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其实在中小学还是比较重视音乐活动的,一些小学为了建个管乐团也是挺舍得下本钱的。我们的主要问题在师资上。
因为学音乐的,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都是文化课学不下去了,才去学音乐的。他们有些人从小就学音乐,有些人是临时突击的。但是无论怎么说他们都算不上对音乐有热情或者说热爱音乐。而越站在普及领域的老师其实越需要对音乐的热爱,他们不需要有多高的才能,但是他们真的需要有对音乐的热爱才能做好基础教育。因为基础教育或者说普及教育真的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一批非常热爱的老师,是很难得到好的效果的。
谁也不要去吹牛说自己受过多好的音乐的训练。
我们的音乐教育太差了,即便我们在北京,或者在文工团长大的孩子要比大部分中国人接触音乐的机会多得多,我们还是愿意诚恳告诉大家,我们丢失接触更美好音乐的机会要大于我们自己所拥有的这些机会。我们应该更多的听到音乐,更多的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但有的时候,眼看着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所受的音乐教育还不如我们的时候,就很着急,大量热爱音乐的人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学音乐,这个时候我们也觉得好像光是经济发展了,音乐教育并没有发展。所以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我们想看到像我们自己成功那样的范例,这种机会并不那么多,只能感到着急。
我说这种话并不是因为傲慢,不是我们倚老卖老,恰恰就是觉得音乐非常简单,你得有内容,你得有技术,你得有情感,这三个东西都没有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听呢?是这种着急,而不是说年轻人跟我们市场不一样,看到年轻人火了,我们就嫉妒,这种话太简单了,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现在年轻人听到的音乐大量都是包装出来的,都是因为长得好看,先视觉定位,再去做音乐培训,是流水线造星系统造出来的音乐。大家不知道,大家会误认为老的就是老的,老音乐人不会走这条路,他们的东西不是时尚,我们看到的才是时尚。这种现状,就是我要先视觉荷尔蒙先解说音乐的载体,之后再去听音乐,大家视觉先入为主,我认为这种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大家在一定时间之后就会发现我说的是对的,他们会忘掉原先的,再寻找另外一个荷尔蒙,新的对自己的刺激的人,音乐留不下来。
有些人经常去做一些讲课,说年轻人就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忽视掉了音乐系统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民间的基础上,经济发展之后,大家买乐器,大家觉得音乐能让自己的生活真正的丰富起来,渴望学音乐。我也听说乐器的销售在大幅度增长,说明中国人听音乐的时代即将到来,大家都在用音乐交流。但现在,大家听什么样的音乐,是会被某些商人钻空子的,反正中国人要听音乐,那我们就先占领市场,或者占领购买音乐的人群的口味,研究他们的口味,事先做好准备,去做出一些商品性的音乐。
类似这些东西,我不认为它是坏的,但如果过分的话,就会是坏的。
应该有这样的东西去造星,纯商业运作造出明星的实验,但不能欺骗,不能说这些人就是天才,有表达的欲望。这些人没有,这些人就是因为从小长得好看,上代人知道怎么包装所以去给他们培训。这些东西不用一棍子打死,但要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给大家看。同时,也有另外的人,拿着一把吉他,坚决反对包装,他们自己苦苦哈哈找老师学,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会对那些作假的不屑一顾。
当这两种年轻人发生对抗的时候,我肯定说后一种年轻人更好。但恰恰有人会说因为我是上一代人,甚至上两代人,我希望像我这样的人成功,而不是更年轻的人成功。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去谈论,甚至可以去争论的。我认为真正能够让音乐能量最大化的是创造型的音乐家。
人有癌基因和抗癌基因,我认为这些人是抗癌基因。良性社会怎么发现这些人、怎么鼓励这些人,恰恰是社会发达和进步的标志,而鼓励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就跟鼓励贪官一样的,是对社会致癌基因的鼓励,而社会抗癌基因就不会受到鼓励。癌症就是稀释掉别的良性细胞,在音乐界也是一样的,鼓励哪一种人标志着音乐走哪条路,我不用再具体说东南亚的哪个地区了,那个地方已经没有音乐了,但是他们大量扶持包装出来的音乐人,导致没有人再搞创作了。
抗癌歌手不需要我的鼓励,我能做的就是去为他们平整土壤,让他们生长出来健康的食物,这些原创型的音乐家,根本不需要我的鼓励,他们自己就能鼓励自己。如果让我对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话,我只能说就两个字:开放。公平竞争。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