱项羽后方,英布归汉分化了项羽的实力,再由韩信正面作战,最终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最强大的参谋 —— 张良

张良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博浪沙勇击秦始皇,这是传奇的前奏。下邳偶遇黄石公,是传奇的开始。辅佐刘邦出谋划策,这是传奇的上演。最后急流勇退,隐居仙山,又给这个传奇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秦宫谏言、鸿门巧辩、下邑画策、释疑群臣等等,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不世功勋。刘邦有很大的流氓本性,据说看谁不顺眼当场就骂,但惟独对张良特别尊敬,凡是说到张良,必称其字。张良只所以选择刘邦,是因为他的悟性很高。据说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后,将书中的思想和别人说,他们都不理解,惟独刘邦一点就透。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刘邦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流氓。



刘邦大封诸侯的时候,让张良任意选封齐地三万户,这种恩遇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但张良拒绝了,他只挑选了留县一万户受封,原因很简单,留县是刘邦和张良初次见面的地方。人生若只如初见,只因那一次偶然的见面,奠定了大汉朝的百年基业。刘邦曾称颂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生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两汉以来无双士,留侯岂是一代人!


最强大的后勤部长 —— 萧何


萧何是刘邦集团的元老,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萧何就一直跟随。关于萧何最出名的典故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的举荐而成为大将军,也因萧何的计谋最终死于非命。当刘邦当上皇帝后,将萧何评为第一功臣。有许多大臣很不服气,他们觉得萧何从未领兵打仗,如何算的上第一功臣呢?刘邦义正言辞的解释说,诸位都是“功狗”,而萧何却是“功人”。意思就是萧何是帮自己打仗的猎人,而其余的都是猎人带领的猎犬。在楚汉相争期间,要是没有萧何帮刘邦管理大后方,提供军粮,刘邦是很难战胜项羽的。日后刘邦评价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对萧何的倚重。



刘邦当上皇帝后,萧何担任大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他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随后刘邦开展了整风运动,“汉初三杰”面对这场浩劫,张良采取隐退,韩信选择造反,而萧何则是采用“自污名节”的办法来避祸。萧何死后,曹参接任相国之位。萧何生前颁布的法令一切照旧,曹参每天却只是喝酒泡妞。汉惠帝对此十分担忧,曹参解释说道:“陛下不如高皇帝,我也不如萧相国。如今的法令都是他们用尽毕生心血才研究出的结果,我们只要延续他们的思想就行了,何必非要改动呢?”这就是著名“萧规曹随”的典故。


最强大的阴谋家 —— 陈平

刘邦的人才阵容是很全面的,用一句俗话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有些问题张良解决不了,或者不便解决的时候,“初汉第一阴谋家”陈平就起上作用了。有人说陈平是个“小人”,这个评价其实也算对,因为观察陈平的事迹的确不怎么光彩。陈平这个人长的很漂亮,《史记》是很少对男性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而陈平却是其中一个。陈平小时候是好吃懒做,青年的时候又是傍富婆起家,据说和他的嫂子还有一腿。走上社会后,更是四易其主,到达刘邦阵营后,谁给他钱多他就和谁好,谁给他钱少他就阴谁。后来刘邦责怪他,陈平巧妙的用德与才的关系来进行辩解。经过这件事后,刘邦对陈平反而更加器重。


陈平绝对不单单是个“小人”,就和刘邦不单单是个“流氓”一样。如果小人的策略能对国家起上作用,那他就是个人才。当刘邦与项羽对战不利时,陈平提出了反间计的策略来弱化项羽,项羽的大将范增、英布、钟离昧也因此不受信任。刘邦深知陈平有“爱金”的特点,他给陈平三万两黄金作为反间计的经费,而且不问出入。后来刘邦擒韩信,也是听取陈平“伪游云梦泽”的建议将韩信擒获。当刘邦深陷“白登之围”时,陈平用中原美女来威胁单于的老婆,刘邦因此得以逃脱,这种歪点子也只有陈平能想的出来吧。


