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已经变成常识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ong-chi-b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系列。一般来说,看到某人讲“外国”如何如何,就不要再往下看了,他水平比院子口下象棋的王大爷高不了多少,王大爷好歹还知道世界上有中国美国俄国日本欧洲非洲这六个国家。

另外,底下那帮连劳动价值论是啥都不知道的人就别强答了,你们想批判马克思显示自己独立思考不与中学政治书为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好歹先把马克思的书读懂哪怕一本再来这里吹牛。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脱敏)“马克思不是上帝,错误多得不得了”,那么他周有光就是上帝,就没有错误?

自从马恩列思毛被“科学”推下神坛,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神了,而是更多了,还都是更高级的神,凡是反马恩列斯毛的,不管大大小小的一干人物,能在马恩列斯毛面前耍上三拳两脚的都成了神,纷纷登上神坛。马恩都是完全错误的,列斯毛不仅完全错误还有罪恶,唯独这些人,完全正确伟大。自从马恩列斯毛被赶下神坛,世界上突然就冒出无数完全正确伟大的人物,他们一生一世都没有任何错误,他们说的话都是真理,他们做的事都是典范。真让人服了!金无足赤,人有完人哪!

假做真时真亦假,他们一正确了,剩余价值论就必须是错误的,因为这是马克思的理论。在这些众神的面前,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可笑的小儿科。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一正不立,百邪丛生。真神不至,群魔乱舞。目前就是这个局面。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们说马克思错误,可是他们逃不出马克思的这句咒语。这句话就说明,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消灭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论不灭,他们就永远是剥削者,他们的仁善民主道德等就都是虚伪的,他们的地位和财富虽然在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里面是合法的,然而是不合理的。理大于法,合法不合理的地位只能是在武力和愚民政策保护之下暂时的地位和财富,只有合理的才是永久的,一时之胜在于力,千古之胜在于理。现在他们迫切需要把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合理化,把剥削者的污名洗白,那么消灭剩余价值论就是必要的。


user avatar   male-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理解是剩余价值论不是错误,而是有了更好的经济学模型,所以用不着了


user avatar   chen-lian-sh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企业家了。。。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一个19世纪的经济学家有没有用,是不是错了,是一个非常没劲的事情。我可以说,斯密错了,李嘉图错了,当然马尔萨斯和萨伊更是错了。但是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除了中医这种玩意,没有任何一百年前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拿过来指导现实的。

但是马克思又比较特殊。他是一流经济学家中,在现在教科书里边出现的比较少的一个人。我们说斯密定理,李嘉图等价,瓦尔拉斯均衡,帕累托最优,但是马克思不在。因为马克思的体系和现代经济学是难以相容的。所以还是写一下吧。

首先声明,第一我对马克思经济学没有太大的研究,只知道一个框架,具体细节或许会有冲突,由于时间和看这个回答的人数都太少了,也不会去花太大功夫翻书查资料;

第二,理论的对错问题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科学革命是范式对范式的替代(库恩,1962),可以说任何理论只要是内部一致的,它就是正确的,所谓的内部一致,是说公理上没有矛盾,又公理而引起的推理也没有逻辑错误;

第三这个回答不是从马克思体系内部来论述(上边很多人已经做了),也不是从与现实相一致与否来论述(见上一条声明),可能更像是从经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吧,因此主要参照熊彼特的一些论述。

本文第一部分是废话。第二部分讲讲劳动价值论,第三部分讲讲剩余价值,第四部分讲讲如何评价马克思,排版是渣,请见谅。

下边开始正文

一、从经济理论出发

首先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人的第一反应时,解决的是给阶级斗争,无产者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或许真的有这样的动机,但是马克思在方法上也是不屑于做一般的鼓动,他的理论依据必须是在经济学上站得住叫才行。所以经济学上的东西要和社会主张分开来看。

