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沈万三是如何致富的? 第1页

  

user avatar   guqiewang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沈万三富可敌国,那么他是如何致富的呢?那先要说一说他赚到的第一桶金。聚宝盆、点石成金等这个传说就不值一说啦,根本是神话传说故事。还有一种说法是“分财说”发家,下面分析一下这个观点。


以前依据史料《陆道判捐资》有云:“元时富人陆道原,货甲天下,为甫里山长,一时名流咸与之游处。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历付之曰:‘吾产皆与汝……’道原遂为黄冠……所谓二人者,其一即沈万三秀也”很多研究者据此认为,正是由于这位陆先生的巨资给了沈万三,沈万三才在经商道路上得以“起飞”。

然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事实。

这则《陆道判捐资》出自《苏谈》一书,而《苏谈》关于苏州地方社会风情、名人逸事的记述在众多明清笔记里面是颇为有名的。因为作者杨循吉(1458年—1546 年),是明成化二十年(1484 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弘治初辞官归里,是一个做官的文人。以一般人眼光看,杨循吉无疑是文化“资质”较好、可信度较高的一位封建士大夫;又因他是吴县人,对苏州掌故有亲见、亲历、亲闻的优势,就尤能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他离沈万三时期,不过晚百多年,在诸多明代笔记作者中,他算是靠前的一位了,他关于沈万三的记载当然也应该很可靠。所以,他这一条“分财说”笔记,不仅为当代沈万三研究者看重,而且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传抄。

杨循吉的这一记载是完全错误的!明都穆辑录的《吴塚遗文》一书中载有陆德原墓志铭全文,让人们知道了杨循吉的这个错误。陆道原乃是陆德原读音的讹误,而且其并非是货甲天下而闻名,而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文化人,在家乡办甫里学院,也就是杨循吉所称“甫里山长”。杨循吉称“陆道原”把财产分给沈万三,自己去做道士等等情节,都是想像出来的,或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纯属子虚乌有,根本不是事实!

为什么杨循吉会这么写呢?当初陆德原可能和沈万三做过生意,导致以讹传讹。

根据墓志铭,陆德原回苏州“购良材”———买优质木材,必与商人联系,而沈万三就是著名商人,陆因此与沈有联系,做生意,甚至是做一笔大生意,是符合日常生活逻辑的。而外界不明真相,只知道陆、沈之间曾有过一笔资金来往之事,时间一长,知情人越来越少,内情就更说不清,最终衍生出陆向沈馈赠资财的“分财说”。

虽然杨循吉记载有误,但是沈万三的第一桶金还真的和陆德原有关,就是在“购良材”这句话中。 此良材国内鲜有,唯有到国外去购买,那么沈万三很有可能是以海运发达的。

有多个记载说,沈万三家曾有巨型“铁梨木酒榨,每榨米二十石,得汁百瓮”。铁梨木也是优质木材,产于东南亚,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沈万三做进口木材生意,顺便用优质木材为自家做家具、用具,以自炫其富,完全是可能的事情,也是合乎他巨商身份的事情。(《沈万三的第一桶金》石雨)

那么是否可以推测沈万山是以海运赚得的第一桶金呢。还有待商榷,也有人提出了土地兼并和放高利贷的说法。

在明代文学家田艺蘅所著,反映明朝社会风俗及生活的《留青日札》曾记载,沈万三秀者,名富,字仲荣;父沈佑,始徙苏之长洲东蔡村,贵之子汉杰,又徙于北周庄,初居东蔡村,人以圩菜之地归之,佑(沈三万的父亲)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赀。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沈万三幼年时,即随其父沈佑迁居至现在江苏省的周庄。沈佑对于施肥和灌溉都非常在行,沈万三也不例外。除此之外,他还有独到的经营眼光。沈万三生活在元代的江南,这个地区依然延续着两宋以来的良好发展趋势,而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较之前朝更为发达。元代的江南,农田水利发展迅速,促使江南水田种植十分发达,稻田耕种面积扩大,人少地多,土地高度集中。而租佃关系也开始盛行,即富户每有田地,其余百姓每无田地,种着富户的田地,出现了江南佃户,多无己产,皆于富家佃种田土,分收籽粒以充岁计的局面,兼并土地的情况十分普遍。沈万三正是在这时,借机兼并了大量土地。而他本身也是躬耕好手,对于改良土壤非常在行。再加上