陈平还有一大污点,就是曲迎吕后。刘邦死后,陈平立即转入吕后阵营。陈平的举动遭到了许多大臣的鄙视,但陈平不以为然。当刘邦的忠臣一个个都被吕后整死后,陈平却安然的活下来。7年之后,吕后病逝,陈平发动政变,联合周勃“荡平诸吕”,恢复了刘姓江山。由此可见,陈平即便是个“小人”,也是个伟大的“小人”。


最强大的说客 —— 郦食其、陆贾


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史家对战国时期著名辩士苏秦、张仪的评价。刘邦身边也有两个这样的人物,那就是郦食其、陆贾。当然苏、张二人属于的纵横家,而郦、陆两人才算严格意义上的说客。郦食其投奔刘邦时,已经年过六旬。刘邦一向是讨厌读书人,当听说郦食其来投时,很不以为然。郦食其大怒高呼:“我不是读书人,我是高阳酒徒!”。刘邦听后,慌忙出门迎接。郦食其投奔刘邦后的第一大功就是劝降武关秦将,从而使刘邦顺利的进入咸阳。当楚汉相争时,郦食其仅用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七十二城。“郦生说齐”因此成为千古名典。但郦食其的大功遭到韩信的嫉妒,在齐国投降之后,韩信自作主张动用兵力,对齐国来了一次武力镇压。郦食其也因此被齐王下油锅。刘邦封侯的时候,为了表彰郦食其的功绩,就把他的儿子郦庎封为为高梁侯。


陆贾是刘邦手下第二大辩士,郦食其死后,他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陆贾的最大功绩是说降南越国王赵佗,使广州、广西之地正式列入汉朝的版图。陆贾还有一大功,就是第一个提出汉初的治国理念——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陆贾的治国思想融汇成了《新语》这本书,《新语》在我国的思想界有着重要的里程碑作用。由此可见看出,刘邦帐下的人才都很“全能”。当将军的也可以参政,当说客的也可以治国,只要你说的有理,一律采纳。这也正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最强大的保镖 —— 樊哙

樊哙也是刘邦集团的元老之一,他的老婆是吕后的妹妹,他也就是刘邦的“连襟”。说樊哙是个保镖,其实有些不合适,因为他也领兵打过仗。但也因为他和刘邦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跟随刘邦的身边,的确充当了保护的作用。这里说樊哙是“最强大的保镖”, 不仅仅是以为他的武力,要知道把三国时期的典韦、周泰的护主事迹拿出来,足以震古烁今。但樊哙有一个长处,是典韦、周泰是比不了的,那就是樊哙是个有“思想”的保镖。



当刘邦进入秦宫后,看见眼前的美女香车、金银珠宝,瞬间就“腐败”了,这个时候是樊哙第一个出来劝阻刘邦,要为天下着想,不能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迷倒。樊哙可是个“狗屠”呀,一个卖狗肉的人,能有如此觉悟实在不简单。当刘邦在鸿门宴身陷危机时,樊哙更是勇敢闯帐,大煞项羽威风,救刘邦于危难之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是樊哙劝刘邦一席话,如此有文采有哲理的言辞,在一个“狗屠”嘴中说出,实在让人佩服不已。


最强大的司机 —— 夏侯婴

夏侯婴又称“滕公”,是三国里夏侯惇的祖先,曹操本姓夏侯,说夏侯婴是曹操祖先也算对。刘邦当上皇帝后,他被封为汝阴侯。夏侯婴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说白了他就是刘邦的一个专职司机。可不要小看这个司机,他给汉朝四代皇帝都驾过车。一个赶马车的最终被封为列侯,还能给四代皇帝开车,这绝不单单是因为他的驾车技术好,他必定还有过人之处。