所以熊彼特说:“而且像冰冷的金属似的经济理论在马克思的文章中浸润在如此热烈的语句中,一致获得了不是这个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热度,如果有人对马克思被认为是在科学意义上的分析家有所怀疑,那他一定是想到了那些语句而不是他的思想”。

也许还有人反应:马克思的理论是一个整体,经济学问题是哲学问题,剩余价值是异化的进一步表述,这些是哲学理论不是经济学理论。我想知乎上有一种对哗众取宠的偏好,使得这种说法得到高票。

我们想,一个理论中有哲学的分析工具,所以这是哲学问题,能不能成立?现代经济学几乎全部都在使用数学的工具,所以诸如“求解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就是数学问题了?显然不是。哲学工具是为解释经济事实服务的,假如对经济事实的解释力没有了,仅在哲学意义上是合理的,那还有什么用处?所以这里是对马克思的误读。

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里已经自己讲明白了,他的经济理论是实证主义的,从里不会走到形而上学去。

仍然引用熊彼特:“分析他的观点,你不能证明其中有它自己的想象,他的主张都不是源于哲学领域,而是建立在社会事实之上。而那些批评者和批评家们,他们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有关社会学的知识。创建一个哲学体系的倾斜使他们只能接受来自哲学的解释,只能从某些哲学原理出发得到结果,因为,他们把对经济问题的阐述看做是哲学问题,这样就将问题引入了错误的轨道”。

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到底要解决经济学理论中的哪些问题。然后来看看马克思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我们比较新古典是如何解决的,从而看到新古典相比马克思有哪些优越性。再次强调,这是两个范式之间的比较,不是说马克思错了。

二、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其实是要解释交易的。一只羊换一个斧头,究竟是凭什么来确定这种交易的。因为羊显然不是斧头。古典经济学家的解释是,因为生产羊和生产斧头的劳动时间相等。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原始人,你可以去生产羊,也可以去生产斧头,但是你只生产羊,你却也需要斧头,这时候你就要去用羊交换斧头。你要怎么交换呢?

你会想,我生产一只羊用了五小时,假如生产斧头只用4小时,我干脆自己不生产羊去生产斧头不就得了,所以我希望交换不会低于5小时才能生产出来的斧头。

生产斧头的人也会这样想,因此他不会接受低于5小时生产出来的羊。最后二者达成交易,符合劳动价值论。

你看,我们没有用到劳动和具体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些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子,仍然得到了“劳动价值论”的结论。(不要跟我说价值和价格的差别,假如差别如此之大,要么理论是错的,要么是没用的)假如经济体就是这么运行的,劳动价值论就是符合现实的。

我们考虑,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1、假如你们的生产力不同。我生产一头羊需要2小时,生产一个斧子需要2个小时,而你生产一个斧头只需要1小时,那么我用两头羊(2小时劳动)去换你一个斧头(1小时劳动)也是可以的。

2、假如劳动不是唯一的投入。假如生产斧头需要用到另一把斧头做工具,而我没有那个工具,我需要付出一头羊去买那个工具,这时候我愿意多给你羊,因为我自己生产,需要多付组斧子的钱。

3、假如存在垄断。也就是我需要斧头,但是我只能从你这里获得斧头,没有别的地方能够获得它了,这时候你会要一个更高的价格,而我也不得不接受。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排除这三条的?首先,它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排除了劳动的异质性;其次,由于考虑完全竞争市场,没有垄断;最后,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劳动创造价值不代表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事实上,假如把价值定义为劳动,劳动是交易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劳动参与创造的商品在被交易。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条排除之后,劳动价值论和边际定价是等价的。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这时候唯一的边际成本就是劳动嘛。但是如此苛刻的条件就限制了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

边际效用理论不存在这些限制,所以它成了后来的主流。

所谓的效用,可以看做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它衡量交易,因此用劳动。但是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使用价值还是可以高度抽象的,诚然羊对你的使用价值和斧头对你的使用价值不同,但是对于你来说,它都是一种满足,我们把你满足的程度量化,赋予一个单位叫做效用。例如一头羊对你的满足是1个效用,而一个斧头是2个效用,所以你用两头羊换一个斧头。

这样商品的交换价格和使用价值就合二为一了,于此同时,它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都是高度适用的。

三、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其实解决的不是阶级斗争问题,它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会有利润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竞争使得利润为0,因为如果你用超出成本5块钱去卖,我会出4块钱,这样所有人都来买我的,不去买你的,那么你就会出3块钱跟我竞争,最后我们都出一个成本价,利润为0.

