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如果每一单外卖的报酬是固定的,那么在一天只有24个小时的现实制约下,单次送餐的时间越短,每个人每天能接到的单数也就越多。换句话说,对于真正想挣钱的人来说,根本不需要系统设定一个时间,他们自己就会尽可能短的缩短单次送货的时间。
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实中也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送的那么快。比如说水果、药品等等东西,用户的时效要求并没有那么高,稍微晚个十几分钟、半个小时也是能理解的。
饿了么的这个做法,看似是把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但实际上却根本没改变外卖员的生存环境。就我对饿了么和美团的了解来说,你愿意选择多等5分钟,他们一定会在这5分钟之内顺路给外卖员多配一单。你的善心,在他们眼里是一文不值的。
如果饿了么真的想关心快递员的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现有的以AI算法为核心的订单分配和限时体系。在我看来,按下面这几个方向改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取消强制性时间限制,只要激励机制合力,外卖员自己就会在效率与安全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第二,设立梯次价格,比如一份外卖半小时内送达5块,45分钟3元,1小时1元,让外卖员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接单。如果外卖员接了半小时内送达的订单,最后没有送到,那么平台怎么处罚都可以。(另外,还可以给用户设置加急选项——因为不通外卖对配送时限的要求不一样,面条、米粉这类东西越快越好,时间长了口感会非常差。而包子、米饭相对来说会好一些。)
第三,将事故率、违章率纳入到配送站点的考核中,对于违章率、事故率高的配送站点进行降权。同时,监管部门实行重大事故负责制,凡在事故中出现人员死亡的站点立刻停止营运,并设置一定时间的整改期。整改期间区域内禁止同企业设立配送站点。
如果有人担心停止站点营运会不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这其实是想多了。一方面,如果美团的站点被停止营运,用户完全可以在饿了么上面点餐。另一方面,即便美团和饿了么都停止营运了,周边区域的外卖员也可以接单,只不过配送时间相对长一些而已(美团、饿了么都有全城送业务呢)。在后面这种情况下,该区域内的所有订单收益就全归了周边的区域,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也可以规范运营人员的管理。
总之,真想改革就从体制上拿出诚意来,拿用户的善意去给自己的行为擦屁股,被骂也是活该。
系统预计配送时间增加5分钟不就好了
本来是平台和骑手的矛盾
凭什么转移给用户和骑手
发展到最后骑手超时都怪用户不点多等
企业握着刀,问用户杀不杀。
……………………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获得这么高赞,竟然被折叠了,伤心。
前排高赞回答的都挺好的,我也就抖个机灵,希望:“从业者们在用技术、用商业化的思维去做产品的时候,也能够建立一个向善的理念。”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石崇斩美人劝酒』吗?
石崇每次开宴席,就让美人行酒,客人不把酒喝完,石崇就让人把美人斩了。
你看不下去?那你就把酒给我喝了!
表面上喝酒的客人决定美人生死,其实真正的决定权在石崇这个主人手里。
外卖骑手就是『美人』,饿了么就是『石崇』,用户就是貌似有决定大权实则被架在火上烤的『客人』
现在『石崇』说我也没办法,就是这么个『规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想救美人你就把酒喝完。还有这么不要脸的吗?
饿了么说你客户可以用“五分钟功能”拯救外卖骑手,你要同意了就不得不用,否则到时候『美人』被『斩了』可全是你的错。美人肯定不会把石崇怎么样,说不得还要转过来怨恨你这位客人。
系统规则不是你『石崇』自己定的?把责任转嫁给消费者什么意思?是不是明天要给服务员半薪,号召消费者用宽容和爱的小费来给资本找补回来?
你有了这个功能就等于把用户架在火上烤,用还是不用?你用了说明不急,人家骑手说不定先送急的了,说不定到时候系统再给外卖员派一单。你不用,一定会有个别外卖骑手心怀不满,上门来找你“说理”,你被打了还会有网友说你“不够宽容”,简直就是挑拨骑手和用户的矛盾,便宜全给平台占了。
请告诉我,平台占了便宜,客户能得到什么便利?
