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人网究竟做错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ai-jun-yu-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产品经理面试时郝老师问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问的是“什么样的模式可能打败微信?”,我当时回答时是从“人人为何落寞”引出的。

以下是正题:

咳咳,首先谈下“玄学”

人们去一个SNS网站的期待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 对于发布信息的人,他的期待是有人能给他回应。这个回应包括浏览量,点赞,评论,转发等等举动
  • 对于一个浏览的人来说,他的期待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那么我们先来抛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人最火的时候,最喜欢用人人的也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我认为原因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完全不了解。渴望去认识同班,同社团,同学院,同学校的人。而人人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于是人们纷纷加入了人人网。

但到了大三大四甚至离校后为什么又有很多人选择离开呢?

这里先普及一个概念:邓巴数

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

150定律_百度百科

这个定律是否正确便不再讨论,但我希望你们认同一个观点,人们对SNS的维持,是有人数上限的。

而大一大二喜欢人人网的人们,因为非常轻松的能够加到整个学校甚至不同学校的人,所以好有数普遍都非常多。500+好友甚至1000+好友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那么好有数多了会有什么样的坏处?

  • 对于浏览的人:大多数信息不感兴趣。因为生活上离你很近的人可能精神上离你很远。比如你舍友和你睡一个房间,生活上很近。但是你喜欢摄影,他喜欢篮球,你们的生活层面是距离很远的。他发一个NBA的明星动态你不感兴趣,不会去点赞评论。你发一个你认为拍的很好的照片,他也不会给你点赞评论。因为这些信息对彼此来说不是值得关注的点
  • 对于发布的人来说:因为一个人拥有太多好友,因此他浏览到感兴趣的内容概率就相对低了。因此那些他本来可能会点赞评论的内容,因为没有看到,而导致发布者收到的点赞评论相对少了。不过因为好友基数在增加,哪怕浏览到的概率下降了,也还是有很多的人看得到。因此我们发现那些非常活跃的发布者(或者说是人人网红人),是最后离开人人的。

而微信朋友圈为什么就相对人人更优质了呢?

  • 更为紧密的关系:因为人们留存在通讯录的人,其实都是彼此关系更紧密的人(相对人人网好友更紧密),因此他们发的信息你更感兴趣的概率会比较大
  • 没法转发分享:微信好友发的照片,状态是没办法转发的。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大量弱势的信息流扰乱朋友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首先假设一个前提:你不喜欢摄影。你的一个摄影师好友发一个自己拍的很好看的摄影作品,你也还是会去点个赞,恭维下说“拍的好赞”。但是假如朋友圈有转发功能,你的这位摄影师朋友转发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拍的照片,很好看,但是没有到惊艳的程度,你会不会就没有太大的意愿去点赞或者评论了呢?
  • 更多的鼓励原创:这点是承接上一点来说的。我们发现朋友圈没办法转发别人的图片或者文字。人人网没落时,最先走的都是只看不发的人,因为他们的新鲜事里信息流太混乱,看不到有意思的内容,于是选择离开。而喜欢发表观点的人,尽管受众点赞评论的比例下降,但是基数还是在不断增长,因此他们还会得到很多的回应,还是很有动力留在这个平台。回到正题,因为朋友圈的机制限定,所以人们传递自己观点最好的办法便是晒照片。而我认为这样的机制保障了朋友圈有着比人人更优质的信息流。

再来第二部分。数据~

我统计了人人2010到14年的Alexa数据,得到下图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人人的流量从12年的暑假开始便开始逐渐下滑。

下面再来看看这张图:

人人有一段时间人均浏览页面数不断下降,但是日均IP数没有什么变化

然后到了暑假时日均IP数目大幅下跌

我认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人均浏览页面数先于日均IP量下降
  • 人均浏览页面数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因为暑假导致部分人毕业或脱离原来的校园环境,因此出现大幅下跌
  • 新生尝试进入人人后,发现不如其他平台更有社交价值。于是9月份没有出现大幅增长。13年9月份曾经出现过大幅的增长,但很多的时间内又下跌了回去。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13年9月的详细数据。很有意思

联系上面的推断。我认为人们离开人人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少人们感兴趣的内容

而考虑到曾经的基数还是很大的,但为什么突然就没了感兴趣的内容呢?我们来看看百度指数

人人处于巅峰的初期,微信还没起来。但是人人的人均浏览页面数已经开始大幅下滑。但日均IP没有下降。由百度指数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做如下解析:

因为人人上的信息越来越乱,有很多都是浏览者不感兴趣的,所以人均均浏览页面数不断下降。同时由于没有同样聚集着人们圈子好友的竞品,所以日均IP量没有变化。但是一旦有更好的竞品发展起来了,人人将以很快的速度溃不成军。

这也解析了为何Facebook主要机制和人人差不多,但是为何Facebook没有这样大幅没落:因为没有相似竞争力的竞品

插一句,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SNS或者IM软件,绝对不是所谓的体验好坏,而是他感兴趣的朋友使用那种软件,使用的频率是多少。