这样一来,利润在长期是没有的,在短期具有利润,但是会瞬间失去它们。马克思对这种解释不满意。既然没有利润,资本家为什么要生产。

剩余价值是来解释利润的。

剩余价值其实不单是一个资本主义的问题。

还是假设你是一个原始人,你生产苹果,但是消耗体力。假如你多生产一个苹果消耗的体力,必须以一个苹果来补偿,你还会不会生产?当然不会。所以有生产就必定有一个超出补偿你体力消耗的剩余。关键是这个剩余归谁所有。

传统的看法是,既然劳动的是你,那么肯定归你所有。但是且慢。

假如你必须有锄头才能生产苹果,但是你又不可能获得锄头,那么你只能去租别人的锄头,这时候别人会跟你要多少钱?当然要到你觉得不值为止。那么你什么时候会觉得不值呢?你再认为多生产所消耗的体力不能被弥补的时候。所以全部的剩余都被那个有锄头的人抢走了。

你看,我们仍然没有触及马克思主义,就有得到了一个结论,由于私有制,一部分人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剩余价值!

同样的,假如经济真的是如上述那样,马克思主义又是“对”的了!

问题是什么?

这里我谈一下我的理解。从完全竞争的角度,剩余价值的剥夺是不成立。我们假设一个资本家要剥夺你5小时的剩余价值,那么另一个资本家为了竞争,回去剥夺你4小时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直到最后,纳什均衡时所有资本家都不剥夺,仍然是零利润!!

有的人会说,你指的是经济利润,不是会计利润。这时候仍然有一个为机会成本支付的利润。但是这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均衡的时候所有资本都是零利润,所以机会成本也会相等的,唯一的不同的机会是你不去剥夺,而是用这些资本自己生产,而根据劳动都是同质的,你自己生产和你雇佣人并且不剥夺生产是没有差异的!

所以马克思的世界必然是一个没有均衡的世界,或者说不断向均衡靠拢,但是达不到。所有资本家都会获得剩余价值而去剥夺,并最终失去它。

事实上,马克思确实讲了资本为了竞争而不断提高有机构成,最终剩余价值越来越少的规律。资本主义为了剥夺,最终什么也剥夺不了。资本主义自己毁灭了自己。

所谓的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物质资本)和可变资本(劳动)的比。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用机器去替代劳动力,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可以剥夺的剩余价值也少了。马克思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于此同时,由于需要的劳动力越来也少,失业也就越多,工人也就越贫困。

这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马克思和新古典的差别。在新古典框架,工资是劳动的边际产出,随着资本的扩大,劳动的边际产出也是提高的。但是马克思这里,随着资本的提高,劳动者是越来越贫困的。

而不幸的是,现代经济事实是支持后者的。

马克思对利润的解释也仍然是不恰当的。可能的原因是马克思没有区分 资本家企业家 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古代,这两个是同一个人,但仍然是不同的。资本家是用资本来生产,并获得利润的人,企业家是组织和管理生产,并进行创新的人。资本家是纯粹的不劳而获,但是企业家是付出劳动的。假如把企业家才能看做一种生产要素,这就可以解释了。

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仍然是0利润的。这样的市场怎么可能有意义。

熊彼特用不完全竞争和创新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企业是可以获得利润的,原因是它们进行了创新,商品不再是同质的了,由于创新它们获得了暂时性的垄断地位,并因此获得了垄断利润。当然这种创新会随着其他的创新而被毁灭掉,这时候又必须进行新的创新,由此资本主义是不断前进的。