我来猜猜饿了么团队在做这个feature时的脑回路:
不点多等5-10分钟的,属于不好惹的顾客,就分给他们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优秀蓝骑士
点了愿意多等5-10分钟,那就说明这个人脾气好,可以多把他的单分给送单慢的骑手。说不定还可以少送他点红包,反正这个人无所谓这些
不管这个功能是不是说的这么好听,最终的结果就是平台可以试探出来哪些用户是老实人,而且是强有力的标签,点的越多说明这个用户越好说话
这个feature最巧妙的地方是,这个试探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的。用户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善意会泄露出这样的信息,而且可以精准地找出来哪些人是老好人,这是用别的方法推测推不出来的宝贵数据
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平台,用户里肯定是有相当多的老好人的。用老好人来开刀再保险不过了,毕竟中国是人情社会,不是每个人花了钱都会严格要求服务质量的。我只能说:
不愿意。
让外卖员被压榨的不是下单的用户,是被设定的算法。
饿了么这么做是将矛盾转移,“是用户太着急,所以时间才会这么紧张,你们别着急,外卖员就不用那么赶了。”
资本是逐利的,人也是逐利的。如果这样用下来的结果会更差:
饿了么自己清楚,问题的困境不在于5或10分钟的等待。
而是资本驱动下的算法不允许低效,不允许休息,不允许外卖员的剩余劳动价值没有被榨干。
这是商业大数据和AI深度学习的一部分:点了这个按钮的顾客会被标记为“更容易被情感文案或蝇头小利打动从而放弃自己原有权益”,以后各种杀熟坑爹割韭菜都能优先享受。
资本丑恶的嘴脸!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这句话潜在含义是:"不点多等五分钟"就是对外卖员的不尊重。
我这个人很烦别人莫名其妙给我下的一些评判,既然你下了,我就应该做点名副其实的事来配合这个评判,不然岂不是亏得慌?
既然你说我不尊重人,那我希望饿了么尽快上线新功能"少等五分钟"。
思考「我」愿不愿意多等五分钟,就被绕进去了。
做个政治不正确的比喻:美国建国初期的南方人,可以选择每个月送给黑人奴隶一个西瓜,而这并不能根本上改变劳工的生存状况,只能获得虚无的自我满足,甚至也能让奴隶主获得道德上的解脱,代为承担了非难。
背后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作出调整,说啥都没用。
@stan 的回答揭示了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外卖骑手都不是平台的「雇员」,彼此并不存在劳动关系。
这就意味着,平台可以享受骑手的工作成果,但不承担雇主的义务。五险一金咱也不指望了,哪怕是提供劳动安全保护、保障员工休息权等基本的义务也不需要承担。
有的人说,这就是市场经济,不爽不要玩,平台提供了一种谋生的工具、骑手从中获取了报酬,愿打愿挨而已。
市场经济表示,别赖我。
2020 年 8 月 10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在一场诉讼中签发了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责令共享出行平台 Uber 和 Lyft 将平台上的司机定性为公司「雇员」,并承担雇主相应的义务。
在之前的 Dynamex Operations West, Inc. v. Superior Court, (2018) 4 Cal.5th 903 一案中,法院提出了一种「ABC 测试」来判断平台上的司机是否为「员工」。如果司机满足以下三点,则属于「独立承包人」(Independent Contractor)而非员工,否则,就算是平台的员工:
A :此人在进行具体工作时,不受平台的控制和指示
B:此人所从事的工作独立于平台日常业务之外
C:此人惯常于从事独立进行的交易、职业或商业活动。
按照这一标准,如果 uber 请了一名小包工头装修的办公室,那么这名包工头大概率不算「员工」,而平台上的司机,因为受到了平台的指示开展工作、开展的工作和平台主营业务相关、且日常以开 uber 为主要谋生手段,则大概率属于「员工」。
可以看到,饿了么、美团等公司的骑手,如果放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大概率被认为是平台的雇员而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如果骑手成为了平台的员工,那么《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中所说的乱象,能不能得到遏制呢?虽然肯定还会存在问题,但至少会给企业提供更强的激励去做出改变:为了避免承担高额工伤赔偿,而避免在时间限制上走极端助长危险驾驶;为了避免承担连带责任,而避免为了利润默许违章驾驶。
改变平台和骑手之间的法律关系,这才是根本之策,比唤起顾客的恻隐之心粉饰太平更有用。
-
你是否支持外卖平台为了骑手安全放宽送达时间要求?欢迎加入互联网从业者交流圈投票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