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某些高票答案
有的过于主观,用吐槽引起“共鸣”代替了“正确”
有的犯了孤立、片面、静止看问题的谬误,只谈了好的新城是什么样的,没有联系快速城镇化的历史时期来看回龙观、以及回龙观这类新城的形成
要区分判断的对象是一种形而上的类型,还是一个形而下的对象
若是看类型,即【睡城】,它们通常在城市规划专业上被认为有待改进
若是看对象,即【回龙观】或【天通苑】,它们的存在自有历史原因,也难论成败
=============以下为正式分析=============
一、回龙观是怎么形成的
回龙观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不同于其他正经规划的新城,准确的说城市规划没插上手。
请看此图:
信息1:
图中,蓝色虚线为昌平区界,红圈划的为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著名睡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回龙观和天通苑是在昌平区的最南端,与北京中心城区接壤。
信息2:
昌平并非一开始就是北京的城区,原本是昌平县,于1999年县改区。
信息3:
回龙观与天通苑是在1999年前后迅速建设完成。
附近兴建的回龙观小区是目前建设的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中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初竣工。(百度百科,回龙观)
天通苑,是1999年由顺天通房地产开发集团建设的大型社区,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百度百科,天通苑)(求教怎么插角标式链接)
通过这3个信息,能推断出来什么,没错,回龙观与天通苑,就是昌平在撤县改区之前,最后大量卖出的土地。对于北京市中心城区是最外围的外围,对于昌平则是最靠近中心城区的土地,其情形犹如一个大家族的旁支生了个孩子,并偷偷的、热脸贴冷屁股的,塞给本家。
我们一般的新城或者新区,是有等级的,比如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是国家级新区,城市的新城也有相应的等级,甚至专门为此开辟行政层级进行管理和建设(就像拿准生证),既然要管理,各种论证、计划、规划(就像接生)也是少不了的,然后需要由政府承担的建设,比如交通、教育、医疗、街道社区建设(就像哺育教育),也会相应跟上。这才是一般一个新城或者新区成立经过的过程(就像生一个孩子的过程)。通常的新城就是这样健康的孩子,回龙观与天通苑最初是顶着单一居住区的名头建设的,根本没走前面的流程,但是种种原因达到了新城规模,就像是没有正常养育的孩子,当然是不健康的。
回龙观与天通苑是昌平作为一个北京市的下辖县,相对城区而言拥有较大自主权利期间,并且是在国家规划监管不严的时期,赶末班车建设的,没有走正常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流程。它们最初是一锤子买卖,没有长远考虑,缺乏规划,成本低廉,当然现在也就尝到了苦果:功能仅有居住、交通很差、没有服务、缺少绿地、风貌单一……
二、回龙观该怎么评价
事实上,我认为回龙观和天通苑没有那么“失败”。
一座城犹如一个人,是不适合简单用“成功、失败”加以评价的
比如,路边一个等公车的衣衫破旧的的落魄中年人,开跑车的“成功”者路过随意看一眼,觉得他是“失败”的
而他,或许此刻正心满足地揣着今天多挣的两个烧饼回家给他的孩子,回忆着
终于在这个都市扎下根来的峥嵘岁月
1、符合历史阶段
首先它成长的历史时代,它就是2000年后10年的一种廉价快速城镇化的代表,甚至走在2003年起的房价暴涨之前。那个时候的大潮就是廉价快速的开发建设,有没有房住是大问题,其次才是够不够,再次才是好不好。回龙观和天通苑是符合当时需求的。如前所述回龙观问题有一定特殊历史背景,将其上升为整个中国新城建设问题,或者上升为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吐槽(像高票答案那样),或者上升为对规划科学性的吐槽(如前所说,规划压根没参与,正因为没参与才出了问题),都是不合理的。
2、是个整体问题
因为北京的土地价值溢出,当时的昌平县想要分享发展,但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这个地区融入北京,才采用了这么简单粗暴瞒天过海的方式去建设。我国按行政边界分治,在一些跨边界问题上协调是不太够的,设想从一开始北京规划就能够管到昌平,能对接到回龙观,回龙观就不会这么没规划。至今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改观,区域协同还在探讨中。比如现在类似的情况也在燕郊发生,北京市没去管也管不着,如今燕郊也在向北京的睡城转变。(当然管过头也可能出状况,比如北京与天津间的京津新城。)
3、廉价不等于失败
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失败也是一种存在,廉价也是一种需求。我们的城市建设长久以来的一个误区,是“成功”等于“高大上”。但是若是每个地区都非常“成功”,设施完备,形象高大上,那现在住这里的这些人买得起吗?(这可以结合某地产名人,保障房就是要设计的很差的言论来理解)回龙观比之唐家岭一类的小产权或无产权农民自建房、又或者在北京旧城、地下室、城中村中的居住环境,还是好了太多,至少在那个保障房廉租房还贫乏的时代,为太多的新北京人提供了落脚之处,而不是被赶去更外面的地方或者什么也没有(有很多回答在反应这种心声)。
我认识的很多北京朋友的家就在那,爸妈是新的北京移民,这些人是真正给北京带来发展的就业者,而不是那些高档楼盘里的投资客。如果一味建设“成功”的新城,那北京将变成三个北京,老北京的北京、投资者的北京和蚁族的北京,住宅的供给将只有两头没有中间。“成功”可以仅仅是适宜的或者体面的,比如香港的荃湾新城是他们眼中比较成功的新城,整个定位就是保障房(公屋)为主。
虽然,我在此为回龙观辩护,但是没有为“规划的有如回龙观一样的其他新城”辩护。作为一个规划师我是不会画出这样的空间方案的,这样的情形只在没有组织管理、没有规划、地产建设一窝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简单批量生产的城市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减慢和从城市领导者到城市规划者乃至市民的认识进步,再继续出现是不应该的。未来即使是廉价的新城,也应当是功能较为混合、配套较为适宜的。
回龙观的存在,在距离中心城合适的位置,为北京的新中产阶级提供了适宜的住房,完善了北京住宅供给的产品线。它的公共服务和配套因为历史原因有所滞后,但这不是不可改变的,也是接下来城市规划要有所作为的方面。
三、好的新城是什么样的
四、回龙观如何改进
答题到评述为止,三、四后续的话题了。在此不谈。感谢@ xiao li 催我写完。
在帝都和魔都都呆过的人来说,帝都整个城市规划就是失败的。
首先把所有的中心都弄在帝都本来就是一种极其落后的思想,什么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都搁一块不把城市挤趴了才怪。
其次帝都的中心辐射布局也是非常落后的思想,从帝都的地铁线也能看出来,中间一个小环,外面几根辐射,结果就是你要从西北角(譬如说中关村)到东南角(譬如说天坛)你至少得转两次地铁,这真TM脑残的设计。
还有地铁线从中间掐断变两条线路这种NC的设计不说了。
再来说说天通苑回龙观这种地方。
城市大了就需要多中心发展,建设多个城市副中心,例如魔都的浦东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而帝都则是集反面教材之大成。
天通苑、回龙观附近除了住宅还是住宅,整个一睡城,每天早高峰晚高峰地铁挤的接近瘫痪。不信你去随便一个招聘网站搜一下,帝都天通苑回龙观附近有多少职位?当然我说的职位不包括家政、房产中介什么的。
外面住一圈人,圈住里面一圈公司,拜托帝都城市规划局的没事多玩玩游戏,什么SimCity神马的,随便玩玩就知道这种城市到后面就是个鬼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