而履行创新职能的,就是企业家。

另外,现代经济学也解释了,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也就是为什么利润一定要由资本家占有。我们知道,分配制度是,工人拿固定的工资,剩下的一切收益都是资本家的,也就是资本家有剩余索取权。一个原因是,工人是风险厌恶的,而资本家是风险偏好的,最优的配置当然是给工人一个确定性的支付,而资本家拿剩余索取权。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工人支付的劳动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而资本家的管理才能、创新能力是不容易辨认的,也就是工人比较好监督,而资本家不好监督。因此需要给资本家一个激励,让他们自己好好干,这个激励就是,你的报酬和你的努力是挂钩的,这样就要把剩余索取权分配给资本家。

四、如何正确评价马克思

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对数理模型太宽容,对马克思太苛刻。我们看到一堆公式组成的模型,心里没有预期它们能符合现实,一旦它们真的符合了,我们会想,卧槽这都行,太现实了!

但其实没有人真的会对纯理论那么期待。现代数理模型难道就比马克思模型更现实?事实上,有太多奇怪的模型,例如那个世界里只生产一种产品,而这种产品既可以用来消费,也可以用来生产。。。这是什么奇葩产品!但是这个模型有用。

因为模型虽然是自洽的,但是它不能脱离它要解决的问题,而单独被评价。

马克思的模型概括了当时的经济状态。虽然资本主义现代是这个样子,但是19世纪它是另外一个样子。你告诉他们工人的工资会提高,甚至可以分享利润,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即使失业了也有补助,因为国家会剥夺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你的模型才是不符合现实,而马克思的才是符合现实。

马克思的模型甚至有很多天才的预言,而这些预言不是根据历史规律,而是在模型的框架内通过逻辑推演出来的。我是说,马克思预言了垄断和不完全竞争!

描述现实,预测未来,这不过是经济理论的全部而已,而马克思都做的很好。还有什么需要苛责的呢?

最后是在经济理论历史上的地位,仍然引用熊彼特:

“虽然这还面临许多理论问题,但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似乎要被全部推翻。因为这里真有一个伟大的成就能弥补他的过失。他的分析虽然有些缺点甚至有不科学之处,但仍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这既不是理论的思想,也不仅仅是一些没有联系的以独立形式出现的东西,而是上述形式的实际结果,或者说是经济在某一历史阶段、某一时刻按它自己的轨迹发展并且按自己的状态决定以后的状态的实际过程。这样,有这么多错误看法的作者,仍是第一个提出对于今天来说仍然预见到了将来的经济理论的人,而我们现在还在慢慢地、不辞劳苦地收集着它们的片砖碎瓦、一些统计的事实和有用的方程式。

马克思是第一个研究商业周期,而不是把萧条看做偶然事件的人,马克思也是不满足于静态研究而去研究经济的演变的人,而且他把经济的演进内生化,看做“按它自己的轨迹发展并且按自己的状态决定以后的状态”,这是非常伟大的理论。我们现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也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也不过是收集它们的片砖碎瓦、一些统计的事实和有用的方程式。


user avatar   yang-yu-ti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尼玛题主把题目改成“剩余价值论”了……好吧,不过没关系,剩余价值论也是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要反驳剩余价值论,就必须从劳动价值论入手。大家耐心看。

看到好多回答,完全都没有正面指出劳动价值论的错误之处,作为一个学了一年政治经济学,一年资本论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没那么难回答。

