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种正经的回答,你要先看哪一个?我推荐大家看不了解的第二种。
1、历史原因:
a、封建礼教:朱元璋开创的朝代,避讳皇家姓氏把猪称之为豚,猪肉被称作“大肉”或“豚肉”;
b、宗教溯源:伊斯兰教、犹太教教不允许吃猪肉,但经书上并没有称之为“大肉”。可以推认为一开始在国内传教之初为避免勾起教民欲望而忌讳“猪”字,到了后来变成习惯代称;
C、餐饮文化:南北汉地都有的俗称,大魚大肉”的“大肉”,也不一定专指猪肉,只是说肉制品丰厚,而有的菜把猪肉切的很大片。故此称之为“大”,如:大排面,大肉面,大油等等。
2、经济原因:这是我个人对当代家猪经济贡献的新定义。
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猪制品的存在,用处真正的“大”。
上图中书的名字是《编号05049的猪》,讲述了编号05049这只猪的故事,作家通过3年时间,追逐这只猪死后,它的身体都被人们用来做什么。据说是出于好奇,年轻的作家梅德斯玛追踪了猪身上各个部分的最终去向。她发现,除了吃肉,一只猪的最终用途竟高达185项,从糖果和洗发水制造到面包,啤酒和子弹,很多产品都不可思议的与猪发生了联系。
首先,猪的一部分被用于制作水果橡皮糖,再有一部分用于制作甘草精,在这一过程中,猪身上的胶原质被提取转化为白明胶—一种食物中的胶凝剂。在一些啤酒,葡萄酒和果汁,甚至冰激凌,生奶油,酸奶,某种黄油及一些宠物食物中,都含白明胶。
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止痛药到多种维生素,很多卫生产品和美容产品也是由猪的副产品制成。从猪骨脂中提取的脂肪酸可用于制作洗发水和护发剂,它能让头发发出珍珠般的光泽。这些脂肪酸还可用于制作多种身体乳霜,粉底和抗皱霜。由猪肉脂肪制成的甘油还是多种牙膏的一个成分。
让人意想不到的用途包括照相软片的材料,底片也在使用从猪骨骼中提取的胶原质。
香烟生产商在香烟的过滤嘴中用到了猪血中的血红蛋白,这种成分在香烟中显然起着“人工肺”的作用。
猪对医学也做出巨大贡献。胰岛素,血液稀释剂”旰素”和猪心脏瓣膜都很重要。因为猪皮很像人皮,所以有时也被用于烧伤患者。甚至猪耳朵因其类似人类组织,有时会被用于化学武器试验,纹身艺术家也会购买猪皮练习手艺。
最不可思议的用途是制作子弹,在装入子弹的黑火药或者无烟火药中,猪骨白明胶不可或缺。
所以现在,猪不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有着大量不同用途的工业原料,避之不及的产品。
甚至,不起眼的猪鬃,为何却为中华抗日战争胜利立下过大功。
猪鬃,即猪脊背上的刚毛,韧性好吸附性强的猪鬃,除了被用来制作发刷牙刷等近代日用品外,还是擦洗枪炮机器乃至给飞机军舰汽车刷漆的必用宝贝,是近代国际市场的重要工业资源。到1911年清朝灭亡前夜,中国的猪鬃出口关税收益已到达453万两。到1933年时,中国更有了完备的猪鬃检验与购销体系,成功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到了抗战前夜时,中国每年的猪鬃出口量,早已突破了十万担大关,占国际猪鬃交易量的百分之七十五,1937年时中国的猪鬃出口收益,已经到达了2792万元。在二战期间,在当时美国政府的国防计划里,猪鬃就与军火同级别,属于A级重要的军火物资。在七七事变后,面对工业水平远远强于中国的日军,急需资金的中国政府,早就在1936年与德国达成协议,以猪鬃等物资作为抵押,换取德国的工业设备与军火。日本炸烂了珍珠港后,气坏的美国,缺猪鬃也缺到了发疯,美国甚至还出台了“M51号猪鬃限制法令”,强令高品质猪鬃纳入国家战时管制,只供应海陆军。就连制造普通民用毛刷,都需要政府出具证明。于是,在猪鬃缺口的刺激下,著名的“驼峰航线”开通了,美国飞行员架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把中国战场急需的军火物资运到昆明与宜宾,换取中国的猪鬃等物资。很多抗战急需的武器装备,都是靠着猪鬃换来。
猪内脏做的药剂是救命的。
为了避免血液凝固在心脏和大脑形成血块的抗凝剂,常使用在作手术的病人身上。据说80%的美国或法国抗血凝固药品都是中国的猪内脏制成的。疯牛病爆发后,在法国牛的内脏被禁止用来做药,且研究表明牛来源的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的可能性是猪来源肝素的两倍,许多国家都更倾向于使用猪来源的肝素,所以现在全球都青睐用猪内脏做的肝素药物。
网上有些原教旨教派粉丝强调称猪是不洁之物不提该字。但如果不幸生病需要猪做的药品时能够拒绝使用而放弃宝贵生命吗?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阀都不用猪毛刷清洗保养武器装备的吗?甚至用猪毛刷粉过墙壁的房子都不住的吗?经书上是规定教民不可食用,没说不可以说猪这个字,自己厌恶“猪”这个字而不说,甚至不让别人提就有点强迫症了,感觉是对经书原意有夸大误解嫌疑。
作为中国CPI重要比重参数的生猪消费,在中国肉类中可谓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