夏侯婴也是刘邦集团的元老之一,他年轻的时候,为了替刘邦顶罪,甘心入狱一年多,饱受痛苦,也决不出卖刘邦,由此可见这个人很讲义气。夏侯婴也很有识人的眼光,当韩信投奔刘邦,还没被重用的时候。韩信曾经因身犯小错,要判处死刑。是夏侯婴即时刀下留人,才保住韩信的性命。夏侯婴能为汉朝四大皇帝开车,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忠厚善良。当刘邦彭城惨败的时候,刘邦为了自己逃命,数十次将自己的儿女丢下马车。而将刘邦儿女再次救上马车的人,就是车夫夏侯婴。那个被丢下马车的儿子,就是日后刘邦的接班人汉惠帝刘盈。正是因为如此,夏侯婴在动乱的朝廷中,也能受四代恩宠。


最强大的对手 —— 项羽


介绍为完刘邦的班底,也该介绍刘邦的对手了。如果刘邦的对手不强大,也不能彰显现出刘邦帐下人才的优秀。之所以说刘邦的人才阵容是史上最完美的阵容,也是因为刘邦的这个对手太强大了。“霸王”这个词语,古今只属项羽一人!



现在大部分人觉得项羽无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巨鹿之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主力。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疲惫之师,将刘邦54万精兵打的落荒而逃。这岂是无才之人能做的事?秦末时期有两个超一流的名将,一个是韩信,另外一个就是项羽。项羽是“勇战派”的代表人物,韩信是“谋战派”的代表人物,不能因为项羽最终的失败,而抹杀他的光辉。项羽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也是最后一次,那就是垓下之战。但垓下之战是刘邦背弃“鸿沟议和”在先,另外项羽也是以少对多,最终失败,非战之过也!项羽最终没有统一天下的原因,我比较赞同苏洵的观点:项羽有夺天下之才,却没有夺天下之虑。就是说项羽有夺取天下的才能,却没有夺取天下的办法。项羽集团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纲领,这就注定项羽的才能无法合理的施展出来。我们不妨统计一下,刘邦帐下的人才除了他和一起沛县起兵的元老之外,韩信、陈平、彭越、英布等等,最初都是项羽手下人,但项羽最终都是因猜忌把他们逼走了


封建时代最厉害的皇帝 —— 刘邦


文章的最后再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刘邦,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手起家打天下的皇帝,而且从他沛县起兵到统一天下登基称帝,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这个速度,后世再也没人赶超过。因此毛泽东称赞刘邦是“封建时代最厉害的皇帝”。这个厉害指的不是他武力有多强,机谋有多高,而是他识人善用,驾驭人才的本领,堪称古今一绝。


世人论刘项成败,常以刘邦仁义、项羽残暴而评之,其实这个观点在当时就有人否定了。高起、王陵评刘项二人:汉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以此看来,项羽婉然一副仁君面貌,刘邦却是一副无赖嘴脸。刘邦虽傲,但他能结众人之力,成一己之功,无赖之傲终成帝王之傲;项羽虽仁,但他却逞个人之能,失天下之信,英雄之仁竟成妇人之仁。刘邦所经之处约法休民,虽舍小义却博大义;项羽所经之处屠城坑降,乃顾小仁而失大仁。刘邦可败百次,但只为一胜;项羽能胜百次,却不能一输。以此可判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乱中争霸,仁者无敌邪?众者无敌也!


刘邦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但刘邦因当上皇帝后杀害功臣,还有他一贯的流氓作风,被后世所不耻。但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因为正常人也当不了政治家。从后来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王之乱”来看,刘邦杀异姓诸侯王可谓有先见之明。为了江山的统一,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屠杀功臣良将在当时来说,也算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了。其实刘邦是最敬重忠臣的,对于那些忠于故主的人,即便是和自己作对,刘邦也会给他们丰厚的奖赏。至于那些说刘邦是“流氓”的观点,我在此仅讲一个小故事:

刘邦当上皇帝后,御史大夫周昌进宫拜见刘邦,恰巧碰见刘邦正抱着戚夫人吃饭。周昌觉得很尴尬,掉头就走。刘邦丢下饭碗,扔下戚夫人,赶上周昌,将他按倒在地,并且骑在周昌的头上,问:“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秉性耿直,就说:“你是个和夏桀、商纣王一样残暴的皇帝!”刘邦听后哈哈大笑,就拉周昌坐下一起吃饭。 从这个故事来看,刘邦作为一个皇帝,却骑在臣子的头上,望之不似人君,“流氓”派头十足,但听完周昌的怨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热情相迎。这又是一副帝王气象。


这就是刘邦,痞子皇帝!流氓英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xfsls1990)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有此一问,我估摸着题主应该是想搞事情?