首先,得先搞清楚,什么是劳动价值论?上面很多人对于劳动价值论的阐述都是错误的,所以他们企图用一些社会上的现象,来指出劳动价值论与实践矛盾,也基本都是曲解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指的是,商品中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凝聚而成的。什么意思?我是打铁的,你是砌墙的,你打出来的铁,我砌出来的墙,如果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付出了同样的劳动,那么这两件商品就应该拥有相同的价值。注意,这个是“价值”,不是“价格”,在古典经济学体系里面,价值和价格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概念。今天如果我把我打好的铁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了1000元,这个1000元,叫做出售商品的价格,但是,我通过买卖拿到了这1000元,叫做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如果我遇到一个很喜欢我的商品的,同样一个铁器,他花了5000元买下了,我的铁器的“价值”是没有变化的,只是价格发生了变化。初中政治就讲过: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有可能不等于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好了,现在如果我很忙,委托我二大爷把铁器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卖到的钱3,7分成,请问,我二大爷的3的那份钱,来自于谁创造的价值?肯定很多人都说,是来自于我大爷自己的劳动,因为他出去卖东西,要在市场站一整天,还要各种吆喝,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告诉你们,这种理解是完全错的。

因为,能把劳动凝聚成为价值的活动,只有“生产”。什么叫生产?生产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改变生产资料的形态。什么叫改变生产资料的形态?下面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解释很好,可以说就是改变产品的使用价值。农民种地,种子变成大白菜;铁匠打铁,铁块变成铁具;工人砌墙,砖头变成房屋……等等的这些叫做“生产”。什么不叫做“生产”?作为中间人买卖商品,教师教书,服务员端盘子,等等都不是生产(所谓的“无形商品”——貌似在马克思眼里不算是商品,这也就是现在马马克思主义者攻击第三产业的理论依据之一),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咱们今天的所有除了运输物流这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意外的服务业(包括电信,金融),全都不是生产,不产生半毛钱价值。(关于服务业到底是否产生价值这个争论,下面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见,其实这点是关于马克思原著理解的一个焦点,现在学界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规定为基础,坚持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而服务业的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另一种则以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是能为资本带来利润的劳动的定义为尺度,认为服务业 的劳动能带来利润故是生产劳动。个人倾向于第一种,因为第一种更贴近原著。)

那么,这些搞服务业的,像我二大爷一样的,他们赚的钱来源于谁创造的价值?我二大爷获得的3的收入,来源于我打铁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为了实现我的商品价值(把商品卖出去赚到钱)把自己创造的价值的3/10分给了我二大爷。而那些金融服务业呢?把钱存进银行里,有利息,这些利息来自哪里呢?是因为银行把这些钱借给了资本家,资本家用这些钱雇佣工人,工人劳动生产商品,商品的价值在出售中实现,变成钱(本金加利息)返回给银行,银行把这些价值分了一部分给我作为利息,另一部分分给了银行的员工作为工资。也就是说,在这里,资本家,银行,银行的工人,还有我,分享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总价值-工人自己占有的价值)。

然后就会有人问,那如果今天两个人一起打铁,其中一个人尽全力花了10个小时打了一把刀,另一个人尽全力花了20个小时打了一把同样的刀,(假设这两个人尽全力的情况下每小时消耗额ATP是一样的……)难道会因为这两个人付出的劳动不一样多,商品价格就不一样吗?当然不会。那么照你这么说,不论付出多少劳动,商品中凝聚了多少价值,最后的价格还是会差的很远。有价值不一定有价格,没价格我就赚不到钱只能饿死,那我要那么多“价值”干嘛?创造“价值”这个概念又有什么意义?聪明的马克思大叔说了:“长期来看,价值是和价格成正相关的。”那么现实中,我们拿什么东西来衡量价值呢?马克思大叔说“用社会生产这个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一个商品的价值。其实注意到没有,到这里马克思已经有些修改自己对于“价值”的严格定义了,价值从每个人实在的劳动量付出的多少,变成了社会生产的平均时间,老马认为,既然短期内价格经常会偏离价值,那么就用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看上去似乎能反映劳动量的东西——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把。言外之意我揣测大概是,你看看,大部分人都用10个小时就打完铁了,你花了20个小时,要么就是你小子每时每刻都不专心,要么就是你小子半路偷懒了,你小子花的时间的虽然多,但是每小时付出的劳动少,所以总劳动量和别人是一样的。

