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略忍耐政策是什么意思? 第1页

  

user avatar   jk-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又称战略容忍,战略克制,或者是善意无为(benign neglect)。

1997年9月19日,Strobe Talbott(记者,学者,前美国务院官员,现布鲁金斯学会会长)首次在斯坦福大学提出了“strategic patience”,当时指的是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不急着处理眼前的危机和事变,而是放眼下一个世纪,特别是面对(当初Talbott热情支持的)令人失望的叶利钦/俄罗斯的无所作为与瘫痪,美国无法快速反应(因为没有效果),只有图谋长远。这是克林顿政府从美俄“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败退的表现——俄罗斯的困境无法改善,而美国也得不到它想要的。




在朝鲜(核)问题的框架下,战略克制简而言之就是“美韩坚决不动,除非朝鲜先妥协”,坚持“有前提条件”的重启谈判。2009年2月13日,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首先提出“只要朝鲜弃核,就可妥协”,4月5日奥巴马总统本人提出“朝鲜如果不弃核,就不能融入国际社会”。

该政策要求美国忽视朝鲜的挑衅与讹诈,因为朝鲜无法做出什么真有重大破坏力的事情,所以要忽视,直到朝鲜回归“理性的轨道”——真正弃核——才给予经济援助同政治妥协。既要坚持忽视,又要坚持不给援助。除了“朝鲜闹不出什么大花样”这个前提以外,战略克制的另一个前提是“崩溃论”——指望朝鲜在内忧外困之下崩溃,或者是不得不向美韩屈服。




其他较小的政策前提包括:

1,朝鲜核武器和导弹武器的开发速度很慢

2,希望北京能够帮助美韩约束朝鲜

3,美国不应该在韩日之前先妥协(否则破坏韩日的围堵政策)

4,美国国内强硬派反对对朝妥协。



当然,战略克制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美国(与其区域盟友)继续通过经济制裁,拦截朝鲜海运等方法对朝鲜实施围堵。战略克制的后果:

除了继续允许朝鲜挑衅,给朝鲜更多时间推进核计划以外,还事实上把朝鲜(核)问题放置于“二等地位”——比起伊朗等其他问题,朝鲜危机似乎也常态化了,可以接受了,甚至不需要多少关注了。如果美国坚持战略克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六方会谈无法重启,因为朝鲜要求“无前提条件”的重启,而美国不会同意(除非朝鲜先采取实际行动弃核)。在2012年2月的“闰月协议”因朝鲜发射运载火箭完全崩溃后,奥巴马政府已经没有什么政治资本可以主动跟朝鲜“妥协”,所以战略克制极有可能会延续到下任政府。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海牙法庭宣布对南海仲裁具有司法管辖权?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 
  中国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印度掐断海上石油补给线? 
  如何看待 2016 年的国际风云? 
  莫迪的手劲为什么这么大?他到底是怎么练出这么大的手劲的啊?连柔道高手普京都受不了他的手劲? 
  拜登为什么会宣称美国马上就能迎来女总统? 
  乌克兰 2013 年底开始的政治动荡原因是什么? 
  俄罗斯到底为什么要打乌克兰? 
  如何看待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冻结俄罗斯在美所有资产? 

前一个讨论
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
下一个讨论
美国是否应当赔偿乌克兰的核武器?





© 2025-04-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