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套用到印度,那得到的结论是:清军入关=巴布尔进入印度。可是谁是大明呢?难道是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可那是妥妥的阿富汗-突厥穆斯林王朝啊。
那大明是不是就等于以梅瓦尔的拉纳桑伽为首的拉杰普特王公呢?
当然也不对,拉纳桑伽明明也是巴布尔进入印度的主要推手之一,与巴布尔合谋共灭德里苏丹国,结果巴布尔进了德里之后不走了,拉纳桑伽急眼,带领十万人在坎瓦跟巴布尔血战,跪之。拉杰普特人最后慢慢变成了皇协军。
那没有大明,巴布尔入侵印度不就是伊斯兰世界内部的纷争么?
这就是现代印度政府最要命的地方:他宣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历史重大事件上一直缺席。也就是说他甚至找不到一个信仰印度教的政权来充当历史上的受害者。
比如说葡萄牙人强占了果阿,视为欧洲对印度的入侵,可是当时的果阿是由伊斯兰教主导的古吉拉特苏丹国割让的。虽然在现代印度的视角下,印度同时遭到了葡萄牙人和莫卧儿人两股势力从两个方向的进攻,即使这俩入侵者的对手都是穆斯林政权。
今日的印度政府,不停地在历史上寻找一个可以有传承关系的印度教政权,比如说马拉塔帝国,毗迦耶纳加尔帝国,又比如说拉贾斯坦的拉杰普特人。
认了祖宗,祖宗的敌人也要一并继承过来,于是排斥穆斯林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这么看来果阿也本来就是巴赫曼尼苏丹国的马哈茂德·加万从毗阇耶纳加尔帝国手里夺过来的,现代印度政府武力收回实际是夺回了几百年前的失地。
说回莫卧儿人是否使印度亡国,其实可以说“莫卧儿人入侵印度”,但是“亡国”大可不必,一来莫卧儿国祚传承六帝以来,大多数时间的主要敌人都是几个其他苏丹国;二来莫卧儿帝国并没有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至于跟元朝就更没法比了:莫卧儿皇帝自称“帕迪沙”,宫廷中大量的波斯人和突厥人,跟之前或者之后的印度教政权没有任何联系。
被莫卧儿灭掉的政权确实自称过“印度国”。
当1631年沙贾汗统治下的莫卧儿大军兵临德干时,哥尔肯达苏丹国的Abdullah Qutb Shah为了鼓舞士气曾向自己的大臣们发表了公开演说,内容根据他的宫廷史家记录如下。
在这番演说的开篇中,Abdullah Qutb Shah称自己的为印度斯坦的国王及征服者,吉祥星之主的后裔,表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但是在宣称自己是印度斯坦的合法统治者的同时,他亦骄傲地宣称,自己的祖先是印度的征服者,像阿里一样用剑征服了那些不信教的咖啡乐王公以及出身低贱的“Hindus”,并将十二伊玛目的教义传遍这里。
当然,这番演说的开篇有其政治用意,为的是与同样宣称自己是征服者后裔的沙贾汗分庭抗礼,在宗教上也特地强调了哥尔肯达苏丹的什叶派背景,以示与信奉逊尼派的莫卧儿皇帝相区别。
但是在实际统治上,哥尔肯达的Qutb Shah王朝无疑采用的是更加务实的态度来整合领内的非穆斯林势力。哥尔肯达苏丹同时任用波斯人、德干人和泰卢固人作为官吏共同治理国家,并像古加拉特和莫卧儿的宫廷一样,大力赞助用本地的泰卢固语创作的史诗文艺作品。
Qutb Shah苏丹甚至将自己的统治王朝打扮为泰卢固人的本地王朝卡卡提亚的后继者,下令保护卡卡提亚王朝留下来的遗迹,并在建筑中模仿泰卢固风格(最近研究表明,第五代苏丹Muhammad Quli Qutub Shah下令建造的哥尔肯达新都海德拉巴城市布局,是基于卡卡提亚王朝首都Warangal的印度教世界观基础上设计的)。
因为长时期被外来者所统治,这种双重叙事、多层次的认同,确实是莫卧儿入侵时,次大陆社会的常态。虽然在16世纪的语境下”Hindu“这个词的本意泛指生活在次大陆的非穆斯林,但实际情况显然很难用这个概念来区分。当德干的穆斯林政权与南边的毗奢耶那伽尔王朝,或莫卧儿与拉其普特发生战争时,后者无疑可以是代表“本土”的。但具体到毕加普尔苏丹国的宫廷内部斗争时,那些信奉逊尼派的贵族和官吏,以及苏菲学者组成的穆斯林群体,却摇身一变和非穆斯林的臣民一道,成了“本土派系”,信奉什叶派,从波斯渡海而来的穆斯林移民后代则成了“外来者”;而当莫卧儿帝国的大兵侵入德干高原时,这些不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的穆斯林臣民,不论是来自切尔克斯还是阿比西尼亚的奴隶后裔,又跟其他千千万万的“Hindus“一道,在傲慢的莫卧儿皇帝眼中成了即将被来自中亚高贵的帖木儿猎隼宰割的小戴胜鸟。
所以你说被莫卧儿灭的是啥?我觉得要拿中国历史来类比的话,确实更像五胡十六国的情况,但实际情况显然更加复杂。征服王朝属性和本地王朝认同一定是二元对立的吗?显然不是。
延伸阅读
“印度国”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
莫卧儿帝国不能用同时代的中国朝代兴替来对比。
莫卧儿更像是大秦西出,统一中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