这里看似圆住了,但是又有人问了:如果我一个IT男,在电脑前花了10个小时,进行了各种牛逼的头脑风暴,大脑的运行功率可以点亮一个灯泡,编出来一个牛逼的程序,一个农民,每天耕田10个小时,虽然也很累,但是,即便是长远来看,社会上每个IT技术人员,出售自己的产品所获得的价格,远远比每个农民种田所获得的价格要多的多啊,那你说的长远来看价格能反映价值,价值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为什么农民和IT男生产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都是一样的,价格却差了这么多?马克思老爷爷缕了一下胡须,说:“因为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倍乘。”也就是说,我IT男比你农民的劳动要复杂,所以我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你的好几倍。(奶奶的,你刚刚不是说拿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吗?)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完善的劳动价值论的体系。相信在我的描述中,很多人也能看出来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了。劳动价值论问题在哪?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刚刚一系列的问答中,老马的确是把自己的整个理论体系都给说圆了,如果认可了老马对于价值的定义,以及劳动和价值的联系,那么老马的体系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根基,是完全自洽的。很多人对于这个理论体系的攻击,如果不是从根上开始刨,仅仅是用现象攻击,是完全没有攻击力的,因为针对你的攻击,对方只要说一句话“你说的是价格的不同,不是价值的不同”,你的攻击就完全无效。

而劳动价值论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就跟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一样,对于社会,没有指导意义。什么意思?回到打铁的那个故事,既然我打铁,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而我二大爷帮我卖铁器,是不可以创造价值的,那么为什么我二大爷可以获得我所创造的价值所带来的收益?马克思说因为没有我二大爷帮我卖东西,我打铁的价值就不能被实现,我就没有收入。那么如果我的创造的价值根本就不能变成钱让我来花,这和我没有创造价值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在这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创造了多少的价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二大爷在帮我卖东西的时候卖到了多少钱。大家看,我们每个人真正关心的东西,根本就和“价值”没什么关系,和“价格”才有关系。而通过“价格”获得收入这件事情,是通过我和我二大爷一起才完成的,但是马克思偏偏要说,我二大爷没有创造价值,仅仅是帮忙实现了价值,这样的区分,对于我们搞经济学研究,分析人的经济行为,有任何的意义吗?没有。这也就是为什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银行,金融机构等等都是不创造所谓的“价值”的,基于他的定义,这也是完全说得通的。但是现代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绝对会有银行,金融机构,电信,物流等等行业。你要说他们不是不产生价值吗?我会说,是的,他们不产生价值,但是你的资金链要有保障;你的社会生活要有质量;你的商品需要运输到指定地点才能卖给别人赚钱。所以这一切都是和你那些所谓的产生“价值”的产业一样,是完全必要,没有了就不行的。我们也没法比较出“创造价值的产业”和“不创造价值的产业”哪个更重要。更何况,那些“创造价值的产业”的工人和老板们,关心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而是他们自己能获得多少利润,而利润是用“价格”来衡量的。而用价格衡量所带来的结果,比起难以计量的“价值”(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个很难算,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乘,多少倍啊?这个根本没法算。)要准确得多得多。所以,以价值为基础分析就显得更没有意义了。

到这里大家发现,所谓的劳动价值论基本上是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那么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剩余价值论其实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应用意义了。为什么?剩余价值论是说,只有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而单纯一个资本家(只提供资本)不劳动,他却可以只给工人工资,这些工资仅仅是总收入的一部分。这叫做占有了剩余价值,按理说,应该所有的收入都给工人的,因为只有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但是这还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尽管平常资本家不劳动,只提供生产资料,但是对于生产来讲,你没了生产资料不行,没了工人也不行,现在你站出来说,只有工人创造价值哦,你的生产资料虽然必要但是不创造价值哦。请问,这有任何意义吗?只要我今天还需要生产东西,那我就需要让度一部分的所得来获得生产资料。你今天告诉我其实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的,你可以不分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你的利润,这根本不现实。

