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里可以读到「没有态度的新闻」?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3/20补充答案,见末尾)哪里也找不到”没有态度“的新闻。

就拿声誉比较好的欧美主流媒体来说。它们报道的内容都是事实,但是文章的结构布局、新闻背景介绍完全是记者个人选择,反映出他和他就职媒体的“态度”。为什么结构重要呢?传统新闻写作中第一段叫lede,把新闻最重要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最后一段叫kicker,决定读者读完文章后留下什么印象。

举个例子,《纽约时报》是公认的最权威媒体之一,2月18日有一篇报道,讲国会预算办公室如何评估奥巴马提出的提高最低工资方案。

第一段是这么写的

尽管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50万就业人员】,但是会【让90万家庭脱离贫困】。

但同一天的《今日美国》

却这么写

尽管提高最低工资会【让90万家庭脱离贫困】,但是【是以增加50万失业人员为代价的】。

两家媒体报道的都是事实,但颠倒语序、调整用词,就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

同样的,结尾段(kicker)也有同样的效果。结尾段一般用引用某个小故事(anecdote)或者采访对象说的话(quote),选什么样的故事,文章就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

新闻背景对整篇报道的基调也有很大影响。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记者,报道昆明事件的时候,介不介绍中国的民族问题?花多少笔墨介绍?放在文章哪里?采访谁、引用谁的发言呢?

说了这么多都没有直接回答问题。非要选的话,新闻媒体中”没有态度“的应该算法新社(AFP)和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他们是非营利性质的新闻传线(news wire),通过向CNN、《纽约时报》这类媒体出售新闻稿和照片保持收支平衡。在AFP和AP的网站上,是找不到”专栏作家“这种版面的,新闻记者的名字也不写在文章标题下方。

因为要博收视率,电视媒体的新闻质量普遍低于印刷媒体,美国几大电视台远不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英国媒体普遍比美国媒体更关注国际新闻。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纽约时报》前主编Bill Keller去年秋天和一直跟斯诺登合作的前《卫报》记者Glenn Greenwald

进行了一场关于新闻客观性的辩论

。Keller认为虽然记者难免有个人观点,但应尽量客观,把记者本人的影子从文章中去掉,这也是记者的职业操守。但Greenwald认为既然不可能完全可观,那干脆摆明自己的立场,反正读者可以各种声音都听。Greenwald说他写的是“对抗新闻”,adversarial journalism。这一年来他一边报道美国NSA监听,一边在自己的Twitter上、各大电视台上批评美国政府,这在其他记者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传统意义上,记者都应该是“幕布后面的人”,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下个月普利策奖即将揭晓,两大悬念一个是是否会颁给报道斯诺登的这个团队(毕竟斯诺登现在是在逃犯),另一个就是如果颁给这个团队,是否会包括挑战传统新闻价值观的Greenwald。

下面是北京时间3月20日的更新:


@Luxenius

补充了问题,想要一个“妥协于现实”的方法。如果阅读英文没有障碍的话,我推荐

Google News

,它把不同媒体针对同一事件的报道集中起来,方便浏览各家之言。如果有Google账户的话,可以在右侧个人化设置。比如我想看更多关于中国的消息,那就添加中国为关键词,如果我觉得某个媒体经常发不实新闻,可以把它在我首页上出现的频率降低。

我非常喜欢Google News的一点是当有重大国际新闻的时候,比如2014年3月的昆明事件,Google News会在醒目的地方显示“From China”,然后提供一个新华网、《环球时报》或者其他中国官方媒体英文版的报道,可以和美国主流媒体的文章比较着来看。

如果想看中文新闻的话,现在外媒普遍信任的是

财新网

。美国的

《纽约时报》

《华尔街日报》

,英国的

《金融时报》

和香港的

《南华早报》

都有高质量的中文内容。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请勿转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人保财险声明:八达岭动物世界两位游客未按程序完成购买该公司意外险产品,无法得到保险保障”? 
  一个科学家,在梦中看到一个场景:别人发明了一种新产品。他把梦中的产品发表出来,这成就应该算谁的呢? 
  为什么现在的歌越来越不好听? 
  华为云有没有实力挑战阿里云? 
  有人问「国内的微博只剩下腾讯和新浪,最后谁可能赢?」你认为国内的微博就剩这两家了吗?不用它们就不能说自己有微博? 
  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有没有发现本次奥运会国人不再唯金牌论了? 
  无人货架怎么防止别人拿走食品不付款? 
  为什么记者用相机忠实记录了现场,却还要被一些群众从道德角度谩骂? 
  为什么在博士生眼中,院士没有那么神圣了,博士眼中的院士形象是怎样的呢? 

前一个讨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究竟缺少了什么?中国走向「中国创造」的道路还需要哪些核心条件?
下一个讨论
美国护照上有类似「无论你身在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这样的话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