先写到这~


user avatar   superwy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关系:人人网资深用户,接触过陈一舟,接触过人人网的大量员工,和人人网有过合作。先贡献两个数据,来源不可靠,不要信:人人网的日活最多达到过3700万,现在呢?平时就30多万。

-

从人人整个公司的发展上也能清晰的看出,陈一舟是一个眼光非常毒辣的投资者,几乎每一步投资都是思路清晰并且有远见,只是没有一个真的能做起来,甚至失败的觉得略微有些可笑。

人人网这么介绍自己:中国领先的实名制SNS网站 。人人网前身为校内网,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的SNS网络平台。通过每个人真实的人际关系,满足各类用户对社交、资讯、娱乐等多方面的沟通需求。



上面的图片是人人网上自己定义自己要做的事情内容。对他们自己说的事情暂不做评价,我们看一下人人网实际做了什么。

2015年2月人人网决定下线「站内信」功能,逻辑上完全不太理解究竟为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一次不错的广告,又一次把这个一脚踏进坟墓的网站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线。但没想到的可能是这条新闻在传播中被严重曲解,多数人都理解成了「人人网要破产了」。

但可能最让陈一舟无奈的事情是,这个过程里,在大家讨论人人网可能要破产的过程里,我周围的用户流露出来的情感都是「遗憾」,没有人表示任何疑问,大家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这唯一能说明的是,对人人网的不满大家习以为常,对人人网的萧条和没落已经形成了共识。

人人网2015年Q3 的财报绝对称得上惨不忍睹:

总净营收为1240万美元,同比下滑36.4%。
人人业务净营收为860万美元,同比下滑24.5%。
游戏净营收为380万美元,同比下滑53.3%。
毛利润为250万美元,同比下滑64.9%。
运营亏损232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亏损7740万美元。
净亏损为82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3810万美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77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2930万美元。

这种财务数据完全可以定义为灾难。以至于在电话会议的时候就有投资人明确指出陈一舟应该辞职,网易新闻还贡献了如此的投票结果:



几乎所有人都对陈一舟失去了耐心。

副总裁杜悦离职的时候更是贡献了一封可能是互联网圈子里言语措辞最激烈的离职信:




直接一脚把陈一舟踹到谷底。

-

校内最早的成功就是把社交这个行为绑定在校园里,事实上我知道校内网就是因为学校厕所小便池前面的小广告。那依然是贴吧最火热的年代,校内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贴吧过于开放在校园内的一些弊端,比如你在里面说的话老师也能看到。更重要的是你在校内可以相对清楚的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在说什么在做什么。

《社交网络》的电影里解释了这种行为获得成功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知道一些身边介于熟和不熟的人隐私。这种模式就是帮助人窥探这些隐私的同时不对被窥探人产生打扰。

校内网的成功是跟对了 Facebook 的方向,但人人网的失败就是一天才的想法配上了一堆猪一样的团队。整个人人网落败的过程可以总结为四宗罪:

第一宗罪:产品团队质量太差。

人人网上最被疯狂吐槽的功能是什么?

毫无疑问一定是「过往的今天」。这个功能就是在每个用户的右下角会给你一个地方可以查看过往今天朋友们发的照片。这个功能的起初逻辑是很好的,帮助用户发现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同时有可能能回味一下曾经风雨飘摇异或剑拔弩张的过往。但作为一个逻辑正常的人,你如果看到朋友几年前的窘态后你会做什么?去嘲笑?

别逗了,第一时间肯定是去删自己相册里的照片。在除了这个功能以后我就删掉了人人网相册上所有跟我自己有关的照片,而且再也没有传过。事实上这个功能推出以后就明显感觉传照片的人越来越少,每天能看到的照片也都是一些早就不上的僵尸用户的内容。

关于这个功能我见过最厉害的案例是一个女生偶然看到她男朋友的人人上的「过往的今天」显示的是前女友和他的暧昧照……之后的事情就要大尺度分级了。

之所以我认为产品团队差其实并不是他们做了这个功能,毕竟这个时代互联网产品是在试错中前进的,但令人发指的是这个被轮死的功能一直在网站上放了很久很久……类似被吐槽吐到崩溃的产品还有人人小秘书,一直在不停给用户刷着各种垃圾信息,迫使我放弃使用人人网的就是小秘书每天发疯的提醒我「快来用哔哔吧」。

而且事实上从2012年到2014年整个人人网几乎没做什么积极的改动。作为用户最大的感觉像是整个人人网的技术团队在这两年间处于一种瘫痪的状态中。在我记忆中接触的人人网员工在这家其实并不算太大的互联网公司处于一种「自动巡航」的状态前进,然而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是中石油这种公司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12年和13年因为工作问题曾经接触过人人网的几个团队,管理人员明确要回扣这事我就不说了,只是说我当时偶尔问过一次他们的产品经理,问他你产品都没有迭代没事吗?我至今记得他给我的回答是「反正老板不说就这样用着呗。」