我只想告诉你,你缺的不是能力只是时机,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二个刘邦。


user avatar   qiu-xiao-yu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大家都不愿承认的考古学事实:甲骨文里面的商王武丁征服东亚(当然有点偏题了,决定性的战役,这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系列的征服战争)使得东亚(华夏)人种扩散到整个东亚大陆。在这之前东亚(华夏)人种只是蜗居在太行山区的可怜虫而已(现在研究发现东亚华夏人种和东亚地区的其他遗传学族群差距相当大,和非洲黑人差距是最远的,有强烈的遗传漂变)殷墟殉葬坑里面的人种博物馆就是证据。像东亚这种常染色体极纯粹(比如不算封闭的西北人群受到外部的影响仅仅只有3%,南北汉人其实差距极小,两广汉人差距稍大一点,但是跟其他族群的距离还是很远,虽父系母系很多样,决定体质人类学的常染色体却非常单一)并且规模庞大的族群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份,分子生物学意义上东亚(华夏)内部分化度是所有亚人种里面最低的却是人口极多的。连一些边疆的小民族都不如(日本人韩国人都是华北汉人的小分支)东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显然不是个最佳解释

杨希牧先生曾对近400具祭祀坑头骨进行了测量,划分出五种形态

Ⅰ 北亚人种类型,类似现代布里亚特和楚科奇人,80具,占35.6%

Ⅱ 太平洋尼格罗人种(亚洲昆仑奴)类型,与现代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头骨类似,38具,占16.9%

Ⅲ 欧洲人种类型,与现代英国人头骨类似,只有两具,占0.9%

Ⅳ 爱斯基摩人类型(极北)55具,占24.4%

Ⅴ 小头人骨,50具,占22.2%

添加资料:世界上常染色体纯粹的人群只有东亚,巴布亚,西非,科伊桑。而不是大家认为隔离于新大陆的印第安人

东亚人常染由纯粹的北部东欧亚成分组成,其内部的差距也极其微小。巴布亚人常染由纯粹南部东欧亚成分组成,巴布亚是个研究人种进化的天然博物馆,Y染很多样(而且大多都是接近根部的类型),常染很单一,体质很多样。西非人和布须曼人也是两种不同的纯粹非洲常染人群。

而世界上其他人群的常染构成都较为复杂,欧洲人由西欧亚狩猎采集者WHG,古北欧亚人ANE,Basal Eurasiam这三种差异很大的成分组成。中东人由WHG和Basal Eurasian两种成分组成,部分还有非洲常染。印度除了有欧洲人的三种成分,还有很高比例的西欧亚与南部东欧亚混合形成的印度土著成分。半岛东南亚人由北部东欧亚和一部分印度土著成分组成,岛屿东南亚人由北部东欧亚成分和部分巴布亚成分组成。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原住民由北东欧亚成分和部分ANE成分组成。中非,东非人由西非成分和部分科伊桑成分和不同比例的西欧亚成分组成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际上似乎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却根据挖掘和荷马史诗确定克里特文化 是否是双重标准


  

相关话题

  中国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 
  无力吐槽是怎样的体会? 
  历史上因改革而被报复的都有谁? 
  苏联解体后,权力落到什么人的手里? 前苏联的高官后来怎样? 
  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为什么古人会“种菜”?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君主因为动物而死?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屌的发明,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项羽遵守“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刘邦会不会真的只满足于做关中王而不去统一天下? 
  如果真的梧桐呆弯,菜菜子及其党派要员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前一个讨论
Python 不区分变量定义和赋值,是否是设计上的缺陷?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刷碗刷三遍」,中国员工认为老板事多,而认为日本老板认真?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