各位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生产资料不产生价值,指的是不产生新的价值,但是我当初的资本家在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这种生产资料的时候,是投入了劳动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种当年投入到生产资料中的价值,会最终进入到由生产资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中去,例如,我这个机器的价值是10,那么我最终这10得价值就会转移到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去。资本家最终的应得,其实就是这10得价值而已。而这10的价值怎么转移到产品中去呢?例如我这台机器价值为10,可以工作100年,不算折旧什么的那么每一年,机器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就是10/100。但是这样的话,剩余价值论就出现了一种矛盾:例如,到了现代科技,很多生产都是全自动化了,一个厂房里也许工人都没有,只剩下一些幕后技术人员。如果几个发明家,发明出来了一种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可以完全承担生产工作,然后他们把这种机器人作为资本,再雇佣几个维修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生产。按照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机器作为生产资料完全不创造价值,只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那么请问,如果这个三个发明家作为资本家,每年拿1亿的收入,给每个工人的收入只有1万,他们是在剥削吗?你说他们剥削,他们会说:“我没有剥削,我所获得的钱,全都是我通过当年的复杂劳动凝聚在我的机器人里面的,马克思说过了,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乘,我当年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人平常工作劳动的1万倍,所以我没有剥削,我这也是按劳分配。”如果每个掌握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都这么说,把自己当初资本的过程,把自己的管理活动,称为复杂劳动的过程,那么一切的收入都会被称为劳动收入,根本就不会存在“剥削”。所以说,在这种问题上,剩余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就失去了意义了。

而到后来苏联,东欧的所谓“社会主义”,最早的理论框架只是一部分基于马克思的观点,以及马克思曾经提到过的“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等非常模糊的构想而已,绝大部分手段,其实和“劳动价值论”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等到后来苏联东欧的严重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权更迭,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最后的一块阵地就完全失去了。注意,现在中国可不是什么社会主义,中国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的经济学家那么喜欢研究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框架完完全全就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走的,通过观察中国出现的问题,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传统经济学理论框架之中的问题,就跟拿活人做活体实验验证科学理论一样明显。

——————————————————分割线——————————————————————

看到下面很多人说:我不同意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的人也劳动啊。这个其实我在原文中也说过了。马克思这家伙基本上是用生产性劳动定义的价值,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来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的。什么意思?就是你问他:什么是生产性劳动,他告诉你改变生产资料形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定义)。什么是价值?生产性劳动凝聚在产品中,就是产品的价值(定义)。这两个定义就是他定出来的,有点类似于循环定义。你问他为什么第三产业不是生产性劳动,他会告诉你:”因为第三产业不符合生产性劳动的定义。“你问他为什么只有生产性劳动才会创造价值,他会告诉你”因为老子就是这么定义的“。

看到楼下有一两个根本连原著都没看过的喷子在那里喷,说马克思主义有了“新内涵”,似乎马克思说的一切错的都说现在已经有了新内涵了。真的很无语,拿马原这种政治宣传的东西来解析马克思的资本论,那基本上就是对资本论的高级黑。他们也不看一下,把银行业服务业等等的原本不属于生产价值的产业都划归到生产性产业里面来,资本论所提出的剩余价值剥削论,到底还站不站的住脚。


user avatar   ljungqvi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作为经济学理论,已经做古了。

--------------------

刚出门回来,速度补充一下,不准确的地方请包涵和更正,谢谢!

为什么说已经作古了?