兴修水利,有田近湖者,延湖筑成石岸以障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很快便有了良田数千顷之多。

除此之外,元代还是高利贷的鼎盛时期。地方官府可兼营高利贷,并得到了皇帝的允许,还设置了专管高利贷的斡脱总管府,使高利贷与一般商业同属合法地位,是当时一种极其重要的商业活动。极有商业头脑的沈万三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敛财的机会,广放高利贷,获得了大笔财富,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资金积累。(《明朝沈万三的商业经营之道》刘怡)

从以上分析来看,以土地兼并和放高利贷的方式赚得第一桶金的可能性较大,之后再进行了远航贸易,赚取更多财富,这是可信的。没有大量的原始累积无法做需要更多资本进入的远航贸易。 沈万三攫取第一桶金后,并没有马上开展远航贸易,而是开始开设商铺经营贸易。

与历代重农抑商的传统不同,元朝的统治者比较注重商业,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这些都促进了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宽松的环境下,沈万三抓住时机,在全国各地开办商铺,他非常善于捕捉商机,从粮铺到酒楼、当铺、银号等等,所涉足的行业非常广范。而周庄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陆路交通方便,水路交通更是四通八达,由西可通过白蚬江到苏州,由东可通过吴淞江直达太仓,因此成为了沈万三指挥与物流基地。沈万三的商队通过周庄,奔走于徽州、池州、镇江、南京等多地之间,辗转贸易。除了贩卖他数千顷良田所收获的粮食,还大量收集江浙的丝绸、陶瓷等货物,再销往其他地区,换取丰厚的利润。

由于其敏锐的观察力与准确判断力,能够当机立断的买进卖出,加上吃苦耐劳的禀性,沈万三的商队日益庞大,至金数百万,因以显富。

真正使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却是海外贸易。

杨德原“购良材”也是在这个时候和沈万三开展了交易,导致了以后的以讹传讹。

沈万三经济发展的改变,与商人陆德源不无关系。陆德原是当时名气大的高档木材批发商,他主要经营花梨木、紫檀等贵重家具木料。这些木材当时国内原材料较少,无法满足需求。这些木料都需要从东南亚等国家进口,这就出现了需要扬帆出海的远洋贸易。沈万三从这个行业中洞察到巨大商机。于是沈万三开始建造巨大的出海航船,开始进行远洋商贸。

在这些巨大商船上,满载着中国名贵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些中国货在所到沿海各国,都受到极大欢迎,商船返回之时,又满载名贵木材,在这来去商贸过程中,商品差价巨大,利润极为可观。此时明朝还没有进行海禁,官府为增加税收而鼓励官府和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沈万三的远洋贸易在当时明朝政府的支持下,得到迅速扩充,在其雄厚资金的支撑下,其海外贸易也越做越大,终于完成其商业帝国拼图的完整,达到了其商贸时期经济利益的巅峰。(《沈万三的财富累积所体现出的商贸之道》蔺琳)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马进忠? 
  朱元璋的治下,平民生活的好吗? 
  《大明王朝1566》你感觉嘉靖和海瑞谁更孤独? 
  为何明末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朱元璋? 
  你是否觉得明朝的皇帝被后世,尤其是清朝给抹黑了? 
  明朝军户能卖儿女吗? 
  请问如何评价明朝海瑞? 
  土木堡之战后,如果没有于谦历史会怎样改变? 
  明清的皇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要把汉服与阶级捆绑在一起?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