我今年看过最大的笑话就是一家曾经平台级的社交网络公司把自己 App 搞成美拍和照片分享了。

第二宗罪:运营团队质量太差。

人人网的运营几乎是我见过整个互联网圈子里面烂的最令人发指的。有网民总结了一个人人网八大俗,分别为:

生活常识化妆技,
十二星座小秘密;
不看后悔成功录,
论文大全雅思题。
恋爱金句传送门,
男默女泪蛋疼文;
读到哪句心痛了?
不顶不是中国人。

有可能人人网的运营团队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因为多数国内的社交网站最后都要被这些内容所填充,但是,但凡被这些内容所填充的网站一定不会活太久,或者早已远离高光的时刻。因为一是这些信息受众太广,对于个体来说价值很低,容易引起用户的 Timline 信噪比过低,二是这些内容在各个网站上重复度太高,缺乏吸引力。我们看人人网的编辑做了些什么?

在热门里面疯狂的推荐这八大俗,兴致勃勃的推荐了好几年。再好的内容也要被这些东西给冲淡,最后冲的没脾气实在不想上了。

用户喜欢看这些,但不代表一直看这些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像超市很多商品其实根本没人买但是货架也要必须有陈列一样。

第三宗罪:转型和定位失败。

2009年7月,陈一舟不满足于只是一个针对学生的社交网站,将校内网改名人人网,并且用户群体开始针对更多的大众群体。如果清楚人人网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人人网的一次涅磐重生,「人人网」三个字应该是陈一舟多年来的痛。

校内到人人的转型从开始就注定失败。

转型的思路和 Facebook 转型一样很清晰,就是有些人毕业走出学校后,因为这些人的带动人人可以成为一个大而全社交网络产品,但人人忽视了三个问题:

  1. 中国当时偏职业化的已经有了开心网,要让人从开心网跳过来的难度绝对不低。(当然,最后的胜者是执行力更强的微博。)
  2. 一面在考虑做受众面更广的产品,一面在不停推低龄内容和明显针对学生群体的游戏。
  3. 缺少在校园群体上的功能提升,间接伤害了作为学生群体的老用户。

结果就是既没有吸引来社会上更广阔的用户,还丢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学生群体。

第四宗罪:移动化的彻底失败。

人人网移动化战略进行的本身就不算太早,而且开头就遇到了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1. 校内开始就是抄袭 Facebook,但随着用户使用整个网站的逻辑和用户习惯和 Facebook已经有明显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人人网的 App 直接原封抄了 Facebook,结果就是用户体验近乎于毛骨悚然的差。
  2. 人人网的 App 开发团队也像前文所说的一样成为了一种「自动巡航」的状态,机械化的添加和删减功能,但其实这个过程中参考对象是 Facebook,而根本没有考虑实际用户的反馈。

在后期几次大更新稍微挽回了一点颜面,但无奈依然缺乏移动血统,思路依然是一窝蜂的把 Web 的功能往 App 里面塞(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实 Facebook 也是相同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这个期间其实就是在借鉴 Facebook 的思路而已,但产品完成度上 Facebook 是完胜的,至少没有人人那么多 Bug)。

总结下来就是,一系列没有逻辑的决策加上执行力的极端低下造成了人人网今天的窘境,就像是一直在走一条没有出口的迷宫。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人上的好友,没有共同语言了啊……

大一时人人开始火,我把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加了

差别最大能有什么?

无非是我上985,中学同学有二本,有清北,so what? 有人比我逃课多,有人比我微积分更难,

有人追妹子,有人被倒追,有人被发卡,

有人假期学车,有人上课,有人旅游,

但我们还算是活在同一个世界的……

后来呢……

我勒个去的

我在国内读研,别人在MIT

我在考试,别人在加班

我假期去九寨沟,别人去夏威夷

我在陪妹子自习,别人在生孩子

我琢磨matlab仿真雷达信号,别人发状态说仙人掌防辐射

这个圈子里没那么多熟悉的朋友了,为什么还要玩这个圈子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死掉从来不是做错了什么。

而是一直没有做对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罗永浩称收购 LEVEL 8 是为输出中国设计和产品能力? 
  Bilibili 可以成功复制 Netflix 的商业模式么? 
  能否利用复利实现财富自由?如果能,如何? 
  怎么理解「产品是演化出来,而非规划出来的」? 
  为什么一些软件推崇我们使用手机客户端而非其他平台(PC/Web)? 
  Steam 等数字游戏发行平台的 30% 抽成过高吗? 
  知乎上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蠢的高票答案? 
  假如苹果万元手机卖 1000 元,其它手机厂商会倒闭吗? 
  什么山寨货曾让你震惊? 
  如何快速入门产品经理? 

前一个讨论
如何从只会 C++ 语法的水平到达完成项目编写软件的水平?
下一个讨论
Agora声网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与前景如何?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