简单说,只说现象 (理由后面具体讲):教材不出,课堂不教,论文不发,无人问津了。当然在“经济思想史”里依然会有涉及。


国内经常把经济学划分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你如果同国外同学,同行或老师交流起来提到"Western economics",人家肯定会楞一下,因为习惯中根本没有这种二分法。国内如果一定要分,建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arxian economics)通常被归为非主流经济学(Heterodox economics)。粗略地说(未经确凿考证但大致差不多),你在全球Top 100的经济系,应该找不出一个做这块的博士生导师/项目(经济学说史除外)。从发表来看,估计你在主流刊物近三十年也找不出几篇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文,即使早一、二十年,也不会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会接收这方面的论文。


这些其实并不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而是学术领域各种理论相互竞争的结果。真要说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剩余价值学说从来没有占据主流过,如果脱开社会主义阵营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考虑而进行的推广和保护,这一学说应该消失得会比现在来得更早。


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基石包括从十九世纪末的主观效用理论和边际革命,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到二十世纪初的马歇尔新古典学派,三十年代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战后萨缪尔森等的新古典综合,以及随七八十年代理性预期学说的兴起而出现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学派。没有剩余价值学说的踪影。

为什么我在这里不说对错只说现象?

首先,我不是研究经济思想史的,一时要解释“为什么剩余价值学说是错误的”既可能不准确也可能缺乏说服力。


其次,如果这一学说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里已经被淘汰了,至少间接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说明这一学说不再被接受了,也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最后,再说说理论和检验理论的问题。我的理解,一个理论本身(特别是像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种相对独立但体系较完善的理论)作为一个概念体系,本身没有对错。或者说抽开实际经验,谈理论的对错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终归需要拿来在现实中检验,这方面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同样的道理。理论说得纷繁复杂,结构上也基本自圆其说,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注意是“解释力”,先不说预测和设计),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现代经济学在对人类经济行为或人类选择行为进行解释方面取得的成功体现在很多地方。大到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就业失业,小到消费行为,教育,甚至婚配生育多有涉及(所以才有“经济学帝国主义”一说),这里不一一展开。

而相对而言,剩余价值学说和马克思经济学不是没有付诸实践检验,相反,基于此学说,经过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方面各种加工而进行的社会实验,变革乃至革命,相对于其他学术理论所受的待遇来说,其范围和激进程度可谓是空前绝后,但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过程轰轰烈烈,但依然难逃瓦解的结局。

最后结语:作为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在经济学领域早已停留在历史中的一页,少人问津,确已作古。但是,剩余价值学说是否必然与马克思整个社会理论体系捆绑在一起,这一学说的’失败“是否意味着马克思关注”阶级“区隔和斗争的社会、政治学说的瓦解,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关于对”为什么剩余价值学说是错误的“更加具体的分析可见

@羊宇天

的答案,我的理解和他的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剩余价值学说是概念之间相互自洽但缺乏实际解释力的空中楼阁,而且是已经在现实实践中被证明是垮塌了的空中楼阁』

-----------------------

写完之后,看了一下原题中”凤凰“对周有光先生的访问,对周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班出身站出来揭开”一个常识“深表敬意。

.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现代社会,再好的学术,没人出钱,也只好离开主流社会啦。这事没什么对错,形势比人强啊。苏联虽亡,共运不灭,看下一轮吧。


user avatar   ma-xu-ran-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个闺密比较保守,男朋友说要开房啪啪啪就拒绝了,觉得没准备好。后来感情就有摩擦了,总是提起这方面的事,然后争论什么的。到底男生怎么理解女生的拒绝?


  

相关话题

  你赞同带薪产假吗,为什么? 
  共产社会的实现一定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吗? 
  蒂芙尼出曲别针的意义是什么,会有市场吗? 
  如何评价经济法老师「妈妈和女友落水,先救女友违法」这种观点? 
  如何看待地主的后代依然是地主? 
  为什么一个已经明显产能过剩的社会,还会存在广泛的贫穷? 
  如何评价王健林 「万达敢说不行贿」? 
  实验做不出结果是种怎样的体验? 
  互联网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 
  产品与要素的属性有很多种,为什么经济学格外关注价格? 

前一个讨论
「南方周末应该成为北方报业的典范」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深圳的高房价会导致人才流失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